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内容简介
《日本经典男西服实用技术:制板·工艺》立足于日本西服制作技术,系统、完整地讲解了一件男西服的制作全过程,内容包含西服制板、排料、粘衬、缝制、熨烫等。
作者井口 喜正是一位资深的西服技术专家,致力于西服研究几十年,他将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融入本书中。全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讲解透彻,每一道工序都配有详细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读者按照书中的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日本经典男西服实用技术:制板·工艺》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适合各种院校服装专业师生、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服装技术研究者学习与参考,同时也适合服装爱好者自学。
作者井口 喜正是一位资深的西服技术专家,致力于西服研究几十年,他将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融入本书中。全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讲解透彻,每一道工序都配有详细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读者按照书中的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日本经典男西服实用技术:制板·工艺》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适合各种院校服装专业师生、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服装技术研究者学习与参考,同时也适合服装爱好者自学。
目 录
一、西服制板
(一)西服制板说明
1.导言
2.制板注意事项
3.落肩
4.袖窿宽
(二)设定袖窿的制板方法
1.落肩上升的情况
2.落肩下降的情况
(三)西服(单排3 粒扣)制板
1.西服上衣制板
2.西服上衣制板说明
3.底领制板
4.表领制板
5.袖窿制板
6.袖子制板
7.省道展开
8.西服各部位缝份(生产用样板)
9.过面制板
10.前身里布制板
11.后身里布制板
12.后身里布和侧身里布制板
13.侧身里布制板
14.袖子里布制板
15.零部件种类
16.零部件制板
(四)西服表布、里布排料
1.表布排料
2.身片里布和袖子里布排料
二、西服缝制
(一)缝制工具准备
1.熨烫与裁剪工具
2.缝纫工具
(二)打线丁
(三)图解西服缝制工序一览表
(四)图解西服缝制工序
1.前身表布缝合省道、侧身衣片并熨烫
2.腰部双嵌线袋、暗袋制作
3.左胸袋制作
4.敷毛衬
5.前身、侧身里布与过面制作
6.折角双嵌线内袋制作
7.前止口制作
另附暗缲缝方法
8.装垫肩与绷缝前身里布肩褶和省道
9.后身表布与半背里制作
另附全里做法·后身里布工序
10.后身侧缝缉缝劈缝
11.后身袖窿的处理
12.侧身、底边与开衩部位的折边处理
另附三角针(千鸟缝)缝法
另附斜缲针缝法
13.肩部、领口与袖窿的处理
14.底领制作
15.表领制作
另附“立”领和“趴”领的区别
16.串口线、领腰与底领的处理
17.袖子制作
18.袖窿周围的处理
19.绱袖
20.衣身袖窿绷缝
21.垫肩修剪与袖山棉条的处理
22.袖里布绷缝固定
23.前止口、驳头与领外口做星点缝
另附回针贯通星点缝方法
24.锁扣眼、整烫、钉纽扣
(五)完成效果
后记
(一)西服制板说明
1.导言
2.制板注意事项
3.落肩
4.袖窿宽
(二)设定袖窿的制板方法
1.落肩上升的情况
2.落肩下降的情况
(三)西服(单排3 粒扣)制板
1.西服上衣制板
2.西服上衣制板说明
