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12136
★著名篮球专栏作家张佳玮作品。
★著名篮球解说员于嘉、虎扑网CEO程杭,联合作序推荐。
★他有5个总冠军,3个总决赛MVP,2个常规赛MVP。
★他是“正确”篮球的代表,篮球史上*大前锋,在39岁“高龄”入选全明星球员的篮球怪兽。
★他被叫做石佛、石塔、呆呆、21号新秀、大基本功,是沉默低调的球队基石球员。
★他和波波维奇教练、马刺的队友们,年复一年打着*正确的篮球,他们很少说自己打的是兄弟篮球、团队篮球,只是因为他们视彼此为家人。
★他长达19年的职业生涯荣誉无数,但行事低调,是个沉默的王者。
★他就是蒂姆·邓肯,在NBA默默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那个人;而我们,刚刚亲历了他的传奇。
★这本书里,张佳玮想用20万字和近100张照片,告诉你这个沉默而伟岸的男人的故事;
同时,这也是作为知名“刺蜜”的张公子写的自己主队的故事。
★故事终有终章,传奇永不退场。
2016年7月11日,邓肯正式宣布退役,2016年12月19日,马刺队为邓肯举行了球衣退役仪式。一位伟大的球星正式离开球场,离开新闻头条,远离我们的视野。
回到2014年6月15日,距离*个冠军长达十五年后,蒂姆·邓肯,拿到了自己第5个总冠军,他同时还有3个总决赛MVP,2个常规赛MVP,在荣誉簿上,他已经成为大前锋位置的历史级球员。
当邓肯在拥抱新冠军的时候,“鲨鱼”已经退役,科比缠绵于伤病,勒布朗就在对面。邓肯慢慢走在时代的后面,然后拿下了自己的又一个桂冠。在天空中飞翔的巨星们偶尔起落,而邓肯一直站在大地上。忽然之间,你会发现,他是独自一个,走得*稳,然而*远的人。他一直在变化,然而你发现不了,是因为他安忍不动,已经和大地与时间,融汇为一体了。
邓肯曾经有这样一段对篮球的表白:“我喜欢打篮球。我喜欢和队友们在一起。我喜欢一起去客场旅行,一起训练、赢球的生活。”
这就是他看待篮球的态度,他享受竞争和成功,更享受和球队在一起的生活。
而蒂姆·邓肯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故事,就像你看了许久的一部温馨家庭肥皂剧。你总不忍心看到结尾。你希望故事里的每个人长生不老,在其中来来去去。把职业体育胜利、利益、金钱的暴风关在门外。
虽然你明知道这其实做不到,但我们总还是想对抗一下时间的。
——就像蒂姆·邓肯与波波维奇,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
在这本书里,张佳玮将用20万字和上百张照片,为你讲述邓肯和马刺的故事。
章 罗宾逊时代
01 1989年
02 七年之后
第二章 21号新秀
03 1997年NBA状元蒂姆·邓肯
04 “双塔”
05 交接
06 宿命相逢的开始
07 个冠军
08 “我是该说‘我留下’,对吧?”
第三章 巨人的时代
09 “鲨鱼”、科比与邓肯
10 MVP
11 突破
12 第二个冠军
13 0.4秒
第四章 三王牌
14 三巨头
15 七战
16 传奇的败局
17 时代的潮流
18 微笑吧
19 强的对手
20 “未来属于你,但……”
21 蒂姆·邓肯的白银王朝
第五章 起落与复兴
22 与科比的重逢
23 名为托尼·帕克的男子汉
24 “我们该拆散这支球队吗?”
25 黑八
26 所向无敌
27 三对三
第六章 心碎、承诺与王者归来
28 承诺与复苏
29 总决赛,归来
30 “第六场”
31 锥心刺骨
32 “这一次,我们会搞定的”
33 复仇,以及第五个冠军
第七章 告别
34 阿尔德里奇到来的夏天
35 卡瓦伊·莱纳德与……乔丹?
