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73007
★美国经典天文学巨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让天文学这个名词变得不再高深得难以触及,深受读者推崇!
★这是一部通往天文世界的宝典,《通俗天文学》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易懂,风靡全球的科普知识读本。
★本书叙述流畅,解读深入浅出,《通俗天文学》的问世,为后世的天文研究启了一扇光明之门。
★这是一部人人都能读懂的天文学著作,《通俗天文学》全面呈现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的主要构成形态以及各自的特、宇宙的过去未来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这是一部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之作,作者西蒙•纽康被《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纽康肯定是那个时代显赫的天文学家之一”。
《通俗天文学》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精美简洁的插图,让天文学这一名词和我们走得更近,变得不再高不可攀,让看上去无比深奥的天文知识,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和丰富。作者从宇宙结构讲起,对夜空中有名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进行了详尽的深入浅出的描述,并对各种观测方法进行了阐述,不仅有目视观测,还有采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的观测。
《通俗天文学》的出版力求把天文学知识普及到每个天文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推动天文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通俗天文学]
第一篇 天体运行
第一章 我们的星系
第二章 周日视运动
第三章 经度与时间
第四章 如何确定天体的位置
第五章 地球公转及其影响
第二篇 望远镜和天文摄影
第一章 望远镜的分类
第二章 天文摄影
第三篇 太阳系的行星及相关知识
第一章 太阳系概述
第二章 太阳
第三章 地球
第四章 月球
第五章 月食和日食
第六章 水星
第七章 金星
第八章 火星
第九章 小行星群
第十章 木星
第十一章 土星
第十二章 天王星
第十三章 海王星
第十四章 如何对天上距离进行测定
第十五章 行星的引力与质量
第四篇 彗星和流星
第一章 彗星
第二章 流星
第五篇 恒星与星云
第一章 恒星
第二章 星云
[通俗天文学]
近几年,关注天文学的人逐渐增多,但由于天文学知识的晦涩难懂,使得天文学这门学科的普及止步不前。《通俗天文学》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西蒙•纽康的鸿篇巨制,该书自问世以来因其系统详尽并通俗易懂受到了全球亿万读者的推崇,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自1923年起,该著作已经有多国语言上千次的加印和重印,极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本书首先从天体的运行,太阳系、天体的位置如何确定说起,其次对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到后来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的演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随后,又对夜空中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一一进行了介绍。作者叙述流畅,解读深入浅出,让广大读者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天文学知识。
为了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并没有非常刻板地进行描述,而是运用简单又不失严谨的语言,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在翻译过程中,我也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天文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力求让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书的译作体例非常简单,专有名词则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和《物理学名词》为参照。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的天文爱好者加深了解天文学知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纽康教授所得到荣誉清单,可以看出他在天文学中的极高位置。他对工作孜孜以求,在明智的哲学的指引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他才成为美国同行的翘楚。
——著名天文学家 康贝尔
[通俗天文学]
如何对天上距离进行测定
只有借助一些特殊方法,我们才能测定出一些物体间的位置,比如说山峰,如图3-19所示,可借助A点和B点这两个已知的数,来把不能抵达的C点测定出来。对天体间的距离进行测定时,所用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工程师在A点处对AC、AB所形成的夹角进行测定,然后在B点处对AB、BC间所形成的夹角进行测定,而由这3个点所形成的三角形内角和是恒定的180°,那么把角A和角B的度数减掉,就可以把角C的度数算出来。C点的角度还有一个名称,叫作“视差”,也就是以AB为根基,CA和CB间的夹角。只要是学过初等几何的读者,都可以将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计算出来,于是我们也就可以以已知的两个天体的位置为依据,来把需要测定的天体的位置测定出来。
图3-19 使用三角测量法来测量遥远物体的距离
对这种测定方法进行反复衡量以后,我们就会明白,假如把AB当作基线,视差和物体的远近是成反比的。在相应的距离以外,视差会特别远,人们几乎发现不了,因此如果将赤道直径当作基线,来对遥不可及的星球进行测定,会发现BC和AC差不多指向的方向是相同的。这种测定方法由两点来决定,一是基线有多长,二是测量角度有多精确。
在所有天体中,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因此视差也是最大的。假如把地球赤道半径当作基线,这个视差角度差不多要抵达1°,可以精准地计算出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公元二三世纪出生的托勒密都可以以此为依据把月地距离粗略计算出来。可是,必须拥有一种上乘的仪器,才能把太阳和行星的视差测定出来。
基线的两端没有什么限定,地球上的任意两个地点都可以,像格林威治和好望角天文台。之前我们曾经说到过金星凌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天文观测机构都会将金星凌日起止时,金星和它们相对的方向公之于众。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金星或太阳与地球之间更精确的距离就可以被计算出来了。这种以视差为依据,来对距离进行测定的方法被称为“三角测量法”。
只要在某个时刻,某个行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我们所了解的,就可以把整个太阳系的尺寸计算出来。天文学家们差不多已经把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精准地绘制出来了,这幅图非常精确,可是唯一的缺憾是,没有比例尺或千米数。即,在比例单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张图中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是算不出来的,天文学家们所缺的也是这一点。
天文学家要将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算出来,也就是基本单位。而“三角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也不是独一无二的,过去就有一些其他的测量方法出现过,其中一些的精准度还要高于“三角测量法”。
一、根据光的运动测量
把光速派上用场是后来出现的方法中最便捷有效的。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中的不同位置时,我们通过观测木星卫星的蚀,发现光需要500秒才能从太阳抵达地球。还有一种把光行差派上用场的测量方法,即因为地球和光线的联合运动所导致的星的方向的些微变化,通过这种方法,太阳光需要498.6秒才能抵达地球。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光速为299792458千米/秒,用这个速度再和498.6相乘,就可以计算出来,地球和太阳大致相距14950万千米。
二、根据太阳的引力测量
这种测量方法是以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作用为依据,太阳对月球引力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上弦月时,月球所在的位置比平均位置慢两分多钟;在望月时,刚好在平均位置;而到了下弦月时,月球所在的位置比平均位置要快两分多钟;在朔月时,又下降到平均位置。因为这种引力的作用,相对于地球,月球的位置有了些许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量和太阳的距离刚好成反向比例的关系。因此,把这个量算出来就对和太阳的距离大体上有所了解了。
类似于其他天文测量,很难对这个量进行测定,而且很难准确测定。除此以外,在既定的距离内,对太阳的影响力进行测定也是天体力学的一个难点,一直到现在结果都差强人意。
还有一种方法依然要以引力为支撑。只要对太阳和地球间质量的关系有所了解,即,假如可以把太阳和地球在质量上的比例关系测定出来,也就可以算出来地球要和太阳相隔多远的距离,才能用刚好一年的时间以太阳为轴心旋转一周。
三、地日距离的测量结果
我们已经对4种基本测量方法进行了描绘,为了让读者对天文中的理论测定可以达到多么精准的程度和深度有所了解,我们将这些方法的测量结果都一一列举出来了。太阳视差排在首列,天文学家事实上所采用的正是这个数,从太阳看向地球赤道半径时的夹角也是这个数,以英里为单位的距离位于其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