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5306607
【编辑推荐】
- 巴西现任总统、巴西劳工党创始人、“巴西之子”卢拉shou部授权传记
- 三度当选巴西总统,巴西历史上首位工人出身的国家领导人。广受人民群众欢迎,2010年卸任总统时支持率达80%。2023年第三次就任总统后,首次出访美洲之外的国家就是中国,为中巴关系做出巨大贡献。
- 创立并领导世界第二大左翼政党——根植于工人阶级的巴西劳工党。投身新工会主义,组织并推动ABC罢工,成立劳工党,竞选议员、总统,掀动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社会政治浪潮。
- 出生于巴西较贫穷地区的贫困家庭,八个孩子中的第七子,经历了幼年的艰苦后,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产业工人,却在操作机器时,失去左手小指。失业、丧妻,种种逆境没有挫败这位人民的儿子,他异军突起,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经贸格局的重要人物。
- 总统本人首度授权资深记者、传记作家记录他的个人生活及政治生涯。
- 是政治人物的个人奋斗,更是理解巴西乃至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是卢拉个人的成长与崛起,更是每一个巴西人半个世纪的集体记忆,真实记录巴西乃至拉美政治风云,全面呈现历史背景之下的时代脉搏。
- 获奖记者全力打造,大量一手资料,见证、亲历卢拉生命中的重大事件
作者保持着与卢拉的直接接触,多次采访卢拉,陪同卢拉出访,并作为“洗车行动”的见证者、亲历者,收集大量宝贵一手资料。对卢拉的刻画不局限于其在政治领域的作为,同时展现其超凡的人格魅力,鲜活生动,真挚感人。
- 电影般的叙事节奏,扣人心弦的政治传奇,极富感染力的纪实巨作
一反传统英雄叙事,多维度地展现一位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政治偶像的成功与失败、挫折与坚忍。聚焦卢拉政治生涯中两次被捕入狱的经历,宛如一部政治惊悚片,紧张激烈,悬念迭起。
- 特别收录卢拉本人提供的20张珍贵照片
图像定格下卢拉生命中激情澎湃的系列事件,更展示了他的家人、他的喜好、他人生中的高光与阴影。
- 全文直译自葡萄牙语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亚非拉近现代史专业青年学者倾力翻译。
【名人评价及推荐】
作者绘制了一幅富有感染力的肖像画,情感真挚,他对卢拉遭受到的来自精英阶层的蔑视、媒体的偏见、出于政治动机的“法律战争”进行了批判。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这部叙述一反传统且引人入胜。
——《旁观者》
这部卢拉的传记写得紧凑而富有悬念,让读者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页上展开的故事。
——《反击》
四十多年来,记者费尔南多·莫赖斯和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是战友和同志。这部传记中呈现的大量情节,不仅仅是卢拉总统个人的经历,而且是两人并肩作战、共同亲历的事件。例如,作者见证了卢拉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领导金属工人罢工的系列事件,两人还共同度过了2018年4月塞尔吉奥·莫罗法官下令逮捕卢拉的那段紧张岁月。
——《零点报书评》
细致入微……卢拉的人生故事对于理解他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考虑到它与巴西众多脆弱、受压迫的群体的经历极具相似性。
——《时事》
书写卢拉的故事,就是重新发现巴西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
——《理论与辩论》
费尔南多·莫赖斯的《卢拉传》是叙述和分析历史事实的又一种声音,它带来了新的理解,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国家所需要的变革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电容器》
传记作者与传主关系密切这一事实并不会使作品失去价值。问题在于,直接接触传主的优势是否大于偏见的劣势。而从莫赖斯开始讲述故事的那一刻起,答案就是肯定的。
——《圣保罗页报》
在这部传记中,作者塑造的不是“铜像一般的人物”,而仅仅是“血与肉”。
——《联合报》
这本书为书写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历史提供了原始资料。这部叙述铿锵有力,宛如一座“纪念碑”,它将集体记忆保存下来,并在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进行了平衡。
