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76829
1、瑞·达利欧2025年警世新作,揭示全球复杂局势的本质
贸易冲突、局部战争、市场波动、技术博弈……这本书不仅揭示了当下VUCA时代的本质,更是一本全球经济的“诊断指南”。
达利欧指出债务是全球系统性危机的“症结”所在,并以历史视角深入探寻世界运行的规律,独创“大债务周期”模型,阐明影响未来的“五大力量”为我们对抗风险、穿越周期、增强韧性提供了根本方法。
2、阐明历史机遇、提供具体方案,为政策搭建桥梁
在这本书中,达利欧100年间35个案例总结了债务危机爆发的典型路径,并提供了具体的财政方案,以帮政策制定者定向解决当前的债务问题。达利欧强调:对债务危机,一国若治理不善,就极有可能走向破产;若能合理应对,则能改写世界格局、重构国际秩序。
3、历经市场考验的实战经验,立足当下,为投资指明方向
达利欧告诫投资者:“要想做好投资,就不能只关注市场。”
这本书是其以务实的、市场导向的视角给出的投资策略建议,达利欧依据书中的模型对市场下注,并带领桥水在近半个世纪内取得了惊人的回报。书中不仅犀利地指出美国“欠新债还旧债”的现状,更解读美了债、黄金、股票、AI等标的如何被大周期影响,对未来的市场投资判断、企业升维进化提供了新发展范式参考。
4、阐明永恒普适的规律,帮助每个普通人决策与进化的原则
达利欧对事物运行机制的探索使他和桥水取得了非凡成就,他致力于将这一理解世界的原则传递给世人。这本书是汇集达利欧投资经验、学术研究以及人生哲学的集大成之作,虽着眼宏观,却将在财富价值、事业选择、人生决策等多个维度帮助每一位身处时代变化的个人。
这本书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站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节点,针对迫在眉睫的债务问题与货币体系崩溃危机,对世界提出的关键警示。通过对过去近百年的35个货币市场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总结了人类历史中反复上演的“大债务周期”及其发展必经的五大阶段,并进一步指出,正是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科技力量这五大力量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冲突与萧条的整体秩序变化。
从《原则》《债务危机》《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到《国家为什么会破产》,瑞·达利欧始终致力于探索事物变化背后那些永恒而普遍的力量。在他看来,个体的生活与工作,组织机构的运行,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兴衰,只有在符合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展与进化。在这本书中,达利欧探究的是信贷、债务对经济、政治乃至国际秩序的周期性影响,他不仅直观地展现了债务是如何导致国家破产乃至政体崩溃等危机的,更给出了“和谐的去杠杆化”的重要财政策略。更关键的是,达利欧在通过本书告诫世人,必须重视经验与规律,不能因历史上的重大危机从未在有生之年出现过就轻视了其深层力量,因为它们很有可能即将发生。
结合50多年的全球投资实践,达利欧以宏大的历史视角、严谨的数据分析在本书中搭建了一套应对债务危机与大周期的框架,并提供了客观且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企业家、投资者,以及每个深处时代洪流的个体,掌握不变的原则,应对永恒的变化。
引? 言 第一部分 大债务周期概述 1 大债务周期概述 2 用文字和概念阐释其机制 3 用数字和方程阐释其机制 第二部分 导致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破产的典型演进路径 4 典型演进路径 5 私人部门与中央政府债务危机(第 1~4 阶段) 6 危机蔓延至中央银行(第 5~6 阶段) 7上一场大债务危机消退,新均衡达成,新周期开启(第 7~9 阶段) 8 整体大周期 第三部分 回望过去 9 1865—1945 年概述 10 1945 年至今的大债务周期简要回顾 11 1945—1971 年的挂钩货币体系(硬通货体系) 12?1971—2008 年的法定货币与由利率驱动的货币政策 13?2008—2020 年的法定货币与债务货币化 14?自2020年起的疫情与巨额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15 1945年至今的中国大周期概述 16?日本案例及其启示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 17?我的指标揭示了什么 291 18?我的“3% 三部分”解决方案 301 19?我眼中的未来 323 致谢
达利欧的新作《国家为什么会破产》是一部振聋发聩之作。他用浩瀚的历史数据从世界和国家两个维度揭示了人类经济历史存在长期债务周期,提出了一国存在债务极限,一旦管理不善,就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进而导致破产的重要结论。达利欧进一步以他50年的国际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推导出债务形成和堆积的过程,探究其背后的运行机制,以深刻理解推动周期发展的因果关系。达利欧*后从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人类的创造力这5个方面归纳出“整体大周期”的概念,并阐述了这些相互关联的驱动力如何共同作用,推动世界从“旧秩序”向“新秩序”演进。
一如他的风格,这本书观点明确,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其中的历史案例栩栩如生,市场回顾惊心动魄,机制分析抽丝剥茧,逻辑推演细密严谨,使人读来醍醐灌顶。
