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建筑室内设计/装潢装修技术与日常:大都市中的小实践

技术与日常:大都市中的小实践

作者:胡兴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ISBN: 978757721765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5.99

类别: 建筑 新书热卖榜,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SKU:6859595d32b4b56dec0ada6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7217659

编辑推荐

“日常都市主义”关注城市设计中的日常生活维度,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然而相关的学派及其理论成果,往往被批判为“缺乏切实行动的指引力”,而“日常都市主义”长久以来也只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却没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本书首次尝试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日常生活展开讨论。

 

内容简介

非正规性公共空间可以被视作城市空间与日常生活之间相互对抗、妥协或融合的典型产物。相对于由政府管理和制约,由设计者规划与设计的传统正规性公共空间,非正规性公共空间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自发行为与个体实践,此类公用空间往往是空置的、边缘的、废弃以及未被充分使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空间。本书从建筑学的角度思考城市日常生活与日常空间的营造,在形式上分“非正规性”“日常基础设施”“新媒介”三个主题,围绕十二个实践项目案例展开叙事,从不同的维度去探讨本书主题。

作者简介

英国邓迪大学建筑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公派访学。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学,教授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初步设计课程。热衷于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研究,记录居住者们朴素而精彩的日常智慧与美学价值,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某种设计驱动力,反哺于自己微观且低技的设计实践。

目  录

Ⅰ 非正规性1 阳台 月河对影 : 重庆“界归”民宿 徐好好 胡兴 : “阳台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2 摊贩 即兴占道 : 武汉“签签汇”串串店 蔡佳秀 胡兴 : 不同尺度下的空间与时间3 台阶 阶底橱窗 : 武汉“卡梅拉”蛋糕店 白晓霞 胡兴 : 城市里的一种美好邂逅4 洞子 洞洞酒肆 : 重庆“几许町”酒吧 李伟 胡兴 : 院子中心的黄桷树Ⅱ 日常基础设施5 堤坝 堤下明灯 : 武汉“无艺术”书店 周卫 胡兴 : “活着”的工业遗产&巨构的城市边界6 轮渡 长江之帆 : 武汉“两江盘龙”号游船 沈劲夫 胡兴 : 一只漂浮的大球鞋7 梯道 依依千步 : 巴东“学堂街”千步梯 王振 胡兴 : 作为一种学科的基础设施建筑学8 河岸 皮纸灯笼 : 龙游“起风了”河道护岸 范久江 胡兴 : 基础设施与“基础设施感”Ⅲ 新媒介9 鸟巢 小鸟鸣秋 : 武汉“吱丘”拉面馆 张波 胡兴 : 信息时代的“建言建语”10 屏幕 举目垂屏 : 重庆“界归”办公室 言语 胡兴 : 班纳姆的泡泡缺个屏幕11 秋千 山间荡漾 : 长沙“星所”民宿&雷山“FA公社” 何靓 胡兴 : 让这个乡村荡漾起来12 厂房 石驹过隙 : 武汉“东通菜园”当代艺术馆 郝少波 胡兴 : 历史遗存中的时代精神跋 汪原:建筑师的知识状况

