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444822
稻盛和夫的家教对他一生企业经营的影响。三岁看老的东方哲学在*企业运用的真实案例。
稻盛和夫首部家教励志大作,首度向世人全面亲述母亲的教诲如何改变他的一生,奠定自身的成功。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献给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课。从“爱哭的熊孩子”到享誉世界的创业传奇人物,10个关于孩子成长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真正成功的起点。
季羡林、马云、王石等推崇的稻盛和夫的作品。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倾情作序并审校!
知名管理哲学家王育琨、清华大学教授蒋劲松、知名心理学家智然联袂写序推荐!
在本书里,稻盛和夫讲述的不是他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他母亲如何教育他让他不断走向成功!提供给万千处在子女教育焦虑中的父母,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真实可信的信服力!告诉万千父母,家庭教育要回归本质,父母做好你自己,孩子自然成才。
对稻盛和夫来说,一路走来,深受幼时母亲教诲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学,让他在人生转折点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从而成长为 “经营之圣”。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中间经历了什么?
母亲兼具着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两种品质是什么?
稻盛和夫为何把母亲奉为“神明”?
母亲的武士精神和经商头脑,带给少年时期稻盛和夫怎样的影响?
27岁创建京瓷毫无经验前路迷茫,信奉父母“坚持正确的做人法则”获得成功!
……
本书也可以看做一本家教领域鼓舞人心的心灵励志书,以稻盛和夫自身的经历告诉无数父母,*为平凡的母亲,可以教出非凡成功的孩子!很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为呕心沥血拼了命为孩子买学区房、报无数上辅导班的父母,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具操作性的选择和方案!
“对我来说,母亲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她到底给我的人生带来过哪些影响?我深深喜爱的母亲教会我的事,时至今日我依然铭记于心。”
——稻盛和夫
《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这是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献给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课。在书中,稻盛和夫深情谈论家庭对他的塑造和影响,明确指出他成功的真正根源是母亲教给他的“利他”与“斗魂”,同时他结合自己在成长时期阅读到的中国古籍《了凡四训》中“存善念,从善行”的论点提出: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被“独善其身”的利己欲望充满的心,另外一颗“心”,就是“想要助人、善待所有人”的“利他之心”。他还告诉在人生即修行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心灵从小都是需要看管和照顾的。
《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用稻盛和夫10个关于孩子成长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真正成功的起点,值得家长用心去感悟。
小时候的稻盛是个害羞、胆小、爱哭的小孩,很喜欢黏着母亲。常常一觉醒来看不到妈妈就大哭,一哭就可以哭上三个小时,在街头巷尾非常出名。只要街坊邻居一听到稻盛的哭声,就会说“那个哭三小时的和夫又开始了”。
母亲对爱哭的稻盛不会因此特别溺爱,或是讨厌。对家中的孩子总是打从心底的关爱,不管是否有时间跟孩子们相处,总是处处留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爱,引导孩子们往好的方向前进。而这也就是稻盛和夫深刻感受到,日后一直对外讲述的“以心传心”的观念。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这句话正可从稻盛和夫身上得到验证。
稻盛和夫过了60岁后愈常回想起跟母亲生活的种种,以及母亲的身教言教所带给他的影响。每每回想起母亲,心里总是满满的感谢。对稻盛和夫来说,一路走来,深受幼时母亲教诲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学,让他在人生转折点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推荐序一 爱的哲学 Ⅰ
推荐序二 母亲即神明 Ⅶ
推荐序三 家庭教育的神奇力量 Ⅺ
推荐序四 根深业茂 ⅩⅤ
序章 温暖至今的小豆粥 1
第一章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8
一哭就三小时的“熊孩子” 17
帮派领导的诞生 34
卖和服的母亲 41
卖纸袋的小男孩 48
第二章 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东西
相得益彰的夫妇二人 64
士族身上的木刀气概 79
第三章 “正确做人法则”之基础
判断基准之根本 96
心灵状态决定现实世界 100
命运之路靠自己开辟112
利他之心 124
若能再见母亲一面 133
第四章 京都大和之家
为了那些心头背负伤痛的孩子 140
注重员工的幸福感 150
第五章 应该教会孩子们的事
愿望能够实现 158
如何将“愿望”转化为现实167
最终篇 “母亲”即“神明” 179
我们知道,稻盛哲学用一句话表达就是:“把‘作为人何谓正确’,当做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换句话说,就是不以得失而以善恶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这一条。他们认为人是自私的动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权力的*化,才是人的本性。以善恶也就是以利他之心做判断的基准,是根本不可能的,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提倡利他哲学是十足的虚伪。
