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艺术艺术理论我们家:一滴水映照的历史

我们家:一滴水映照的历史

作者:[美]巫鸿 巫允明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ISBN: 978754862064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70.99

类别: 艺术 新书热卖榜, 艺术理论 SKU:685b1dbf32b4b56dec0ae0d2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20648

编辑推荐

一对年逾八旬的姐弟,以对话和回忆串联起跨越百年的家庭记忆,重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轨迹,讲述亲情如何穿越历史、连接彼此。他们的口中的“家”,既是个人成长的起点,也是折射百年中国巨变的水滴。

 

 

内容简介

一个家庭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映射出河流的轨迹。耄耋之年的巫允明和巫鸿姐弟通过回忆父母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二人的求学道路和相濡以沫的共同生活,勾画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真实面貌,既反映出亿万中国家庭在现代中国的共通经验,也记录了一个单独家庭不可复制的性格和经历。

作者简介

巫  鸿: 
      汉族,江苏省句容市人  ,1945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 
        1987年开始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和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并于2022年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空间”的美术史》《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空间的敦煌》《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等。                                巫允明:
    汉族,江苏省句容市人,1940年11月出生于云南台昆明市。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国原生态舞路文化”及“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学者,曾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金长兼秘书长。
    1988年为美国哈佛燕京研究社访问学者,对印第安人文化进行考察,井在该校进行中国民闸舞蹈文化交流。
    1999年英国剑侨大学“世界名人中心”授予 “20世纪成就奖”1998——1999年度世界女性”称号,收入“英团剑桥世界名人录”。
    1997—2017年,于北京舞蹈学皖、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教授“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及”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
    主要著作:《神州舞韵》《永久的记忆————川西北羌藏民俗图集》《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 》《中国舞蹈考古————以文物鉴史》等。《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于2011年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2013年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论文《华夏文化对美洲印第安人古代文明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初探》于2012年获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评论文章类”一等奖,纪实性影视片《土族传统仪式“跳於菟”》于2015年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影像作品奖。 

目  录

缘起
第一部分 家的诞生
        相册引出的记忆
        妈妈的家庭
        爸爸的家庭和早年经历
       妈妈和爸爸的相遇
       昆明和允明的出生
       四川六载
       南京
第二部分 家的成长
        天津的家
        扎根北京
       1950—1954:工作和生活
        一个家分在两处
第三部分 家的动荡
      1957 年后
      家的阴影
  “三年困难时期”
      短暂回春
第四部分 家的离散
      运动开始
      运动深入
      接受“再教育”
     干校经验
     全国动员
     唐山大地震
第五部分 家的薪传
     老骥伏枥的爸爸
    桃李芬芳的妈妈
     重启新途的姐弟俩
尾声
附 录
说明
一、《往事回忆》/?巫宝三
二、《怀念比我早走了的老伴巫宝三》?/孙家琇
三、《中国莎士比亚学研究的引路人——孙家琇》?/陈超
四、《莎士比亚专家孙家琇的故事》/徐方

前  言

两年前我和姐姐巫允明设想了一个计划,一起回忆家庭、父母和自己的往事,或许能够逐渐成文,发展成一本小书。有的读者可能会问 :每个家庭都有回忆往事的时候,但很少联手把所谈的事情写下来公之于众。你们二人的记忆有何特殊?又何必诉诸文字发表?我的回答是习惯使然——我二人都是文字工作者,从事的研究大多以书籍和文章为终点。至于写下的记忆是否特殊,我想既可说是也可说不是 :生活在20 世纪到 21 世纪的亿万中国家庭都有共通的经验,但每个家庭却又不同,从来不是彼此的复制。我和姐姐希望把我们这些既非独有又不一般的记忆写下来,是因为在生命的此时此刻,感到了这种需要和意愿。而且,写下的东西也可能会获得超出个人的意义 :一个家庭就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映射出河流的瞬间轨迹。

以我来说,此时与姐姐合写这本书,年龄肯定是一个因素,几年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是另一原因。我和她均已进入耄耋之年,岁数大了难免会谈起故人、故事 ;三年“疫情”中二人分居大洋两岸,也增强了更多的交流愿望。但写本书的目的绝非怀旧——我二人都不是念旧之人,“当下”对我们仍然充满意义,因此二人都还在撰写一本本学术著作,她写舞蹈史,我写美术史。但为什么现在会更多谈起往事?可能因为我们都感到记忆需要不断被发掘和激活,否则只是形存实亡,就像厨房柜中陈年未触的瓶瓶罐罐,灰尘封存之下想不起装着什么东西。