前  言

李保峰:摆脱规训40多年前我们接受的是宏大叙事的教育,当时国家刚刚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霾,贫困的社会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大建设、大发展。我们意气风发,立志要干一番伟大的事业。那时的教育有着非常清晰的边界,我们的专业叫作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不是我们干的事情。多年的规训使得我们产生了惰性,这惰性往好里说是规则意识,往坏里说是头脑僵化:我们不会去质疑那些既有的明规则和潜规则。人类受制于自己所受的教育,很难超越自己的认知。20世纪初,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著作《我们》中的男主角D–503号,做了灵魂摘除术后,主体意识由第一人称单数变成了复数,没了自我,没了个性,“我们思故我们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世界。这似乎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影子。多年之后,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多年的我们发现了社会的变化:胡兴这批年轻建筑师并不盲从于宏大叙事,他们更关注都市日常,他们也不会受类似“新中式”“荆楚风”之类缺乏清晰定义之名词的蛊惑,糊里糊涂地去跟风。对他们来说,专业或行业的边界不必划分得那么清晰,他们既关注都市,又做建筑设计,既做景观设计,也做室内设计,有时其设计对象甚至介于建筑与艺术装置之间。轻松的态度、自由的手法、出其不意的材料,乍看让人感到意料之外,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他们所谓的“规则意识”不太强,这貌似是缺点,但我觉得,从另外一面来看,这正是一种可贵的批判性思维,他们质疑规则:在不伤害公众利益、不违反道德的前提下,能不能在某种程度上突破某些规则的制约?不同规则的制约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行业下行,逼着建筑师思考行业的新突破口,打破专业的边界恐是一种可能。胡兴在行业尚繁盛之时即开始了跨界的尝试,当时或许是受其社会资源所制约,但这制约却孕育出了新的可能性。对于习惯思考的大脑,制约有可能被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近胡兴在《建筑师》上发表的文章《城市设计之魅:“乱糟糟”的日常》,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待城市与建筑。亨利·列斐伏尔《被蒙蔽的良知》《日常生活批判》《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日常和日常性》《空间的生产》等晦涩难懂的著作,涉及稳定与永恒、短暂与不确定、边缘与中心、技术理性与资本逻辑、多样性与同一性、社会的系统性与公众的自发性、官僚政治与消费主义等建筑师虽然感兴趣,但却“啃”不动的诸多理论,胡兴能深入浅出地将这些理论娓娓道来,说明这些理论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价值观,而本书中收入的12个实践项目,展示了其知行合一的思考与实践。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建筑师若能从他的实践中反思那些艰深的理论,或许也不失为一种“还原学习法”。源自人类学的“phonetic”一词,意指规范的书面语言(简称etic),而“phonemic”则指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简称emic)。几十年来,柯布西耶的设计作品俨然已经成为建筑界etic的判断标准,但若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20世纪初,先在瑞士小镇拉绍德封学习钟表雕刻技术,后去欧洲各处游学的年轻柯布西耶受到的恰恰是emic的影响。由边缘到中心,对于善于批判性思考、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者来说,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绝非“非黑即白”那么僵化、固化。胡兴的设计作品明显兼受etic和emic的影响,这既反映了他作为建筑师的灵活性,也反映了他乐于接地气的态度。19世纪初,德国人洪堡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这一理念逐步改变了传统大学传授知识的单一使命,100多年来,研究型大学成为世界各国优秀大学的基本定位。但设计类学科的研究与通常意义上的理科、文科的研究并不相同。狭义的研究是描述型的(descriptive),它关注“知”(类似做检查),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而设计类学科往往要兼具指导性(prescriptiveness),它强调“行”(类似开处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近些年来,在科研指挥棒的导向下,研究型大学内设计类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倚重描述型,源自自然科学之量化方法的价值被夸大和绝对化,本非百分百科学的建筑学科却要硬被披上科学的外衣,这造成了研究与设计的“不兼容”,“研究型设计”堕落成了“研究与设计在灵魂上分离的设计”。我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来胡兴非常自信地坚持prescriptive方法,这种定力源自对设计行业特征的透彻理解。先秦荀子的《劝学》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胡兴已经由“跬步”转入千里之行,本书中的12个作品犹如巴颜喀拉山北麓汇集的涓涓细流,千里之外,这些细流就会形成咆哮的壶口瀑布,再行千里则可汇入浩瀚的大海!小卒子勇往直前,过了河就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跃马扬鞭,纵横驰骋!期待胡兴建筑师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媒体评论

胡兴老师的作品,以既有的建筑和环境作为基地做再次的创造,把生活的解读、城市的认知和人群的交流诗意地嵌入城市的某个角落, 完成一次次会心的邂逅。以一种不走寻常路却又清新自然的手法将消失的“附近”找寻回来,并赋予“年轻态”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

抢先评论了 “技术与日常:大都市中的小实践”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空间——从功能到形态(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原广司呕心之作,在日本畅销40年!中文版首发!)

EUR €31.99
阅读更多
缺货

建筑钢笔画

EUR €18.99
加入购物车

室内装饰材料(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环境设计专业)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外部空间设计(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经典之作!建筑+空间的入门书籍!全新中文版经典再现!畅销30余年!)

EUR €30.99
评分 4.5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