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3708799
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倾心之作,系统阐释断舍离概念体系,做减法生活,过自在人生!
☆2013年,一种新型的人生观念——断舍离正在悄悄改变中国人的生活;2014年,断舍离引爆全中国,近百万人通过断舍离令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2015年,断舍离的受益者不断扩大,断舍离业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两年以来,《人民日报》、《ChinaDaily》、《瑞丽》、《昕薇》、《人物》等多家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持续报道不断,杨澜、张德芬、素黑、张怡筠、丁丁张、毛丹青、王人平等国内知名学者、作家、媒体人纷纷提倡断舍离的生活理念,全民实践热议不断,热度不减。
☆通过断舍离,掌握俯瞰力,*终获得自在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立、自由、自在地驰骋人生。
☆“断舍离”入选2014年中国年度十大流行语,系列累计狂销250万册。
1000000人已通过断舍离获得新生,疲惫不堪的你还在等什么!
《断舍离》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
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
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山下英子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断舍离(心灵篇)》
继《断舍离》掀起风暴热潮之后,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再度提出全新的心灵整理术——俯瞰力。俯瞰力是通过实践断舍离而得到的深刻观照能力。断舍离教给人们的是运用减法哲学来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俯瞰力则教会人们进一步通过加法哲学认识更深层的自我。
当我们越能掌握住自我,明白自己现在的位置,就能更有意识地生活,而不会被现况拘束、不会被问题蒙蔽,也不会受当下的情绪影响。面对事情,你可以跳脱主观,寻求出积极的双赢之道,甚至可以由此摆脱对运气的期待,不再需要所谓的“吸引力”,而是由心底生出坚定的自信,积极生活,令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断舍离”开始,建立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观点、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俯瞰力”,重拾自信,有意识地、果敢地、自在地生活,做快乐的自由人!
《自在力》
自在力=自立、自由、自在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在地上的人、在树上的人,以及在飞机上的人。
在地上的人无法意识到什么样的东西或是情感是“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放不下过去,走不进未来;在树上的人虽然经过了选择与决断的训练,但依然会因为犹豫不定或是以各种借口回到原来的状态,心浮气躁。相对于前两种人,第三种——在飞机上的人则可以从天空自由俯瞰各种不同的人生风景,也能随意回到树上或降落地面。他们能够清晰了解自我,并拥有随时舍弃“当下不需要的东西”的果敢的勇气,因此能热情洋溢地活在当下,释放生命的无尽热情。
如果说搭飞机是“自在力”的展现,那么“断舍离”便是我们搭上那架飞机的机票。我们先通过断舍离,学会用减法来面对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再透过俯瞰力,学会用加法来认识更深层的自我;*终,获得自在力,用乘法迈向人生的制高点。
通过实践断舍离,一步一步从地面走到天空,掌握自己,学会放下,游刃有余,开拓生命的无限可能,走向心灵的自由、自立与自在!
《断舍离》
推荐序 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前言 什么是断舍离
章 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为了维持好心情而收拾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筛减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
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筛减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由实践到意识的转变过程
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断舍离专栏1 蒙古人与断舍离的生活法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闸门
香鱼变成鲶鱼了吗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总之我就是不想待在家里!”–逃避现实型
“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执着过去型
“没有了就会很不安”–担忧未来型
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
扔不掉就是不想扔
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
代表停滞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
破烂儿还可以分三类
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由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由忽视和否定而来的能量
让房间变乱的心理
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断舍离以“住育”为目标
提升对居住环境的意识
让家成为棒的放松地
