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239209
*证明责任为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之连接,民事诉讼与仲裁之要点。作者对证明责任的研究始于2009年,距今已有16年,本书是作者在该领域研究的系统总结。
*作者运用现代证明责任理论“规范说”,详细分析《民法典》中的证明责任疑难问题。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十个民法制度的证明责任专题研究以及“结论”。其中,着重解析了在证明责任理论上引起了争议、在诉讼实务中引发了乱象的十大疑难问题:
——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问题
——民间借贷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
——违约金调减的证明责任问题
——买卖合同标的物瑕疵的证明责任与通知义务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助侵权责任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
——环境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
——个人信息泄露侵权的证明责任问题
——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证明责任问题
——表见代理的证明责任问题
——证明责任倒置的方法论问题(结合善意取得制度)
本书特色:
(1)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互动。对于民法中的证明责任疑难问题,经常需要综合运用来自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教义学资源,并在二者的互动中展开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证明责任研究是天然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融合研究”或“交叉研究”。
(2)理论与实务的互动。本书几乎所有章节都对相关规范的实务裁判作了整理。这些案例或从正面佐证本书立场的合理性,或从反面展示反映实务操作中的不规范,个别时候,甚至成为决定观点取舍的关键论据。
(3)中国法与比较法的互动。在本书大多数章节,作者对德国法作了详略不等的考察。这种考察有时是为中国法的解释提供参考,有时则是为了证明,中国法虽不同但却自有道理。无论如何,中国法与比较法的互动,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本书价值:
(1)进行了较为前沿的研究。这种前沿性体现在实体法、程序法文献的整理上,也体现在司法裁判和比较法文献的运用上,更体现在分析的细致程度上。
(2)澄清并推进了 “规范说”及相关理论。正文十章实际上都在通过具体民法规范的个案分析,反复澄清“规范说”及相关原理。推进主要体现在对实体法评价分层理论的展开、对证明困难缓解策略的整理以及临时心证概念的初步提出等。
(3)对证据调查流程有较多讨论。本书不仅讨论证明责任的理论之争,在许多章节,还运用相关原理,对疑难问题的证据调查流程作了较为充分的展开。如果运用得当,这类讨论应能为司法实务中的证据调查提供有益的指南。
证明责任连接着实体法和程序法,可谓民事诉讼之脊梁、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自我国引入现代证明责任理论以来,学界基本达成了“规范说”(也称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我国证明责任理论选择的共识。然而,共识还远远谈不上稳固。理论上,针对“规范说”的批评从未停止。实务上,有意识运用客观证明责任观念审理案件的法官在我国仍属少数。因此,本书的问题意识,就是对以“规范说”为核心的证明责任基本原理在中国遭遇的挑战作出真实的回应。
本书的重心不是对证明责任以及“规范说”的基本原理进行整理。相较于对证明责任基本原理进行整体性研究,本书更愿意选择一种直面具体问题的进入方式,即,直接针对有可能引发争议的那些民法规范展开讨论,并在这种讨论中阐发、澄清基本原理。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十个民法制度的证明责任专题研究以及“结论”。其中,在证明责任理论上引起了争议、在诉讼实务中引发了乱象的十个具体证明责任疑难问题是:
——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问题
——民间借贷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
——违约金调减的证明责任问题
——买卖合同标的物瑕疵的证明责任与通知义务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助侵权责任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
——环境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
——个人信息泄露侵权的证明责任问题
——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证明责任问题
——表见代理的证明责任问题
——证明责任倒置的方法论问题(结合善意取得制度)
尽管本书所有章节都属于“从具体规范切入的专题研究”,但这些专题研究在侧重点上并不完全相同。其逻辑推演大体为:首先澄清大陆法系证明责任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这些原理在《民法典》适用语境中予以应用和展开,最后对证明责任分析的方法有所拓展。
导论 “规范说”及其挑战
一、“规范说”在中国遇到的挑战
二、“规范说”与实体法的评价分层
三、本书概览
第一章 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法解释学的分析
三、善意要件的证明之道
四、立法论上需要考量的因素
五、结论
第二章 民间借贷诉讼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借贷行为实际发生的证明
三、借贷合意成立的证明
四、偿还抗辩的证明
五、结论
附录1 民间借贷诉讼中的借款单据鉴定
——基于证明责任视角的分析
一、引言:民间借贷诉讼中的“鉴定困境”
二、何时需要鉴定?
三、谁申请鉴定?
