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61393
1.升高一个维度,可以轻松破解90%以上的人生难题。
所有的问题都诞生于某个维度,但答案永远藏在更高的维度里。
2.所谓升维思考,就是从问题内部跳到问题外部,去看它所在的更高层次的系统。
3.埃隆·马斯克、张一鸣、马化腾、乔布斯、雷军、任正非、稻盛和夫、沃伦·巴菲特、杰夫·贝索斯、丁磊、张勇、蒂姆·库克、瑞·达利欧、伊利亚·苏茨克维、马克·扎克伯格等高手们成功的共同点:都是跳出问题本身,去更高的维度寻找答案。
4.普通人如何练习升维思考?
你也可以试试这三种方法:
★ 问一句:这个问题上一层是什么?比如教育→社会→阶层→分配→资源→政策。
★ 跨界寻找答案:看看其他领域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
★ 画出自己的“问题地图”:明确低维问题→中层原因→高维系统根源。
当你反复这样训练,慢慢地,你看问题的眼光就会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有些人很轻松就能破解困局,而大多数人却在同一维度里反复碰壁?答案就藏在一个人被忽视的真相中:
所有问题都诞生于某个维度,但答案永远藏在更高的维度里。
本书通过“认知-思维-行动-人脉”四重升维系统,揭示生存的跃迁法则,帮助普通人用“上帝视角”重构问题解决模式。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学习 践行 咨询 培训”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各界领军人物和500强企业用过,验证过的思维模型,更有可落地的提升认知方法。拒绝在低纬度内卷,本书将赋予你纵身跃入高维空间的勇气与方法——那里没有零和博弈的厮杀,只有豁 然开朗的答案。
第一章 认知升维:人生晋级的加速引擎
01 保持开放与谦逊
02 快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出来
03 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大于速度
04 目标越清晰,行动越有力
05 弱者向外寻找,强者自我驱动
06 自信是一种可培养的能力
第二章 思维升维:人生跃迁的高效路径
01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人生升级
02 用元认知看清问题的本质
03 用项目思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04 用用户思维看到需求和机会
05 用输出倒逼输入,培养学习力
06 做最有挑战的事情,才是进步最大的
第三章 行动升维:成就非凡的自我超越
01 用微习惯开启自律之旅
02 用心流打败“精神之熵”
03 用充实的内心点燃高能量状态
04 用ROI模型让决策易如反掌
05 穿过暴风雨,你将不再是原来的你
06 用有效的复盘不断自我升级
第四章 人脉升维:关系建立的黄金法则
01 沟通的真正意义在于对方理解
02 倾听、反馈是互动的黄金法则
03 提出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04 能定义你的,只有你自己
05 用极致的坦诚构建深度的信任
06 用领导力帮自己成功,帮他人成长
破局之道:升维思考
——题诗长江商学院EMBA曾颖同学《升维思考》一书付梓
2025年3月13日
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如何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美好,让自我、让他人、让天地,均获心灵之自由,并产生大江大河、大山大海的胸襟气度,本书提供了寻觅还未认知到的自我破局之道,我题赠五律诗一组:
两亩三分田,茫茫天地间,
纷繁人际隙,琐碎事机端,
闭眼修罗场,抬头朋友圈,
合分总计较,义利难双全。
一旦成年后,人生加速旋,
发心孤下注,悦己自翩跹,
成败一杯酒,浮沉一阵颠,
但参破局道,俯仰浮云闲。
——周宏桥,诗人、剧作家、学者、极客,北大、复旦、长江商学院 EMBA创新课程教授
01
保持开放
与谦逊
请你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1.什么是邓宁-克鲁格效应?
2.为什么避免出现邓宁-克鲁格效应在职场上至关重要?
3.如何避免掉入邓宁-克鲁格效应的陷阱?
