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信息简史(第九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小米董事长雷军、《浪潮之巅》作者吴军作序推荐)”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畅销榜科普读物 畅销榜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5.00 超出 5 基于2客户评级
(3评论)

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2018年9月中国好书

作者:林凤生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ISBN: 978754286778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百科知识, 科普读物 畅销榜 SKU:5c23a5de421aa985877a84f5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3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6778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马奈、凡•高、达•芬奇、卡拉瓦乔、毕加索、委拉斯开兹……群星璀璨的艺术大师与科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 当名画遇见科学,将碰撞出哪些烧脑的问题——为什么印象派画有运动感?凡•高的画为什么这样“亮”?修拉的画上为什么涂了那么多的彩色点?野兽派画家用色有什么好?科学家如何认识抽象画?光学器材如何助力西方写实绘画?弥足珍贵的中国古画隐藏了什么科技秘密?画中人的内心世界怎样猜……
● 精选100余幅经典世界名画,全彩高清印刷,双封露脊装帧,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的同时,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知识。
● 以“科学”之眼看名画。作者曾师从丰子恺、唐云等名师学习绘画,长期从事自然科学工作,作品视角独特,蕴含广泛,既有美术欣赏者的艺术评析,亦有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理性思索。
● 提高艺术修养,开拓知识视野,就从这本书出发!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100余幅脍炙人口的世界名画,以科学视角进行解读,不仅对名画表达的科学内容、蕴含的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分析,还对画家创作时的构思和创意,采用的技术和手段,脑科学、神经科学、人体解剖学、光学、色彩学、透视等科学方法在绘画技法中的应用,以及观者在欣赏画作时的视觉神经活动、大脑和心理变化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全书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完美呈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部融学术探索、科学普及和艺术欣赏于一体的知识性读物,兼具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无论读者的文化背景是科学、人文,还是艺术,都可以从作者对绘画的解读和分析中受到启发,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艺术名作,领悟画作背后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体验。
作者简介
林凤生,上海大学退休教授,《自然杂志》编审,高级记者。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电子物理专业。著译作品有物理专业书和科普书4种,翻译图书4种,参编图书5种。中学时曾师从丰子恺、唐云等名师学习绘画,近十几年来对绘画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在《科学》《自然杂志》《Newton-科学世界》等期刊和新媒体《知识分子》《赛先生》上发表学术文章28篇。在《中国科学报》《科学画报》等报刊发表文化随笔近百篇,部分作品已结集出版(2013年)。作品《西方绘画对运动的描述和它的科学基础》获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佳作奖,《物理故事丛书》获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目  录

序:在光影色彩背后 / 刘钝

星光璀璨:现代画流派与科学的不解之缘

马奈、雷诺阿、莫奈、德加:捕捉光色变化之印象的印象派

塞尚、凡?高、高更、修拉:激情燃烧的后印象派

马蒂斯、德兰:解放色彩的野兽派

塞尚、布拉克、毕加索:探索空间的立体派

透纳、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追求彻底简化的抽象画派

基里科、恩斯特、达利、马格利特:画出梦境的超现实主义

巴拉、塞韦里尼、波丘尼:追求动感的未来派

克里木特、考考斯卡、席勒:洞察内心的维也纳分离主义

蒙德里安、马列维奇:追求秩序与平衡的至上主义

德?库宁、波洛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之行为画派

罗斯科、纽曼: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之色域画派

别有洞天: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名画里的病人和病人画的名画

脑外伤会激发人的艺术创造力吗?摄影大师迈布里奇的故事

尝美食、赏名画、侃文化:从名画看西方美食文化

为什么肖像画会人见人爱?

绘画里的“浮光掠影”

此时无声胜有声:画中人的内心世界怎样猜

重现旧时画面:记忆与绘画

交相辉映:绘画与科学的碰撞

光学器材如何助力西方写实绘画?

画家里的科学迷

中国画有没有科学性?

弥足珍贵的中国古画隐藏了什么科技秘密?

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

艺术家名录

名画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序:在光影色彩背后

经《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编辑介绍,本书作者林凤生先生请我为其新书写序,先是感到有些茫然,细思不觉释然,及至读毕多篇样章则生出欣然命笔的愿望。

