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136367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经管励志好书请点击这里:
1、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沉淀近十年后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又一力作,真正实现了“非暴力沟通”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突破。
2、作者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临床心理学博士,有着50年实践经验、上万次咨询培训经历。
3、揭示一切沟通障碍的根源,用爱与理解倾听和表达,在任何场合无须妥协地实现沟通目的。全球每年新增近千万名非暴力沟通学习者。
4、原著被评为“2012年度**灵性与实践图书”,出版近三年,始终在美国亚马逊沟通类图书中排名前3!
5、化解冲突、建立关系、治愈创伤的全方位实践指导!
6、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进行真诚、顺畅的沟通。
内容简介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内容推荐: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终实现顺畅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是马歇尔卢森堡沉淀近十年后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又一力作,本书延续了非暴力沟通的要义,但思想更成熟,系统而深入地讲解了非暴力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能既理解对方,又充分表达自己,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达到沟通目的。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终实现顺畅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是马歇尔卢森堡沉淀近十年后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又一力作,本书延续了非暴力沟通的要义,但思想更成熟,系统而深入地讲解了非暴力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能既理解对方,又充分表达自己,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达到沟通目的。
目 录
非暴力沟通简介
第一章 创造一个非暴力的世界
如何和平有效地化解冲突?
用非暴力沟通法化解冲突
告诉对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
当冲突双方无法聚到一起时
小结:表达自己的需要,倾听对方的需要
第二章 在爱情中表达真实的自我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应用非暴力沟通?
一场小“危机”
亲密男女之间的典型冲突
如何在婚姻关系中应用非暴力沟通?
练习非暴力沟通
角色扮演
如何表达欣赏?
如何练习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与爱的关系
小结: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第三章 放下各自的伤痛
如何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放下对他人的怨恨?
同理连接
治愈的四个阶段
灵活过程VS固定程式
让生活从容起来
试着理解那些要伤害你的人
一旦愤怒,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来
如何做到宽容?
与母亲达成和解
母亲给我的礼物
小结:治愈与和解的四个阶段
第四章 愤怒的意外作用
如何有效管理愤怒?
将愤怒当作一个自我提醒
愤怒处理四步骤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说,惩罚从来不起作用
杀人:对愤怒的肤浅表达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只需要掌握非暴力沟通法的策略原则
关于愤怒的18句话
第五章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如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
跟孩子也能进行非暴力沟通
作为家长我意识到的一点
强迫和惩罚的局限性
放任不管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
奖励也有局限性
改变你所习惯的沟通方式
“家务战争”
向孩子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让孩子做好应对暴力沟通的准备
“船长”游戏
强制力的使用
成为互助社区的一分子
第六章 实践灵性
对非暴力沟通灵性基础的思考
推荐阅读
关于非暴力沟通中心
关于作者
第一章 创造一个非暴力的世界
如何和平有效地化解冲突?
用非暴力沟通法化解冲突
告诉对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
当冲突双方无法聚到一起时
小结:表达自己的需要,倾听对方的需要
第二章 在爱情中表达真实的自我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应用非暴力沟通?
一场小“危机”
亲密男女之间的典型冲突
如何在婚姻关系中应用非暴力沟通?
练习非暴力沟通
角色扮演
如何表达欣赏?
如何练习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与爱的关系
小结: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第三章 放下各自的伤痛
如何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放下对他人的怨恨?
同理连接
治愈的四个阶段
灵活过程VS固定程式
让生活从容起来
试着理解那些要伤害你的人
一旦愤怒,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来
如何做到宽容?
与母亲达成和解
母亲给我的礼物
小结:治愈与和解的四个阶段
第四章 愤怒的意外作用
如何有效管理愤怒?