朱民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资深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我和瑞·达利欧认识快40年,看着他创立的桥水基金从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大对冲基金。瑞·达利欧总是能够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国家为什么会破产》里,他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大债务周期的演变,分析了国家的繁荣与衰退,阐明了过去500多年全球大国兴衰的规律,总结了国家因债务危机而破产的教训。这个分析视角很有启发性,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
王波明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
我与达利欧先生有过几次深入交流,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几乎每年都能见到他,听他的关于大周期的分享。《国家为什么会破产》是他多年的研究成果积累而成的内容全面、深刻、系统的专著,是一本非常值得大家研究和学习的好书,其中包括大周期理论的实践与对大历史的观察。实际上,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循环就是货币杠杆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也是达利欧先生在这本书中所讲的大债务周期。他几十年的观察研究和投资实践形成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与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他实为金融投资界的思想者。
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
在新书《国家为什么会破产》中,瑞·达利欧以全球宏观投资者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债务周期的运行机制和长期规律。通过对历史上出现的债务危机的系统研究,达利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揭示了债务、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复杂互动。他强调,债务问题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因为债务管理能力直接反映了政府的财政纪律和政策制定水平。达利欧是当代投资领域的佼佼者,这本书结合了经验和理论,系统展示了他的深层思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份终极指南,也为政策制定者带来了重大警示。他的分析提醒我们,忽视债务周期的长期影响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这本书为理解现代国家的经济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是研究国家治理和经济政策的作品。
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达利欧新作《国家为什么会破产》主要从大债务周期的视角探讨哪些国家会面临破产风险,以及债务危机的典型演进路径。在MMT(现代货币理论)框架下,国家财政与央行已密不可分。达利欧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许多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出现资产泡沫、货币贬值的历史案例,其对当下如何应对全球性债务周期有很强的启发性。这本书还展望了步入AI时代的债务周期,尤其是对特朗普新政下的美债危机做了细致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80年,长期和平必然造就前所未有的债务规模,这就注定了某些国家将陷入破产境地,这本书为如何应对这一危机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李迅雷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在当下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达利欧的新书《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充满警示意义。他以全球宏观投资者的视角,通过对历史债务危机的系统研究,剖析了债务周期运行的机制和长期规律。他在书中的诸多剖析也在当下得到验证,尤其是美国由于广泛举债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崩溃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全球秩序的变革与转向。这本书是兼具历史视野、现实洞察与人文关切的佳作,也无疑将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为其未来的投资、事业、人生规划指引航向。
吴晓波
财经作家、巴九灵创始人
曾几何时,信贷自律是美德。然而,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经济刺激礼包似乎已经成为万能解药。遗憾的是,累积的债务问题并未被解决,只是被推迟且继续“滚雪球”,进而演变成未来更大的问题。
如何避免债务危机?如何预测债务周期?如何逆势布局并从中获利?瑞·达利欧的这本书研究了过去百年的全球重大债务危机,结合他与全球顶尖经济学家、央行行长以及财政部长的政策讨论,*终总结出了由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人类的创造力这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并形成的整体大周期。这是一部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充满历史背景和现实讨论、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作品,为世界敲响了重大冲突与时代巨变的警钟。