断舍离专栏2 南丁格尔口中的居住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 –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自我轴心”的窍门 –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将物品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厘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相”的世界与意识世界
勤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
“可惜”的两种含义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给还是觉得“扔不掉”、“没法送人”的你
断舍离专栏3 小松老铺房屋推广计划–死而复苏的老屋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一切都从扔东西开始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下手
垃圾分类这道墙
垃圾的三大类
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厨房里的“三分法”
为什么分成三类刚刚好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从空间里限制物品数量
伴随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每次主义”就挺好
断舍离专栏4 断舍离的级别
第五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自动整理的机制
断舍离与自动化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存留下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断舍离并非要提倡清简的生活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
关于“碍事”这个词
接受来自未知世界的支援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后记
《断舍离(心灵篇)》
序言 断舍离得到的心灵提升
编者序 断舍离,心灵的加法哲学
章 形体所呈现的 “看不见的世界”
节 从收拾开始,锻炼生活能力
“不会收拾的女人”与“不收拾的男人”
“身体、感情、思考”,重新审视家务事
不要急于向山顶仰望
认清当下自己所处的位置
第二节 重新思考“可惜”这个词
“扔不了”很奇怪
关注物品,就永远都扔不了
舍≠弃,断≠绝
第三节 【深刻的洞察】物品投射出的人际关系与自我
把父母灌输的观念也断舍离
真实的想法就藏在物品里
纠结是认清自我的好时候
不要对你的同住者抱以期待
断舍离格言1
第二章 超越幸与不幸的“更深沉奥秘的世界”
节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有意识生活的态度
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与乐观
不要放弃分析、思考和感觉
观照本色,有意识地生活
第二节 不再计较幸与不幸
“开运”的似是而非
与其招运,不如感谢得天独厚的缘分
比起愿望与期待,更应拥有确信与梦想
第三节 【高远的观点】与一切相通的自在力量——俯瞰力
俯瞰力,就是有意识、自在、果敢生活的力量
在“离”的状态中修炼俯瞰力
观看内在,培养俯瞰的能力
用三分法的智慧磨炼俯瞰力
学会俯瞰,就能试着“以他人为中心”
断舍离格言2
第三章 重新整顿“看得见的世界”
节 场力:生命的支柱
以意识为轴心,导出场的力量
场力制造出余裕的空间
在理所当然中,找回生命的形态
第二节 做减法,让生命发光发热
瑜伽真理“劝戒”与“禁戒”
现代人更需要做减法
“和”的精髓就是“不足”的智慧
第三节 【广阔的视野】以生命的观点来检视大环境
断舍离是一种生命的机制
物品要各得其所才能展现美感
理所当然在这里的物品更可贵
后 记
断舍离实践者的话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学问
扔东西的学问
可以勇敢,也可以温柔
简单的生活之道——从你的衣柜开始
《自在力》
序 欢迎开启这场“自在力”的天空之旅
章 断舍离,绝非随意丢弃
Part 01 透过物品,看到心灵的形态
Part 02 看清当下的自我
Part 03 那些莫名其妙就是扔不掉的东西
Part 04 抓住事物的本质
Part 05 减法解决法
Part 06 生活的品位,必须靠自己磨砺
纸上研讨小组 case1 “丢不掉的女儿节人偶……”(30多岁,女性)
第二章 整理物品的同时,也好好整理心灵吧
Part 01 只要活着,就会有难题
Part 02 心灵免疫水平为什么这么低
Part 03 烦恼,源自思考的停滞
Part 04 不做自我评价,单纯地观察自己
Part 05 让自己喜欢上自己
Part 06 只靠自己,就能解除一半的烦恼
Part 07 理所当然的观念,也要去重新审视
纸上研讨小组 case2 “我想保留那些纪念品……”(30多岁,女性)
第三章 确立自我轴心,让自己喜欢上自己
Part 01 通过身体,了解自我轴心
Part 02 变得更好的力量
Part 03自我中心,自我牺牲,自作自受,自我责任
Part 04 从我开始,行动起来
Part 05 不愿承认失败的我们
Part 06 先确立自我轴心,才能把握距离感
Part 07 充分利用愤怒与嫉妒
Part 08 不知不觉就给自己设限的我们
Part 09 语言改变命运
Part 10 执著是磨炼出来的
纸上研讨小组 case3 “想报复母亲的我”(30多岁?女性)
第四章 运用俯瞰力,在高处把握人、事、物
Part 01 引爆人生革命的三要素
Part 02 刷厕所能提升财运吗
Part 03 俯瞰一下,便能重新审视前提
Part 04 辨明抽离与俯瞰的区别
Part 05 将平衡机制作为“相”的“解释力”
Part 06 金钱就是能量
Part 07 换个角度来俯瞰吧
纸上研讨小组 case4 “无法放弃第二个孩子”(40多岁·女性)
第五章 掌握自在力,重拾快活人生
Part 01 俯瞰,掌握人生真谛
Part 02 断舍离,通往愉悦之路
Part 03 自在力萌芽的瞬间
Part 04 我们身边的自在力
Part 05 用好奇心代替否定
Part 06 游刃有余地处在“龙蛇之眼”间
Part 07 黑色愤怒与白色愤怒
Part 08 工作是一种自在的境界
Part 09 卷起内裤,享受自在
后记 观自在菩萨,观存在于自己心中的“菩萨”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张德芬
★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人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的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就让它离开吧!
