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61037
★ 国际***礼仪权威利蒂希娅?鲍德瑞奇作品。
★ 美国有史以来*畅销的礼仪经典。
★ 二十多种语言版本,全球销售超过500万册。
★ 被美国各大企业及组织列为员工及高阶主管训练教材。
★
内容详尽的礼仪百科全书,不仅从文化思想层面把握礼仪,而且事无巨细地讲述了各种社会交际情况要掌握的礼仪,甚至包括不同宴请的菜品选择、桌面装饰、菜品的食用方式。
★
鲍德瑞奇夫人强调的礼仪并非人前体面或是时尚前卫,她强调的是一种爱与关怀,倡导礼仪的**境界是来自内心对他人的自然关怀。
★ 湛庐文化出品。
《礼仪书:得体的行为与正确地行事》是一本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的礼仪圣经,利蒂希娅?鲍德瑞奇被《时代周刊》誉为国际**礼仪权威。读者将在作者的观点引导下,自信而恰当地处理有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商业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兴的、错综复杂的时代。《礼仪书:得体的行为与正确地行事》的礼仪指南包括:招待客人及赠*品的礼仪;使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信件及电子邮件沟通的礼仪;日常工作、同事交往、招待客户的相关礼仪;外出礼仪——旅行、支付小费、得体穿着的礼仪;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等等。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放放面面。
尤其值得看重的是,鲍德瑞奇夫人强调的礼仪并非人前体面或是时尚前卫,她强调的是一种爱与关怀,倡导礼仪的*境界是来自内心对他人的自然关怀。
部分 精致的社会
第1章 成功的办公室礼仪
第2章 如何穿着才得体
第3章 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的礼仪
第4章 恰当的两性相处礼仪
第5章 旅行中保持礼仪更愉快
第二部分 积极的社交
第6章 在忙碌的生活中结交朋友
第7章 成为有趣的谈话者
第8章 打造完美宴会
第9章 派对菜品、饮品和餐桌设计
第10章 各种餐宴场合的用餐礼仪
第三部分 亲密有爱的家
第11章 家庭也需要礼仪
第12章 孩子应该掌握的礼仪
结语 礼仪大师也抓狂–如何弥补过失
礼仪来自内心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已经互相重叠,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沟通领域的巨大变革,而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又要求人们建立新的沟通规则。本书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议,但这两方面的阐述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因为今日的生活与工作已经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居家父亲操持家务、单身母亲养家糊口、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工作、一个孩子面对三四对父母……这些现象正在日渐增多。因此,不妨好好学习一下礼仪,从使用刀叉的方式到如何为孩子庆生,以及如何对逝者表示尊敬和哀悼,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快乐。
礼仪不是礼节
理解礼仪和礼节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礼节是一种程式,是一整套可以遵循的行为准则,指引着你安全处事。而礼仪则意味着更多,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待他人的方式(无论你喜欢对方与否)。礼仪教给你如何保护对方的自尊,尊重对方的感受。礼节则由硬性的准则组成,编制这些准则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应当如何在某些特殊场合得体行事。礼节意味着行为优雅、有效率,本身是值得赞美的,但礼仪却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些行为帮助你化解混乱和尴尬,让人们感觉舒服,为他人带来快乐。礼节有时显得呆板僵硬(如果你想找到例子的话,不妨看看官方的会客流程),礼仪则是将一位已经等得两眼发花,不知所措的客人叫到一旁,小声地告诉他该怎么做:“不,不必拥抱那位主人。你只需要和她握握手,灿烂地微笑,同时清晰地报上姓名,告诉她见到她你有多么高兴。
”
礼仪是一种快乐
任何礼仪书籍的主要目的都是提供指南,回答与优雅社会有关的所有问题,包括“什么”、“哪里”、“何时”、“为什么”、“如何”,等等。在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的过程中,你的安全感也获得了提升,开始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是正确的。这也是一本关于“快乐”的书籍,这么说并不自相矛盾。因为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即使对方是一位陌生人),别人也会对你好。在某一时刻,两个人对自己和对对方的感觉都很良好,并将这种感觉扩张开来,这就是快乐的真谛。
