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59736
全球父母信赖、权威育儿专家西尔斯夫妇的经典力作,20余年畅销不衰,千万家庭从中获益。
西尔斯博士专业背景深厚、养育经验丰富,其教养理念备受中国父母的推崇。
西尔斯博士在40年儿科实践 养育8个孩子的经验的基础上与妻子玛莎总结完善出一套开创教养新时代的“亲密育儿法”, 帮助父母稳固建立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童书妈妈三川玲、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高岚教授作序力荐,新浪育儿频道郑文晋极力推荐。
改变千万父母的教养观念,让父母认识到教养不能简单粗暴,和孩子相处*好以亲密的态度,关注他的成长历程,满足其心理和生理的需求。而且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养育和管教方式。
10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是父母进行教育的重要时刻。亲密育儿会使这个阶段的管教变得更容易,从而让孩子拥有将来立足社会的品质和能力:自信心、安全感、沟通力、同理心、勇敢独立等。
随书附赠精美实用拉页,列出十大亲密教养难题夫人同时给出了西尔斯夫妇的答案。
如果你正因为养育孩子而焦头烂额,如果你想改善渐行渐远的亲子关系,如果你想告别一团糟的教养局面,那你迫切需要拥有它!
西尔斯博士根据40年的儿科临床实践,以及与妻子玛莎共同养育8个子女的经验,结合发展心理学的“亲密理论”,总结出了一套“亲密育儿法”。这套方法开创了一个教养的新时代,引导父母及早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环境里长大。在书中,西尔斯夫妇自孩子出生起,从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诸多关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时也为父母们提供了相应的建议。还重点讨论了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给出了实用有效的教养对策。
Part I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Chapter 1 亲密育儿法
养育的类型
亲密育儿的十大原则
Chapter 2 婴儿期: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何与0~1岁的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
亲密育儿:对孩子进行早期管教的关键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Chapter 3 幼儿期:了解你的孩子
学步期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为什么?
与学步阶段的孩子交谈,他们能够听懂多少?
引导学步期孩子的行为
给孩子创造一个充分自由和安全的活动空间
从与你同为一体到成为独立个体:孩子可预期的行为
帮助学步期孩子轻松进入独立阶段
2~3岁孩子的行为特征
3岁后,对孩子的养育变得容易起来
Chapter 4 正确地对孩子说“不”
说“不”的重要性
有创意地说“不”
用尊重的态度说“不”
在孩子面临危险时说“不”
Chapter 5 平息孩子的脾气发作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如何防止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火山爆发”时,你该做些什么
如何应付和预防稍大一点的孩子发脾气
Chapter 6 父亲的管教者角色
做了父亲,请抽出时间和你的孩子在一起
帮助父亲成为管教者的八点建议
Chapter 7 自尊:良好品行的基础
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的十个途径
Chapter 8 帮助你的孩子表达情感
让孩子自由表达情感
提高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Chapter 9 使怒气为你所用
小孩子们为什么会发火
大人的愤怒会对养育和管教产生什么影响
要学会处理愤怒
父母内心的平和
Chapter 10 喂养出良好的行为
对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食物
密切追踪引起不良反应的食物
Chapter 11 早期睡眠训练
婴儿在夜间的需求
夜间管教的若干原则
处理常见的夜间养育问题
Part II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Chapter 12 打屁股:不可以,可以,还是有时可以?
