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2063丛书名: 民国文存
编辑推荐
本书是《民国文存》之一种,作为民国时期的出版物,主要从文学、人物传记、新闻事业发展及地理考证方面对民国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一些著作,同时也不乏趣味性的读物。本书可以作为图书馆的馆藏替代物,也可以作为一般大众读物。
内容简介
本書介紹德國著名的來華傳教士、文化交流者湯若望的一生。湯若望學識淵博、不倦於學,熱心傳道,歷經明清交替,為中國的歷法、科技與宗教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者魏特從家世、出生、童年、學習、傳教活動方面,對其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予以揭示。同時通過湯若望的相關記載,也展示了明清歷史的若干片斷。下冊主要記述他與清朝皇帝之間的交往、其傳教之努力、其去世後的毀譽等內容。
目 录
第九章“尚父”和他的皇帝學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十章傳教士與中國基督教之總機關
一六五六年之荷蘭使臣團
謀救澳門之毀滅
第十一章湯若望之性格——他為他的美譽令聞之奮鬬
第十二章關於欽天監監正職務的爭議與關於曆書問題
之聚訟
欽天監與曆書
爭論之問題與爭論之文件
抗辯
羅瑪教廷之裁決
第十三章湯若望晚年所受之陷害及其逝世
第十四章後世毀譽中之湯若望
編後記
前 言
民國時期,社會動亂不息,內憂外患交加,但中國的學術界卻大放異彩,文人學者輩出,名著佳作迭現。在炮火連天的歲月,深受中國傳统文化浸潤的知識分子,承當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內心洋溢著對古今中外文化的熱愛,他們窮其一生,潛心研究,著書立說。歲月的流逝、現實的苦樂、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光芒均流淌於他們的字裡行間,也呈現於那些细緻翔實的圖表中,在書籍紛呈的今天,再次翻開他們的作品,我們仍能清晰地體悟到當年那些知識分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蕴藏著對國家的憂慮,對知識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人生幸福的嚮往。這些著作,可謂是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珍寶。
民國圖書,有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經過了多次再版,備受時人稱道。許多觀點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說是真知灼見。眾作者在經、史、子、集諸方面的建樹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蔡元培、章太炎、陳柱、呂思勉、錢基博等人的學術研究今天仍為學者們津津樂道;魯迅、周作人、沈從文、丁玲、梁遇春、李健吾等人的文學創作以及傅抱石、豐子愷、徐悲鴻、陳從周等人的藝術創想,無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名作。然而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心血的作品,有的已經罹於戰火,有的僅存數本,成為圖書館裡備受愛護的珍本,或成為古玩市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很少有隨手翻閱的機會。
鑑此,為整理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本社從民國書海裡,精心挑出了一批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作品予以整理出版,以饗讀者。這些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普、傅記十類,綜之為“民國文存”。每一類,首選大家名作,尤其是對一些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沒有再版的名家著作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整理。在版式方面有所權衡,基本採用化豎為橫、保持繁體的形式,標點符號則用現行规範予以替換,一者考慮了民國繁體文字可以呈現當時的語言文字風貌,二者顧及今人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以方便讀者翻閱,使這些書能真正走入大眾。然而,由於所選書籍品種較多,涉及的學科頗為廣泛,限於編者的力量,不免有所脫誤遺漏及不妥當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
民國圖書,有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經過了多次再版,備受時人稱道。許多觀點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說是真知灼見。眾作者在經、史、子、集諸方面的建樹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蔡元培、章太炎、陳柱、呂思勉、錢基博等人的學術研究今天仍為學者們津津樂道;魯迅、周作人、沈從文、丁玲、梁遇春、李健吾等人的文學創作以及傅抱石、豐子愷、徐悲鴻、陳從周等人的藝術創想,無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名作。然而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心血的作品,有的已經罹於戰火,有的僅存數本,成為圖書館裡備受愛護的珍本,或成為古玩市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很少有隨手翻閱的機會。
鑑此,為整理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本社從民國書海裡,精心挑出了一批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作品予以整理出版,以饗讀者。這些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普、傅記十類,綜之為“民國文存”。每一類,首選大家名作,尤其是對一些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沒有再版的名家著作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整理。在版式方面有所權衡,基本採用化豎為橫、保持繁體的形式,標點符號則用現行规範予以替換,一者考慮了民國繁體文字可以呈現當時的語言文字風貌,二者顧及今人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以方便讀者翻閱,使這些書能真正走入大眾。然而,由於所選書籍品種較多,涉及的學科頗為廣泛,限於編者的力量,不免有所脫誤遺漏及不妥當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