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96288
★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你的房间=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心理状态。如果你的心里乱糟糟,生活不可能井然有序。本书直面整理“心魔”,解决整理中的“拖延症”“囤积症”“选择困难症”。
★跟随“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学整理!用心理学知识武装头脑,分析内心,改变观念。鼓起勇气,开始整理!
★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决定你适合什么样的方法。简单的心理测试,帮助你了解自己,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整理术。
★理论与方法兼备。衣服、书籍、纪念品、照片、名片……客厅、厨房、衣柜、鞋柜、儿童房……囊括不同物品、不同场所的整理收纳诀窍。
★家庭关系不容忽视。如何让丈夫帮忙整理?如何养成孩子的整理观念?如何帮助父母整理?本书为你解答。
推荐您购买快读慢活其他畅销书:
日本整理收纳咨询师佐原美和,从事整理收纳领域二十余年,有感于众多学员面临的“难以付诸实践”之现状,从“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说中寻找答案,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勇气”整理法。
忙得没时间整理?不舍得扔东西?想整理却提不起干劲?乱一点才有生活感?根据阿德勒心理学的分析,这些都是你为“不整理”寻找的借口!
与其对脏乱的原因追根究底,不如明确整理的目的与目标——“想打造随时随地都能接待客人的家”“不在找东西上浪费时间”,利于行动。与其用“有没有在用”“喜不喜欢”为丢弃的判断标准,不如用“能否产生积极作用”来自省,留下“正能量”。与其让整理破坏家庭关系,不如因整理亲近家人,配合作业……
本书运用阿德勒心理学,带你分析内心世界,理顺思路,鼓起整理的勇气。更囊括衣服、书籍、纪念品、照片、名片、客厅、厨房、衣柜、鞋柜、儿童房的整理收纳诀窍,另附明确整理类型的心理小测试,直面自己内心想法的“小功课”环节。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心到生活,帮你一一解决整理难题。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改变他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和未来。
序 言
第1 章 用阿德勒心理学整理收纳
学会整理收纳的诀窍是掌握阿德勒心理学
不整理,是因为这样对自己有利
忙得没时间整理?
不会整理的毛病会遗传?
觉得被扔掉的东西太可怜?
不舍得扔= 不想扔
想整理,却提不起干劲?
别随便扔我的宝贝!
第2 章 开始收拾之前
收拾与整理是两回事
好好收拾,就不用满世界找东西了
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
明确物品的固定位置
养成收拾的好习惯
养成习惯的方法
坚持三个星期
学会乐在其中
第3 章 整理之前的心理准备
东西多也没关系
为什么东西会不知不觉变多?
不必为“扔”产生负罪感
“说不定哪天会用到”的东西要扔掉
要是“那一天”真的来了
浪费的真正含义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为什么下不了决心?
先整理,再收纳
第4 章 整理收纳的三大益处
你为什么想整理?
心理层面的益处
经济层面的益处
时间层面的益处
你理想中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别找不需要的东西
分门别类
阿德勒式整理法
人总会在不重要的东西上花时间
物品的合理数量是?
囤货守则
不好用的收纳空间
买东西,难免要出错
萝卜?大棒?哪个才是你的菜?
“我不需要这个东西”
没法下决心丢掉的东西
第5 章 不同物品的整理诀窍
整理的核心思路
衣服的整理方法
衣服的检查清单
衣服的整理时机
纪念品的整理方法
礼物的整理方法
皮草、昂贵的首饰、嫁妆的整理方法
书的整理方法
照片的整理方法
文件的整理方法
贺年卡的整理方法
名片的整理方法
家电等物品的说明书的整理方法
通知书的整理方法
剪报的整理方法
第6 章 家中不同位置的整理诀窍
客厅的整理诀窍
厨房的整理诀窍
厨房的收纳要点
衣橱的整理诀窍
儿童房的整理诀窍
鞋柜的整理诀窍
该从哪儿开始整理呢?
第7 章 家人不配合怎么办?
在明确要求家人整理之前
为什么看到家人不整理会那么生气?
不要试图改变不整理的家人
立竿见影的“I Message”
不整理也是有原因的
帮父母整理房间
第8 章 杜绝反弹!
为什么会反弹?
回归原点:你为什么想整理?
如何保持干劲?
你的收纳工具用对了吗?
