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747484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一项社会组织管理形式。该制度起源于明末女真的氏族组织,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成八旗(即后来的八旗满洲),承担政治、军事、生产三种职能。随着后金(清)势力扩大,到皇太极时期,增设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对应着满洲旗人、蒙古旗人和汉军旗人,三种旗人在清代构成了旗人社会。本书是关于清代汉军旗人的研究。清代汉军旗人既不是满洲旗人,也不是汉人和包衣汉人,而是具有一定独特性的群体。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蒙古旗人关系密切,在民族融合趋势下,三者的相同点增多,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国家认同渐趋增强。
绪论
第一章 纷争与杂糅:明末清初东北民族格局新变化
第一节 明末女真统一与崛起
第二节 女真“得蒙古人”
第三节 女真吸纳汉人
第二章 和而不同: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的融合
第一节 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同而有别的政治地位
第二节 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同而有别的经济利益
第三节 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的文化交融
第三章 源同一体:汉军旗人与汉人的融合
第一节 “入旗”与“出旗”之间
第二节 汉军旗人与汉人“一体任用”
第三节 汉军旗人与汉人经济待遇关系
第四节 汉军旗人与汉人文化交融
第四章 内外难分:汉军旗人与包衣汉人的融合
第一节 汉军旗人与包衣汉人同为汉人出身
第二节 汉军旗人与包衣汉人的交融
第三节 文献记载的混同
第五章 交流交往交融下的清代汉军旗人国家认同
第一节 接续治统:清初“大明骨,大清肉”的双重认同
第二节 康雍乾时期汉军旗人的清朝国家认同强化
第三节 嘉庆至清末汉军旗人国家认同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