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77062
1. 紧跟新方向。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金融监管》一书不仅是理论与实践交织的桥梁,更是应对金融创新与风险挑战的智囊。随着会议强调全面强化监管、确保金融稳定与服务实体经济,该书为监管者提供了策略指引与思维框架。特别是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金融业态日益复杂的今天,它助力构建前瞻性监管体系,确保监管既能促进创新又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是维护金融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支柱。
2. 填补知识空白与内容创新。当前,金融市场日益复杂,监管环境频繁变动,本书系统梳理了金融监管的理论框架与实务操作,为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提供了全面而前沿的教材,填补了市场上对综合性金融监管知识整合的空白。
3. 内容全面,指导行业实践。对于金融从业者,本书如同一部导航手册,从银行、保险到证券、金融科技,全方位解析监管政策、市场动态与合规实践,为金融机构制定策略、优化运营、防控风险提供了实操指导。本书全面覆盖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为理解复杂多变的金融监管环境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视角。
4. 政策研究与决策支持。对于政策制定者与监管机构,本书汇集了国内外金融监管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特别是对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机制的深入分析,为政策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灵感,有助于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监管政策,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5.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适应性。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本书前瞻性地探讨了新兴技术如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与挑战,为金融科技企业和监管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角度,促进技术与监管的良性互动。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开设的《金融监管》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论述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从外部性、信息问题和代理问题等引发的市场失灵出发,讨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同样是这些因素导致的金融监管失灵,由此阐述了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原理。
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既要关注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健康有效运行,也不能忽略宏观经济稳定。因此,本书除了关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金融基础设施等的审慎性监管及市场行为监管,也深入探讨了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宏观审慎监管以及金融监管体制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尽管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基本格局并不会轻易逆转,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仍然是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本书不仅概述了主要国家的监管制度及其演变,还详细介绍了国际金融组织在各金融领域确立的相关监管原则。
本书虽然聚焦金融监管,但其中探讨的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也普遍存在于反垄断、环境保护等政府监管领域。本书希望通过对金融监管的深入剖析,为关注政府监管议题的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视角,洞察不同政府监管领域内在的共性和基本逻辑。
序
前言
第一章 市场失灵与监管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监管
第二节 监管措施
第二章 金融市场失灵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系统及其功能
第二节 金融市场失灵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机制
第三章 金融监管失灵
第一节 监管失灵
第二节 金融监管失灵
第四章 最后贷款人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 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及其职能演进
第二节 市场的最后贷款人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与金融监管
第五章 宏观审慎监管
第一节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与监测
第二节 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及其实施
第三节 宏观审慎监管与其他政策的关系与协调机制
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制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体制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第七章 银行监管(一)
第一节 银行的准入监管
第二节 资本监管的演变
第三节 第一支柱
第四节 流动性监管
第五节 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结合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
第八章 银行监管(二)
第一节 银行的代理问题
第二节 第二支柱
第三节 第三支柱
第四节 银行的公司治理
第五节 问题银行的恢复与处置
第六节 存款保险制度
第九章 保险监管
第一节 保险合同及市场行为监管
第二节 保险公司监管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偿付能力监管
第十章 证券市场监管
第一节 信息与证券市场监管
第二节 证券的定义与证券公开发行的监管
第三节 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节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第五节 证券执法
第十一章 集合投资计划的监管
第一节 集合投资计划及其治理
第二节 公募集合投资计划的监管
第三节 开放式集合投资计划的流动性管理
第四节 对集合投资计划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监管
第十二章 货币及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
第一节 货币与支付体系
第二节 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
第三节 加密资产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第十三章 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演变
第一节 自律监管为主的体制形成
第二节 监管体制向正式监管过渡
第三节 2012年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第十四章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演进
第一节 银行监管体制的形成与演进
第二节 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保险市场监管
第四节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第五节 对2020年新冠疫情触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的应对
第十五章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演变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银行体系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和一体化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
第三节 金融监管机构的分立和 “机构监管” 体制的建立
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常见金融监管机构名称对照表
后记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对金融市场透明、有效和可问责的监管,是建设法治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基本命题。本书围绕金融市场失灵、监管失灵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监管的必要性以及实现正确监管的若干重要守则。书中涉及的这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书是一部以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为基础分析监管理论与制度的好书。它是王娴博士与美国著名法学家、金融监管专家豪尔·科斯特共同授课和研究的结晶,非常值得金融监管者、从业者和研究者静心一读。
——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关于金融监管的著述不少,但本书将金融监管讲得全面而透彻、系统且深入,阅读本书对金融监管人员及金融市场的各类参与者都将大有裨益。作为一名曾经的金融监管工作者,感谢本书作者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屠光绍(上海市原副市长、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
金融监管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虽然监管不能100%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但仍不可或缺。基于此,作者不仅从跨学科视角深入阐述与分析了金融监管理论,更是全景式地展现了金融监管体制如何在应对金融市场变化和市场失灵、监管失灵中不断改革和发展。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问世既填补了金融监管作为跨学科研究的空白,也为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效力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相信无论是希望进一步深刻理解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普通读者,还是正在推动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金融监管人员,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得偿所愿。
——张晓慧(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
双峰监管体制
双峰监管体制,是将金融监管的目标分别由两个机构负责的体制。相对于一体化体制的“单峰”,被称为“双峰”体制。泰勒在1995年提出了双峰体制的建议,其核心要义是功能监管,并不完全是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分离。功能监管是将分散在不同的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职能整合到一个机构,避免监管重叠、监管竞争、监管套利等问题,以应对混业经营面临的问题。古德哈特等人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Goodhart,1996;Goodhartetal.,1999)。他们认为,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和旨在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监管,应由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负责。从功能监管角度看,澳大利亚1998年的改革是最早实施双峰体制的国家之一,即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和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是分别负责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双峰”。
在双峰体制下,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分别由独立的监管机构承担,这一模式能有效规避一体化体制的部分弊端。
首先,明确的职责分工带来显著优势。两个监管机构各自聚焦特定目标,任务清晰明确。这种清晰的定位使得建立透明且高效的问责机制成为可能,从而有力保障了监管运作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在一体化体制中可能出现的某一监管目标被忽视甚至完全弃之不顾的情况,确保每个监管领域都能得到充分重视。
其次,双峰体制能够精准适配不同监管领域的特性。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理念、方法以及文化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审慎监管绝非仅仅局限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随着第二支柱的构建,它已深度融入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风控文化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核心领域。这种深入程度与行为监管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有着本质区别。因此,由独立的两个机构分别负责,能够依据各自监管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监管制度和工具,极大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再者,双峰体制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在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且复杂。一旦某个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或者多个金融机构出现违约情况,极有可能引发整个金融网络的违约连锁反应。双峰体制高度关注金融监管的系统性影响以及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凭借其独特的架构和职能分配,有利于建立起完整且全面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传播范围和破坏力。
当然,泰勒也指出,任何监管体制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以及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地方。然而,相较于其他监管模式,双峰体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对较少。
关于“审慎峰”监管机构的设置,存在多种选择,既可以由独立的审慎监管机构承担这一职责,也可以由中央银行负责。例如,荷兰央行肩负起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重任;英国在2012年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后,“审慎峰”的监管职责回归到英格兰银行。改革后的英格兰银行成为集货币政策制定、宏观审慎管理以及微观审慎监管等重要职能于一身的“超级央行”,在英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对维护金融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