然而,稻盛却信。为什么?因为稻盛从母亲身上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了真善美爆发出来的威力。
把自己本性中的真善美发挥到极致,做人应该做的好事,不做人不应该做的坏事,把这一条做彻底,这就是稻盛哲学。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曹岫云
母亲给了稻盛和夫无比深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从小一言一行都在熏洗小和夫,让他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母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让小和夫对利他有了刻骨铭心的体认。让他知道了作为人,啥是该做的,啥是不该做的。给他心灵深处植入了一颗“作为人何谓正确”的种子。
——著名管理哲学家 王育琨
稻盛和夫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做人之道,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家庭教育在稻盛和夫身上产生的影响,将可能进一步被放大、扩散。可见,即使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无论地位尊卑,能力大小,只要重视家庭教育,都有可能产生出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
——清华大学教授 蒋劲松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是稻盛和夫写给自己母亲的,有感动,更有心心念念的感恩,其中也揭秘自己精彩人生的“谜底”。“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稻盛和夫完全依照《弟子规》做到了“连根养根”。命不离心,心不离根,人心向祖,根深业茂。
——知名心理学家 智然
一哭就三小时的“熊孩子”
真正的接纳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声色俱厉地训斥过我。我努力想要回忆起来,但只能说真的一次都没有。
虽然总听人说,从小成长于优秀的母亲的严格教育之下,所以母亲的教诲至今仍是自己的精神食粮,但我的母亲绝对不属于这一类型。
我的母亲所做的,只有日复一日开朗乐观地面对生活,真实地把自己勤奋努力的样子展示给孩子们,并且用她那无与伦比的爱守护自己的儿女。
但母亲也不是毫无原则地纵容我们。只要是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母亲一定会严肃指出并严令禁止。她从不一味溺爱我们。
那两只小兔子,也不是我一要就立马买给我的,而是在狠狠反对之后才答应的,并且最终因为我没有按约定好好照顾小兔子,也冷静地批评了我。
但是母亲通常都会接受一切结果。就像无论她多么忙碌,都会耐心照顾好我买回来的兔子。
做错事情时,母亲会严厉地批评我们,但她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对绰号“三小时鼻涕虫”的我也是一样。明明是一个让人操碎了心的孩子,但她绝不会冷漠地对我或不愿带我出去。
如果是普通的母亲,面对一个为了得到自己的关注和照顾大哭大闹,甚至踢隔扇踢拉窗的只知道撒娇的孩子,一般都会厉声斥责或狠狠责备吧。但我的母亲完全不会这样,她只会一边口中说着“真是个烦人的孩子”,一边接纳这样的我。
我想,正是母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以巨大的安全感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阶段,时至今日也依然是我巨大的精神支柱。
我是家里七个孩子之一,母亲从未过分溺爱我,或偏心于我。但我深信自己是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长大成人的。而且我也相信,其他兄弟姐妹们也有一样的自信。
即使不能常伴身旁
虽然我一直是被母亲深爱着长大的,但并非因为母亲“始终都陪在我的身边”。
毋宁说母亲常常不在我身边,以至于我不得不使出“三小时鼻涕虫”的绝招强行吸引她的注意。但是即使使出了这一绝招,也经常被放任不管。
前面多次提及,我的母亲是非常忙碌的。除了帮助父亲处理印刷厂的事务之外,还要分配工人和女佣进行工作,另外还有七个必须照顾的孩子。
无论她忙得多么焦头烂额,无微不至的母爱总会时刻萦绕在我的周围。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所谓的母爱,并非是一定要每时每刻都 陪在孩子身边才能被感受到的情感。也许像我母亲这样,反而是在没有很多时间陪伴孩子的情况下,才付出了真正炽热的爱吧。
只要母亲的心里时时牵挂着我们,爱着我们,有一颗温柔守护孩子的心,即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少之又少,也一定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如今,我们迎来了物质富有的年代,我却担心越来越多的父母无法再用心地教孩子——“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我虽然自小任性,但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身体也长大了,摇身一变成了“孩子王”,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带上四五个孩子回家。
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八叠间的那张大桌子上,几乎随时都摆放着四五份点心。
有时是十个左右蒸番薯,有时随意放着一些粗粮点心,等等。
明明应该很忙碌的母亲,却总能掐着我从学校回来的时间为我和同伴们准备好这些零食,而且每天如此,从未间断。
当时的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今回想起来,能坚持日日为我们准备这些,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母亲虽然并没有时时刻刻陪在我身边,但对我的关心一直都在。