自我检查
后 记
整洁的房间,干净的抽屉,精简的衣橱……看着都教人神清气爽。这样的环境能有效防止我们在多余的事上浪费时间,让我们觉得更舒服。反之,在乱七八糟的屋子里生活,会倍感烦躁。
在拿起本书的读者中,想必有不少也是过了好几年的“邋遢生活”,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把房间整理一下了。不过,大家请先别忙着动手!整理可是有步骤的哦。
我坚信,在开始整理之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比如……
“两年没穿过的衣服就扔了吧。”
“好久没用的东西就别留着了。”
——这些大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能真正付诸实践的人不过凤毛麟角。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其实,整理的关键,并不在于收纳的知识与技巧。
我从小就喜欢整理房间,也很擅长做这些事,因此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整理收纳的知识。没日没夜带孩子的生活告一段落之后,我就报名参加了一个整理学习班。
学习班的授课内容以收纳技巧为主,信息量很大,老师讲解得也很认真。上了几天课后,我和几个同学聊了一下,惊讶地发现,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通过上课养成了整理的习惯。
我这个人本来就喜欢整理东西,因而能把自己学到的收纳技巧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可那些原本就不会整理的人呢?就算他们有一肚子的收纳知识,也提不起精神去整理房间。
“明明想整理,却动不了手”——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我发现了这个共同点。
“一想到‘这东西说不定哪天能用上’,我就不敢扔了。”
“我就是不舍得扔呀。”
“我是想把房间整理干净,可就是提不起劲儿来……”
我意识到,人要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不可能整理好房间。
心理准备要怎么做呢?
既然是心理问题,就去学点心理学知识吧,也许能找到办法——于是我决定一边开办整理学习班,一边去日本精神卫生协会的心理学院学习专业知识。
后来,我有幸在岩井俊宪老师的“Human Guild”学习了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岩井老师也是本书的心理学顾问)。我逐渐意识到,只要巧妙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中的理论,就能帮助不会整理的人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比如,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免不了要做这样的选择题:
“是留下,还是扔掉?”
旁人能为当事人提供参考知识,却无法替他做出决定。到头来,能改变自己、驱动自己的人,终究只有你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却能为你点亮一盏指路明灯,分析你的心理状态,理清你的思路,帮助你找到只属于自己的答案。
就算你平时很忙,就算你的性格不是那么严谨,也完全有可能养成整理的习惯。
你以为你早就找到了自己不整理的原因。可那些所谓的原因,都不是根本原因。
我通过自己主办的学习班,接触到了许多不会整理的人。他们向我提了很多问题,倾诉了许多烦恼。在本书中,我也会对这类人经常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在各个章节设置了“小功课”环节,供大家填空。人有个奇怪的习性,一听到有人向自己提问,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答案。这些问题,会“逼”大家思考那些之前从没有思考过的事情,如此一来,每个人都能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件事,别人无法代劳。
请一定要坦诚回答“小功课”环节的问题,在空白处填写自己的答案。这些问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要是你实在想不出答案,说明现在找不到答案就是你的答案,不必过度纠结。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每天都要和东西打交道。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通过本书介绍的阿德勒心理学,鼓起整理的勇气。
不整理,是因为这样对自己有利
我通过学习班认识了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女性学员。她是一位家庭主妇,家里只有她和她丈夫两个人。虽然她有很多朋友,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她对我说:“我也想把房间收拾得干净点,可就是提不起劲儿来啊……”
万物皆有因,有因才有果。遇到烦恼和困难,我们的反应是“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发现自己无法完成一件事时,也会绞尽脑汁找原因,思考“我为什么做不到”。在心理学中,这种思维倾向被称为“原因论”。
这位女性学员也思考过没能把房间整理干净的原因。然后,她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家里的东西太多了”。她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没有办法解决。
人都喜欢用“原因论”思考问题,但搞清楚原因,并不等于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阿德勒心理学的中心思想是“目的论”:人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对自己有好处,而这个“好处”,就是行为的“目的”。
把用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套用在这位女学员身上,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她之所以不整理房间,是因为她觉得东西多对她有好处。
于是我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东西多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好处?她回答我说:“我老公经常出差,总也不在家。无论是吃饭还是干别的事情,我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久而久之,我就会忍不住去买东西。”原来,她是通过买东西这个行为缓解自己的空虚与寂寞。
人一旦寂寞空虚,心中就会产生“空洞”。许多人就会用东西去填补这个空洞。周围的东西越多,他们觉得房间里越“热闹”,心里自然舒服多了。
如果你有心整理房间,房间里却有很多东西,那你就得先搞清楚“我为什么要往屋里塞这么多东西”。明确了买东西的目的,就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论”告诉我们,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就能明确错误行为的目的,并对行为进行修正。
这位女学员成功意识到,她是想用东西来填补心中的空虚。之后,她就开始整理房间,清理屋里的东西了。把没用的东西送给别人,或是挂在网上卖掉。
她还利用丈夫不在家的空余时间,报了几个兴趣班,参加志愿者活动。久而久之,她再也不用通过买东西安慰自己了。
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找原因,先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你急于改变的状态,其实能为你带来某种好处。
忙得没时间整理?
