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191253
- 丹尼尔·卡尼曼、彼得·辛格、伯纳德·威廉斯等思想大家云集,跨越伦理学、心理学、博弈论等诸多领域,共同探讨道德的真谛
- 对话涵盖电车难题、动物保护、博弈论等哲学、伦理学核心议题,对许多著名思想实验或伦理案例展开深入剖析
- 对思想家思考问题、语言交锋过程的如实记录,精彩地呈现出敏锐、深邃的思想者是如何提问、思考与反问的
- 新译本由作者学生精心迻译,更为忠实、准确地传达英语原文的文意与哲学探讨的韵味,并新增一篇由作者与译者共同撰写的中文版序
对话是做哲学的一种理想方式。在对话中,对话者有机会澄清自己的想法,减少误解。他还能代读者向哲学家提出质疑与批评意见,从而鼓励读者批判性地检视哲学论点。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话是充满生气、发人深省的,它迫使提出想法的人直面问题与反对,不得不回应一个独立思考的发问者。
本书作者福尔霍夫与辛格、卡尼曼、麦金泰尔、威廉斯等十一位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学者,围绕道德与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了对话:我们的日常道德判断是否可靠?伦理道德是客观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人?他们希望借助这些对话表明:共同生活的我们,即使观点迥然对立,也应当一起探讨使这种共同生活成为可能的准则。唯有坚持对话,我们才可能为心中的困惑与彼此的分歧找到解答。
中文版代序
引言
第一部分 伦理与直觉
弗朗西斯·卡姆:挖掘道德的深层结构
彼得·辛格:我们都没有贵贱之分
丹尼尔·卡尼曼:我们能信任自己的直觉吗?
第二部分:德性与人的繁盛
菲莉帕·富特:善之为善的法则
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自足的迷思
第三部分 伦理与演化
肯·宾默尔:公正的起源
阿兰·吉巴德:道德的实用主义证成
第四部分 一致与分歧
托马斯·斯坎伦:经济适用的目的王国
伯纳德·威廉斯:多猜的动物
第五部分 爱与道德
哈里·法兰克福:爱的必要性
大卫·魏勒曼:看见真实的彼此
鸣谢
译后记
“这是一部精彩的对话集,采访对象均为道德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福尔霍夫熟练勾勒出他们思想的整体轮廓,深入地质询他们的理论。其中不乏戏剧性时刻——被访者反过来向采访者提问,而福尔霍夫也如实呈现了自己的犹豫与让步。这是一场哲学对话实践的典范事件。”
——《卫报》非虚构类图书推荐
“很少有一本哲学书能让我读得这么享受。福尔霍夫的大胆尝试真的成功了。他巧妙地通过与重要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深刻对话,为伦理学的各种理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这本书不仅让各种议题都生动了起来,也让参与对话的人栩栩如生。千万不要错过领略这些对话的机会。”
——哈佛大学伦理学教授诺曼·丹尼尔斯
“这本书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作者采访了许多近年来在伦理议题上最有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与他们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哲学对话,由此呈现了他们的核心立场与论点。这不仅是一本当代伦理思想的全面入门读物,还真实地展现了这些思想家。”
——伦敦大学学院乔纳森·沃尔夫
“这本对话集既富含思想性强,又富含趣味性,是了解多位重要当代道德哲学家思想的完美入门之作,对于专业人士与业余读者来说都值得一读。作者十分擅长用犀利的问题,触及受访者观点中最薄弱或最有启示性的部分,从而诱导出富有启发性的回答,读来令人振奋。”
——《哲学家杂志》
“福尔霍夫成功地使这些对话对非专业读者也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充满吸引力。他在很多访谈中都擅长深入挖掘对方的思想。总体而言,这是对该领域的重要贡献,不仅伦理学学生会感兴趣,初学者与伦理思想史研究者也同样适合阅读。”
——《伦理与经济》
“福尔霍夫具有非凡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任何思想家论证中的弱点,并以一种促使对方提供更全面立场的方式揭示这些弱点……这是对自苏格拉底以来哲学探究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批判性思维的特别能力,以及对诚实与真实的坚持——的精彩诠释。”
——《公共理性》
“福尔霍夫对各种立场的探询精准而清晰。与专著等文本形式相比,对话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为读者勾勒出每位受访者的立场,还提供了对其个人的直观印象。对任何希望将应用伦理问题置于更广阔的人类学—哲学背景中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充满吸引力。”
——《医学伦理杂志》
“本书富有启发性和可读性。福尔霍夫深谙对话者的哲学观点,常常能以亲和的态度,提出一针见血的刁钻问题,为被访者营造了一个空间,使其尽可能清晰表达自身的立场。这本书对关心道德理论的读者而言绝对是一个宝藏,因为书中邀请到的许多人,都是在过去一代里塑造了道德哲学面貌的重要人物,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伦理本质的最有价值的洞见。”
——《耶路撒冷哲学季刊》
“福尔霍夫在书中引用了一句尼采的格言:所有伟大的问题都要求伟大的爱。”尼采虽是个很难取悦的人,但如果读到这十一场对话,或许连他老人家也会感到满意。这些哲学家热情地经营着自己关于道德的思想体系,深情而雄辩地为自己的理论奋力辩护……每个人都令人信服地陈述了自己的立场。读者几乎很少不会被他们说服——至少我是如此。这么说当然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们的观点彼此悬殊。他们的分歧是令人困惑的,但同时也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不要对自己的道德立场持有过重的执念……福尔霍夫通过这样一本书,展示了道德推理以及向他人证明自身观点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荷兰哲学期刊《忠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