将愤怒当作一个自我提醒
愤怒处理四步骤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说,惩罚从来不起作用
杀人:对愤怒的肤浅表达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只需要掌握非暴力沟通法的策略原则
关于愤怒的18句话
第五章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如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
跟孩子也能进行非暴力沟通
作为家长我意识到的一点
强迫和惩罚的局限性
放任不管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
奖励也有局限性
改变你所习惯的沟通方式
“家务战争”
向孩子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让孩子做好应对暴力沟通的准备
“船长”游戏
强制力的使用
成为互助社区的一分子
第六章 实践灵性
对非暴力沟通灵性基础的思考
推荐阅读
关于非暴力沟通中心
关于作者
免费在线读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精彩书摘:
强迫和惩罚的局限性
我要永远感谢我的孩子们,是他们教育了我,让我看到意欲让别人做你想要的事这一目的的局限性。首先,他们教给我的是,我无法让他们做我想要的。我不能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我不能强迫他们把玩具放回玩具箱,不能强迫他们铺各自的床,不能强迫他们吃饭。这对作为家长的我来说是有些羞辱的一课——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因为我脑中有这么一个想法,认为让孩子听话是父母的工作。而这些小孩给我上的这一让人羞愧的课是:我不能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他们后悔刚才没做我要求的事。每当我愚蠢到这么做时——也就是让他们后悔刚才没做我要求的事——他们教给我关于做家长和权力的第二课,多年来证明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课就是:每当我让他们后悔没做我要求的事时,他们都会让我后悔自己刚才的做法,因为暴力只会滋生出更多的暴力。
他们给我的教训是,使用任何强迫手段都会激起他们的抵抗,而这会导致我们的关系敌对起来。我不想和任何人关系敌对,特别不想和我的孩子,和那些我最亲近且对他们负有责任的人关系敌对。我最不想把惩罚作为对我的孩子的强迫手段之一。
这种惩罚观备受多数家长推崇。研究表明,80%的美国家长坚信应该体罚孩子,这与坚信应该保留对罪犯的死刑的人口比例差不多。因为有这么高比例的人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惩罚是正当且必要的,因此,多年来我有很多次机会和家长们探讨这个问题。到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只要扪心自问以下两个问题,就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惩罚的局限性。
问题一:我们想让孩子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那看起来肯定是惩罚有时管用,因为,通过惩罚的威胁或施以惩罚,有时的确可以让孩子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
然而,据我一直以来的经验,当我们加上第二个问题,父母就会看到惩罚从不管用。第二个问题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会这么做?正是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白,惩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因为我们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因为惩罚的应用频度如此之高,又被认为是正当的,家长就只能想到其反面就是放任,就是当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一致时,我们什么也不做。因此,家长只能这么想:“如果我不进行惩罚,那就等于放弃了我自己的价值观,放任孩子为所欲为。”正如我将在下面谈到的,除了放任不管或惩罚这样的强制手段外,还有其他方式。
对此,我想说,奖励和惩罚一样具有强迫性。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是以权压人,迫使别人按我们想要的方式行事,试图以此来控制情况。从这点上来说,奖励和惩罚出于同一思维模式。
放任不管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
除了放任不管或采取强迫手段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这需要我们意识到以下两种目的之间细微但重要的不同:第一种目的是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我不提倡这点;相反,第二种则是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
我的经验是,无论和孩子还是和成人沟通,当我们看到这两种目的的区别时——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试图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此时,让人惊讶的是,那些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很容易就解决了。
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种沟通与以强迫形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分歧的沟通非常不同。这要求不用道德语言评估孩子,比如对错、好坏,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和我们的需要是一致还是冲突,我们都必须以这种不会使孩子感到内疚或羞耻的方式来表达。因此,这就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说“看到你打兄弟我很害怕,因为我需要保证家人的安全”,而不是“打兄弟是错的”。或者,可能需要从说“你不打扫自己的房间,真是太懒了”转换到“看到床没铺我很失望,因为我真的需要有人支持我保持房子整洁”。
