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94625
卡尔·波兰尼在以《大转型》为代表的诸多作品中对资本主义的市场社会提出了极其严厉的批判。这份批判的现实意识来自求解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危机与转型。波兰尼的做法是回到问题的根源,即回到19世纪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寻找思路和答案。
在充分阅读和吸收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基础上,波兰尼以“自由”和“社会”为两条主要线索,重新考察了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中人的商品化问题,批判了汤森所开启的政治经济学脉络对社会的理解,在复杂社会问题之下讨论了资本主义版本的复杂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自我否定的趋势,以及社会主义何以完成对现代复杂社会理想的实现。
本书作者试图从波兰尼在20世纪对时代的反思中总结出“波兰尼问题”——在分析市场社会内在机制、内在矛盾及其走向自我否定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复杂社会的社会主义理想何以实现。若我们将“波兰尼问题”放到新自由主义批判的更大的问题域中,便更能够看到波兰尼在争鸣中的独特贡献,激发出更大的思想启发。
本书立足于卡尔·波兰尼所处的20世纪新的社会历史背景,面对着资本主义的垄断趋势、战争、大萧条、社会主义实践的兴起,以及新古典自由主义对自我调节的市场的重新强调,探讨波兰尼何以在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出的原则性批判的汲取与继承中、在与同时代思想家的对话中,揭示双向运动内在的社会自我保护、批判脱嵌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而在大转型时代,社会主义何以成为包容自由与社会双重原则的答案。这些洞见对于今天理解新的时代问题依然具有思想穿透力。
引 言 /1
第一节 波兰尼思想研究的意义 /2
一、哈姆雷特之问:20 世纪现实与理论的重担 /2
二、回到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再度发掘 /4
三、20 世纪的新对话:开启新自由主义批判 /6
第二节 波兰尼的问题领域与关键概念 /7
一、自由与社会:波兰尼的思想主线 /8
二、市场社会:波兰尼的主要批判对象 /9
三、社会转型:现代复杂社会的理想形态 /11
第三节 思想线索与研究进展 /12
一、波兰尼的关键论题研究 /13
二、波兰尼与马克思的对话研究 /19
三、作为“思想资源”的波兰尼与他的对话者 /24
四、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热点问题研究 /26
第四节 篇章结构安排 /29
第一章 市场社会中人的商品化 /34
第一节 人之为人:前市场社会中人的形象 /37
一、黑格尔论现代人的形象 /37
二、近代政治哲学中人的形象 /39
第二节 人之为商品:马克思论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劳动者 /43
一、法哲学批判中的人的形象 /43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人与社会 /47
三、小结与启示 /50
第三节 人之为虚构商品:波兰尼论市场社会的起点 /52
一、虚构商品批判的方法论 /53
二、从虚构商品出发的市场社会批判 /57
第二章 论社会中的自然法则与内在矛盾 /62
第一节 波兰尼对汤森自然法则的批判 /63
一、波兰尼对斯密“经济人”的回顾 /63
二、汤森对自然法则的引入 /66
三、由批判汤森带来的理论推进 /71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中的自然法则 /74
一、论“模仿的自然状态领域”/75
二、市场社会的内在原则 /78
三、新古典自由主义与汤森政治经济学的关联 /81
四、社会对自然的支配方式 /84
第三节 市场社会与自我保护的社会 /91
一、论市场社会中的“社会”/92
二、“两个社会”的内部矛盾 /95
第三章 复杂社会问题中的原则与危机 /99
第一节 何谓“复杂社会问题”/101
一、起源: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辩论 /101
二、自由与社会的遭遇:波兰尼的复杂社会问题 /102
第二节 “复杂社会问题”的哲学溯源 /106
一、卢梭论公意何以可能 /106
二、黑格尔论具体的普遍性 /109
三、马克思论社会中的个人 /111
第三节 复杂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114
一、复杂社会中的双向运动 /114
二、维系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的双向运动 /125
三、走向反动的双向运动 /127
四、重构普遍性的基础与契机 /129
第四节 复杂社会问题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133
一、市场社会的乌托邦 /134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反对 /137
第四章 “大转型”视域下的复杂社会理想 /144