36 四十不惑
37 告别
尾声
后记
记忆与历史的区别,是画家与数学家的分野:历史则记下伟大的纪录,记忆负责记取美丽迷人的事物。
对我而言,迈克尔·乔丹是篮球的初恋。他1998年结束不朽的公牛红色时代时,我15岁。也就在他壮绝的后一个赛季,我次注意到了邓肯与罗宾逊——开始将邓肯与马刺这两个概念混融一体,是之后的事了。
对我而言,邓肯-马刺与乔丹-公牛,仿佛两个。乔丹-公牛是红色的,飞翔、优美、激情、残忍、好胜如狂,那是一种从感官与情绪上无法抵挡的诱惑。邓肯与马刺的球风,则与其球衣色调堪为一致:黑白相间,简约而流畅。
NBA有许多色彩:凯尔特人绿衣的纷繁重迭、湖人紫金的华丽流畅,活塞深蓝的刚硬果决。相比而言,马刺是黑白的沙漠白银之色:是沉静而柔韧的,绵延伸展,了无绝期,又如骑阵般整肃壮阔。
或许可以这样说:乔丹让我见识到了一个极致,所以在殷红如血的斗士这个维度,我到了极限,曾经沧海难为水了;我回过身,找到了一个举手投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典型——然后,跟着邓肯与马刺,一起长大了。
你可以在芝加哥看到飞扬挥洒的绚烂之极致,然后在圣安东尼奥看到简洁清晰的安静之极致。邓肯与马刺浑然一体,黑白分明,简素沉稳。举手投足不逾矩,安忍不动如大地,可是偶然又有一些邪诡的冷幽默小聪明火花般闪亮。他和波波维奇是一对喜剧电影般的严父呆儿子形象。你可以看到一种如棋步般明晰缜密的篮球风格。节奏分明,干净利落。大卫·罗宾逊很绅士,埃利奥特很温雅。SBC中心的地板白、绿、红的单纯配色像不刺眼的漫画。
1999年的冠军来得意外,世界在发胖、酗酒和浮躁,只有马刺和邓肯的表情一样不为所动。2000年被太阳淘汰让人不快,因为知道罗宾逊的生涯正日薄西山。德里克·安德森的到来让人快乐,让人觉得希望重燃。所以他离开那年,我确实有过一闪念:假如1999年,真的把所有幸运都耗光了?假如,邓肯以后再也得不了总冠军?
所以,2003年,时隔四个夏天,马刺再得到总冠军时,我会觉得一个魔咒被破解。我曾经恼恨斯蒂芬杰克逊的起伏不定,随波波维奇一起对帕克的每次跳投破口大骂,提心吊胆着凯文·威利斯和罗宾逊的身体,恨不得马里克·罗斯能长高10公分……与此同时,你看着湖人那边“鲨鱼”在一点点老去,发现他逐渐跳不起来,听说国王又有人受伤了。2003年西部半决赛第六场,湖人这块巨石被搬开;然后西部决赛对小牛,德克受伤,斯蒂夫·科尔人生后那一串传奇三分球,我会觉得命运在说:
“今年属于你们!”
那种感觉,犹如2006年面对小牛、2007年击败太阳一样。离冠军还有两轮,但你觉得胸口风清气爽:你知道没有人能阻挡马刺了。
同理,2005年总决赛第五场,当邓肯后补篮绝杀不进,拖入加时,捂嘴瞪眼时,我觉得这像个“我们真的完了”的信号。但之后,霍里拯救了马刺。哪怕第六场活塞赢球,但我很确信,自己感受到了命运的意思:“今年是马刺的。”第七场,邓肯助攻鲍文那记右翼三分后,我觉得一切顺理成章:“嗨,今年本来就是我们的……霍里都剧透过了。”
年轻时,真是会相信自己喜爱的球队,永远不会老的。
大概到2007年马刺夺冠之后,我就已经对马刺无欲无求了。第四个冠军的欣慰和马刺确实在老去的事实,让我觉得,无须对球队过于奢求了。我已经不去想他们夺冠这件事,就像想一想这件事,也是给他们增加负担似的。这种心态,大概类似于此:
“如果这个世界上,少一个人在思想上给你们增加负担,你们大概会轻松一些,对吧?——或者也许你们根本就不知道,不过那也好。”
因此,剩下的愿望很平常了:我希望吉诺比利能够像在阿根廷一样自由挥洒,希望帕克可以健康,希望鲍文可以在马刺退役,希望邓肯和这个团队一起快快乐乐地训练、说冷笑话、组织夏季保龄球赛、打球、度假。2008年被湖人淘汰后,老迈已经如蜘蛛网爬满肌肤。但是我从没真正想过“把某某交易掉,重新组织一支阵容吧”!