刘倩
东西均公司创始人、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前总裁
在如今这个全球宏观形势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在变化的时刻,达利欧的分享尤显宝贵。毫无疑问,达利欧就是他所说的“*顶尖的那1%的人”。他有足够的阅历与成就取信于人。他创办了全球*大的对冲基金,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全球的宏观变化。他在如今世界*大的两个经济体都有广泛的人脉资源网络和投资部署,他对这两个国家都有超乎常人的关心和理解。而这两个国家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全世界。
在《国家为什么会破产》中,达利欧进一步讨论了他在此前著作里已经有所涉及的话题,即债务危机和国家兴衰。这一次,他更加聚焦于货币与债务问题,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下研究了大债务周期如何对一个国家产生影响。对关心宏观经济和想知道此刻我们正处于周期的哪一个阶段的人而言,这是一本相当值得阅读的书。
李翔
记者、作家、《详谈》丛书作者、纪录片《激流》与播客《高能量》主理人
传统的分析框架往往忽略了经济行为*本质的驱动力——支出动机。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提出的“价格=总支出/总销量”的微观框架,揭示了货币流动性与资产泡沫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债务即货币,货币即债务”,所以央行的印钞能力决定了不同国家应对债务危机的方式。因此,对主权货币国家来说,债务危机,其实就是货币信用危机,而这些债务危机又会不断累积。瑞·达利欧把这个过程分成5个阶段,并指出了不同阶段中政府的标志性政策。这本书让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人类的创造力这5个因素联动,提出“整体大周期”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边界。
这本书不仅具备学术著作的思维深度,还保持了实战指南的工具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书中阐述的债务的周期性演变,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把握宏观趋势。
温义飞
知名财经作家
世间万物都有运行的规律,经济也是如此。瑞·达利欧不光是一个顶尖的投资者,他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律方面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洞见。在这本书中,他通过剖析美国、中国、日本等几个重要市场的大债务周期,犀利地总结出了债务危机从积累到爆发的几个阶段,并以此向世界发出呼吁和告诫:若不及时对当前的债务信号做出响应,其极有可能再次演变成导致国家破产和国际冲突的严重经济危机。对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企业家,抑或是关切未来发展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将提供宝贵的指南与参考。
小Lin
知名财经内容创作者
瑞·达利欧分析金融市场与经济的视角是杰出且超前的,这种智慧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投资者之一,并帮助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本书提炼了他的真知灼见,提供了应对当前危机的具体方法,对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公民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劳伦斯·萨默斯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
达利欧为应对威胁我们繁荣的*大且*确定的隐患——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给出了解决方案。在理解市场和经济周期方面,无人能超越达利欧。他的这本新书是政策制定者以及任何想深入探究并学习的人的之作。这本书是人类的福音。
亨利·保尔森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
瑞·达利欧的每一部著作都值得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仔细研读。这本新书对当下*大的政策风险的判断堪称典范,它揭示了市场、经济和帝国兴衰的深层驱动力,并进一步丰富了达利欧本人极具价值的宏观研究体系。
蒂莫西·盖特纳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
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提出了至关重要的警告:国家为何会走向破产?这一历史性的危机将如何在美国上演?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针对这些问题,达利欧基于他的实践经验与数据分析提供了客观的、无政治倾向的解决方案。我希望,每一位立法者在投票支持增加哪怕一美元国债之前,都能认真研读此书。
玛雅·麦吉尼亚斯
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
一个国家的债务及其增长是否存在极限?
如果政府债务增长未能放缓,那么利率及其影响将会如何?
