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41195
作者序
卷
社会结构
章 特权的起源
第二章 特权
第三章 特权者应负的地方职责
第四章 特权以普遍的服务为条件
第二卷
风尚与性格特征
章 旧制度风尚的本质特点
第二章 沙龙生活
第三章 沙龙生活的苦恼
第三卷
思想与学说
章 革命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第二个要素:经典精神
第三章 两种元素的结合
第四章 未来社会的构建
第四卷
学说的传播
章 这种哲学在法国成功,在英国不成功
第二章 法国的公众
第三章 中产阶级
第五卷
人民
章 农民和农村
第二章 苦难的主要原因:税
第三章 不安定的下层
第四章 军队
第五章 小结
作者序
卷 本能的混乱
章 混乱的开始
第二章 七月十四日之前的巴黎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二卷 制宪议会及其工作
章
第二章 毁灭
第三章 建设—1791年宪法
第三卷 宪法的实施
章
第二章 主权者:不受约束的狂热
第三章 统治欲望的发展
现代法国的起源Ⅲ:大革命之雅各宾
序·致读者
卷 新政体的建立
章
第二章
第二卷 夺权的步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外省
第五章 巴黎
第六章
第三卷 夺权的第二步
章
第二章 外省:革命病毒的传染性特征
第三章
第四章 处于地区控制中的中央政府
现代法国的起源Ⅳ:大革命之革命政府
前 言
章 大革命政府的创立
第二章 雅各宾派计划
第三章
第四章 领导者
第五章 当权者
第六章 领导者(序)
第七章 被压迫者
第八章 民生
第九章 革命政府的终结
作者序
卷 拿破仑·波拿巴
章 他的性格和天赋的历史重要性
第二章 他的思想、激情和智慧
第二卷 新国家的构建和特点
章 组建新政府
第二章 公权力
第三章 新的政府组织
第三卷 制度的目标和功绩
章 社会秩序的恢复
第二章 税收和征兵
第三章 野心勃勃与妄自尊大
第四卷 制度的缺陷和效应
章 地方社会
第二章 1830年以来的地方社会
第五卷 教会
章 道德体制
第二章 天主教教
第三章 教士
第六卷 学校
章 公共教育
第二章 初等教育
第三章 1814-1890年的演变
作者序
1849年,21岁的我成为选民,为此我深感困惑,因为我必须选择15~20名议员,而且,按照法国人的习惯,我需要选择的不仅是人,还有理论。按照别人的建议,我可以成为君主派或共和派,民主派或保守派,社会主义者或波拿巴主义者;但所有这类派别我都不是,甚至我本人也什么都不是,有时候我真羡慕那些深信自己已然成为某种角色的人。在对各种学说略加了解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思想中可能有某种空白。在别人看来很有根据的理由,对我却不是这样;我不能理解,为何人们能在政治中依据自己的偏好来作决定。我所了解的那些信念坚定的人,他们构想一部宪法就好像造一所房子,凭借的是美好、颖、简单的图纸,不过这种设计图有好几种:侯爵的公馆、市民的寓所、工人的住宅、部队的兵营、共产主义者的法兰斯泰尔,甚至还有野蛮人的营帐。每个设计者都这样谈论自己的图纸:“这就是人类真正的居所,也是每个有意识的人的居住地。”在我看来,这样的见解很不可靠:我认为,个人的喜好不具有权威性。我觉得,一所房子不能为建筑师而建,也不是为了建房子而建,而是为即将栖身其中的主人而建。然而,征询主人的意见,将法国人民未来的住房图纸呈交给他们,这是显而易见的表面文章和蒙蔽手法:在这种情形下,答案始终是由问题决定的,另外,即使答案是非强制的,法国也不会比我更有能力给出答案,因为1000万个无知者依然形成不了一种认识。迫不得已之时,人民在要求给出意见时能说出他们喜欢哪种政府形式,但不是他们需要的政府形式;只有在实践之后才知道:需要时间去检验政治寓所是否舒适、坚实、足以抵御恶劣天气,是否适应民风、不同的工作、人民的性格、他们的各种特点以及唐突行径。然而,事实已经证明,我们从未对我们的政治寓所满意过,80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13次拆毁和重建它,但所有重建都是徒劳,我们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寓所。如果说别的人民更为幸运,如果说某些别国的政治寓所更为坚实并且维系已久,那是因为它们是以独特的方式构建起来的,它们以初的厚实坝基为核心,以某个古老的中心建筑为基础,这个古老的建筑历经数次修补,但一直保存着,其扩建也是根据居民的需要,通过反复摸索而逐步展开的。所有这些政治寓所中,没有一个是根据某种新图纸,参照单一的考量尺度而在瞬息间建成的。也许应该承认,要建立牢靠的政治寓所,没有别的办法;须臾之间发明一部合适且持久的新宪法,这个任务非人类思想能力所及。