现实是残酷的。然而,人类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自然而然的。我们要做的便是积极行事,紧紧抓住初的想法。如果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事实的真相,而不是只看到周围的表象;如果我们把移动电话拿开,去聆听世界的声音;如果我们观察他人,并与他们进行交谈,就不难发现这种能量的存在。凭借着这种能量,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将不再难办。
如果能够适当地引导这种能量,将消极的方面变为积极,许多日常问题也有可能得到解决。在我看来,所谓“值得尊敬的人”就是那些拥有真正社会地位的人,这种人都尊崇一种礼仪——富有同情心。已故的驻外大使克莱尔
.布斯 .卢斯( Clare Boothe Luce)即是如此
,当时她是我在美国驻罗马大使馆的上司,后来则成为我一生的榜样和良师益友。我依然记得她是如何回答记者有关怎样定义“真正的上等人”的提问的。记者以为卢斯一定会长篇大论,然而她的回答却异常简单:
“就是你永远都愿意和他在一起的人。”
记者停顿了:“就这些吗? ”
“是的,再没其他的了。”她回答道。
礼仪来自于家庭
良好礼仪的关键,以及本书所有内容的关键,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一切思想与行为产生的源头——礼仪、教养、价值观、道德规范、社会伦理,等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和亲人。人们在家庭中寻求舒适与支撑,从而自然而然地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反过来,也帮助自己。谈到成功,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作为家庭成员,应该自觉地为他人着想,把他人的幸福和快乐放在心中;同时家庭也需要遵循规则,只有通过家庭教育,孩子才能终成长为有自控能力的成年人。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和祖父母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把祖辈好的一面继承下来。
然而,我所描述的这些画面在今天看来是否过于理想化?孩子在两代人的照顾下成长的家庭现在还存在吗?女人还会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吗?为人父母之后的婚姻仍然美满吗?继父母和继子女的现象是否日益增加?人们是否宁肯看电视,也不愿意谈论自己或他人的问题
?青少年是否过早地脱离了家庭,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当我们偶尔回到家中,是否已经习惯了站在冰箱或者微波炉旁边吃东西,而饭桌——这个用来交流、学习和表达感情的物件,却只是安静地立在那里,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几代人围绕在餐桌旁愉快交流的场景是否依然存在?祖父母是否被送进了养老院?人们是否已经厌倦了晚间的促膝谈心?来自家庭的温暖与慈爱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相信凡事都应争取。既然礼仪的发展与改进无法一蹴而就,又离不开家庭的巨大作用,那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争取,让家庭重新回到身边?
礼仪源于关心
人们总是强调孩子需要关心和爱护,然而,孩子并不是需要关心的人。事实上,我们都需要。在这样一个人人都面临飞速变革,承受巨大压力的时代,学会“快乐”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需要。现在太多的年轻人(包括一些单身人士)向我抱怨,除了忙碌的工作,他们几乎没有社会生活可言。当人们开始谈论各类礼仪问题时,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心。
现在,有些人仍然在为步入更高的社会阶层而努力,他们期待获得更多的金钱,行为举止表现得更为优雅。而更多的人则是对社交礼仪感到好奇。在特定环境下,如何定义“正确的事情”;处理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情况时,怎样做才是“得体的行为”?面对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我们势必会遇到各种新的挑战。困难终将被克服,但前提是要学习更多东西,学会观察、聆听和阅读。只有不断坚持如此,才能慢慢学会应对困难,解决问题。
应该说,大部分人都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举止优雅的。然而,并没有哪种填鸭式的速成班可以迅速实现这一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我们将越来越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做,以及什么时候做。然而不幸的是,对于某些社会问题,永远都不可能像用钥匙开锁一样,轻易找到解决方案,因为这些问题绝不会如此简单。
当我们学会将关心他人的哲学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只知道关心自己时,就会十分自然地去关心别人,无论对方是我们的好友还是陌生人。这种关心将是始终如一的,适当的,体贴入微的,不需要思前想后,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行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