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4376
把一部经典电影或电视剧,像做外科手术一样条分缕析,分析出其所以和所以然,使学生从中找到剧本写作的门径,此之谓“拉片子”。老师拉得好,学生便能学到真东西。所以“拉片子”无论对于戏文专业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必修课”。本书作者杨健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书即是根据他在编剧课上的教学将以编纂而成,无论是对专业学生,还是编剧都是必备的学习工具书。本书一经推出,便得到广泛好评,已经再版多次,此次推出的版本,在之前版本之上,对影片篇目、理论知识等方面都做了全新修改。
学习影视编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拉片子。拉片子就是对每一个镜头画面和每一句台词进行细致观摩,全面掌握影片中的情节内容、艺术风格与各种技巧。优秀影视剧作品是学习编剧法的生动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示范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本讲义采用拉片子的方法,通过十部教学片、一部电视剧,示范拉片子的方法,讲授编剧基础理论和剧本写作基本技巧,介绍戏剧性电影与叙事性电影的不同结构方法。
说明1
、第一章影片的整体构成——《空军一号》《远山的呼唤》
一、开场4
1.戏剧性的开场——《空军一号》《大白鲨》
热开场、对位
2.叙事性的开场——《阿甘正传》《修女也疯狂》《秋天的马拉松》《远山的呼唤》
冷开场、例证性动作、从开场看统一性、情境、情境激化
二、开端部16
开端部、带入
1.戏剧性影片的开端部——《空军一号》
2.叙事性影片的开端部——《远山的呼唤》
三、发展部22
发展部、展开部、递进部
1.戏剧性影片的发展部(展开部、递进部)——《空军一号》
2.叙事性影片的发展部——《远山的呼唤》
人物关系的发展
四、高潮部、结尾部31
高潮部、从高潮看统一性
1.戏剧性影片的高潮部——《空军一号》
主高潮和次高潮及并列高潮
2.叙事性影片的高潮部、结尾部——《远山的呼唤》
发现与突转、结尾部、结尾
五、戏剧性影片与叙事性影片的比较39
1.戏剧性影片《空军一号》与叙事性影片《远山的呼唤》的结构对比
2.戏剧体与叙事体的不同节奏形态
节奏类型
第二章戏剧性影片与叙事性影片——《沉默的羔羊》《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一、戏剧性影片《沉默的羔羊》48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戏剧体结构“三段式”
3.场景分析
主要场面与次要场面、开掘场面、情节节点、倒高潮、必需场面
4.人物分析
5.情节结构
6.主题思想
二、叙事性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66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叙事体结构“四段式”、悬念、悬念的“三S原则”
3.场景分析
过场、发现与突转的运用
4.情境设置
5.情节结构
6.主题思想
第三章史诗结构的西方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闻香识女人》
《安德烈·鲁勃廖夫》
一、戏剧性传统影响下的西方史诗电影95
1.从戏剧性戏剧到戏剧性电影
2.从戏剧性戏剧到史诗性电影
二、史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100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主题思想
5.人物分析
6.情节结构
三、史诗电影《闻香识女人》112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主题思想
5.艺术特色
6.情节结构
四、史诗电影《安德烈·鲁勃廖夫》123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主题思想
5.寓言、象征
6.情节结构
7.长镜头的运用
第四章史诗结构的中国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霸王别姬》《城南旧事》
一、传统戏曲影响下的中国史诗电影141
1.戏曲的叙事性与写意性传统
2.从史诗戏剧到史诗电影——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传统美学追求
二、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54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寓言、定场、出脚色、立主脑、题目正名、上下场诗、分卷与小收煞、
生旦并行、自我肇端与收煞、戏眼、大收煞
4.剧本创作和影片拍摄
5.主题思想和人物分析
6.电影民族化的探索