不要责打孩子的十个理由
是否存在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打屁股方法
Chapter 13 通过行为塑造进行管教:替代打屁股的各种办法
正确地夸奖孩子
忽略孩子的小过错
暂停孩子的不良行为
让孩子明白: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引导孩子的行为
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
谈判的艺术
取消孩子的特殊待遇
Chapter 14 打破恼人的坏习惯
打破坏习惯的步骤
吮吸手指
当吮吸手指造成伤害时
Chapter 15 管教令人讨厌的行为
咬人、打人、推人和踢人
穿衣的训练
超市里的管教
教孩子学会刷牙
给孩子洗脸变得更为容易
安抚尖声哭叫
清除肮脏的字眼
弄脏了内裤
用不礼貌的方式称呼别人
发牢骚
孩子与你顶嘴
让缺乏活力的孩子兴奋起来
Chapter 16 兄弟姐妹间的争斗与对抗
让孩子接受新生婴儿
要促进兄弟姐妹间的融洽
阻止兄弟姐妹间出现不和谐
Part III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
Chapter 17 道德品质和礼貌
培养有道德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父母该怎么做
培养诚实的孩子
鼓励孩子诚实
偷东西
欺骗
教你的孩子学会道歉
当孩子打断别人谈话时
教孩子学会讲礼貌
教孩子学会分享
Chapter 18 培养健康的性别意识
培养健康的性别认同
为孩子树立健康的性别榜样
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好奇
手淫
Chapter 19 在特殊阶段对特殊孩子的管教
对多动症孩子的管教
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进行管教
管教天性不易满足的孩子
养育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
养育害羞的孩子
养育胆怯的孩子
离婚后对孩子的养育
保姆的管教者角色
结束语 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
步骤一: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步骤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关于本书的读者赞誉
推荐序一
让我们开始养育
一生自信、幸福的孩子
西尔斯博士做了一件特别奇特也特别难的事情——他告诉父母,养育小孩要靠直觉。
如果你听见一个婴儿在哭泣,你的感受是什么?反应是什么? 焦虑、不安,想把婴儿抱起来看看是什么让他不舒服,好想他舒服起来——这是大多数人听见婴儿哭声的感受和反应——这就是育儿的直觉。
但现在,大多数父母的反应是手足无措且自我怀疑:专家认为应该怎么做?——这是育儿的直觉已经被“专家”给摧毁了,父母们进入了照书养的状态。
还有人会克制住想要抱婴儿的自己:这是婴儿用哭声控制父母,我不能马上去抱,养成习惯就要天天抱,不得停歇了——这是一种反直觉的做法。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得知可以按直觉育儿之后,会大大地松一口气, 因为如果按直觉行事的话,做起来容易,父母们不会自我怀疑,而且会越来越自信。
但是,直觉是什么?每个人的直觉都不一样,难道都是对的吗?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8个孩子的父亲,持续研究育儿几十年的专家,西尔斯认为,父母要拥有育儿的直觉,稍一接触自己的孩子就知道怎么做,依靠的是建立亲密的关系。
就拿婴儿哭我们把他抱起来来说吧,婴儿一旦发出哭声或者哼哼唧唧的声音,父母都会温柔及时地进行回应。那么,孩子就会相信:我是很重要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是爸爸妈妈喜爱的宝宝。孩子还会进一步相信:父母是可以信任的,父母不会辜负我。
这种信任关系建立之后,哪怕父母晚来了一段时间,孩子也会笃定地相信,父母一定会来;父母猜错了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不会生气,因为他们感受得到父母对他的爱意。
一旦亲密关系建立,父母就容易与孩子形成默契的互动,孩子信赖父母,他们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孩子心里和父母亲密,就容易做出父母期待的行为,也愿意为将来自己变得更好而提前规划,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与父母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孩子更好带。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就像金字塔的塔基,如果我们花时间打好基础的话,整个金字塔会很坚固,不容易倒塌;而且,越到后面我们的育儿精力花费越少,孩子的自主性越高,我们可以用来追求事业或者享受生活的时光也会越多。
西尔斯真了不起,他让成千上万的人相信了一门“玄学”:你只要跟孩子够亲密,你就能养好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更有力量的大人。
西尔斯的做法,是顺应孩子天性的预防管理。我看见很多育儿方法是跟父母讲孩子如果出现问题了,应该怎么应对;而亲密育儿法则是, 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够亲密,大多数问题本身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 应该称之为“上医治未病”。
近几年,我一直在一线跟孩子们在一起,老师们有时候会为课堂纪律而头疼,比如孩子故意说反话、撒谎或者尖叫引起大家的注意。我发现如果一节课本身设计得非常有趣、具有挑战性,让孩子们如痴如醉的话,不需要什么“治理”的方法,孩子就会沉浸在有趣的课程之中而忘记破坏纪律。
西尔斯的做法,也是非常慈悲的。我很喜欢该书的第7章——自尊:良好品行的基础。西尔斯在这一章详细地讲述了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的十个途径,其实是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十个方法。
我曾经在成人写作的课堂上邀请大人们写作自己童年被否定的故事,我没有想到他们童年被否定、被大人操控的现象如此普遍,而且所受的伤害如此之深——几乎全班同学都泪如雨下,有些人甚至泣不成声。孩子们不喜欢自己,往往是周围环境特别是大人传递给他们的信号造成的。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外貌,嫌不够白、不够瘦、不够高、眼睛不够大;他们不满意自己的学业成绩,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们不认可自己的情感交流,总认为自己过于害羞,或者不知分寸、不识好歹。
大人们都忙着让孩子认清自我,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过失。在自我怀疑中长大的孩子,即便到了中年,他们依然会很自卑,他们会尽量给自己定很低的目标,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我给我的学生们读了西尔斯的这些方法,所有的大人都说,好温暖,好受鼓舞,好想做个更美好的自己。他们也都含泪说:虽然自己在童年时不能如此被信任、被喜欢,但是,从今天起,他们要用书里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喜欢自己。
我期待作为新手父母的你,能够翻开这本书,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去做。我知道开头修金字塔底座的时间很长,做起来很难,但是,你一定要相信,这项工作会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快乐。重要的是,有一个小孩,不对,是你生育的所有小孩,因你使用了亲密育儿法而一生自信且幸福。
多么好呀!
