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83281
★你读过的女性主义哲学家,都读过她!
露西·伊利格瑞是在英语世界造成的影响zui深的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性别麻烦》作者朱迪斯·巴特勒说,伊利格瑞“可能是我所阅读的女性主义理论家中最精通哲学之人”。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女性主义的经典读物,英译本1800 人“读过”,评分4.0。
★女性连第二性都不是吗?
基于波伏瓦对“女性是第二性”的论述,伊利格瑞剖析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话语中被定义为缺乏主体性的“非性”的现实状况。
★批判弗洛伊德、拉康的男性中心主义,为女性欲望经验正名
本书批判了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意在揭开西方哲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男性中心主义思维,及其理性外观下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与压迫。本书亦从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欲望出发,展现了女性千百年来被客体化、边缘化的性经验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本书是女性主义理论家伊利格瑞的代表作。全书在精神分析学与政治经济学两个层面上讨论了女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它以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了弗洛伊德、拉康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它分析了由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对女性进行边缘化的。
1 镜,彼端
22 此性非一
37 回到精神分析理论
82 话语的权威与女性的屈从(访谈)
105 女人皆如是
133 流体“力学”
151 问答录
218 女人市场
246 商品彼此之间
254“法国女人们”别再白费力气了……
263 当我们的双唇一起言说
这本书译本的出版是所有派别的女性主义者都应该庆祝的事件。——《女性评论》
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是职业,成为女权主义者是选择,激进主义是天性,伊利格瑞是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安提阿评论》
《此性非一》内容复杂,但可读性强,值得付出努力将其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本书是打破菲勒斯中心主义话语、干涉现有理论机制的至关重要一步。——《视角》杂志
话语的权威与女性的屈从(访谈)(节选)
女人似乎拥有两种角色,但这两种角色有时或往往相互对立。首先,女人有可能是男人的等同物(égale de l’homme)。在或近或远的未来,女人将拥有和男人一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她将成为潜在的男人。其次,女人在交易市场上——尤其或特别是在性交易市场上——仍需要保留并维持所谓的女性特质。女人的价值一方面源于她所扮演的母亲的角色,另一方面源于她的“女性特质”。但这种“女性特质”实际上是男性再现系统强加给女性的一种角色、一种意象和一种价值。在这种女性特质的假面中,女人丧失了自我,迷失在对女性特质的扮演中。即便如此,女人仍被要求努力劳作,却得不到回报,除非她能从被男性“主体”挑选为消费和觊觎的对象中获得快感。女人除了成为“非卖品”还能怎么办呢?
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女人是被男人使用和交换的“产品”。女人的地位就是“商品”的地位。这种被使用物和被交易物怎能要求获得发言权甚至是参与交易呢?众所周知,商品无法自行进入市场,哪怕它会说话……所以女人就只能像这样成为不被我们的社会和文化所认可的“基础设施”。性别化了的女性身体的使用、消费和流通保障着社会秩序的构成和再生产,但女性从未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
因此,女人在性交易乃至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易中被专门剥削。女人只能以交易物的形式“进入”交易,除非她愿意放弃自身的性别特质。而且女人的性别“身份”是以她所陌生的男性模式为参照并强加在她身上的。女人只有借助切断了她与自身以及其他女人的关系的男性再现系统才能获取语言,这导致女人在社会中的低微性被加深,并被复杂化了。“女性”只能由男性定义。反之则不然。
但如今女性遭到专门压迫的境遇或许能让她们建立起一种“政治经济学批评”,因为她们既置身于交换法则之外,又以“商品”的身份参与其中。而这种政治经济学批评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话语批评,因为这种批评的实现离不开话语,尤其离不开话语的形而上预设。这种批评或许能以另一种方式来阐释话语体系对生产关系分析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停止对女人身体-物质(corps-matière)的剥削,那主导社会的象征体系将会怎样? 如果女人这种必须失语的消费品或交易物变成了“言说主体”,象征体系及整个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改变绝不是参考男性“模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男权主义模式。
这势必会影响到如今制定规则的话语,而这种话语是包括性别差异在内的一切事物的立法者,所以它想象不到还有女人这种性别、这类他(她)者存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