总而言之,我所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能发现我们需要的那所房子,那绝不会是按照时髦的方法发现的。我强调的是“发现”它—如果它存在的话—而不是从口头上宣扬它。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偏好毫无作用,自然和历史事先已经为我们作出了选择。一个民族所能进入并能“逗留”的社会和政治形态,并非民族的仲裁者所能摆布,而是由民族的性格和历史决定的。即使在些微的细节上,这种形态也应该以活生生的特性为依据来塑造—它正是要运用到这些特性之上,否则它就会破裂瓦解。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我们的社会政治形态,那只能是在我们进行自我反省之时,而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越准确,便越是能厘清哪些东西对我们是合适的。所以,对于通行的方式,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应该在制定宪法之前审视一下这个民族。当然,这种审视工作比制定宪法的过程要长得多,也困难得多。这个伟大的民族历尽沧桑而生存至今,为了全面准确地认识它,人们付出了多少时间,进行过多少研究,发表过多少不断修正的见解,在思想和行动的各个领域内又有多少探索、付出了多少经年累月的辛劳!但是,若要避免凭空推理之后的虚妄建构,舍此别无他途,至少对我自己而言,我决心只在对法国进行研究之后,再着手寻找某种政治见解。
现代法国的起源Ⅴ:新秩序
作者序
《现代法国的起源》的第三部分和后这部分内容共有两卷,卷结束后,第二卷探讨了教会、学校、家庭,描述了现代社会环境,关注了我们这样的社会在新环境下生存的便利和困难:在此,过去与现在水乳交融,这一切酝酿完成后,正通过我们亲眼所见的一切延续下来,绵绵不息。国家体制风雨飘摇,比前两个体制更加岌岌可危。实际上,从现在开始,旧制度和大革命已经全部完结,那个时代终于寿终正寝。我们目睹了结局,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发展的进程。然而,后续进程的结局是我们无法知晓的。
从执政府和帝国时期开始的庞大体系还没有尘埃落定,由盛转衰的进程还未到来:1800 年以来,经过八个政治体制的更迭,整个社会秩序仍得以保留,几乎纹丝未动。终的成败得失只有我们的子孙知晓。目睹了结局,他们就会以我们所不具备的智慧对整幕剧做出评价,而迄今上演过的只有四幕剧。同时,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生活良久,我们都已习以为常;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大惊小怪了。无论怎样文过饰非,我们仍会觉得在情理之中;我们无法设想还有另外更为健康的形态。糟糕的是,我们对此很是反感:因为这样的观点会使我们马上想到比较,进而加以评价,其中有很多观点不仅是对体制,而且是我们自身的负面评价以及理据充分的指责。共和八年的国家机器在我们三代人身上留下了印记,无论怎样都永久性地塑造了我们。如果说一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对我们鼎力支持,那么,也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它也在压制我们。我们克服了其本身的弱点、发展的阻力、内在的不稳定性、智慧和意志的偏差、抱残守缺和错误观念。这是我们的观念,因此,我们对其坚信不疑,或者不如说我们任其摆布。为了摆脱这些观念的束缚,为头脑提供必要的反作用力,为了使我们保持距离并具备批判意识,为了可以作为科学对象来研究我们自己、我们
的观念和我们的体制,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万分的谨慎和长期的思考。此项研究的滞后性由此而来。如果读者认为对于这样的议题、捕风捉影的观点没有说服力,那么就会原谅这种滞后性。无论如何,自己提出的观点,自己就会坚信不疑。只要我的观点准确无误,我也会坚信不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