一个拥有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国(比如美国)是否会破产?倘若会,那又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是否存在一种我们可以追踪的“大债务周期”?它能否告诉我们何时该对债务问题感到担忧,以及应对之策是什么?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家需要探讨的学术问题。它们是投资人、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大多数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答案将对我们所有人的福祉和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并不存在明确的答案。
当前,部分人认为政府债务及其增长不存在任何限制—尤其对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这是因为他们相信,拥有全球广泛接受的储备货币的国家,其央行总能通过印钞来偿债。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高企的债务水平与快速扩大的债务规模正预示着重大债务危机的临近,但他们并不确切知道危机会以何种方式、在何时到来,也不清楚其影响会是什么。
那么,长期债务周期呢?尽管“商业周期”已被广泛认知,且部分人意识到其由短期债务周期驱动,但长期债务周期并非如此—它既无人承认,也鲜少被讨论。我在教科书里找不到任何相关研究或论述,甚至当我与世界顶尖经济学家(包括现任或前任央行行长及财政部长)探讨时,他们对这一关键议题也知之甚少。这正是我开展此项研究并分享成果的原因。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需要首先阐明我的出发点。我并非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开展这项研究,而是以一名全球宏观投资者的视角开展这项研究,过去 50 多年来,我亲身经历了多个国家的多次债务周期,为了对这些周期走向下注,我必须充分理解并准确把握它们。我仔细研究了过去 100 年中所有重大债务周期,并对过去 500 年中的更多案例进行了粗略考察,因此,我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驾驭这些周期的要领。鉴于当前经济态势令我深感忧虑,我认为我有责任将这项研究公之于众,供各界人士独立研判。
我像医生研究病例那样深入剖析大量案例,探究其背后的运行机制,以深刻理解推动周期发展的因果关系。同时,我通过亲历市场、复盘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并邀请睿智同人审阅指正来实现自我精进。基于这些认知,我建立投资系统,并获得新的经验。我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乐此不疲。由于我的工作就是在市场中博弈,而债务市场几乎主导着一切,几十年来我一直痴迷于研究债务运行机制。我坚信:理解这些机制的人,无论是投资人、企业家还是政策制定者,都能从容应对;反之,不理解这些机制的人终将深受其害。
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存在着一种长期债务周期,这些周期无一例外地催生了重大债务泡沫及泡沫的破裂。据我观察,自1700年以来存在的约750个债务 / 货币市场中,仅有约20%得以存续,而所有幸存下来的市场都在经过本研究所阐述的机制后出现严重的货币贬值。我看到这种长期债务周期在《圣经·旧约》中被记载,在中国数千年的王朝更迭中反复上演,并一次次预示着帝国、国家和省份的衰落。
这些大债务周期始终以恒久一致的规律运作—尽管这些规律尚未被充分认知,但其重要性理应得到重视。在本研究中,我力求清晰阐释这些周期的运作机制,以使我的分析框架成为研判货币和债务现状及未来走势的模型。尽管我深知这套大债务周期模型不同于传统模型,但我确信其有效性,因为我凭借它准确判断市场走向并屡获收益。如今我步入人生新阶段,我愿将这些助我成功的核心方法论公之于众,以期惠及他人。诸君可各取所需,自行运用。
为何我自认为解开了他人未解之迷?究其原因,这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长期债务周期通常横跨约80年(上下浮动25年)—接近一个人的一生,这致使我们难以通过亲身经历认知其规律;其二,人类往往沉溺于当下事件的细枝末节,而忽视宏观图景。与此同时,我认为人们对债务风险的认知存在系统性偏差:大多数人都很喜欢信贷赋予的消费能力,且历史上确实存在大量未应验的债务危机预警。2008 年全球金融危
机与欧债危机(波及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惨痛记忆已然褪色,世人将这些危机视为已化解的挑战,而非更大风暴的前兆。