四、关于提出证据责任的事实说理
五、余论
附录2 先诉民间借贷再诉不当得利案件的证明责任问题
一、证明责任分配
二、主张责任:“一贯性”审查
三、要件事实的审查顺序
四、证据调查
五、事实认定
六、余论
第三章 违约金调减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违约金调减规范的构成
三、“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的证明责任分配
四、“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的证明过程
五、违约金调减衡量因素的调查
六、结论
第四章 买卖合同标的物瑕疵的证明责任与通知义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标的物瑕疵的证明责任
三、证据法视野中的检验通知义务
四、司法实务中的瑕疵证明
五、结论
第五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助侵权责任诉讼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通知规则与知道规则的关系
三、责任构成要件及证明责任分配
四、证据调查的流程与方法
五、结论
第六章 环境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证明责任倒置还是因果关系推定?
三、关联性与因果关系的证明实践
四、因果关系要件的重构
五、相关事实的证明
六、结论
第七章 个人信息泄露侵权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构成要件与证明责任
三、要件事实的证明
四、多数个人信息处理者背景下的证明困境及应对
五、结论
第八章 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证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履行顺序约定的定位
三、对待给付义务未履行的定位
四、履行抗辩权的证据调查
五、余论
第九章 表见代理的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分析方法的展开
一、问题的提出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三、表见代理的证明责任分配
四、德国法上的权利外观代理:一个反例?
五、现行法评释与展望
六、结论
第十章 证明责任倒置的方法论
——再论善意取得的证明责任之争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证明责任倒置的内涵界定
三、证明责任倒置的方法论定位
四、证明责任倒置的论证检验
五、结语
结论 “规范说”在证明责任分析中的运用
一、权利妨碍要件的识别
二、权利消灭要件的识别
三、权利制约规范的证明责任问题
四、证明责任倒置与证明困境缓解
五、对中国证明责任研究的启示
王利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民法典的正确实施,有赖于民事诉讼法的配套,两者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的关系。其中,民事证明责任分配制度是连接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重要桥梁,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制度。泽勇教授长期根植于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衔接问题的研究,本书就是这一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值得推荐!
张卫平(烟台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吴泽勇教授是一位长期深耕民事诉讼基础理论,且有持续高质量产出的学者,尤其是在证明责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本书的出版即是例证。作为研究证明责任的专著,作者不仅在证明责任方法论层面进行了精到的阐释,同时,又倾注了大量精力对证明责任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予以了充分的解析,故此,本书不仅丰富了我国证明责任的理论,而且对证明责任的实践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确值得一读。
张卫平(烟台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吴泽勇教授是一位长期深耕民事诉讼基础理论,且有持续高质量产出的学者,尤其是在证明责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本书的出版即是例证。作为研究证明责任的专著,作者不仅在证明责任方法论层面进行了精到的阐释,同时,又倾注了大量精力对证明责任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予以了充分的解析,故此,本书不仅丰富了我国证明责任的理论,而且对证明责任的实践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确值得一读。
王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为吴泽勇教授研究证明责任的集大成之作。在民事诉讼法学中,证明责任是一个理论抽象性和实务重要性兼备、因而也极具挑战性或者说难度不小的关键领域。本书基于法教义学立场,深度关注司法实务,充分运用比较法理论资源,对若干常见的民法规范证明责任问题加以透彻而明晰的阐述和解说,很多内容颇有新意。这些成果一方面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相关研究推向了纵深,成为该领域今后发展的一个标杆;另一方面,也从学说的角度为实务界在一些案件类型中就如何分配证明责任及展开证据调查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朱庆育(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泽勇教授力作《民法规范的证明责任》借助证明责任这一枢纽概念,既检验与澄清证明责任程序理论,亦观察与反思实体规范的要件构成,目光流转之间,为融合程序和实体的民事法研究探索并示范新的方法论进路。此程序视角进路,与实体视角的请求权基础思维互证互补,将以法律适用为导向的民事法教义学研究推入新的阶段。
吴光荣(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国家法官学院教授)
证明责任既是横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重要领域,也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辉映的经典问题,泽勇教授以规范论为理论基础,就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诸多疑难问题展开分析,全面回答了我国民法上善意取得、违约金的调整、表见代理等重要制度在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以及民间借贷诉讼、环境侵权诉讼等案件中如何通过证明责任的分配解决事实认定方面的困境,并从方法论的层面就证明责任倒置等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既是跨学科理论研究的典范,也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力作。
丁俊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二级高级法官)
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民商事法官在日常审判工作中经常感到棘手的实践性问题。吴泽勇教授的新著不仅对证明责任理论上的争议进行了澄清,而且结合司法裁判,对实务中容易出现混淆、误解的证明责任和证据调查问题进行了辨析。难能可贵的是,该书还在深入分析10个具体民法制度证明责任的基础上,对证明责任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提炼。这使得本书除了对研习证明责任理论的学者、学子非常重要,对从事民商事审判的广大法官、仲裁员和律师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