那些悉心摆在桌上的点心,像某种象征一样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士族身上的木刀气概
萨摩的乡中教育
我出生的鹿儿岛,过去的萨摩藩,在曾经长达七百年的时间里都处于岛津氏的管辖之下。
岛津氏为了把家臣的子弟培养成萨摩武士,制定了“乡中教育”制度。随着时间的流转,萨摩变成了鹿儿岛,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里的男子教育还残留着“乡中教育”之流的风气,像空气一样挥之不去。
男尊女卑的思想,现在想来是不可思议的,但那时却如真理一般存在,连用盆洗衣服或用竹竿晾衣服,都一定会按性别分开。
与之相应地,男子被认为是“到危急关头可为国征战,英勇捐躯”的存在,男子们也对自己的使命心中有数。
西乡隆盛和太久保利通也是接受过“乡中教育”的萨摩男子。
西乡隆盛是我衷心敬佩的一位人物。隆盛的为人之道、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对我产生过巨大影响。
我认为西乡隆盛是一位十分卓越的领导者。他拥有绝妙的人生哲学,对他人怀有深沉的爱,对国家的发展之道也留下了许多意味隽永的言辞,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都对他尊敬有加。
京瓷集团的社训“敬天爱人”,就出自西乡隆盛之口。
有本事跟我打
如前所述,我们一家所居住的工厂,位于被称为“岛津住宅”的岛津藩时代以来的武士家住宅区内。
我尚且年幼时,也就是昭和初期,那一带依然残留着萨摩藩的风气和封建社会的阶级思想。
我还记得那时在学校的签到簿上,还有一栏专门区分“平民”或“士族”。从前在萨摩时期,人们认为“没有士族,就没有萨摩藩”,那时也依然残留着这样的旧风气。
我的父母都出身于乡下,自然不是士族。但由于在印刷业也算是小有成绩,所以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买入了这里的房屋。
我们家周围全是岛津家时代武士的宅邸,他们有着身为士族的骄傲。所以不难想象,当得知附近搬来了一家出身乡野的人经营的印刷厂,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排斥……恐怕母亲和邻里相处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吧。
我却一直纳闷,为什么附近每个朋友家里都有刀,而我家却没有呢?虽然我一直对朋友说“我是士族”,但祖先的名字和族谱等具体证据一个都拿不出来。因此,我的内心也焦躁不安。
在这些人中,也有人把我当作“最下级武士之子”而百般轻视,对此别提我有多愤懑了。我体内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应该也源于这些经历。
有一件事,虽然现在记不清是哪个亲戚讲的,还是直接从父母那里听说的,总之我记忆非常深刻。
那时父亲和母亲刚成婚,父亲最小的弟弟还在上小学,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一天,父亲这个最小的弟弟满脸是血地回到了家。
在离我家两条街左右的地方,住着一个在旧制七高上高中的学生。听说父亲的弟弟在那个学生家附近玩闹时,那个七高的学生大嚷着:“吵死了,我都没法学习了!”话音未落就冲了出来,朝他脸上疯狂殴打。
一听完这事,母亲毅然决然地让父亲去和对方理论。
但父亲天性敦厚,只知道不断斥责自己的弟弟,说:“一定是因为弟弟吵得特别厉害!”
母亲左等右等,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就自己拎起了一把木刀,牵起叔叔的手冲进了对方家中。
一进玄关,母亲就大吼一声:“喂,给我出来!”然后提高嗓门冲那个七高的学生抗议道,“上着七高这么好的学校,应该是既有教养又有学识,竟然因为一个小孩子只是玩闹了一下就把他给打成这样,算什么本事!简直不可理喻!有本事来跟我打。”
每当想起此事,内心的激动都会不自觉地涌出,让我对母亲刮目相看。
那个待人温柔、一次都没有骂过我们兄弟姐妹的母亲,到底是怎么说出那样的话的呢?
这个故事说明了母亲所具备的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敢之心。我想,背后一定不止这一件事。
这个七高学生家里是开邮局的,想必他家里一定是历史悠久。而且住在岛津住宅一带,当然也是出身士族。
母亲此举,恐怕除了出于弟弟被人打的愤怒之外,还掺杂了其他情感。一定是一想到在小叔子被打时,那个七高学生冷漠的态度和所说的那些歧视性的盛气凌人的语言。
这背后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母亲平时因为自己所受到的歧视而心怀愤怒。
生来温柔又重感情的母亲能说出那样的话,一定是由于母亲体内蕴藏着强烈的正义感。母亲无法容忍阶级歧视和违背道理的事情。她就是这样一个对于此类事情有着极度洁癖,会奋不顾身起身反抗的人。
而我则完全遗传了这一点,对于不合理、不讲理的事情,极其厌恶。这也从最初一直支撑我至今。
母亲的武士精神和经商头脑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记忆。
上小学之前,我一直胆小懦弱,可上小学之后,和朋友打架回到家的情况就越来越多。
当我在打架中输了,受了伤,或哭着回家时,母亲一定会开口问我理由。如果我回答说:“我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和对方吵了起来,可最后还是输了。”母亲一定会责备道:“既然觉得自己是对的,为何要哭着回来?”
而且她一定会就近找一个靠在墙上的笤帚或别的东西塞给我,边塞边说:“再去把对方打一顿!”然后就要把我赶出门。要是我犹豫一下,就会被她敲脑袋。
当时的鹿儿岛,还残留着男尊女卑的风气。据说有很多家庭对外宣称是男人当家,在外面尊重男人,但其实有很多妻子个性强势,在家庭内部握有实权并一手掌管家事。也许我母亲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
对孩子也一样,母亲要求我们尽量去挑战对手。虽然身为女人,但可以说母亲身上也有着“武士精神”。
不仅如此,正如我之前所写的,母亲还具备超乎常人的经商才华。比如她曾想过买一些空房以备不时之需,在战后的混乱期致力于黑市上物物交换的生意。可以说,在经商头脑和行动力上,母亲要比一味谨慎行事的父亲高明得多。
在家里经济穷途末路的时候,母亲也会要求孩子们帮助做生意。在我的母亲身上,兼具着那时的鹿儿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两种品质——“武士精神”和“商业才华”。
commente –
内容有趣有料,很受益,而且外观也很漂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