这种语言的转变,把对孩子的行为以对错好坏区分的语言切换成基于需要的语言,这对我们中的有些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这些人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从道德评判的角度来思考。这还需要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陪伴他们,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当我们被训练成家长时,想要介入,给出建议或试图处理一切问题时,这就不容易了。
给家长培训时,我们关注那些可能引起孩子说“没人喜欢我”这种话的情境。当孩子这么说时,我认为他们需要同理心的理解。我这里的意思是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就在身边,在真正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有时我们可以悄无声息地做到这一点,比如,只是通过我们的眼神,就让他们知道我们懂得他们的悲伤,理解他们需要改变与朋友的关系。有时我们可能需要大声说出来,比如,“嗯,你好像真的很伤心,因为你和朋友们在一起时不开心”。
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就得让自己的孩子一直开开心心的,当孩子讲述不开心的事时,他们会热切地问:“那么,你有没有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可能让你和朋友们疏远的事呢?”或不同意孩子的观点,说:“呃,这么说可不对。你以前有朋友,我敢肯定,你会交到更多朋友的。”或给建议:“也许,如果你换种和朋友说话的方式,他们会更喜欢你。”
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所有的人,处于痛苦中时,需要的都是关注和理解。我们可能也想得到建议,但那是在我们得到理解之后。我自己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教给我这点,他们告诉我说:“爸爸,请保留所有建议,除非你收到一个由公证人签署的书面请求。”
奖励也有局限性
很多人认为使用奖励比使用惩罚更人性化。但我认为这两者都是将权力施加于人,而非暴力沟通是基于与人共享权力。在共享权力中,我们影响他人的方式并非是他们没有做我们想要的事就惩罚,反之则奖励。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基于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权力,让人们敞开胸怀,倾听彼此,相互学习,相互给予,这一切都是出于自愿为了他人的幸福而付出的渴望,而非出于对惩罚的恐惧或对奖励的渴望。
通过坦诚交流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加任何形式的批评,我们就获得了这种权力——与人共享权力。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以听起来不是命令或威胁的方式提出我们想要他人怎么做。正如我刚才所说,这还需要真正倾听他人试图传达的信息,并对之表现出准确的理解,而不是迅速插嘴、给出建议或试图解决问题。
对许多父母来说,我在这里谈论的沟通方式太与众不同,以至于他们说:“呃,可是这样沟通看起来不自然啊。”就在我提出这些想法的时候,刚好读到了甘地写的一些东西,他说:“不要将习惯和自然混淆。”甘地说,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多时候我们所学的沟通方式和行事方式是相当不自然的,但是它们已经成了习惯,因为我们业已由于各种原因被训练这么做。对我受到的关于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的训练来说,这句话说得太对了。作为家长,我曾经学到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判断对错好坏,广泛使用惩罚措施,而且,我很快对此习以为常。但我不会说,仅仅因为有些事已经变成了习惯,就意味着它们是自然的。
我认识到,让人们用一种充满理解与尊重的方式相互沟通,出于对彼此的喜悦而行事,而不是利用惩罚、奖励、指责或内疚等强迫手段,这才是更自然的。但是,这样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觉悟和努力。
强迫和惩罚的局限性
我要永远感谢我的孩子们,是他们教育了我,让我看到意欲让别人做你想要的事这一目的的局限性。首先,他们教给我的是,我无法让他们做我想要的。我不能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我不能强迫他们把玩具放回玩具箱,不能强迫他们铺各自的床,不能强迫他们吃饭。这对作为家长的我来说是有些羞辱的一课——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因为我脑中有这么一个想法,认为让孩子听话是父母的工作。而这些小孩给我上的这一让人羞愧的课是:我不能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他们后悔刚才没做我要求的事。每当我愚蠢到这么做时——也就是让他们后悔刚才没做我要求的事——他们教给我关于做家长和权力的第二课,多年来证明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课就是:每当我让他们后悔没做我要求的事时,他们都会让我后悔自己刚才的做法,因为暴力只会滋生出更多的暴力。
他们给我的教训是,使用任何强迫手段都会激起他们的抵抗,而这会导致我们的关系敌对起来。我不想和任何人关系敌对,特别不想和我的孩子,和那些我最亲近且对他们负有责任的人关系敌对。我最不想把惩罚作为对我的孩子的强迫手段之一。
这种惩罚观备受多数家长推崇。研究表明,80%的美国家长坚信应该体罚孩子,这与坚信应该保留对罪犯的死刑的人口比例差不多。因为有这么高比例的人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惩罚是正当且必要的,因此,多年来我有很多次机会和家长们探讨这个问题。到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只要扪心自问以下两个问题,就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惩罚的局限性。