——杨澜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的精神自由。
——《人民日报》
★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个人生活上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交友、人生规划上,亦如是。
——《新京报》
★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修行的过程。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内心世界,都应该随时处于一种不停地吸收、学习、反思、决定的过程。那么就跟随“断舍离”与自己,以及与被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与物展开一次崭新的相遇吧!
——《东方早报》
“不会收拾的女人”与“不收拾的男人”
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女性朋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不懂收拾的女人呢?
产生这种想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某些书在市面横行,比如SariSolden的《WomenwithAttentionDeficitDisorder》,日文版的书名叫做《不会收拾的女人》。它们无一例外,都把收拾看做是一种能力。
这或许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有所自觉的绝佳契机,但要是有人因此把不会收拾看成是一种无能或缺陷,认定自己“就是个缺乏收拾能力的没用的女人”,或是觉得“没办法,我一定是有ADD(注意力缺失症)”,那就太遗憾了(不过实际上,的确也有一些人需要求助于医师进行必要的咨询)。因为无论如何,这其实都是在自责。
男人又怎么样呢?我们好像很少听到“不会收拾的男人”这种说法,而是会用“不收拾的男人”来形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也就是说,女人会将不会收拾看成是一种能力的缺乏而自责,而男人则是将杂乱不堪视为一种状况,对杂乱的状况本身忧虑不已。
这就显示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说穿了,收拾只不过是家务事,是女人的事。既然是家务事,那么会做就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观念长久以来一直紧紧束缚着女人,所以女人才会自责,所以才会引致这样的恶性循环。
至于男人,他们则是把杂乱视为状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也是出于上述的观念。男人从心底就认定收拾是女人的工作,所以不会因为家庭环境杂乱不堪而责怪自己。
如果你正好是一位认定自己是没用的、不懂收拾的女人,并且正在为此而自责,何不假设自己是男人,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地去看“眼前是一片没有收拾的杂乱状况”、“我为什么要把收拾当成是一种能力呢”,稍微以俯瞰的观点去看,自然而然就能避免感情用事了。
总之,不要带着负面情绪,不要自责,这是非常重要的。把收拾当成是一种能力——干脆先直接把这件事给断舍离了吧!
《断舍离》中明确地将“收拾”定义为“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与单纯的整理或扫除不同。总之,“减少物品=舍的行为”是关键的行动。如果物品不减少,也就别奢望彻底整理或扫除了。
不过,物品减少并不等于大功告成。在《断舍离》里,我提出了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以此作为打造清爽自在空间的指标,但重要的是要把空间里物品的总量减少到能让住在里面的我们觉得舒适的程度。这也就是说,要重新检讨放在家里的物品与我们的关系,取回那些被物品夺走的空间和能量。
透过物品,看到心灵的形态
断舍离——
·清除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
·意识觉醒的过程。摆脱不自觉与无意识。
·更换。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
·精挑细选出对当下的自己而言重要的物品,切忌稀里糊涂地全盘接纳。
·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前提背景。重新审视理所当然的观念。
·修复新陈代谢,回归“流动的状态”。
·遵循宇宙法则的生命机制。
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用不同的语言诠释断舍离的意义。可如果非得用一句话点明断舍离的精髓,我会这样回答:
“断舍离,即重新审视关系。”
这里所说的关系,泛指我们与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断舍离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当下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确分辨的既不是“我”,也不是“物”,而是两者之间看不见的那个东西——关系。
众所周知,断舍离是指导我们舍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的方法论。那么,这种方法论的目的究竟何在呢?让我们维持居住场所的舒适环境?虽然这种说法也没错,然而事实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断舍离这种方法论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我们掌握本书的主题——自在力。
下面,我将围绕“关系”这个关键词,为大家分析一下究竟什么是自在力。
说到底,本来应该通过断舍离整理的,就是我们的心,而不是物品,物品只是思维的证据、心灵的形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物品是我们经过选择和决断,经由接受、购买等途径获得的结果。每一个物品都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于当下来到我们面前。因此,我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等等当下所处的空间,摆满了反映我们内心状态的物品。
