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29859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代表作
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等强力推荐
全面、系统了解积极心理学*书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体系中一个新开辟的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它重点关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认为生活的核心并不只是避免麻烦、防止困扰,而应该更加关注人生中美好的一面,以及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和这一领域的其他先驱奇克森特米海伊、迪纳、贾米森、瓦利恩特和塞利格曼等人一起建构起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打开了积极心理学之门,指引我们如何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本书从普通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探讨了从快乐和幸福到工作和爱情等内容,对这门关于美好生活的科学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你的生活信念一定会因此改变。
本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也适合大众读者。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1
积极心理学:短暂的历史,长久的过去 / 2
积极心理学的常见问题 / 5
积极心理学的支柱 / 19
第2章 从积极心理学中学习:不做旁观者 / 24
冷漠—我们的敌人 / 28
几个例子 / 32
第3章 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 48
愉悦 / 49
积极情绪 / 58
积极情感 / 63
心流 / 67
第4章 幸福 / 76
幸福的意义 / 79
幸福的解释和测量 / 83
谁快乐 / 96
那又如何?幸福的结果 / 100
增加幸福 / 102
第5章 积极思维 / 112
认知心理学 / 115
什么是乐观 / 119
特质乐观 / 124
解释风格 / 125
希望 / 127
有关乐观的话题 / 128
第6章 性格优势 / 140
研究优良性格的一些基本问题 / 142
识别性格优势 / 144
VIA性格优势与美德分类 / 146
与天赋的区别 / 151
性格优势的测评 / 153
经验发现 / 158
第7章 价值观 / 169
价值观的功能 / 172
什么是价值观 / 175
价值观不是什么 / 178
价值观的分类 / 181
测量价值观 / 184
人类价值观的普遍结构 / 187
价值观的起源 / 190
第8章 兴趣、能力和成就 / 199
兴趣 / 201
能力 / 215
成就 / 221
第9章 健康 / 226
健康与疾病的历史 / 228
心灵与身体:笛卡尔的遗产 / 230
身心领域 / 233
健康的促进 / 235
心理健康 / 239
第10章 积极的人际关系 / 252
心理学中的“爱” / 254
公平理论 / 259
依恋理论 / 263
爱的类型 / 269
第11章 赋能机构 / 279
社会分类目录 / 282
赋能机构的共同特征 / 284
好家庭 / 287
好学校 / 288
好的工作场所 / 291
好社会 / 295
“好”宗教 / 297
结论 / 304
第12章 积极心理学的未来 / 309
快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310
是否真的存在快感恒定点 / 311
美好生活的自然史 / 311
好人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吗 / 313
为什么人们不去做那些会让他们快乐的事情 / 313
心理学上的美好生活能够被刻意创造吗 / 314
心理学的乌托邦存在吗 / 316
和平是白日梦吗 / 317
参考文献
◆ 译者序 ◆
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的生活信念会因此而改变,就像塞缪尔·理查森曾经说过的:“如果人类的心灵一直忙于把每件不如意的事情往悲观的方向想,则不需要敌人的出现,自己就先溃败了。”我们生活中很多积极的心理元素是我们能够幸福生活的基础,抓住这些元素,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充实、更加健康!积极心理学是继人本主义之后心理学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它继承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因素的强调,并进一步把它推广到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从而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益。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和这一领域的其他先驱奇克森特米海伊、迪纳、贾米森、瓦利恩特和塞利格曼等人一起建构起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人类的幸福和健康看作是心理学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人类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些长处包括积极思维、兴趣能力、价值观和性格优势等。同时,他们也强调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等因素在我们追求幸福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人均GDP不算高,但总量在世界上已经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大国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呢?积极心理学也许能给我们提供指导。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社会问题也会不断地显现出来,如果我们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而只关注社会的阴暗面,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俗一点说就是只要我们的心态阳光一点,我们就会更幸福。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已经主办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这三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研究、应用和普及推广,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为了促进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由于时间紧迫,我动员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向的十几名研究生参与本书的翻译,他们是杨畅、余芝兰、洪帅、王宝玉、罗林、王非、刘柯柯、李廷睿、吕聪、魏志霞、彭唯和许海明等人,我进行了翻译统稿,翻译中出现的瑕疵请大家批评指正。
后还要感谢美国万国集团董事长孙立哲先生,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促成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召开,积极推动中国幸福和谐社会的建设;感谢彭凯平教授和王登峰教授,和他们一起工作的愉悦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心理学编辑的努力,是他们使得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到本书,为我们打开了积极心理学之门!
