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23505
- 中华民族雕塑艺术的5000年变迁史,让雕塑诉说中国历史
- 每一处遗址皆为文化景观,带你开启赏析古建雕塑文化之旅
- 雅俗共赏的经典文本,兼备学理严谨性与叙述通俗性
- 一本文明传承启示录——通过雕塑艺术兴衰映射中华文明进程,为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提供历史镜鉴与创新思路
- 一场东西方艺术对话——对比希腊、印度等雕塑传统,凸显中国雕塑写意精神与线条美学之独特性。
本书根据梁思成先生1930年在东北大学授课时所用讲义整理而成。讲义成稿时作者尚未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而且当时内的考古工作刚刚展开,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尚未发掘,相关资料较为欠缺,所以文中实例多引自外国学者的书籍或国外博物馆藏品。原稿言简意赅,仅有文字。本社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内容适当选配了一些图片,仅供读者参考。
本书提纲挈领地归纳梳理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是那些想要快速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读者的入门指南。
01 序
001 第一章 上古
007 第二章 三代——夏
013 第三章 三代——商
021 第四章 三代——周
035 第五章 秦
039 第六章 两汉
069 第七章 三国、两晋
077 第八章 南北朝——南朝
089 第九章 南北朝——北朝
123 第十章 隋
141 第十一章 唐
177 第十二章 宋
189 第十三章 元、明、清
序
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故殷周铜器,其市价每以字之多寡而定;其有字者,价每数十倍于无字者,其形式之美丑,购者多忽略之。此金钱之价格,虽不足以作艺术评判之标准,然而一般人对于金石之看法,固已可见矣。乾隆为清代收藏最富之帝皇,然其所致亦多书画及铜器,未尝有真正之雕塑物也。至于普通玩碑帖者,多注意碑文字体,鲜有注意及碑之其他部分者;虽碑板收藏极博之人,若询以碑之其他部分,鲜能以对。盖历来社会一般观念,均以雕刻作为“雕虫小技”,士大夫不道也。
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考之古籍,鲜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详。欲周游国内,遍访名迹,则兵匪满地,行路艰难。故在今日欲从事于中国古雕塑之研究,实匪浅易。幸而——抑不幸——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之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Paul Pelliot、Edouard Chavannes,瑞典之Osvald Siren等,俱有著述,供我南车。而国人之著述反无一足道者,能无有愧?今在东北大学讲此,不得不借重于外国诸先生及各美术馆之收藏,甚望日后战争结束,得畅游中国,以补订斯篇之不足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