问题一:我们想让孩子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那看起来肯定是惩罚有时管用,因为,通过惩罚的威胁或施以惩罚,有时的确可以让孩子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
然而,据我一直以来的经验,当我们加上第二个问题,父母就会看到惩罚从不管用。第二个问题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会这么做?正是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白,惩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因为我们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因为惩罚的应用频度如此之高,又被认为是正当的,家长就只能想到其反面就是放任,就是当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一致时,我们什么也不做。因此,家长只能这么想:“如果我不进行惩罚,那就等于放弃了我自己的价值观,放任孩子为所欲为。”正如我将在下面谈到的,除了放任不管或惩罚这样的强制手段外,还有其他方式。
对此,我想说,奖励和惩罚一样具有强迫性。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是以权压人,迫使别人按我们想要的方式行事,试图以此来控制情况。从这点上来说,奖励和惩罚出于同一思维模式。
放任不管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
除了放任不管或采取强迫手段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这需要我们意识到以下两种目的之间细微但重要的不同:第一种目的是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我不提倡这点;相反,第二种则是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
我的经验是,无论和孩子还是和成人沟通,当我们看到这两种目的的区别时——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试图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此时,让人惊讶的是,那些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很容易就解决了。
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种沟通与以强迫形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分歧的沟通非常不同。这要求不用道德语言评估孩子,比如对错、好坏,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和我们的需要是一致还是冲突,我们都必须以这种不会使孩子感到内疚或羞耻的方式来表达。因此,这就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说“看到你打兄弟我很害怕,因为我需要保证家人的安全”,而不是“打兄弟是错的”。或者,可能需要从说“你不打扫自己的房间,真是太懒了”转换到“看到床没铺我很失望,因为我真的需要有人支持我保持房子整洁”。
这种语言的转变,把对孩子的行为以对错好坏区分的语言切换成基于需要的语言,这对我们中的有些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这些人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从道德评判的角度来思考。这还需要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陪伴他们,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当我们被训练成家长时,想要介入,给出建议或试图处理一切问题时,这就不容易了。
给家长培训时,我们关注那些可能引起孩子说“没人喜欢我”这种话的情境。当孩子这么说时,我认为他们需要同理心的理解。我这里的意思是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就在身边,在真正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有时我们可以悄无声息地做到这一点,比如,只是通过我们的眼神,就让他们知道我们懂得他们的悲伤,理解他们需要改变与朋友的关系。有时我们可能需要大声说出来,比如,“嗯,你好像真的很伤心,因为你和朋友们在一起时不开心”。
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就得让自己的孩子一直开开心心的,当孩子讲述不开心的事时,他们会热切地问:“那么,你有没有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可能让你和朋友们疏远的事呢?”或不同意孩子的观点,说:“呃,这么说可不对。你以前有朋友,我敢肯定,你会交到更多朋友的。”或给建议:“也许,如果你换种和朋友说话的方式,他们会更喜欢你。”
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所有的人,处于痛苦中时,需要的都是关注和理解。我们可能也想得到建议,但那是在我们得到理解之后。我自己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教给我这点,他们告诉我说:“爸爸,请保留所有建议,除非你收到一个由公证人签署的书面请求。”
奖励也有局限性
很多人认为使用奖励比使用惩罚更人性化。但我认为这两者都是将权力施加于人,而非暴力沟通是基于与人共享权力。在共享权力中,我们影响他人的方式并非是他们没有做我们想要的事就惩罚,反之则奖励。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基于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权力,让人们敞开胸怀,倾听彼此,相互学习,相互给予,这一切都是出于自愿为了他人的幸福而付出的渴望,而非出于对惩罚的恐惧或对奖励的渴望。