“茫然”是因为觉得本人并非美术圈内的人,既不擅丹青,也缺乏艺术史方面的专门训练,何况与作者还未曾谋面。

“释然”是发现我和作者的经历爱好有些相似之处:年龄相近而少时都曾喜欢涂鸦,学习理工却亲近文学艺术,在中学、大学教过书,又都业余或专业地承担编辑工作。

至于“欣然”的理由,盖因发现此书写得好:题材新颖,视角独特,选图精良,借助世界名画纵谈古今艺术、文化、科学与技术,读来非常过瘾。

其实知道凤生先生的大名还要早得多,我家书房里就有一本他的《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也从《赛先生》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科学》《自然杂志》等新老媒体上读过他的许多文章,都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妙的印象。及至后来,有的文章只看标题就猜到出自他的笔下,因为类似的题材专业美术人士不会写也写不出来,如《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西方绘画中的运动》《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视觉的欺骗:古典名画是这样让你陶醉的》《色域抽象画成功的科学奥秘》《鲜为人知的秘密:光学仪器如何助力西方写实绘画》《脑外伤会激发人的艺术创造力吗?》等等,只有既有美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又具备宽阔科学视野的人方能涉猎,而这样的作者在国内应属凤毛麟角。

以上所列那些议题,多数都已包含在本书之中了,读者可以细读并咀嚼品味,相信定能获得新知和愉悦。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涉及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绘画与科学,而以“从科学的角度解读世界名画”为帜志。

“现代绘画”一向是个见仁见智的大题目,喜欢的沉湎其中如醉如痴,厌恶的视如粪土嗤之以鼻,多数公众则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偶有心动却又说不出个道理来;何况现代绘画流派众多,风格、品味、题材和技法各不相同,因而若非学有专攻,鉴赏和分析现代绘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亦难免流入人云亦云的俗套之中。凤生先生在书中分别介绍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的流派,而以揭示画家的主观意念和心理活动为线索,例如他用“解放色彩”和“探索空间”来概括野兽派和立体派,以“画出梦境”和“洞察内心”揭橥超现实主义和分离主义,为读者了解各个流派的主要特征作了很好的导引。

“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是一个吸引人的题材,凤生先生的渊博知识和细致观察力在这方面派上了用场。关于患病的画家,猜想读者们可能了解一些凡?高发疯的逸闻,然而老年列宾和莫奈的眼疾、达?芬奇的心理焦虑、德?库宁的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这些疾病对他们作品的影响,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则未必十分清楚,欲知其详就看本书吧。同样,读者们可能也听闻通过《蒙娜丽莎》分析画中人健康状况的案例,本书《名画里的病人和病人画的名画》一文,则介绍了专家们从不同时期的画作中发现高胆固醇、焦虑症、马方综合征(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舞蹈病、角膜白斑症、歇斯底里症等多种疾病的征象。同样,老饕或如当今某些小资自我标榜的“吃货”们,可以通过《尝美食、赏名画、侃文化》一文,从莫奈、马奈、德拉克洛瓦、卡拉瓦乔、德加等大师的作品中认识西方的不同美食佳酿。

“绘画与科学的碰撞”是凤生先生擅长的题材,以前曾发表过许多漂亮文章,本书则分别讨论了光学、力学、心理学等科学学科对视觉艺术的影响,还有一文专门介绍了光学器材的发明和应用在西方写实绘画中的作用。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画家里的科学迷》一文,了解到埃舍尔、马格利特、达利、修拉、赖利等画家对科学原理的认识与应用,尽管他们中的多数人一再宣称自己对科学一无所知。至于中国画与科学有无瓜葛,凤生先生在《中国画有没有科学性?》一文中已经讲清楚了。

愿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追随作者,从古今中外绘画中体验人类文明的演进,进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涉身其中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

 

刘钝

2018年4月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科学文化评论》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席)

媒体评论
科学与艺术尽管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然而两者的融合不仅是一件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恐怕也是十分可行的。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在于两者的起源皆与人类的思考和社会的现实密不可分;其次,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又都具有超越现实的内在精神气质。相信读者能够从林凤生对科学与绘画艺术的思考中获得这一方面的启发。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此书写得好:题材新颖,视角独特,选图精良,借助世界名画纵谈古今艺术、文化、科学与技术,读来非常过瘾。愿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追随作者,从古今中外绘画中体验人类文明的演进,进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涉身其中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
——刘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添加评论 取消回复

3个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评论

  1. 评分 5 / 5

    用户注册失败 – 2020年6月17日

    这是央视2018年好书,想接受一下艺术的熏陶,了解一些名画,为以后去看各著名的博物馆或美术馆做准备。

  2. 评分 5 / 5

    玉喋霜儿 – 2020年6月17日

    装帧精美,印刷质量非常好,名画很清晰,拿到书之后感觉实体书比网页上的好看呢。内容是从科学角度讲名画,有趣且有料,学习了~

  3. 评分 5 / 5

    沙尘暴 – 2020年6月17日

    指导阅读西方名画的力作,知识性趣味性强。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现实不似你所见(陈嘉映、姬十三力荐)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拿得起放不下的学问书(让百度疯狂,谷歌抽搐的杂学百科!一书在手,让你成为异性眼中的“博学红人”,社交圈子中“风趣明星”。)

EUR €27.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

EUR €31.99
阅读更多
缺货

十万个为什么 第六版平装套装(全18册)

EUR €519.82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