三、史诗电影《霸王别姬》191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开场、冲场、“凤头,猪肚,豹尾”
4.影片分析
四、史诗电影《城南旧事》229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草蛇灰线”、照映埋伏
4.小说创作和剧本改编
5.影片分析
第五章电视剧的结构布局——《兄弟连》
一、情节单元的概念与应用264
1.情节单元的组织结构
2.话剧、戏曲、电影的单元性
3.电视剧的结构单元
二、结构与场景分析——10集美国连续剧《兄弟连》274
1.原著改编
2.主题思想
3.分集结构
4.分集读片
索引:著作、论著、文献327
跋330
跋
本书是根据笔者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课上的教学讲义编纂而成,书中的教学影片均在课堂上讲授过。
本讲义的编剧理论概念主要参照谭霈生先生的《论戏剧性》《电影美学基础》,并广泛引用了威廉·阿契尔、乔治·贝克、约翰·霍华德·劳逊、马丁·艾思林和顾仲彝等编剧理论家的理论观点。
本讲义围绕着单元性理论提出了若干技法上的新见解,例如将戏剧性电影的发展部,分解为展开和递进两个单元;从单元性出发,对开场、带入的结构地位给予充分重视;把若干技法排布在一个动作轴线图上,使这些技法相互间的关系更清晰地呈现出来;用单元性理论梳理了戏剧性叙事、史诗性叙事在影视编剧法上的不同结构方法与各自的技法要点。可以说,单元性是贯穿全书的理论观点,相信它会成为编剧创作的重要工具。
单元思想在戏曲、话剧上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至今对它的研究和重视仍然远远不够。笔者对单元性的思考,起源于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上学时,对于节奏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当时,我虽然知道节奏的重要,但是并不了解节奏是如何产生的,节奏相互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现在我开始了解到节奏产生的根本原因:节奏产生于单元结构各部分所担当的叙事任务的差异之中,节奏形式的多样性来源于情节单元的丰富组合。
笔者长期以来以话剧编剧为主要教学方向,但随着教学任务的扩展,逐步扩充了电影、电视剧的编剧理论及写作实践的教学。当前影视剧的迅速发展和丰富的创作活动,扩展了编剧学研究的领域,激发了笔者对影视编剧法研究的热情。
笔者在影视剧编剧教学中,一直以戏剧编剧理论为基本工具分析影视剧的叙事方法。笔者认为如果脱离了戏剧编剧的基础,影视剧编剧技法不可能得到稳固的发展。
跋
正如美国著名编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所指出的:电影的结构和技巧,反映了戏剧形式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它依据的是比它的历史长五十倍的戏剧讲故事的技巧、传统(《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第6页)。英国的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同样指出:电影、电视剧只是“戏剧演出形式”之一,“在其中每一种戏剧形式中,复杂的技巧虽有差别,但这些差别只不过是一种基本的戏剧技巧稍加改变而已”,“纵观整个戏剧史,它的发展是一个分化的过程:歌剧、芭蕾舞剧、哑剧、木偶戏、音乐剧、马戏,所有这些根本上都是获得了半自立状态的戏剧形式。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的出现,继续了这种分化过程”(《戏剧剖析》第81页)。谭霈生先生也指出:“从总体性实质上说,电影结构的原则更接近于戏剧。”(《电影美学基础》第319页)
本讲义对选用的影视剧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读解和分析。这种精读的方法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宝贵教学传统。戏文系长久以来十分重视对经典作品的解读,系里几位先生的经典剧本导读课声名远播,有“祝(肇年)西厢”、“孔(瑾)桃花”、“晏(学)雷雨”之说,谭霈生先生的《世界名剧赏析》也一直是学生们细读经典剧本的范本。笔者的拉片子教学是对前辈师长们这一教学传统的继承。
2007年5月
于中央戏剧学院
本讲义的第2—5版,在不改版的情况下,陆续补充了一些理论内容和概念条目,如叙事的单元性、开掘场面、情节节点等。教学片目也有所增删,删节的片目包括:《第一夫人的保镖》(美1996)、《全金属外壳》(美1988)、《马粥街残酷史》(韩2004)、《谁能领我回家》(伊朗1997)、《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伊朗1987)、《姿三四郎》(日本1943)。
第6版的修改较大,删节了《汉尼拔》(英2011)、11集电视剧《悠长假期》(日本1996),增加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1947)、《城南旧事》(中国1982)。为了系统地说明戏剧体与叙事体的异同,对各章进行了调整,增添了第四章,介绍戏曲文学体制影响下的中国史诗电影,它的纲目结构和写意系统。笔者还借此机会,对一些错误和疏漏进行了纠正和弥补。