通过坦诚交流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加任何形式的批评,我们就获得了这种权力——与人共享权力。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以听起来不是命令或威胁的方式提出我们想要他人怎么做。正如我刚才所说,这还需要真正倾听他人试图传达的信息,并对之表现出准确的理解,而不是迅速插嘴、给出建议或试图解决问题。
对许多父母来说,我在这里谈论的沟通方式太与众不同,以至于他们说:“呃,可是这样沟通看起来不自然啊。”就在我提出这些想法的时候,刚好读到了甘地写的一些东西,他说:“不要将习惯和自然混淆。”甘地说,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多时候我们所学的沟通方式和行事方式是相当不自然的,但是它们已经成了习惯,因为我们业已由于各种原因被训练这么做。对我受到的关于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的训练来说,这句话说得太对了。作为家长,我曾经学到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判断对错好坏,广泛使用惩罚措施,而且,我很快对此习以为常。但我不会说,仅仅因为有些事已经变成了习惯,就意味着它们是自然的。
我认识到,让人们用一种充满理解与尊重的方式相互沟通,出于对彼此的喜悦而行事,而不是利用惩罚、奖励、指责或内疚等强迫手段,这才是更自然的。但是,这样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觉悟和努力。
书摘插画
林李华2010 –
原价买的这本,翻了一下,感觉挺实用的,打算慢慢读,边学习边实践。
洛与新 –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不但教我们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更重要的是,还教我们如何与自己沟通,了解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和真正需要。买来两三天就看完了,并试着用这种非暴力沟通法与孩子沟通,效果很不错,孩子觉得得到了理解,很开心。
水之印 –
感觉很实用的书,希望对自己能够有帮助。书质量也很好
深海的鱼 –
据说是心理学必读书,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心理学必读了,教育学系的学生也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非暴力沟通实践篇》。作者写得非常好,教我们心中怀着爱来与人沟通,当我们学会用非暴力的方式来与人沟通时,一切矛盾冲突就都可以轻松化解了。
玩灰机不打… –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挺好的一本书,对于改善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效果非常明显。虽然以前没有接触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非暴力沟通,但真的按着书中的步骤在实际沟通中实践,并不是太难。建议经常跟人沟通不畅的朋友都来读读这本书,会有很大收获。
彤彤 –
之前就一直知道这本书,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很不错
hjyy8819821009 –
书里面有错误,目前发现两处,多余的数字。不晓得是怎么搞的。内容还是很干货的。
钓鱼岛兵闻… –
平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批评、责怪、要求、命令等等暴力沟通方式,殊不知有一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可以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实现沟通目的,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对沟通双方都大有裨益。强烈推荐非暴力沟通!
拉开哦什么 –
读过不少沟通、心理类的书,迄今为止,让我收获最大的是马歇尔·卢森堡的两本书——《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实践篇》。作者提出全新的“非暴力沟通”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和平、充满善意地与人沟通,这更容易让我们实现沟通的真正目的。
合适真新你 –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大家都使用非暴力沟通,那样的话,世界肯定太平多了。但是,我们经常会面对暴力沟通者,怎么应对呢?只有一方使用非暴力沟通,还有用吗?这是我读《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前的疑虑,读后豁然开朗了。
苹果IFENG –
我认真地读了两遍。 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沟通上的困难?我们真的是在沟通吗?还仅仅是在发泄、在要求、在实施控制?什么是沟通?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沟通?什么行为妨碍了沟通?为什么会产生妨碍沟通的行为?
zmcaishizu… –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这个书名非常好。而且,读完全书后,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与他人进行非暴力沟通,也更是教我们与自己的内在灵性沟通。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能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改善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得到了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