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07289
本书是谷歌(Google)集团重组后官方指定的首个图书合作项目,由《明镜周刊》驻硅谷首席记者托马斯·舒尔茨撰写。作者采访了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投资人贝希托尔斯海姆、*神秘的X实验室负责人阿斯特罗·泰勒,以及数十位核心工程师,与诸多内部人士展开深度对话,用*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了谷歌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规划,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说:“在探索人类科技边界这件事上,谷歌还没有遇到过对手。”本书则对谷歌如何探索人类的科技边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展示,可谓“一本书展示谷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想要掌握未来,必须了解谷歌
1998年从车库起家,短短数年研发上千项专利,2016年力压苹果、亚马逊,成为“世界*价值品牌”“*雇主”,谷歌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赢家,这家公司有能力通过巨额广告利润收获现在,更有意愿在人工智能层面创造未来。
据说谷歌势不可挡,永不餍足。从互联网搜索到智能翻译再到地图导航,谷歌是我们通向世界的门户。不仅如此,就像管理全世界的数据流一样,谷歌还要在不久的将来控制我们的居家、出行、医疗、运输、能源等各个方面,它要向太空发射卫星,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机器人,甚至还要延长人类的寿命……
本书作为谷歌重组后官方指定的首个图书合作项目,由《明镜周刊》驻硅谷首席记者与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展开深度对话,进入谷歌*神秘的X实验室,采访谷歌*核心的软件与硬件工程师,对谷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度解读,深入挖掘了谷歌的创新逻辑与野心,以及谷歌为何招致外界越来越多的非议。
你将在本书中看到,公司初创时两个怀揣梦想和智慧的年轻人面对发展为何迷失;还将读到公司上市后创始人为何交出控制权,甘居人后;你也将读到,在与微软、苹果的交锋中,谷歌为何总能不动声色,占得先机;以及面对欧盟与中国的制裁,公司高层决意何去何从……
本书将为你呈现一个*真实、地道的谷歌,一份*前沿、*成功的创新启示录。
前 言 数字时代的银河战舰
谷歌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以南的山景城,距旧金山约有一个小时车程的距离。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办公室就隐藏在总部4楼长廊的尽头。这是一间很容易被忽略的房间,它缺少作为数字帝国领导者办公室的任何象征——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接待员,优雅昂贵的家具,富丽的室内装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足25平方米的简单房间,深灰色地板上放着一张浅色木制写字台,只有一个大小不及CD封套的白色名牌标示出主人的身份。
从门口看去,这间办公室就像个未打扫的学生宿舍:屋子中间立着挂满衣服的移动衣架;一辆黑色公路自行车架在墙边,地上还有三个机车头盔;为来访者准备的沙发已经严重磨损,似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用到现在。几米之外,谷歌CFO(首席财务官)、YouTube总裁以及其他管理人员都在同样的玻璃隔断里办公,整栋楼格外安静。
拉里的脸略显苍白,40岁出头已是满头白发,和他接触后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安静有礼的人。作为谷歌集团的指挥者、数字化革命的卓越领导者、业界重要的科技思想者,拉里说话却轻声细语、不急不缓,毫不显露他在世界范围内叱咤风云的锋芒。
要见到拉里并不容易,因为他极力回避公众的视线,一年只接受2~3次采访,几乎不在电视上露面。自从患上较罕见的声带麻痹症,他便不再参加谷歌的年度大会。他拒绝回答私人问题,比如珍惜的人是谁、有什么兴趣爱好、会为何事高兴、如何生活和度过休闲时光,等等。人们只知道他和一位生物信息学家结婚,并育有两个孩子,却未曾知晓他们的姓名——夫妻俩在互联网上没有留下一丁点关于孩子们的信息。有人以认识世界并传播更多知识为人生目标,而拉里想的却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精简。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比拉里·佩奇更应该被我们知晓并了解。在过去这些年里,他带领谷歌成长为全世界影响力的集团,成为数字时代的超级王国。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成就,他有更大的抱负。
创始人的雄心壮志
作为《明镜周刊》(Der Spiegel)驻美记者,我对谷歌进行了长年的观察,并从数年前开始和它有了更近的接触。随着数字革命的进程不断加速, 2012年年末,我和《明镜周刊》一致决定将我们的工作站从纽约搬到这次革命的核心地带——硅谷。这里汇集了许多诸如苹果、Facebook以及Uber在内的前沿企业。也许人们听到过它们的各种传闻,却几乎不了解它们是怎样被观察、被诠释,甚至被质疑的。然而以上企业都没能像谷歌一样,站上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风口浪尖。
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谷歌的野心越来越大,决策越来越睿智,也招致越来越多的非议。我担任经济记者已有15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几乎每周都会拜访山景城谷歌总部,以及旧金山分部。我对谷歌工程师、项目经理、昔日的员工和劲敌们进行了多次深入采访和背景调查,因此对谷歌的了解程度远超其他企业。此外,我也得到了为数不多的能与拉里深入交流的机会。每次会面我都能洞悉他的创意、雄心以及对谷歌、对世界的规划,因为他确实就是在思考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人类,而是整个星球的文明。拉里从未隐藏他要改变世界的想法。“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致力去发现它、实现它。”2015年在拉里办公室的一次会面中,他如是说。
惧怕谷歌?原因何在?
成立不到20年,谷歌已经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谷歌随时随地等待着我们上线,而我们没有哪一天不在用问题轰炸它。谷歌搜索引擎平均每月执行超过千亿次的搜索,Gmail是世界上用户多的电子邮箱,安卓(Android)是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没有一家公司能让人有如此多截然相反的感受:钦佩与敬意,愤怒与恐惧。这些感受(尤其是负面感受)在谷歌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因何在?
虽然美国人几乎已经默认了谷歌的霸权,但欧洲却不买账,他们提出了拆分谷歌的构想。在巴黎和柏林的政府部门里,一直充斥着将谷歌拆分成多个不同单元的声音。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垄断集团在现代西方经济史上并不多见。但这里仍有三个让人难以忽略的例子:由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创办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是全球首家,也是曾经的石油集团,曾一度发展成为行业巨头,几乎可以随意控制全球石油供应;完全占有美国市场的AT&T通讯公司;曾经是纳粹“第三帝国”统治工具的法本公司(IG Farben)。这些公司都滥用了它们的垄断权力,部分还违反了法律。某些人现在也想把谷歌放入垄断企业的行列中吗?由两个“奇异博士”开发的信息系统怎么会面临被拆分的境遇?
可以确定的是:谷歌不是一家普通企业。它并非建立在传统商业模式基础之上,也没有为了赚快钱而向传统商业模式转型。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早认识到:数据是虚拟世界的财富。从很早开始,谷歌就开始关注用户体验,同时专注于将数据收集及处理做到尽善尽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谷歌开始改变它的形象——减少标志性彩色Logo的曝光率,逐渐淡化自己不可或缺的互联网先锋身份。1994年它喊出“不作恶”的口号,这在当时听起来很狭隘,而在今天则更像个冷笑话。人们更愿意把谷歌想象成一条贪婪的数据大章鱼——它深入世界的每个角落,控制所有(包括极度隐秘的)信息,以此牟利。不过这个不友善的形象也行将消失。认真观察谷歌,我们会发现这家企业正在所有事情上加快脚步。问题是:它要往哪个方向去?这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因为谷歌一旦行动起来,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震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