但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些规律被忽视本身已不重要。我将完整揭示债务周期的运作机制,若我的分析框架经得起检验,自会凭自身价值立足。
这让我得出一个原则:
若我们对事物运作机制缺乏共识,便无法就现状与未来达成一致。正因如此,在分析当前形势与未来趋势之前,我必须首先阐明我所理解的经济机器运行原理,并与业内专家进行交叉验证。
在当前政府债务高企且快速攀升的背景下,若不研究历史案例就假定“这次会不一样”,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是危险的懈怠。这就好比因为我们在有生之年未经历过内战或世界大战,所以断言这些冲突永不再现,进而不去研究其历史成因。(顺带一提,我认为当前世界正同时显现内战与世界大战的动因。)
如我的其他图书[ 尽管我在《债务危机》(该书研究了1918年至该书出版的2018年间的48场重大债务危机)和《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追溯了1700年以来750种货币的演变及过去500年主要储备货币市场的兴衰)已经全面讨论了债务与货币周期,但在本研究中,我将更深入地剖析周期中*后的也是*戏剧性的崩溃阶段,指出其如何引发了货币秩序更迭。
]一样,我将首先构建典型动态模型,继而剖析不同案例的特殊性及其成因,使读者能参照该模型研判当下情势,从而理解现状本质并判断未来走向。通过这种方法,你既能纵览历史案例全貌,又能窥见未来端倪。根据当前情况与模型的比对分析,我确信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将陷入“破产”境地,这种情况已出现过数百次,并引发了重大的内部政治与地缘政治震荡。
这里需要阐明一个重要观点:大债务周期仅是我所称的“整体大周期”(简称“大周期”)中多个相互关联的驱动力之一。具体而言:(1)大债务周期与(2)国内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高度同步、相互影响,后者又与(3)国际地缘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形成双向作用。这些周期又共同受制于(4)自然力量(干旱、洪水、疫情等)和(5)重大技术突破。当这些力量共同作用时,它们便构成了从“旧秩序”向“新秩序”演进过程中,和平繁荣与冲突萧条交替出现的整体大周期。
什么是秩序?秩序是指运作范式。当既有体系崩解时,这些范式便发生更迭。货币秩序决定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则,内部政治秩序规范国家的治理模式,地缘政治秩序界定国际间的权力格局。大周期的演进本质,就是从一种秩序(即运作体系)向另一种秩序的过渡。当这
些秩序在重大危机中瓦解时,便是大周期终结之际。
正如我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述,这些大周期的崩溃和秩序的巨变,通常一生仅发生一次,却往往伴随着巨痛。货币体系的更替、国内治理制度的革新与国际间治理体系的重建,这三者的演变周期往往同步,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系统性联动。
这些秩序体系的更迭总是遵循相似的机制和动因,但由于其罕见性而常被世人忽视。然而,它们的演变过程实则具有高度可量化、可追踪的机制性特征。我在第 8 章系统阐述了驱动大周期的核心力量,并在第 19 章解析了其对未来的意义。通过研读这些内容,你将能清晰把握当前所处的周期方位,并判断未来走向。若你仅能从本书中获取一个洞见,我希望是这套大周期的分析框架—它能让当今看似不可思议的乱象变得有迹可循。这些在数年前还难以想象的事件,一旦置于五大力量的机制性作用下来审视,便会显现其必然性。
本研究分为 4 个部分,共 19 章。第一部分阐述大债务周期,先以简明框架呈现,继而系统剖析其运行机制,*终通过数学模型揭示内在规律并辅助未来预测。第二部分基于 35 个重大债务周期案例提炼典型事件序列模板,既展示周期演进的标志性特征,又提供判断周期阶段的指标;其中一章详解整体大周期的运作原理。第三部分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货币与世界秩序建立以来的大债务周期,除重点分析美国(因为它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及 1945 年以来主导“美式世界秩序”的超级大国)外,也简要描述中日两国自 19 世纪至今的大周期轨迹,既完整呈现全球格局变迁,又提供额外两组典型案例。*后,在第四部分,我将基于估算结果探寻美国债务困局的破解之道,并展望五大力量的未来演化路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