朋友 A 最近经常跟我诉苦。他曾经是房地产行业的高管,有公司的配车和助理,风光无限,他很自然地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但随着近年行业下行,公司为了降本增效,对他这样的高层也毫不留情,没过多久就直接把他“优化”掉了。家里的日常开销、车贷、房贷,这些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巧家里老人又生病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整天呆坐在咖啡馆,装作还在上班,对自己已经失业的事不敢透露半分。
朋友 A 的故事让我非常感慨,已经晋升到如此高位却还是免不了遭遇这样的“中年危机”。达尔文曾说过:“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这与邓宁-克鲁格效应不谋而合。朋友 A 并非无知,只是人在高位久了,听多了阿谀奉承,难免产生自我认知盲区,进而盲目自信。在职业生涯的旅途中,邓宁-克鲁格模型不断提醒我保持开放与谦卑。正是这份警醒,让我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转角,都能实现智慧与能力的飞跃。
一、邓宁-克鲁格效应:揭秘认知偏差
邓 宁 – 克 鲁 格 效 应 是 由 康 奈 尔 大 学 心 理 学 家 大 卫 · 邓 宁(David Dunning)与他的研究生贾斯汀 · 克鲁格(Justin Kruger)研究发现的。(如图1所示)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往往发生在能力欠缺的人身上。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做事欠考虑,总是不懂装懂。他们也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经常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邓宁-克鲁格效应主要发生在两大类人群中:
第一种:倚老卖老型。他们可能是你的上司或者年龄比你大的同事,他们并不专业,但喜欢仗着年龄和资历对你的工作指指点点,想要外行指挥内行。
我有个程序员朋友小 M,最近可真是被他的直属领导给折腾坏了。这个领导虽然在管理层摸爬滚打十多年,可对计算机、代码这些,真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偏偏又爱摆出一副“老资格”的样子。记得早些年,小M的这个领导还挺谦虚的,知道自己不懂专业,也就不怎么插手专业的事。可近几年,这个领导大有一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态,开始频繁地干涉起小M的工作来。最让人头疼的是,他总是以“省电”为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电脑给关了。小M有好几次都不得不重新跑程序,致使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简直是苦不堪言。
第二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型。有些职场新手工作一段时间后,对问题一知半解,却过度自信。有调查显示:新手医生一开始是谦虚的,但在诊断了一些病人之后,会高估自己的诊断准确率,他们认为自己诊断的准确率为73%,但实际上还没有达到及格线。
二、现实中无处不在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我要写邓宁-克鲁格效应是因为它非常重要,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还是我的朋友小 M 公司发生的事。他们公司之前招了两个实习员工:一个本科生,毕业于国内大学;一个研究生,准备留学,疫情原因要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国内本科毕业的实习生面试的时候特别自信,毕竟他之前在大厂实习过,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挺有把握。但他可能太自信了点,工作时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还花很多时间挑剔公司食堂,在朋友圈里发牢骚。一个月下来,他的工作表现特别让人失望,任务大多没完成,偶尔完成的那一两件,成果也一般般,最后公司只好让他离开了。反观那个准备出国深造的实习生,学历挺高,且从不骄傲自满。他工作起来也特别认真,总能提出一些关键问题;遇到不懂的,也愿意积极学习。他不仅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能给项目提些好建议,工资自然也涨了不少。
职场生态是脆弱与多变的。有些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前做了准备,成功换了工作;有些人反应慢了点,只能接受失业的现实。
我社群里有个学员,之前是做教育培训的老师。当这个行业刚开始走下坡路,家长们和社会的不满声音也越来越大时,她果断做出改变。她没有一直留恋过去的成绩,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了编绳手艺,慢慢在手工艺界站稳了脚跟,现在正忙着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过,她的一些前同事就没那么顺利了。受政策影响,教培行业急转直下后很久,他们才反应过来,现在还在努力找工作。
在职场上,我们得保持清醒,别让自己掉进盲目自信的坑。同时,也需要留意行业和公司的动向,别等到行业已经非常不景气了,自己还一无所知。最近几年,有些行业变化特别快,也就三四年的时间,行业的外部环境、客户情况、政策方向都发生了巨变。有一些职场人没有及时打开认知之门,还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误把时代红利或运气当成自己的实力,在变化来临时,站在愚昧之巅,没有看见扑面而来的“灰犀牛”,导致最后面临失业或降薪的困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