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490697

《儿童积极心理学》
章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 002
爱与溺爱是完全相反的两件事 // 006
家长要保持一致的爱 // 010
稳定的爱的环境,才能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 013
当心孩子有“找爱心理” // 017
三种父母相处模式,易给孩子造成童年阴影 // 021
第二章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是无与伦比的童年珍宝
别阻止“小淘气”的探索 // 026
创造利于孩子探索的物质环境 // 029
别用成人的思维,破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 032
家长越引导,孩子越好奇 // 035
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激发他更高级的创造想象 // 038
第三章“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孩!”——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
把孩子当“小大人”一样尊重 // 042
表扬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 045
鼓励孩子多做自我评价 // 050
教孩子悦纳自己的不完美 // 053
鼓励“廉价的成功”,只会更伤害孩子的自信 // 057
因材施教,发掘孩子的独特潜能 // 060
第四章打倒情绪“小怪兽”,教孩子做自己的情绪管理教练
营造好的环境,不留“情绪” // 066
教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 // 069
用“共情”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 072
引导孩子合理地发泄情绪 // 076
教孩子使用理性大脑 // 080
第五章爱的放手,帮“小大人”走出独立的步
孩子爱说“我不要”,是自我意识在萌芽 // 086
从让孩子自己吃饭开始,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 089
放弃控制,给“小大人”选择和做主的权利 // 093
学会做个“懒妈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096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 // 100
第六章引导孩子多交朋友,打造“小小外交家”
当心“儿童社交恐惧症” // 104
抓住孩子的语言发育关键期 // 109
引导孩子发现朋友,营造内心的安全感 // 113
给孩子提供一个分享的氛围 // 117
孩子之间的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 120
当心“禁果效应”,尊重孩子交友的自由 // 124
第七章善用兴趣和自由,唤醒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年级现象”引起的早教反思 // 128
建立学习型家庭 // 132
物质奖励会毁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 135
别让功利性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 139
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和玩乐的时间 // 142
第八章“宝贝,不怕”——孩子的勇气教育要慢慢来
“吓唬教育”请适可而止 // 146
孩子胆小,全因家长的过度保护 // 149
别小看“贴标签效应” // 153
当心“恐惧环境训练”练出“习得性无助” // 156
帮孩子赶走怯场心理 // 160
发挥“榜样效应”,做孩子的勇气偶像 // 164
第九章恰到好处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乐观、阳光好心态
从婴儿期开始,做孩子的幽默感训练师 // 168
神奇的“快乐激素”——内啡肽 // 172
不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 176
帮孩子定目标,不如培养目标感 // 180
培养孩子的逆商,提高他对逆境的掌控力 // 184
别急着批评孩子的半途而废,他可能是能力不足 // 189
第十章孩子不仅要有好心态,更要有好的品德修养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道德标签” // 194
归因错误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 // 198
想培养孩子的诚信,就不要惩罚他的诚实 // 202
来自哈佛大学的“善良心理课” // 205
宽容的孩子更有好人缘 // 209
母好的爱,是在童年帮孩子建立“心理幸福感”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希望孩子能够从此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父母们可能并不知道,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童年的幸福密码到底是什么。
什么能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幸福快乐?是高超的智商,还是没有压力、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毫无挑战的童年,就一定是幸福的童年吗?
