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51454
心理学理论研究 生活场景应用。讲解通俗易懂,沟通技巧简便实用
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哭闹不止、有些孩子经常提出无理要求,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完全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而且采取了不恰当的沟通方法。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书中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特点;第二部分讲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原则;第三部分介绍帮助读者解决亲子沟通关键问题的方法;第四部分介绍与孩子日常交谈的技巧、赞美孩子的技巧、批评孩子的技巧等。
第一部分 了解儿童心理与沟通特点
第一章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 3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 3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 7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 9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 11
第二章 了解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特点 … 14
一、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 … 14
二、从“情境性言语”到“连贯性言语” … 17
三、语言的逻辑性提高 … 18
四、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 22
第二部分 明确亲子沟通的目标和原则
第一章 亲子沟通的意义 … 27
一、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 27
二、影响亲子沟通的主要因素 … 32
三、常见的不良亲子沟通模式 … 34
第二章 亲子沟通的7C原则 … 38
一、可信赖原则 … 38
二、一致性原则 … 40
三、可接受原则 … 42
四、明确性原则 … 44
五、多渠道原则 … 46
六、持续性和连贯性原则 … 48
七、差异性原则 … 49
第三部分 把握亲子沟通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认知:超越无形的壁垒 … 55
一、避免选择性心理 … 55
二、不要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 59
三、别被“心理偏盲”蒙蔽双眼 … 62
四、拒绝做“完美主义”父母 … 67
五、寻求改变:尝试“知觉检核” … 72
第二章 情绪:正确的管理和宣泄 … 75
一、沟通前先识别自己的情绪 … 75
二、如何避免“亲子暴力沟通” … 80
三、正确疏导孩子的负性情绪 … 85
四、指导孩子表达情绪 … 90
第三章 倾听:不只是听见 … 94
一、恰当使用“陪伴式倾听” … 94
二、父母的“无效倾听” … 95
三、揣摩孩子的“隐藏想法” … 98
四、用“嗯……这样啊”回应孩子 … 101
五、用恰当的复述表达对孩子的认可 … 104
第四章 同理心:架起沟通的“桥” … 109
一、感同身受,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 109
二、释放善意,解开孩子的心结 … 113
三、映射情感:说出孩子的感受 … 115
四、针对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行为做出反应 … 119
五、建立与孩子的双向沟通 … 123
第四部分 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
第一章 亲子日常交谈的技巧 … 131
一、打造畅所欲言的沟通环境 … 131
二、用孩子听得懂的词句表达 … 134
三、交谈时允许孩子争辩 … 139
四、如何用提问引发孩子的谈兴 … 143
五、“家庭会议”的妙用 … 148
第二章 赞美孩子的技巧 … 153
一、为什么“你很聪明”不如“你很努力” … 153
二、赞美孩子的行为过程,而不是结果 … 155
三、赞美孩子的“三步法” … 159
四、从细微处赞美孩子的优点 … 161
五、借他人之口赞美孩子 … 165
第三章 批评孩子的技巧 … 170
一、具体的批评与空泛的批评 … 170
二、批评时做到“不贴标签” … 173
三、批评时表明你的期望 … 175
四、告诉孩子如何弥补错误 … 178
五、亲身示范和及时反馈的必要性 … 181
六、千万不可恐吓孩子 … 184
第四章 拒绝孩子的技巧 … 188
一、拒绝孩子的最好办法:不带敌意的坚决 … 188
二、警惕拒绝造成的“禁果效应” … 191
三、拒绝时给孩子一个正当理由 … 193
四、用“肯定法”回绝孩子 … 195
五、掌握好“立规矩”的法则 … 197
第五章 说服孩子的技巧 … 201
一、发挥“我—信息”的作用 … 201
二、给孩子提供选择项 … 204
三、学会使用“正向语言” … 206
四、停止“说教式语言” … 207
五、减少强硬建议 … 210
第六章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 214
一、微笑在亲子沟通中的功能 … 214
二、需要控制的几种眼神 … 215
三、通过正确的姿势传递爱意 … 218
参考文献 … 221
自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要陪伴他们度过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成长历程。看着孩子的心智日渐成熟、身体不断强健,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无比欣喜。与此同时,亲子沟通也成了摆在父母面前的一大课题。