3.底领制板
4.表领制板
5.袖窿制板
6.袖子制板
7.省道展开
8.西服各部位缝份(生产用样板)
9.过面制板
10.前身里布制板
11.后身里布制板
12.后身里布和侧身里布制板
13.侧身里布制板
14.袖子里布制板
15.零部件种类
16.零部件制板
(四)西服表布、里布排料
1.表布排料
2.身片里布和袖子里布排料
二、西服缝制
(一)缝制工具准备
1.熨烫与裁剪工具
2.缝纫工具
(二)打线丁
(三)图解西服缝制工序一览表
(四)图解西服缝制工序
1.前身表布缝合省道、侧身衣片并熨烫
2.腰部双嵌线袋、暗袋制作
3.左胸袋制作
4.敷毛衬
5.前身、侧身里布与过面制作
6.折角双嵌线内袋制作
7.前止口制作
另附暗缲缝方法
8.装垫肩与绷缝前身里布肩褶和省道
9.后身表布与半背里制作
另附全里做法·后身里布工序
10.后身侧缝缉缝劈缝
11.后身袖窿的处理
12.侧身、底边与开衩部位的折边处理
另附三角针(千鸟缝)缝法
另附斜缲针缝法
13.肩部、领口与袖窿的处理
14.底领制作
15.表领制作
另附“立”领和“趴”领的区别
16.串口线、领腰与底领的处理
17.袖子制作
18.袖窿周围的处理
19.绱袖
20.衣身袖窿绷缝
21.垫肩修剪与袖山棉条的处理
22.袖里布绷缝固定
23.前止口、驳头与领外口做星点缝
另附回针贯通星点缝方法
24.锁扣眼、整烫、钉纽扣
(五)完成效果
后记
在线试读
(一)西服制板说明
1.导言
在进行制板前,必须明确设计是无限的。对于某一个设计而言,即使有与其相对应的制板方法,也仅意味着能制作出一个样板而已。为了能应对无限的设计,就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应用的能力。
本书图文并茂、数据清晰,对于正确进行样板设计与制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工具书辞典来使用。总之,根据实际需要本书有多种使用方法。
应注意,本书所讲解的制板方法,仅仅是多种制板方法中的一种。如果只依靠本书去处理实践中遇到的所有制板问题,则不妥。而应把本书当作学习的参考资料来加以利用。
2.制板注意事项
在制板时,通常将制板参数调整为偶数。其次,在参考制板参数时,要考虑肩斜角度的大小、前后身的平衡关系。
3.落肩
落肩量不变,当肩宽减小时,肩斜角度增大,呈溜肩;当肩宽增大时,肩斜角度则减小,呈平肩。
如上图所示,两图的落肩量相同,但肩宽不同,从而导致肩斜角度也不同。
因此,既要掌握标准肩宽和落肩量,也要掌握前、后身落肩量的比值。通常,前落肩量=5cm,后落肩量=3cm,前落肩量∶后落肩量=5∶ 3。前、后落肩量之和为8cm,8cm 是制作样板的重要参数。
由于着装者体型不同,因此其前、后身的平衡关系也存在差异。制板前,应根据体型确定合理的肩宽与落肩量,然后再开始制板。
4.袖窿宽
袖窿的大小即袖窿围(AH),因人体和款式而不同,但是对于造型标准、具有良好平衡和比例关系的袖窿造型而言,袖窿大小是有限度的。从笔者过去30 余年所收集的数据来看,除了特体以外,当西服上衣袖窿的大小在49 ~ 52cm 时,其袖窿造型适合净胸围尺寸在90 ~ 98cm 的人,即这个范围的袖窿造型,适用于标准、匀称的体型。
(1)设定袖窿围=49cm,袖窿宽计算:49cm-6cm=43cm,43cm÷3cm=14.3cm,14.3cm-2.1cm=12.2cm
(2)设定袖窿围=50cm,袖窿宽计算:50cm-6cm=44cm,44cm÷3cm=14.6cm,14.6cm-2.1cm=12.5cm
(3)设定袖窿围=51cm,袖窿宽计算:51cm-6cm=45cm,45cm÷3cm=15cm,15cm-2.1cm=12.9cm
(4)设定袖窿围=52cm,袖窿宽计算:52cm-6cm=46cm,46cm÷3cm=15.3cm,15.3cm-2.1cm=13.2cm
以上为袖窿宽的设定方法。为了得到平衡、比例关系好的袖窿造型,必须要考虑袖窿纵长和横宽的比值。
(二)设定袖窿的制板方法
1.落肩上升的情况
设定袖窿围(AH)= 51cm,前落肩量=4.8cm,后落肩量= 2.8cm,前落肩量∶后落肩量= 4.8∶ 2.8。
【参考尺寸】
