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85004
★覆盖数亿国人的健康养生大课堂——北京卫视《养生堂》官方权威授权图书!全球亿万观众的殷切期待!“养生堂系列”第三部——《养生堂名医教你长寿经》,震撼来袭!
★汇集1000多位全国著名医学专家,2000多期节目内容之精华,力求将科学实用的养生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读者,让读者真正“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北大医院、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近百家全国三甲医院、上千位著名医学专家现场“会诊”,为您的健康把脉支招!
★大病重点防治,身心全面调理,让养生有道,让长寿有法。增加生命长度,提高生命质量,助力亿万国人健康长寿,幸福满满。
★《养生堂名医教你长寿经》,献给亲人的养生“秘籍”,用爱守护天下父母的健康长寿!
高血压服药有什么讲究?
治疗心脑证,还要调肾?
牙齿不好,可能是肿瘤信号?
皱纹多容易骨折?
任督二脉真的需要打通吗?
药食同源,长寿的根本还是“吃”?
……
大病重点防治,身心全面调养,《养生堂》名医教你健康长寿经!
本书从大病防治、顽疾良方、致命数字、排毒祛毒、情志养生、药食同源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健康养生之法以及延年益寿的要点。每个主题均通过悦悦等主持人和专家以及现场观众充满趣味性的场景、对话引出案例;再逐层深入,由权威专家讲解疾病及问题出现的根源,再给出详细且易操作的解决方案,以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讲述疾病的防治和调养之道。特别是在药食同源方面,全面剖析了各“色”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并给出对症养生、容易制作的经典食谱,是一本切切实实的健康长寿经,让广大读者能迅速理解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并分享给父母、长辈和亲友,用爱守护家人的健康与长寿,幸福满满!
章 大病防治:消除影响长寿的隐患
14 小秘方大疗效,高血压与冠心病的调理与急救
高血压服药有讲究 / 14
冠心病的调理与急救 / 16
治疗心脑证,别忘了调肾 / 17
降压茶饮方,烦闷去无踪 / 19
麝香止痛酒,缓解心绞痛 / 20
22 可怕的疾病,实用的疗方
癌症为何频频高发? / 22
三大防癌实用妙招 / 24
与“魔鬼”共舞,切莫过度治疗 / 26
专项检测,让“死神”无处敲门 / 28
30 当心!来自头颈部肿瘤的预警信号
牙齿不好?可能是肿瘤信号! / 30
淋巴结自我检测,癌症早发现 / 32
辐射致癌?关于辐射的真相 / 34
减少癌症发生的三个好习惯 / 36
39 防胜于治,细节里藏着“魔鬼”
你的身体细胞正常吗? / 39
肺长肿瘤,竟是运动惹的祸? / 41
多种癌症的发现与预防/ 43
巧用维生素,不给肿瘤可乘之机 / 48
第二章 顽疾良方:让你不再负重前行?
52 压缩骨折?谨防“嗑”骨之痛!