第一节 何谓“大转型”视域 /144
一、“大转型”指的是什么 /145
二、“大转型”视域的意义 /147
第二节 社会关系的“对象化”问题 /149
一、“对象化”问题初现 /150
二、“对象化”问题的层次 /153
三、复杂社会中的“对象化”问题 /155
第三节 波兰尼论社会自由 /158
一、作为“必然性”的对象化 /158
二、社会自由的要求 /160
第四节 民主与经济机制 /166
一、作为生活形式的民主 /166
二、社会主义的经济机制 /172
第五节 波兰尼思想中隐含了辩证法吗?/176
一、“复杂社会问题”中的辩证法 /176
二、主客体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 /179
第五章 市场社会批判的力度与限度 /183
第一节 波兰尼市场社会批判的理论贡献 /184
一、对市场的深入考察 /184
二、对汤森的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环节补充 /186
三、对现代复杂社会的讨论 /188
第二节 双向运动的局限性 /189
一、弗雷泽论有待激进化的双向运动 /190
二、哈贝马斯论双向运动的国家维度和历史维度 /192
三、马克思视角下双向运动的局限性 /195
第三节 “大转型”何以可能:行动主体何在 /197
一、波兰尼语境下的阶级 /197
二、波兰尼对阶级的局限性理解 /199
第四节 新的问题:现代社会的技术、权力与资本 /202
一、技术:开放性与封闭性 /202
二、权力:是谁在“保护”社会?/206
三、资本:金融化与全球化 /210
结 语 波兰尼视域内外的“波兰尼问题”/215
参考文献 /219
后 记 /229
在 20 世纪林林总总的社会批判思想中,卡尔·波兰尼之市场社会批判理论,诚可谓独树一帜。其独特性尤表现在其对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关系之深刻反思。波兰尼致力以历史叙述阐明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制度化过程,揭示市场扩展与社会反制之间之张力,阐发经济须嵌入社会关系之旨,并对“现代自由”作出再定义,深批自由市场所允诺之“虚假自由”,主张真自由必与社会保护及正义并行不悖。
由是观之,波兰尼可谓洞悉“市场社会”之本质及其背后潜藏之矛盾深机。《大转型》中所倡“市场社会之脱嵌”“虚构商品”及“双向运动”等概念,不啻为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嬗变提供了别具只眼之视角。其思想主线,乃关乎“自由与社会”之核心命题:在市场逻辑横行之世,何以重新定义自由?何以调和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自由?波兰尼之深切关怀,不囿于一时一地,而直面现代性之困厄,为克服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指点迷津,堪称高瞻远瞩。
基此背景,张润坤完成《卡尔·波兰尼的市场社会批判理论研究》一书。此著不仅细致梳理波兰尼思想,且深刻剖析市场社会之内在矛盾,探索其超越路径,间中颇多发人深省之见解。目睹其学术根底日益扎实、理
论造诣愈加深厚,且关切天下之心跃然纸上,吾作为作者当年导师,欣慰之情岂能不油然而生?!
是书所论,围绕波兰尼思想“自由与社会”之核心展开,探讨市场社会脱嵌机制、虚构商品之由来,及双向运动中社会自我保护之逻辑。波兰尼视市场社会之最大悖论在于其追求个体自由之际,使社会关系陷于危机,终于反噬个体自由之实现。此悖论,乃自由主义所倡“自我调节市场”与社会自我保护间之紧张互动所致。
是书间作者之学术自觉与理论创造可圈可点。其一,作者紧扣“自由与社会”主线,系统梳理波兰尼思想,深入剖析市场社会之形成、嬗变及其矛盾,强调通过社会自我保护机制调和个体与社会。其二,作者比较波兰尼与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之会通与差异,认为二者均揭示商品化逻辑对社会关系之侵蚀,然而波兰尼着重市场扩张与社会保护之张力,马克思则聚焦阶级斗争与生产关系之变革。是书以此系统性思想对话深化对波兰尼思想之理解,甚有价值。其三,尤为可贵者,作者不囿于理论之析解,而将波兰尼思想与当代社会危机对接,剖析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技术变革与金融资本扩张背景下市场逻辑之演变。其于劳动力商品化、环境危机及社会不平等诸问题之辨析,反映其对现实之关切,尤显深邃。
综观此著,作者研究“波兰尼问题”之旨,乃在把握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之核心矛盾,探求市场扩展与社会保护、商品化与人类尊严、自由市场与社会自由之间之张力,并设想超越市场社会之可能路径。相信此书问世,必将激起学界更为深入之探讨。当然,置身新自由主义、数字技术、生成式 AI 及生态危机等挑战日甚之世,“波兰尼问题”之再解读,无疑需据新历史语境作进一步理论阐扬。
犹记新冠疫情初起,张润坤有意以波兰尼理论为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吾曾不无疑虑,唯恐该论题未能展现其学术潜能。迨其完成论文,吾心随之释然。由此著观之,青年学子于波兰尼问题域内外所作之深入探寻,实乃对现代自由真谛之执着求索。故是书既为作者学术之起点,亦是其思想生涯之开端。前贤云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思想之道何其修远兮。相信作者秉此理念,定能克时艰而致远业,卓然成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