三川玲
著名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
推荐序二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
今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与期待吗?我们一定曾希望有人能倾听、理解、包容我们。我们曾目光闪亮地跑去告诉大人们一个个很神奇的想法,但常常会被告知等你长大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了。当我们偶尔发现有人愿意认真地倾听我们的想法时,我们会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现在我们也成了父母,我们将如何来陪伴孩子们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一个海阔天空的未来,这是本书的作者威廉医生和其妻子玛莎,撰写这本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书的一个初衷。
如何抚育和教育孩子是我们人类文化行为中的重要事件。作为父母, 我们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科学研究的结果突出地说明了,一个人出生后3~5年中的经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充分满足孩子在身体、情感、智力以及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将会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植就良好的根基。
父母需要不断地与子女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是教育子女的基础。父母怎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卓有成效?有效的就是去了解你的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游戏,同时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正面支持与奖励。对此,本书的章到第四章给予了父母相应的应对策略。
动物心理学家利昂·史密斯博士曾教野熊打篮球。这些熊从野外运来完全是野生的,根本不懂打篮球。史密斯博士训练野熊时,他既不叫嚷,也不训斥,更不打野熊。他的全部训练方法就是和它们一起活动,进行正面支持与奖励。他让熊站在球场靠近篮板的一个角上,另一个角是篮球。如果熊只是在自己这个角上转动,那它什么也得不到。但如果熊朝篮球的方向哪怕迈出很小的一步,它就可以得到一小块糖和博士的抚摸的奖励。史密斯博士坚持用这种方法,逐步使熊接近篮球。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让熊捡起球,带球到篮下,投球。
虽然这个例子很简单,但对所有父母来说却具有深刻的意义。让我们来看看史密斯是怎么做的。首先,确定应该支持的行为和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拿球投篮是需要支持的,那么我们就去支持和陪伴。其次,史密斯博士对期待表现出的行为给予支持与奖励。第三,并不是在好的行为后完成时才给予大的肯定与奖励,而是一步一步地持续给予关注与支持。
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养育策略。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时,该行为就可能重复。但是在生活中,许多父母不知不觉地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法。他们无意中对子女不好的行为给予了奖励,教会了他们的子女一些不好的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喜欢的——与同伴好好地玩、把玩具给同伴玩、不任性、不发脾气、听父母的话,父母通常并不会理会。父母觉得这些好的行为都是应该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好的行为不给予奖励,也就是教孩子停止好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再好好做,而是调皮捣蛋,把汤洒到地板上、抢玩具、欺负小妹妹、从母亲钱包里拿钱、顶嘴不听话等等。由此会引起什么后果呢?他行为好的时候父母毫不理会,一旦他干了坏事马上就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教训他,惩罚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注意了他坏的行为,即反面注意。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样做的父母违反了我所谓的“不脆的土豆片法”。孩子显然喜欢吃新鲜的土豆片,不喜欢已经不脆的。但如果只有不脆的土豆片,不吃就什么也没有,他也会选择不脆的土豆片。同样, 孩子喜欢引起父母正面的注意,而不是反面的注意。但如果只有反面的注意,或根本不注意,那么孩子的选择通常是引起父母反面的注意。对孩子来说,即使是反面的注意也比毫不理会好。
结果,许多父母教给孩子的恰恰是他们所不想教的。他们对孩子好的行为没有奖励,其实是将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抹杀了。他们对孩子不好的行为特别注意,其实是给坏行为以奖励。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行使一套积极的教育方法呢?首先需要把感情和行为明确分开。所谓“感情”是指内心感情状态,如爱、高兴、兴奋、生气、悲伤和恐惧。感情世界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父母对此丝毫不能影响或改变。孩子感到兴奋、悲伤、恐惧、生气时是无法控制的, 他对自己的感情不能负责,因为感情是自发的。孩子的行为则完全不同。行为是外向的,看得到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孩子生气时无法控制自己,但可以管住自己不向别的孩子扔沙子,不打弟弟,不抢玩具。虽然父母无法影响孩子的感情,但对孩子的行为却可以大大地施加影响。其次,对孩子的管教必须都是“看得到”的行为,这一点很重要。举例而言,父母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负责任”,这样就太过笼统模糊了,不利于我们对孩子做出要求,对于“他做事不负责任”,其实就是“他的玩具、衣服满屋乱放”。
当孩子初开始学习用新的和令人满意的方式做事时,每次做到了都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这一点很重要。而当他学会了新的行为,并且开始理智地、正常地去做时,父母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当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赞许的且孩子因此而得到奖励时,父母并不仅仅是在鼓励孩子继续这样的行为,对父母来说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全神贯注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的进步。本书的重点也正在于如何培养好的品行,如同在第三部分所讲述的那样,“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
威廉医生和玛莎不仅是八个孩子的父母,而且是儿童养育问题的专家,在本书的部分中他们从孩子出生起,从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关于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时也为父母们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本书的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此作者对孩子通常会出现的不良行为以及父母的养育对策进行了描述,为我们带来了值得尝试的建议。
从做老师、做父母一路走来,我的工作每天每时都在面对着这个或那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以他的方式在展示他自己,无论是你接纳的还是你拒绝的,他们都是那个表达着他们自己的孩子。并且,从他们活泼的生命力量中,我清楚地知道那是走向未来的能量。今天成年人的陪伴与关注、耐心与支持、包容与鼓励,都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海阔天空。
高岚 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教授
我期待作为新手父母的你,能够翻开这本书,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去做。我知道开头修金字塔底座的时间很长,做起来很难,但是,你一定要相信,这项工作会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快乐。*重要的是,有一个小孩,不对,是你生育的所有小孩,会因你使用了亲密育儿法而一生自信且幸福。
——三川玲(著名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