没错,断舍离就是试图以有形世界为媒介,来改变以思维和感情为代表的无形世界的方法论。
或者也可以说,物品是关系的投射。喜欢的人送的礼物,往往使人欢欣雀跃;相反,讨厌的人给的东西,往往叫人不知所措。拥有某件物品时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如实地反映了我们与赠予者的关系。
此外,假如你与家人同住或与人合租,物品则很可能会成为你与对方争夺势力、划分地盘的武器。也许你过去一直都认为“都怪那家伙,房间才这么乱”!而一旦开始尝试断舍离,你或许就会发觉,大部分的垃圾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别人的东西,通常看起来更像垃圾,是因为我们总是惯于将自己正当化。
总而言之,物品与人际关系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物品是物而又非物。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禅宗的味道,不过在断舍离的理念中,物品就是无形事物的具象化。
通过直面物品,看清自己的思维及感情的状态,这便是断舍离。
看清当下的自我
在直面物品,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两个标准,一是“我是否用”,二是“现在是否用”。理清这两个问题,才能真正舍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舍弃这个行为上,但说到底,舍弃不过是重新审视关系的结果罢了。
当你把堆积如山的废品清理完毕,就证明你已经通过问自己“我是否用”,强化了自我轴心;同时通过“现在是否用”这个问题,强化了当下这个时间轴心。从此以后,你就会在生活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与舒畅。此时的断舍离,便已不再是单纯的物品整理术了。
进一步来说,不仅仅是物品,我们看待平时的习惯、口头禅,以及人际关系的视角也会发生变化,而断舍离则自然而然地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展开与运用。
持续不断地审视关系,“当下的自我”的轮廓便会越来越清晰。这种变化会同时发生在精神层面和物理层面。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都在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光是心里明白并刻意进行训练,往往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内在、物品以及场(空间)这三个方面,多角度强化“当下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转行、离职、迁居、结婚、离婚、再婚、生育……这些变化,我本人在实践过程中也有所体验,许多读者也曾给过我类似的反馈。
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关系,将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这便是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自在力能让我们获得以真实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的能力。
所谓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
·自立:辨明关系的本质,面对任何事情,都能采取“自己提出要求,自己开始行动”的姿态。是以自我为轴心的我。
·自由:正因为已经确立了自我轴心,必要时,也可做到以他人的观念为轴心采取行动,灵活应对。是临机应变的我。
·自在:不被善恶、正误等二元论或其他不必要的观念左右,接纳本原状态下的思维、感情、感觉,胸襟宽广。是能够俯瞰的我,以及对伟大的事物心怀感恩的我。
从中获得的自在力是——
·一种给我们带来好运的力量。使我们在必要时邂逅必要的知识与人际关系,并带来一场生活革命。
·一种让我们在好运中得益,在厄运中学习的智慧。
·一种令我们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与期待,实现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它让我们成为决心与勇气兼备的乐观主义者,积极参与(提出要求、意见,奉献)自己、周围和社会的事务。
如果用演奏乐器来打比方的话,了解断舍离的理念、刚开始舍弃物品的阶段,就像刚刚开始学吉他。尽管还不习惯,却必须坚持不懈地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演奏方法,然后才能根据乐谱来演奏,甚至加入一些自己的即兴编排。
自在的境界则像是即兴演奏。根据当下的心情和感觉弹奏出的旋律,即便是挚友之间也各具特色,毫无雷同。人的潜意识比意识更加深刻,从潜意识里自然流淌而出的音符,必会组成一首美妙和谐的协奏曲,这是毫无觉知的人没办法独立完成的。只有拥有自在力的人,才能进入这个美妙和谐的世界。
无尽之路莫… –
观点是比较独特的,但是如果成书,一般也可以读读吧,但是对要求稍高的阅读来说,显得内容欠缺了许多。我不知道是商业化吧,其实这本书完全可以写成一个精致的小册子,给那些特别需要整理物品的人看就可以了,从书中能获得一些东西,只是太少,总结也就几句话而已,缺花了我3个多小时全心的阅读,总觉得有点划不来的感觉,我的时间是最昂贵的,一周3到4本书,一年不过40到50本的阅读量,30年才1500本,或许对许多人一生有机会的阅读量也不过1000本而已,所以还是希望作者和出版社不要只为了厚度而是为真正的“厚度”写书出书!
山顶洞人 –
第一本书对生活的指导性很强,但是第二本俯瞰力,第三本自在利确实晦涩难懂,很有些词不达意的感觉,建议品读一下第一本断舍离即可,至于作者强调通过断舍离而达到的俯瞰力及自在力也许在反复的断舍离中自会有所感触。
森林 –
朋友推荐买了这套书看,很有体会,立马行动,清掉不用的物品,放松心情,感悟生活。
头发总也长不长 –
收到后看了一部分了,很实用!有一本借给同事看了
炊烟 –
读完了两本,最后一本是心灵上的断舍离,一直没往下看。因为看完前两本,第三本意义也明白,但是生活中大部分人很难做到这个地步,明白很难执行,很心塞。
童心小镜子 –
书到手是很开心的,但是这样的暴力运输让我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