幸福并不是这样一种简单的自我满足,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永远保持热情和希望的状态。什么是幸福?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幸福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以及社会生活上的相对完美状态,它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是镇定从容地面对各方的压力,是有所成效地学习和工作,是有余力地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一些帮助或贡献。”
现在家长们知道,幸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们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就无法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们看到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在度过婴儿学步期之后,他们的好奇心和活力几乎被耗光了。他们焦躁、不快乐,常常感到厌倦,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和生活热情慢慢变得暗淡,他们的目标感好像消失了。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和能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过上充实和美满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潜能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生活中的挑战阻碍了他们勇往直前的脚步,甚至消耗了他们天生的热情和快乐。童年只有一次,对每个孩子来说,开发潜能、实现自我的机会都无与伦比的珍贵,如果错过了,一生都将无法弥补。
那么,谁来帮助孩子?毫无疑问,是他爱的父母。父母能给予孩子好的爱,就是在童年帮助他建立“心理幸福感”,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源源不断地制造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孩子一旦发现并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能活力无限、茁壮成长,他们的生命力会蓬勃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幸福感会让他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能做什么。如果把童年的旅程比作一次大冒险,那么心理幸福感就像一台优良的发动机,它能带领孩子在平坦的道路上飞速奔跑,即使遇到糟糕的天气也能灵活地切换挡位,依然勇往直前。当然,拥有心理幸福感并不能让整个世界都围绕他运转,但是它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它会让孩子终其一生都自信、勇敢、乐观,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积极应对,即使将来和父母分离,也能独立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儿童积极心理学》吸收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的论点,在翔实的理论、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家庭教育的实例分析,在爱和归属感、自信、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力、探索力、社交能力、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培养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希望本书能帮助家长带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融洽亲子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在爱和幸福里成长。
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
小宇是个贪玩的男孩子,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是拖延的表现非常严重。他不仅写作业拖延,而且理发、洗澡也拖延。有的时候到了暑假,爸爸妈妈送他去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他就像是解放了一样,根本不愿意回家。
这个暑假,小宇想念奶奶了,央求妈妈把他送到老家去。妈妈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他买票,因为他想自己坐火车回老家,到了车站之后,让大伯去接他。妈妈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只好请假把小宇送回老家。
眼看还有十几天就要开学了,小宇已经在老家玩了一个多月,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太忙,只好打电话劳烦大伯送小宇回来,妈妈到时候会去车站等着他们。不想几天过去了,妈妈没有接到大伯的任何消息,打电话问大伯,大伯告诉妈妈:“小宇不想回去啊,还说愿意留在老家上学呢。”
妈妈很着急:“眼看着就要开学了,赶紧让他回来收收心,五年级课业很重,学习很紧张呢!”妈妈让小宇接电话:“小宇,马上要开学了,快点儿回家吧,妈妈还给你买了新书包呢!”小宇说:“妈妈,离开学还有十天呢,您就让我再玩几天吧。回家之后您和爸爸都上班,我又要一个人留在家里,多无聊啊。要不您让我在老家上学吧,我保证认真学习。”
就这样,小宇又在老家住了三天,妈妈又打电话催促,小宇居然说要等到开学前两天再回家。妈妈实在不能等了,只好请假回老家亲自“押解”小宇回家。
回到家里独自等着迎接开学,自然没有留在奶奶家里有趣,所以已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了一个多月的小宇再也不想回家了,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回家的日子。其实小宇妈妈大可不必过于着急,因为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人们总是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事情,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不擅长的事情发自内心地想要逃避,这就是趋利避害的本能。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加感性,缺乏理性和自制力,对于利害关系的把握没有那么明确和透彻,更多的是遵循天性。所以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一定会主动去做,而且乐此不疲。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难免会畏缩,甚至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根本不愿意去做。又因为孩子本身比较弱小,无法采取有效的办法实现逃避,所以无奈的他们更多地采取拖延的办法,尽量延迟事情的到来。
推而广之,面对自己有可能获得成功和有极大可能遭遇失败的事情,孩子会选择去做哪一件呢?除了年幼的孩子没有成功与失败的概念,也不懂得区分之外,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前者,他们不愿意遭受失败的痛苦和挫折。不得不说,趋利避害常常影响孩子,使得孩子不知不觉就陷入拖延之中。
父母要想消除孩子的抗拒心理,让孩子不再拖延,不能只是一味地强制孩子变得雷厉风行。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孩子就有积极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父母再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体谅,孩子自然不会再以拖延的方式消极抵抗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