皱纹多竟然容易骨折? / 52
压缩骨折:“磕”骨之痛不得不防 / 54
远离常见的生活骨折 / 57
知己知彼:预防骨质疏松 / 59
62 乳腺:女人要小心这座“活火山”
乳腺里竟藏着“女性杀手” / 62
认清乳腺状况,及时自检 / 63
医院的筛查,选哪种比较好? / 66
饮食防治,平衡是关键 / 68
70 慢性无菌性炎症:离血栓只有几步之遥
有些台阶不能一上再上 / 70
均衡营养,谨防饮食盲区 / 73
抗炎减脂的关键是吃对油 /
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自2009 年1 月1 日开播以来,便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正是他们每天17:25 在电视机前的忠实守候,给了栏目组一路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经过8 年的风雨洗礼,如今我们可以骄傲地宣称:《养生堂》已经成为中国的健康养生普及课堂之一。它影响着、引领着、改变着亿万中国人的健康观念与生活方式,为推进“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8 年来,《养生堂》始终将“献给亲人的爱”作为栏目的核心宗旨:不仅要为观众带去健康常识,更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观众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正是这种家人般的情感共鸣,让《养生堂》不同于其他养生节目,能够在理性的医学分析中,渗透进满满的爱与正能量。
2015 年9 月18 日,《养生堂》录制了一期“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别节目。开场时,主持人悦悦特意将姥姥留下的戒指戴在了自己手上——她的姥姥就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去世的。而本期嘉宾,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名老中医田金洲教授,也是因为母亲逝于阿尔茨海默病,而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正是我们节目组成员以及医疗专家所一直秉持的同理心,让《养生堂》成为了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节目。
当然,只有温度和情怀是不够的。《养生堂》一直将权威性、科学性、普及性和公益性作为节目的四大立足点。
权威性是《养生堂》栏目的品质保障。在医疗专家的准入机制上,《养生堂》将健康类节目规定的专家标准不断提高,主讲嘉宾从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一路提升到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8 年来,《养生堂》共邀请了全国权威医疗专家上千人,重磅推出的“院士系列、院长系列、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系列、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系列节目”都受到了极大关注。
科学性是《养生堂》栏目的生命基础。养生类节目关乎生命健康,为此,我们坚持与权威医院合作,追踪的科研成果,介绍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手段。我们常年紧密合作的医院包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北京大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它们既为栏目提供了专业而稳定的专家资源,也保障了节目内容的科学性。在这个基础上,栏目组依旧坚持深入采访,多方求证,力求得出可信的结论。我们坚信:赤诚的医者仁心,唯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可以承载。
普及性是《养生堂》栏目的制作标准。我们把“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作为节目制作的“九字宝典”。每一期选题我们都要考虑观众的普遍需求,和主讲专家反复沟通内容,在呈现方式上限度地融合专家讲解、病例分析、科学实证、动画演示、道具展示以及体验互动等手段,试图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翻译”成观众一看、一听就懂的电视语言。这一制作过程复杂而艰辛,但一想到观众观看节目时豁然开朗、有所收获的表情,我们便甘之如饴。
公益性是《养生堂》栏目的天然使命。我们积极与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计委合作,结合疾病防治日陆续推出了“爱眼日、爱耳日、防治高血压日、防治肥胖日、防治结核病日、护士节”等特别节目。 同时,我们每期的主讲嘉宾都是“零片酬”出镜,他们把《养生堂》当成公益讲座,和我们共同维护着《养生堂》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付出总有回报,坚守创造奇迹。随着名气和口碑的不断提高,《养生堂》栏目的观众群体也日益壮大,仅是2015 年一年就拥有7 亿次的累计收看人次。《养生堂》官方微博、微信每天收到的留言也有数千条。不少观众表示:早已将看《养生堂》当做每天的“健康功课”,各种节目笔记已经记了数十本。这些热心观众的反馈对《养生堂》栏目组而言,既是莫大的鼓励,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时至今日,我们发现,仅仅将《养生堂》视频节目做好已远远不够。为方便广大观众朋友更便捷、系统、深入地学习《养生堂》节目中的养生知识,我们以社会热点和观众焦点为依据,将2000 多期的《养生堂》节目去粗取精,重新优化,并组织权威专家整理编写成书。
这套《养生堂》书系涵盖视频节目里的所有优质内容,包括:顺时养生、“三高”、慢性病、心理疾病,以及营养、保健、运动等相关知识。这本《养生堂教你四季不生病》讲的就是中医为推崇的顺时养生之道。古人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要我们效法自然,与天地相应和。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应该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让人体内的阴阳与自然的阴阳和谐一致,如此才能让健康常驻,让疾病远离。
我们渴望将权威的养生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带到读者身边。因为《养生堂》传递的不止是健康知识,更是人文关怀。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养生堂》节目和这套书,陪你一起穿越人生风雨,在健康的道路上安稳地走下去。
一章 大病防治:消除影响长寿的隐患
小秘方大疗效,高血压与冠心病的调理与急救
高血压与冠心病都是现代人常见的慢性病,其中高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因此需要同时调理。冠状动脉是心脏运转的命脉,如果它堵塞了,心脏没了动力来源,就会跳动失常,甚至出现“罢工”,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身体出现的风吹草动,多掌握一些急救手段,以防不测。健康候诊室
健康候诊室
高血压服药有讲究
悦悦:“高血压是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为了治疗高血压,许多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问一下两位老师,在服药上,有什么要叮嘱大家的吗?”