衣长73cm,肩宽44cm,胸围92cm,袖长60cm,腰围76cm,袖口15cm,臀围94cm,平衡量(BS)1.4cm
【说明】
平衡量(BS)是背长与前腰长之差,其大小因体型不同(如挺胸或驼背)而不同。挺胸体型,其平衡量增大;驼背体型,其平衡量减小。平衡量虽然不是定数,但通常为1.2 ~ 1.4cm。
通常前、后落肩量之和等于8cm。8cm 是计算、设定袖窿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前、后落肩量之和小于8cm,则落肩上升。
在上图中,前、后落肩量之和为7.6cm,与8cm 的差值是0.4cm,即落肩上升量为0.4cm。
1.导言
在进行制板前,必须明确设计是无限的。对于某一个设计而言,即使有与其相对应的制板方法,也仅意味着能制作出一个样板而已。为了能应对无限的设计,就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应用的能力。
本书图文并茂、数据清晰,对于正确进行样板设计与制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工具书辞典来使用。总之,根据实际需要本书有多种使用方法。
应注意,本书所讲解的制板方法,仅仅是多种制板方法中的一种。如果只依靠本书去处理实践中遇到的所有制板问题,则不妥。而应把本书当作学习的参考资料来加以利用。
2.制板注意事项
在制板时,通常将制板参数调整为偶数。其次,在参考制板参数时,要考虑肩斜角度的大小、前后身的平衡关系。
3.落肩
落肩量不变,当肩宽减小时,肩斜角度增大,呈溜肩;当肩宽增大时,肩斜角度则减小,呈平肩。
如上图所示,两图的落肩量相同,但肩宽不同,从而导致肩斜角度也不同。
因此,既要掌握标准肩宽和落肩量,也要掌握前、后身落肩量的比值。通常,前落肩量=5cm,后落肩量=3cm,前落肩量∶后落肩量=5∶ 3。前、后落肩量之和为8cm,8cm 是制作样板的重要参数。
由于着装者体型不同,因此其前、后身的平衡关系也存在差异。制板前,应根据体型确定合理的肩宽与落肩量,然后再开始制板。
4.袖窿宽
袖窿的大小即袖窿围(AH),因人体和款式而不同,但是对于造型标准、具有良好平衡和比例关系的袖窿造型而言,袖窿大小是有限度的。从笔者过去30 余年所收集的数据来看,除了特体以外,当西服上衣袖窿的大小在49 ~ 52cm 时,其袖窿造型适合净胸围尺寸在90 ~ 98cm 的人,即这个范围的袖窿造型,适用于标准、匀称的体型。
(1)设定袖窿围=49cm,袖窿宽计算:49cm-6cm=43cm,43cm÷3cm=14.3cm,14.3cm-2.1cm=12.2cm
(2)设定袖窿围=50cm,袖窿宽计算:50cm-6cm=44cm,44cm÷3cm=14.6cm,14.6cm-2.1cm=12.5cm
(3)设定袖窿围=51cm,袖窿宽计算:51cm-6cm=45cm,45cm÷3cm=15cm,15cm-2.1cm=12.9cm
(4)设定袖窿围=52cm,袖窿宽计算:52cm-6cm=46cm,46cm÷3cm=15.3cm,15.3cm-2.1cm=13.2cm
以上为袖窿宽的设定方法。为了得到平衡、比例关系好的袖窿造型,必须要考虑袖窿纵长和横宽的比值。
(二)设定袖窿的制板方法
1.落肩上升的情况
设定袖窿围(AH)= 51cm,前落肩量=4.8cm,后落肩量= 2.8cm,前落肩量∶后落肩量= 4.8∶ 2.8。
【参考尺寸】
衣长73cm,肩宽44cm,胸围92cm,袖长60cm,腰围76cm,袖口15cm,臀围94cm,平衡量(BS)1.4cm
【说明】
平衡量(BS)是背长与前腰长之差,其大小因体型不同(如挺胸或驼背)而不同。挺胸体型,其平衡量增大;驼背体型,其平衡量减小。平衡量虽然不是定数,但通常为1.2 ~ 1.4cm。
通常前、后落肩量之和等于8cm。8cm 是计算、设定袖窿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前、后落肩量之和小于8cm,则落肩上升。
在上图中,前、后落肩量之和为7.6cm,与8cm 的差值是0.4cm,即落肩上升量为0.4cm。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