实际上,跟随马刺长大,能够学会许多东西。我是看着马刺,明白篮球的战术知识,明白更衣室的内容,明白轮换的重要性。马刺没有天才,只有一群按照篮球规律打球的人,所以,你明白“篮球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一个伟大团队,应该是什么样子”。
马刺一直在变,自上而下,每个细节,只有一点是不变的:他们学习,而且改变,试图成为一个更好的团队。打好一场比赛是一个晚上的事,打好一个赛季是一整年的事,而保持十余年,不断学习、适应、默契与改变,对有些人来说太难,所以,马刺这个团队,也许只适合某一类人入驻。他们愿意把生命投进这么件事情里——领钱,打球,学习,和团队一起旅行,训练和比赛。马刺比赛里,动人的部分是这样的:暂停结束,他们一个挨一个或坐或站在技术台边上,偶尔想起什么似的,讨论几句。有时邓肯和吉诺比利会摆开两手,连比带划跟队友们解释,解释完了,邓肯拍拍队友的头。你就知道,下一回合,马刺会打出一套很流畅的“挡、切、传、投”套路,行云流水。
在2013年重返总决赛前,我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亲眼看见圣安东尼奥马刺,这些老家伙,回到总决赛。如果可以选择,“马刺这批人在一起多打五年”或者“他们拿个冠军然后退役”,我会选前一个。这里当然有点悖论:你打球当然是为了赢球,为了冠军。但这支团队如此难得,你会希望他们一直这样下去。
1997年1月29日,沃福德大学教练理查德·约翰逊跟自己队员说:
“明天你们要跟威克森林大学打比赛;你们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我来告诉你们将要和谁对阵。有一天,你们的六岁小孩会问你们要一件蒂姆·邓肯的球衣做圣诞礼物的!这是你们跟一个NBA名人堂级别的家伙打比赛的机会!你们要遇到自己可以遇到的伟大的球员了!珍惜吧!”
2013年夏天,我在巴黎,凌晨五点半,看着马刺击败灰熊,4比0横扫,我才意识到,马刺时隔六年,重新进了总决赛。隔了六年,足够读完一整个小学的时间,足够让帕克从一个上篮手 定点中投手变成挡拆大师、让邓肯从背身轴心变成高位策应机器、让吉诺比利从骗犯规王变成组织者、让波波维奇从慢到快再变慢并开始信赖年轻人的时光,足够等到湖人的西部霸权渐次凋落、凯尔特人从三星聚会到终老去、勒布朗从那个突破魔王变成四尊常规赛MVP拥有者的时光,沧海桑田,雨翻风变,圣安东尼奥马刺这些老头子,白银一样绵延柔韧,换了几次脸,终于又进到总决赛了。
然后,他们以让人心碎的方式,输给了热火。总决赛第七场,是意大利时间凌晨。我当时在亚得里亚海的一艘船上。凌晨时分,我在甲板上,用笔记本借着无线网络看网络直播。到下半场时,另一个客人——后来他说他是哥伦比亚人,是吉诺比利的球迷——陪我一起看完了比赛,一边随着浪摇(我有些晕船),还一边喝白葡萄酒。比赛结束后,他很安静地想着什么,我用笔记本敲字。到天刚要放亮、海面开始波光浮动时,他用很磕巴的英文跟我说:我有种感觉,马刺会复仇的。
因为他们背负着那样的痛楚,所以,当马刺2014年重新夺冠时,便成为了队史甘甜美丽的瞬间。2014年的马刺比以前所有的四支冠军马刺都更流畅。全世界都认识邓肯 帕克 吉诺比利三王牌,但他们在球队的作用,都已经发生了改变。邓肯更多高位策应,帕克更多中投,吉诺比利更多组织,而莱纳德、格林、迪奥、斯普利特、米尔斯们成为了新的拼图。
我们知道,格林的父亲蹲过牢,莱纳德的父亲,邓肯的父亲,都早早过世了。看着他们在板凳上抱成一团、彼此拍打,看见帕克在邓肯怀里小鸟依人时,你会觉得,这一切实在太美好了。
2010年,马刺被太阳横扫之后,我写道:
圣安东尼奥马刺,就像你看了许久的一部温馨家庭肥皂剧。你总不忍心看到结尾。你希望每个人长生不老,在其中来来去去。把职业体育胜利、利益、金钱的暴风关在门外。
虽然你明知道这其实做不到,但我们总还是想对抗一下时间的。
——就像蒂姆·邓肯与波波维奇,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
所以,2016年夏天,令我难过的,不是马刺输给了雷霆,而是在第六场被淘汰后,邓肯退场时,高举起右手。那仿佛是一次后的告别。
当然,也好。
那天我做了如下的笔记:
如果这就是邓肯与吉诺比利后一场NBA比赛的话,如果这就是GDP后一场搭档的话,也好。他们不是拉塞尔那样十三年十一冠的神话,他们搭档的这十几年来,四个冠军(邓肯1999年那个单算),比起冠军来,被淘汰才是生活的常态。但他们好歹,兢兢业业,战到了结尾,像三个还没厌倦篮球,愿意认真打球的老头一样。
而2016年12月,他回到马刺主场,亲手封印自己21号球衣时,就像是一部漫长家庭剧结束后,又出了一个番外篇。当他与波波维奇互道出父子之情时,我觉得,再多话都已经多余了。这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比篮球本身更伟大。
一如十四年来的,绝大多数夜晚。
张佳玮
2017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