我和姐姐的关系尤其如此。我们俩人在同一家庭中共同起居的往日,实际上只存在于遥远的童年。以后随着生活的变化,我跟着父亲搬到北京郊区,然后是中学和大学里的住校、愈益频繁的下乡和军训、天各一方的“文化大革命”、出国的学习和工作;她也经历了生活、工作和事业上的许多变更。但血浓于水,家一直是联结我们的纽带。整整一个甲子之后,我们忽然发现即使二人一直在各自轨道上运行,但仍然属于同一宇宙。当我们开始追寻共同的记忆,也就是搜索两条轨道的交叉和相会,围绕它们重构出家庭的历史。

还有一个更具体的原因,就是我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豹迹 :与记忆有关》(2022 年)一书之后,不少人对我们的家庭发生了兴趣,《北京晚报》记者夏丽柠在访谈中也时时提出有关我父母的问题。例如 :

你父亲出身于江苏农村,母亲生长在天津洋场,他们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从回国参加抗战和建国大业到身经“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他们是如何过来的?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们家好像都是搞历史的。父亲研究经济史,母亲研究戏剧史,姐姐研究舞蹈史,你研究艺术史,其中的原因何在?为什么你们四人研究的历史又都不一样,既衔接又不衔接?你父母 20 世纪 30 年代出国,在哈佛大学相遇相爱。你半个世纪之后也去了哈佛,遇到现在的妻子并留在那里教书。为什么会这么凑巧?是偶然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说实话,对这些问题我大多无法回答,只能含糊其词,但它们使我希望更多地知道父母的往事。这种愿望在这之前已经产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越来越能体会父母经历过的磨难和选择,越来越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深情、担心和期望,也越来越怀念他们。我在“疫情”中的一次访谈中说 :“父母那一代人的生活,一方面极丰富,像我父亲,经历了清末、国民党时期,中间留过洋,又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历,那种经验是我们现在比拟不了的 ;但同时也非常坎坷,中间若干年不能写作、不能研究,处境非同寻常。每当我想起来时觉得他们很伟大 :他们经历过那么多,但还都保留了很多的信心,一直秉持着理想主义,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思考。”

也就是在这次访谈前后,我和姐姐开始计划写这本小书。的确,要想了解父母和家庭的事情,没有人比姐姐知道得更多。她比我大五岁,经历过我所不知道的我们家的那段历程。她的记性也比我好得多,许多一同住过的地方、一块做过的事情我已全然忘怀,只是在她娓娓道来时才隐约记起。但她的记忆能力也使得这个计划几乎夭折。我们开始时设想的合作方式,是每人写下自己的记忆,然后连成一气。但当我收到她发来的一些初稿,马上发现我能够贡献的实在太少 :往事在我脑子里经常呈现为整体的块面,这里那里留着一些斑驳的刻痕,难以形成连续的轨迹——这种状态在《豹迹》中已有清楚呈现。姐姐的记忆则是清晰生动,人物、地点、情节一应俱全。计划中的合作因此在正式开始之前已成跛足,坚持做下去难免是步履艰难、蹒跚前行。

就在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个想法突然出现了 :何不扬长避短,重新规划我和姐姐两人在这个合作中的角色?姐姐因其年龄和出众的记忆力,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要叙事者,而我则可以起到催化作用,以旁敲侧击的提问方式协助开发她的记忆宝藏,也可以时不时地参与进去,添加被姐姐的故事激发出的记忆火星 ;甚至可以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搜集父母的同事、学生对他们的回忆中我们所不知道的材料。商议之后,我们感到这种合作方式也许会更有意思,并且由于难以预测结果而更有探索和实验的性质。归根结底,每个人的记忆都不一样,开发和讲述的方式也应该有多种可能。我们现在所尝试的,即共同开发各自的记忆并把它们串联起来,这个过程也就构成了姐弟二人的新的互动。

 

巫鸿
2023年8月

抢先评论了 “我们家:一滴水映照的历史”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2017中国好书)

EUR €93.99
加入购物车

艺术的故事(豪华本)

EUR €309.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

EUR €34.99
加入购物车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央视主持人朱迅力荐

EUR €75.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