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其他装订方式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533959丛书名: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
编辑推荐
全书内容实用,案例丰富,指导性强,对外语教师和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近二三十年来,语用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领域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其成果也颇丰。本书编者邀请了多为在此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结合中国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情况,为读者呈现了满足中国外语学习者学习和外语教师教学实际需要的语用学指导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全书共16章,分为理论篇、教学篇和研究篇3个部分。理论篇共4章,总体介绍语用学和它的语言观、习得观、教学观。教学篇共7章,分别从会话含义、言语行为、语用预设、话语标记语、语言礼貌、会话组织和语言模因的视角,阐述如何具体运用语言学理论指导外语教学。研究篇共5章,以研究个案为例,探讨了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全书内容实用,案例丰富,指导性强,对外语教师和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 录
总 序 ……………………………………………………………….. 文秋芳 vi
前 言 ……………………………………………………………………… ix
部分 理论篇……………………………………………………………… 1
章 语用学概述……………………………………………………………. 3
1.1 语用学的界定…………………………………………………………….. 3
1.2 语用学的缘起…………………………………………………………….. 7
1.3 语用学的研究维度及相关理论………………………………………………….10
1.4 结语……………………………………………………………………..18
第二章 语用学的语言观………………………………………………………… 20
2.1 语言的本质………………………………………………………………. 20
2.2 语言的规则………………………………………………………………. 24
2.3 语言的意义………………………………………………………………. 26
2.4 语言的变异………………………………………………………………. 30
2.5 结语……………………………………………………………………. 31
第三章 语用学的习得观………………………………………………………… 33
3.1 引言……………………………………………………………………..33
3.2 语用习得的界定…………………………………………………………… 33
3.3 语用习得的必要性…………………………………………………………. 34
3.4 语用习得的目标与对象……………………………………………………… 35
3.5 语用习得的影响因素……………………………………………………….. 37
3.6 语用习得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式………………………………………………… 41
3.7 语用习得的研究方法…………………………………………………………46
3.8 结语…………………………………………………………………
前 言
前 言语用学作为一门20 纪六七十年代崛起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历经由哲学语用向语言语用学的蜕变,由聚焦为数不多的语用一语言现象向纵览语言使用全景的拓展,由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属性向考察语言使用的心理认知、社会认知、社会建构属性等的转变,以及由注重思辨的客位视角向兼顾交际参与者自身体验的主位视角的方法论转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块蔚为大观的语言学版图。语用学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许多因素,如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使用(包括表达和理解),而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刻都离不开语言使用;再如,语用学的跨学科性甚至是超学科性有利于它从相邻学科汲取理论养分和方法论启迪;但重要的是,语用学研究在保持理论探索性的同时可以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今的语用学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日常人际交往的考察,其触角已经伸向各种机构性交往空间、公共话语空间和虚拟交往空间,涉及法庭话语、医患话语、教学话语、广告话语、新闻话语、宣传话语、告示话语、电子邮件和QQ 论坛话语等。语用学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许是参与者多、研究成果丰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著述颇丰,如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2001)、Investigating Pragmat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2008)、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gmatics: Where Language and Culture Meet(2010)、《语用学与外语学习》(1997)等,而相关研究论文可谓数不胜数。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革新了人们关于外语教学的观念,彰显了语用能力发展在外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为语用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确定了语用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当然,从中国语境下的外语语用教学角度看,现有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外语教师的需要,原因是它们往往:(1)重理论、轻实践,主要关注语用能力概念、构念的讨论,较多分析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语料,较少联系教学实践,缺少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指导;(2)重不同文化的语用比较,轻(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比较;(3)偏重言语行为、含意推理等少数话题,迄今尚无专著或文集更为系统地考察语用学主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潜力;(4)在面向中国学生、中国外语课堂方面的针对性总体不强。鉴于上述现状,本书针对以上各个问题在内容和编排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设计,旨在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展示语用学指导外语教学的图景:一,增加教学案例示范,加强对语用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二,关注不同学习阶段的外语学习者,考察外语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之间的关联;三,覆盖语用学的主要理论,拓宽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辐射作用;四,针对中国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外语语用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书试图通过上述努力去克服前人成果中的一些不足,但整体上看,还是立足于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完善,而不是要去否定、取代。因此,读者有必要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广泛阅读前人的著作。全书由理论篇、教学篇和研究篇三大模块共16 章组成。具体写作分工情况如下:全书由主编陈新仁负责总体设计、编排、通稿等。各个部分的撰写人分别是:前言和第1、2 章由陈新仁撰写;第3、4 章由卢加伟撰写;第5 章由钱永红、吴珏撰写;第6 章由何荷撰写;第7 章由景晓平、钱永红撰写;第8章由钟茜韵撰写;第9 章由季小民、孙莉撰写;第10 章由孙莉、季小民撰写;第11 章由吴珏撰写;第12 章由段玲俐、江晓红撰写;第13 章由高瑞阔撰写;第14 章由陈新仁、吴珏撰写;第15 章由李民、陈新仁撰写;第16 章由刘建达撰写。在成书之际,我们谨向全程关心此书撰写工作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本书的出版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的段长城女士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王雪玉、陈露等帮助校对书稿。由于水平、精力有限,书中问题、讹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