这一版讲义的教学内容,在影片的读解能力培养方面有所压缩,在理论内容上有所扩充,教学难度也相应地有所增加。
2016年12月
于中央戏剧学院
第一章 影片的整体构成——《空军一号》《远山的呼唤》
教学影片是根据编剧法学习的需要,仔细挑选出来的写作范本。罗兰·巴特指出:一部作品诞生之后,文本读解的权利就转让到了读者手中。阅读成为一个在创造中体验的过程,读者无形中成为文本的新“作者”。(《作者之死》1968)在拉片子的过程中,我们对影片的立意、构思和技巧方法的分析,未必尽合编导者的本意,但是,只要遵循编剧法的基本法则,怀着谦恭之心进行观摹和参证,就不能说是对编导者和影片的不敬和冒犯。拉片子首先要慎重选择片目,要选择思想内容和编剧技艺两方面兼优的影片。对优秀影片要进行反复拉片子,精读既能提高编剧技巧,又能培养剧作鉴赏水平。
拉片子要放弃我执、我见,尊重作家和作品,这就是曹禺先生常说的一句话:“读作品不要想很多,先读进去,读进去后从作品本身说话。” 《谭霈生先生访谈录》,《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内部资料),2013,第4页。
拉一部影片,要反复进行多遍,一般要拉片三遍,所谓“观片三遍,其义自见”。第一次拉片,边看边速记,观片的新鲜体验和连贯的内心感受是很重要的。第二次拉片,逐段观看,整理笔记。第三次拉片,选出片中的重点场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拉片子的笔录侧重记录人物的动作和台词,态度要避免主观,要尊重作品本身,最忌讳只做概括性的一般描述。
在整理笔录的过程中,要对影片的情节结构、情境构成进行分析,把一份拉片记录变成一篇系统的分析笔记。“过眼百遍,不如过手一遍”。 整理笔录的过程,可以使我们对影片有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解。
编剧法的传统结构形式,由两种结构形式构成:西方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戏剧体结构和东方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叙事体(史诗)结构。学习结构方法须要从这两种基本结构形式入手。由于电影作品往往混用两种结构的技法,不加以细致的区分和厘清,就无法说清影片结构的基本特点以及长短所在。所以,本章对两种结构形式,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本章选择了两部教学影片,戏剧性影片《空军一号》、叙事性影片《远山的呼唤》。通过戏剧性和叙事性的结构实例,说明这两者不同的情节结构方法。
本章介绍影片构成的整体结构形态,同时介绍一般的编剧基础概念和应用技巧。
本章分五个部分介绍影片的整体结构:一、开场,二、开端部,三、发展部(展开部、递进部),四、高潮部、结尾部,五、戏剧性影片与叙事性影片的比较。
一、开场
开场要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要展示剧情发生的环境,给出人物关系的起点,暗示风格体裁,介绍前史或先行事件,等等,它们涉及到总情境的所有内容。戏剧性的开场,通过人物的动作来完成这一任务;叙事性的开场,则通过人物的叙述来完成上述的任务。
狄德罗说:“我希望大家要求戏剧作家把开头的几场戏这样安排,使整个剧本的提纲都包括在当中。”“正是第一个情节决定了整个作品的色彩。”(法)狄德罗:《论戏剧艺术》《文艺理论译丛》,第183、122页。
开场分为两种:戏剧体结构中的开场和叙事体结构中的开场。两种结构体系中的开场,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发挥着各不相同的功能。
戏剧性开场的概念来自于西方戏剧。《哈姆雷特》的一幕一场,可以说是戏剧性开场的典范。开场时,老哈姆雷特的幽灵深夜出现在城堡露台上,在恐怖的气氛中,守夜卫兵和霍拉旭谈论起丹麦老王杀死挪威老王的前史以及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准备进攻丹麦的先行事件,预兆了丹麦王室的危机和不可避免的血腥冲突。莎士比亚以具体的人物动作来展示戏剧情境。
戏剧性的电影借鉴了话剧开场的技巧,在话剧序幕、断音式、连音式开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现在的电影开场形式(独立式开场与融入式开场)。(英)威廉·阿契尔:《剧作法》,第105—109页。在影视剧中,开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足的情节单元。
叙事性开场的概念来自于中国戏曲。戏曲通过文学叙述来介绍全剧的总情境和剧情梗概。例如《牡丹亭》的开场,副末用一曲《蝶恋花》言明本剧宗旨,用一阕《汉宫春》讲述剧情大概,最后用四句诗综括剧情(杜丽娘梦写丹青记,陈教授说下梨花枪。柳秀才偷载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叙事性电影借鉴了史诗的文学叙述性、写意性、象征性的手法,通过电影语汇加以创新转化,如通过人物的例证性动作、象征的器物、诗词、歌曲,以及寓言故事等,暗喻影片的情境和情节内容。