常有人跟我抱怨:“我根本没时间整理房间”“忙得没时间”。这种时候,一般都是身心俱疲的时候。在这种状态下,难免会顾不上整理。
整理房间需要搬动各种东西,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要是你本来就很累,整理就会带给身心巨大的负担。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将“休养生息”放在位。
休息够了,整个人焕然一新之后,再开始整理就行了。问题是,要是你总想着“有时间了再整理吧”,就永远都挤不出时间来。请大家先翻开日程本,锁定整理的时间。确定要在X年X月X点整理房间之后,就不要在那一天的那个时段安排其他事情了(随便取消当然也是不行的)。希望大家能言而有信,按自己安排的日程完成整理工作。
主动安排用于整理的时间,也是整理的关键之一。
只要循序渐进,一点点整理,每一次整理所需要的时间就不会很长。如果你的日程真的很满,连一点点整理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建议先调整时间的使用方法。比如,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就能省出不少时间来。可看可不看的电视节目,可上可不上的兴趣班,可去可不去的聚餐……不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日程自然就会变得宽松。
要是想尽办法还是挤不出整理的时间……也许意味着,你只是不想整理罢了。
许多人将不整理的原因总结为没时间,但并不是所有没时间的人都不整理房间。
我也有过一段特别忙碌的时期。女儿刚出生时,我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哄孩子睡觉,一边挤出时间来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每天都是如此……久而久之,我都搞不清楚每天究竟是哪年哪月哪日了。好不容易熬到女儿三岁,不那么费事,儿子又来了。于是我又回到了完全没时间的状态。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全家上下能用来收纳的空间,只有两个壁橱。但左邻右舍的妈妈们来我家做客时,常会惊叹道:“你的孩子还那么小,家里却能收拾得这么干净,真不容易啊!”
这年头,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很忙碌。为什么有些人能挤出时间来整理房间,有些人却不行呢?阿德勒心理学一语道破天机:
有些人明明很忙,房间却很整洁。这说明,即便没有时间,房间也能保持整洁的状态。
可有些人还是口口声声地说:“我的房间之所以乱,是因为我没时间整理。”其实有没有时间和房间乱不乱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把责任推卸给时间,就不用承认“我不擅长整理”了。只要继续用没时间这个借口,就不用努力把房间整理干净,多方便啊!
换句话说,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没时间是个很好用的借口(目的大多产生于下意识)。
两件事明明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却被解释成了有重大因果关系的事——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这种心理被称为“外部因果律”。
面对整理时,你是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明明想整理,却迟迟动不了手。
“我是想整理啊,但就是抽不出时间。”
“家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想整理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一到整理的时候,我就提不起劲儿来。”
“我是个超级惜物的人,做不出扔东西的决定,没办法整理。”
……
现在开始,让《鼓起勇气,开始整理》带你一起,整理生活,整理内心。
你的房间=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的心里乱糟糟,生活不可能井然有序。本书直面整理“心魔”,解决整理中的“拖延症”“囤积症”“选择困难症”。跟随“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学整理!用心理学知识武装头脑,分析内心,改变观念。鼓起勇气,开始整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为心理学界三大巨头。他的部分心理学说因倡导人们超越自我、积极改变,而被称为“勇气心理学”,影响深远。
本书的作者日本整理收纳咨询师佐原美和,从事整理收纳领域二十余年,有感于众多学员面临的“难以付诸实践”的现状,从“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说中寻找答案,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勇气”整理法。
我们常说自己忙得没时间整理?不舍得扔东西?想整理却提不起干劲?乱一点才有生活感?但是根据阿德勒心理学的分析,这些都是你为“不整理”寻找的借口!
与其对脏乱的原因追根究底,不如明确整理的目的与目标——“打造随时随地都能接待客人的家”“不在找东西上浪费时间”。与其用“有没有在用”“喜不喜欢”为丢弃的判断标准,不如用“能否产生积极作用”来自省,留下“正能量”。与其让整理破坏家庭关系,不如通过整理亲近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这本书运用心理学帮你养成整理的好习惯,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决定你适合什么样的方法。简单的心理测试,帮助你了解自己,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整理术,理论与方法兼备。
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心到生活,帮你一一解决整理难题。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改变他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和未来。
鼓起勇气,开始整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