侯玉波
◆ 前言 ◆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界定清晰的理论观点始于1998年,但相关理论和研究却多到可以写一本适合大学生一学期用的书,本书正是这样一本书。我从2005年开始写这本书,写的过程中我始终想着我的学生,他们以前也许学习过心理学,也许没有。但无论怎样,我希望所有这些材料都是易于理解、生动有趣且能够增长见闻。
在撰写这样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把普通心理学的观点作为出发点。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科学,我尽量对这门关于美好生活的科学做出公正的评价,探讨的内容包含了从快乐和幸福到工作和爱情,我们知道什么,又是怎样知道的,还有什么是我们依然不知道的。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一般的读者,他们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流行,也许和那些心理学学生相比,他们的想法更容易被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所引导,普通公众需要在心理学家所知和不知之间找到平衡。积极心理学充满着令人兴奋的东西,它不需要去讲那些早已建立起来的理论。
我是谁?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的一些个人特征将会展现,但更正式的说法是,我是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长在中西部的人,我上的是伊利诺伊大学,然后去了科罗拉多大学,后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从1986年起,我在密歇根大学当心理学教授,在那里我为超过20 000名学生教各种各样的课程,包括心理学导论、心理病理学、研究方法,当然还有积极心理学。我是临床心理学项目的前主任,但我现在把自己看成一个积极心理学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关注抑郁、绝望和消沉。而现在,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不同以往地开始研究愉悦、性格和目标。
有人说生理学家的研究是基于前人的基础,社会学家往往喜欢对前辈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而我却不同,作为积极心理学会的一员,我可以站在一些优秀学者的身旁,和他们并肩作战,因为正是他们在开始的时候促使积极心理学的孕育成型。这些人包括:奇克森特米海伊、迪纳、贾米森、瓦利恩特和塞利格曼。
激发了我能量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得益于大量的资助,包括迈尔森基金会、坦普尔顿基金会、安娜堡/阳光岛信托基金会、大西洋慈善基金和美国教育基金。其中很多我在这提到的研究都始于与帕克和塞利格曼合作的项目。
这本书写得极为顺利,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合作,特别感谢出版商琼·博塞特和编辑珍妮弗·拉帕波特以及坚定的积极心理学支持者们,后是我自己的写作。还要感谢丽莎·克丽斯蒂很仔细地修改了一些比较粗糙的章节,并且给予了每一章许多有用的建议。考拉皮特、迪纳、帕克、珀斯特、萨格维、瓦利恩特等人给我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克里斯托弗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这个日益繁荣的学科领域所做的介绍是如此精彩生动,令人兴奋不已。详尽的数据、研究发现的来龙去脉贯穿全书,使之成为经典之作。
—— 米哈伊·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作者
本书为积极心理学做了清晰有趣的介绍,学生们会觉得这本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通俗易懂;一般读者也会为书中内容所深深吸引,因为它与幸福生活密切相关。
—— 爱德·迪纳(Ed Diener)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系杰出教授、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本书作者是积极心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者,这也是我看到的各学科领域中写得*好的教材之一:权威而不失趣味,读起来有笑有泪,简直令人难忘。
——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前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彼得森教授这本书融学识、创新、幽默和亲切于一体,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对心理学的兴趣持续终生。
—— 乔治·维兰特(George Vaillant)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我在密歇根大学求学期间曾是彼得森教授的助教,他的为人、治学、著述和这本《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一样始终如一,反映了他乐观、宽容和幸福的人生哲学。
——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