戏剧体的戏剧、电影与叙事体的戏剧、电影,在开场方法及功能上,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戏剧性开场:热开场,动作性,写实性,悬念引导,预示高潮;
叙事性开场:冷开场,叙述性,写意性,概括剧情,统领全剧。
戏剧性开场由于多采用动作性说明情境,所以往往形成热闹的开场;叙事性开场由于多采用文学叙述和象征性的方法暗喻情境,所以往往形成平静的开场。顾仲彝将它们称为:热闹的破题法和平静的破题法。顾仲彝:《顾仲彝戏剧论文集》,第12页。人们约定俗成地称其为:热开场和冷开场。
随着电影形式的广泛探索,戏剧体与叙事体电影的开场,经常相互借鉴,出现了各种手法混合运用的现象,但是,这两种开场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
1. 戏剧性的开场——《空军一号》《大白鲨》
戏剧性的开场,一般选择写实的动作性开场。所以,热开场成为戏剧性开场的主要特征。戏剧性开场,也会运用平静的开场,但它是有意营造出的虚假平静,并且具有写实性和动作性。
热开场
戏剧体戏剧、电影通常采用的开场方法。热开场以强烈的外部动作开场,动作在前,动作的目的性和意义的说明在后;用设置小悬念的方式,引出总悬念,在小悬念解开的同时,介绍出全剧的总情境。热开场是一种通过热闹的动作,迅速引领观众了解全剧总情境的有效方法。
热开场分成设置悬念与解开悬念两部分。前者为动作性的,后者为说明性的。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小的过渡段。开场完成后,要画一个段落句号。
热开场以小规模的强烈外部动作,引导出全剧主要人物的意志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幕一场,凯普莱特家的青年仆人向蒙太古家的仆人挑衅;提伯尔特随后跟来,双方发生械斗。维洛纳的市民在一旁推波助澜,随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的父亲持剑上场,相互指责。全剧一开场,就通过一场械斗,交代出两个家族的世仇,“它使我们生动地领会到了作为这个悲剧的根源的那种家族间的不和”,介绍了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总情境。(英)威廉·阿契尔:《剧作法》,第78页。
戏剧性的开场,除了热开场外,还有一种平静的开场。阿契尔将它们分为:喜剧的温和开场、雷雨前的平静开场。所谓雷雨前的平静开场,指在虚假的平静后面孕育着巨大的危机,随着乌云的聚集,暴风雨最终降临。看似平静的开场与后面激烈变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阿契尔说:“易卜生最为爱写的剧本中,幕启时总是表面上一片宁静,但不久就表明这种宁静只不过是完全可以称为爆发性的事态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外壳。”(法)威廉·阿契尔:《剧作法》,第74页:三种开场。第85页:《玩偶之家》的冷开场。第98页:“你就眼看着戏像一小片巴掌大的乌云似的,开始在地平线外聚积起来。”在戏剧中,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开场。在电影中,则有《水中刀》(1962)、《末路狂花》(1991)等相同的开场例子,在看似平静的日常冲突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下面选取影片《空军一号》《大白鲨》的热开场,进行观片分析。
《空军一号》的热开场(9分35秒)
编剧:安德鲁·W·马洛
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
主演:哈里森·福特
片长:124分钟
出品:哥伦比亚影业公司1997
(1)从天而降
片头字幕。完整、系统的影片音乐。2分58秒。
哈萨克斯坦的夜空,寂静的城市,楼顶上的叛军哨兵。俄罗斯主题音乐。伞兵由空中向下俯视,夜视镜中的绿色城市。哨兵颈部被红外线瞄准镜对准,消音器发出的声音,血雾喷溅……
特种兵从天而降。伞具的金属声、伞布的丝绸声、狗叫、直升机马达声。特种兵在楼顶安装炸弹。开场的第一句台词:“清点人数。”
(2)绑架
特种兵从凉台冲向楼梯,伴奏的小鼓声。特种兵拉闸后冲进楼道,红色画面 [客观镜头] 与绿色画面 [主观镜头]交叉推进……
特种兵绑架匪首雷特将军,上到天台,一架直升机来迎接,双方枪战……俄罗斯主题音乐。
叛军向直升机射击,定时炸弹爆炸。本场最后一句台词,特种兵:“这是小子,任务完成。”
(3)克里姆林宫讲演
哈萨克斯坦空镜从右向左摇出红场。俄罗斯音乐。克里姆林宫内,镜头从左向右由贵宾席摇到主席台,俄总统介绍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发表演说,决心向恐怖分子宣战。美国务卿不满的表情,与总统进行目光交流……
(4)总统赶往机场
美总统轿车驶向机场……美国主题音乐。空军一号在停机坪上……
美总统轿车驶向机场……美国主题音乐。劫匪科舒诺夫通过安检门,登上空军一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