现在我们也成了父母,我们将如何来陪伴孩子们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一个海阔天空的未来,这是本书的作者威廉医生和妻子玛莎,撰写这本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书的一个初衷。
——高岚(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
这是一本实操性、可读性很强的家教百科全书。它并非单纯教父母如何养育孩子,而是以亲子关系为着眼点,通过大量的事例系统全面地讲述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同时还总结了0~10岁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的不同问题和常见误区,给焦虑的父母以对症下药的指导。让我们一起做体谅、理解孩子的家长。
——郑文晋(新浪育儿频道)
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去做大人期望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并且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做呢?这是一个古老的养育话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仅要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且还要激发他们养成良好品行的主动性。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从一系列的行为控制技巧中去寻找,而根本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了解,对他的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那么他就会信任你,由此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他做出良好行为的能力,因为他想要让你感到高兴。
在对孩子的养育中,你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比采用所谓的“正确”技巧更为重要。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成为通情达理的人。对于养育孩子这个问题,我们的方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通情达理”,即教会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心思,教会孩子如何顾及自己的行为给别人所造成的影响。当今的许多养育(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源头——对自己和他人的冷漠无情。因此,尽管本书从头到尾的各个章节里讲述的都是一些培养良好品行的理念,但是在本书的全部内容里我们为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我们把这种养育方式称为“亲密育儿法”。
养育的类型
为了更确切地理解我们所倡导的亲密育儿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其他的各种养育类型。养育方式分为三大类: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这三种方式在引导孩子们的品行方面各有优劣。在40年的儿科实践中,我积累了解决各种各样养育问题的经验,自己还养育了8 个子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发现,虽然仅仅靠这三种方式来养育孩子还远远不够,但这三种养育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都各有用处。
|专制型养育|
这种传统的养育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形象,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权威,否则的话就必须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正如一位对子女专制的父亲所说的:“我是老爸,他是个孩子,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压根不需要现代心理学这种鬼名堂。如果他出了格,我会让他知道是谁说了算。”按照这种养育方式,打屁股被认为是正当的, 甚至是应该的。这种养育方式好的一面是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必须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当今的许多养育问题都是由大人们逃避对子女的品行所应尽的责任而引起的。然而,子女需要的是开明的权威,以便从他那里学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父母的权威在整个养育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专制型养育方式会引发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这种惧怕会严重左右孩子的生活,甚至延续至孩子成年。为重要的是,如果把专制型养育当作的养育方式,那么它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会让父母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从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因此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后,专制型养育方式为糟糕的一点是,孩子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被惩罚,而不是打心眼里乐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孩子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父母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
专制型养育把对孩子的养育看作是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专制型养育拉开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这种养育方式的基础是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愤怒,从而使孩子远远地躲开父母,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宽容子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孩子气。明智的家长会成为他们子女的老师,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专制的父母往往觉得努力去了解子女的想法会削弱他们的权威,因而会认为努力了解孩子与他们对孩子的养育根本不沾边。由于专制型的养育不是把子女作为一个个性独立的人来对待,因此,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父母有着一颗温柔的心,这种养育方式也很难唤起父母和孩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
|沟通型养育|
这种方法体系主张对孩子的养育应该采用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惩罚的方式。由于对专制、惩罚型的养育方式不满意,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养育观点,形成了沟通型的养育流派,强调父母应该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目前大多数的养育书籍和养育课程都以这种沟通型的养育方式为基础。这种方法体系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坏孩子,只有差劲的沟通; 孩子们本质上是好的;父母应该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去倾听他们、与他们交谈。这种“现代的”养育方式让人感到高兴,它把孩子当作一个行为由情感支配的人来尊重,并且鼓励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么情感在支配着孩子的举止行为。父母试着用建设性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信息,告诉他们父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品行。父母也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理解去营造一个总体上积极的家庭气氛,因此,他们会尽量少对孩子说“不”。沟通型的养育方式强调为人父母的技巧,以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这种养育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责罚,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许的。