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不仅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现实中,许多父母都在被亲子沟通中的一些问题所困扰,比如,有些孩子哭闹不止,如何劝都无济于事;有些孩子经常提出无理要求,如果满足,父母担心孩子得寸进尺,如果不满足,父母又没有拒绝孩子的好办法;面对父母的批评指责,孩子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甚至出言顶撞……父母的初衷是“一切为了孩子”,但是孩子却并不领情,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完全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给予孩子的行为表现过多关注,却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而且采取了不恰当的沟通方法。实际上,与生理特征一样,每个孩子也都具有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心理特征。父母掌握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就像掌握了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从而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实现完美沟通的目标。为了帮助广大父母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特点;第二部分讲述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原则;第三部分试图帮助读者把握亲子沟通中的关键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与孩子日常交谈的技巧、赞美孩子的技巧、批评孩子的技巧、拒绝孩子的技巧、说服孩子的技巧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书中理论讲解通俗易懂,实践案例典型,沟通技巧简便实用。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但由于水平所限,加上时间仓促,存在疏虞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章 了解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特点
一、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智力测验中,言语能力常常被作为测验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从呱呱坠地,儿童便开始学习语言,从最初的发音含混不清,到表述流畅,一般会经历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的发展过程。
对话言语是人们通过相互谈话进行沟通时的言语,既是一种情境言语,又是一种简约言语。心理学上的对话言语指两个人或多个人进行沟通时的言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对话言语是有互动的,假如一方讲话,另一方不讲话,就会出现沟通障碍。
出生不久的婴儿不会说话,但已经具有使用“对话言语”的能力。随着婴儿一天天长大,他们看到父母和自己讲话时,小嘴就会一张一合地予以回应,直到能够发出简单的“啊”声。
儿童“对话言语”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具备“话轮意识”。“话轮”是谈话中的最小单位,是指“一个说者在会话过程中,从开始说话到停止说话或被他人打断、替代为止所说的话”。比如:“你要去哪里?”“我去公司。”“你要去哪里”是一个话轮,“我去公司”又是一个话轮。3 个月左右的婴儿已经具备了话轮意识。父母和他说话时,他会安静地倾听。父母停下说话,他便会以“嗯、啊”之类的词语与其沟通。
2 岁到 3 岁的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非常迅速,一般都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语。从说单字到说双字词,然后会说简单的短句,如“妈妈去买菜”,等等。
3 岁到 4 岁的儿童已经能够主动讲述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达很不流畅,常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同时,他们会主动发起沟通,常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时,父母应积极配合,满足孩子的沟通需求。
5 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使用“为了”“因为”“后来”“结果”等词汇,也能够使用“但是”之类的转折词。例如,“我要回家了,因为妈妈在等我吃饭”“虽然我想和你玩,但是今天要去外婆家”等。
5 岁之后,随着独立性的不断发展,儿童沟通的方式逐渐从“对话言语”过渡到“独白言语”。所谓独白言语,是指一个人独自进行的言语,如演讲、报告、背诵诗歌、自言自语等。
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儿童往往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进行独白言语。比如,把一个玩具当作有生命的小朋友,对玩具说,“你渴了吗?姐姐给你喝水”“你热吗?姐姐给你扇扇子”,而且能够在重复讲话中感到心情愉悦。独白言语能够提高思维能力,比如,我们看到几个儿童在一起玩,他们各玩各的、各说各的,这种方式被称为“集体独白”。就算一个儿童的言语好像刺激了另一个儿童的言语,他们仍然是各说各的、各玩各的。实际上,在这种独白言语的刺激下,儿童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