——《工作天地》
《卢拉传》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的广泛研究——对卢拉及相关人士进行的数十小时的采访,以及大量一手资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波士顿评论》
这部传奇是对这位伟大的民主政治家的重要探究。
——《洛杉矶书评》
【作/译者简介】
费尔南多·莫赖斯(Fernando Morais),1946年出生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马里亚纳。巴西资深记者,曾供职于《晚报》《请看》等巴西主流报刊,三获埃索奖,四获阿布里尔新闻奖。主要作品有《奥尔加:革命者和殉道者》(1985)、《保罗·柯艾略:战士的一生》(2008)、《冷战z后的士兵:古巴五人组的故事》(2011)等。
2011年7月,莫赖斯得到机会与卢拉见面,受邀撰写这位巴西传奇政治家的传记。自那时起,莫赖斯保持着与卢拉的直接接触,多次采访卢拉,陪同卢拉出访,并作为“洗车行动”的见证者,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莫赖斯对卢拉的刻画不局限于其在政治领域的作为,而同时展现其超凡的人格魅力,鲜活生动,真挚感人。
李武陶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语言文学学士,历史学系亚非拉近现代史硕士,曾赴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留学交换。译作有《1808:航向巴西》(2022)等。
【内容简介】
卢拉是巴西历史上的伟大政治人物。他是巴西首位拥有工人阶级背景的总统,他所创建和领导的劳工党根基深厚。他展现出持久的魅力和影响力,在现代巴西乃至世界的政治图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2011年起,著名记者费尔南多·莫赖斯获得授权,直接对卢拉进行采访。他积累了长达数十小时的口述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记者独有的敏锐和扣人心弦的笔触,打造出一部兼具力量感和复杂性的宏伟传记。
本书以极富节奏感的叙事方式,详细记述了卢拉生命中激情澎湃的系列事件,从贫苦的童年,到投身新工会主义的青年时代,再到ABC罢工、劳工党成立、竞选总统、被捕入狱及终获无罪释放等关键事件。书中揭示了卢拉个人生活及政治生涯的重要方面,多维度地呈现了卢拉在巴西及国际政治风云中的成长与崛起。
【目录】
第一章 面对莫罗发布的逮捕令,卢拉决定不向联邦警察局投案:“让他们来抓我”
第二章 翻遍卢拉的住处后,联邦警察往沙发上粘了一只麦克风,企图秘密录制夫妻俩的对话
第三章 环球新闻栏目播出一条假新闻——“卢拉将会拒捕”,频道收视率提升了694%
第四章 埃米迪奥发现联邦警察密探录制了工会内部发生的一切:不止一两个,有很多
第五章 对抗附近居民和联邦警察后,上百人连续581天问候卢拉,他看不到,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第六章 绰号“红”的黑客打开了地狱之门,高等选举法院将莫罗和“洗车行动”一同埋葬。卢拉走出监狱,成为巴西总统候选人
第七章 1980年4月,拉维尼亚花园。来逮捕他的警察已经到了门口,卢拉吼道:“我他妈在睡觉!让他们滚蛋!”
第八章 海军截获主教公署的通信,发现阿恩斯枢机请求德国教会援助ABC工人罢工
第九章 辗转于破屋之间度过悲惨的童年后,卢拉拿到了天堂的钥匙——国家工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的文凭
第十章 未婚妻给卢拉下了最后通牒。“工会和结婚,两个你只能选一个。不可能两个都要。”
第十一章 “大夫,我知道。我们的孩子在她肚子里就死了。”“坚强点,路易斯先生,情况比这更糟。您的妻子德卢尔德斯也过世了。”
第十二章 第一次出国旅行的卢拉匆匆离开东京,返回巴西:他哥哥正在特遣队监狱中遭受酷刑
第十三章 咒骂政客多年后,卢拉准备自己建立劳工党
第十四章 卢拉在ABC面对警察和雇主群体时,布里佐拉试图重振巴西工党,却受到戈尔贝里阻挠
第十五章 卢拉联合工人、政治家、知识分子和左翼人士创立了劳工党,两个月后进了监狱
第十六章 凌晨时分,一名打领带的绅士在政治与社会秩序局的小屋里审问卢拉:他是代号为“酋长”的将军派来的特工
第十七章 选举失利,卢拉陷入抑郁,决定放弃政治。他去了古巴,聆听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劝告后回国,当选巴西历史上得票最多的众议员
附 录 详细审查大型传媒在反卢拉及其政党之战中的行为
后 记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