沟通型养育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往往会失去权威,反而扮演起了业余心理学家、谈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结果可能会使孩子们不尊重权威。对家长权威的不尊重将会导致孩子们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师和警察等。此外,如果过分地使用这种养育方式,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它看成是虚情假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只不过是头天晚上老爸、老妈在家长学校听来的那些感情上无懈可击的套话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沟通。沟通型的父母不说“别打你的弟弟”,而是会说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对弟弟非常生气。”这听起来没错,许多父母也觉得很对,但是,当确定了他在生气之后,如果他还继续打他弟弟,那又会怎样呢?你该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常常会担心由于他们没有以“心理学上正确的” 方式做出反应而损伤孩子的心灵,这让他们常常会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这种养育方式存在着对孩子过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险。
|行为改进型养育|
行为改进型养育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行为会由于父母如何构建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受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在你已经尽你所能进行了心理学上正确的沟通之后,你的孩子还在继续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离开了。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行为改进措施反应良好,而有些孩子则会认为这种养育方式是在有意为难他们。虽然这种方式有点机械(像训练宠物一样),但是行为改进型养育为父母提供了一些养育的技巧,比如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正面地支持鼓励以及教导孩子分析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当专制型及沟通型的养育方式均不起作用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或者脾气不好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对其他养育方式根本没有反应,那么行为改进型养育方式可能会十分有用。采用行为改进型养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加以训练,而不是去认识孩子的内心。
行为改进型养育的缺点在于迟早你会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尽精力,从而无法持之以恒地应用这些技巧来养育孩子。行为改进型养育的危险在于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 而忽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被当成一个项目去实施,而不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来培养。
|亲密育儿法|
依靠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解决养育问题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品行确实有所改观,但只是暂时的。如果缺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情感作为可靠的基础,那么任何养育方式都只是一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技巧,或者不过是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招数,采用这些技巧只能是临时抱佛脚而已。上述三种养育方式中没有一种融合进了这样一种养育理念,即子女的养育应该视孩子的年龄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点而“量体裁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个场合都各有不同,在纠正子女行为的过程中, 父母必须对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并且了解孩子。
我们的养育方法吸纳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而且在为养育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方面更深入了一步: 养育孩子的关键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只有以亲密的亲子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偏颇地应用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来养育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养育问题,你可以通过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该如何帮他处理好这些难题呢?”而不是考虑:“我怎样才能让他有良好的表现?”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协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冲突。我们可以把亲密育儿法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底座宽大、坚实,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来建造, 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这种结构既坚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开始可能会显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样宽广的根基,因此不久你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棘手的修补工作。
作为父母,你必须肩负起管教子女的责任,但是不能采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须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你还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但是,当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你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深入的了解。采用亲密育儿法来养育孩子,能够让你树立起信心, 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限度地) 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且能够培养为享有一个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内在自控力。在对孩子的养育中,专制型的养育方法主张:“我来告诉你该做些什么。”沟通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你认为什么是该做的事呢?”行为改进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如果你这么做,就会有那样的结果。”而我们的建议是给你的孩子这么一条带有亲密情感的信息: “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帮助你懂得该做什么。”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就亲密育儿法做一个概述,你将会看到上面讲述的各种养育方法如何被融入亲密育儿法的整个体系中。请你记住,对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办法,所有单独的部分都必须用亲密的亲子关系将它们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