陈文伯:“对肝肾有损害的药尽量不要吃,因为如果肾出了问题,比高血压还难办。比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就比较难治了。”
陈新:“是的,有句话叫‘诸病皆聚于肾’,任何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都必损肾脏,到了肾脏这儿基本就到头了。”
悦悦:“所以,高血压患者吃药时一定要多看看说明书,看看药物是否会造成肝肾损害。”
陈文伯:“没错,吃药时可以多问问医生的意见。因为很多药是有副作用的,服药前看说明书很有必要。有位河南的老人来找我看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看药物说明书。”
这位老人因为高血压已经吃了二十年的药了,并患有皮肤病,得了硬皮症。肚子、胳膊等处的皮肤特别硬,捏都捏不动,像木头一样。他说在当地看医生、吃药没有效果,所以特意来北京找我,想开点中药吃。后来,我给他开了点药,他吃完后有点效果,但却不够理想。我让他下次就诊时把正在吃的降压药也带过来,结果他带了四种降压药,每种药的说明书上都写着“可致皮肤病,后导致硬皮症”。所以,我建议他跟西医大夫商量下,换上不伤害皮肤的降压药,否则他一边吃降压药,一边伤害皮肤,导致硬皮症,我们这边也没办法治。
陈新:“吃药除了要看说明书,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不管是高血压、冠心病之类的慢性病,还是女性的痛经等常见病,都要坚持服药,才能有稳固的效果。”
悦悦:“我身边就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服药,等到感觉头晕时候才开始服药。”
陈新:“等到头晕时,血压一般都比较高了,这样做是很不健康的。慢性病患者本身体内相应的脏器已经逐渐衰弱了,不规律服药不但会令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还会加重对脏器的损害,弊大于利。所以,医生都强调要长期、规律地服药。”
陈文伯:“另外,在服药时间上也有讲究。有的人早晨起床后,先出去跑步或进行其他锻炼,等回来吃早饭后再吃降压药,这也是不对的。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记住,起床时不要过猛,否则可能会引发脑血管疾病,要慢慢起床,先坐一会喘喘气,等气调匀了,再起床。起床后倒杯温开水,先把降压药吃了,之后再去活动、吃饭,这样才能避免意外发生。”
名医会诊
陈文伯 ▏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北京鼓楼中医院原院长
陈 新 ▏陈文伯学术传承人
冠心病的调理与急救
中医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从字面上看,是指冠状动脉出了问题引起的心脏病。心脏依靠冠状动脉和其分支来输送氧气和养分,如果这里堵塞了,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冠心病在中医临床属胸痹的范畴,在治疗上讲究“宣痹通阳”。就像马路上出现了交通堵塞,车也没办法走了,只有将堵塞之处疏通了,后面的汽车才能开过去。
治疗冠心病时,除了宣痹通阳,还非常注意温通肾阳。有人可能要问,明明是心脏的问题,为何还要去调肾呢?这就要从心与肾的关系谈起了。中医将肾称为五脏六腑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精华都藏在肾这儿。如果一个人肾阳不足,就不能鼓动五脏的阳气,阳气虚则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就会导致血脉不畅,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而且,如果肾阳虚久了也会影响到脾,脾的运化失常又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这又会加重冠心病的症状。所以,调理冠心病时,我们既要宣痹通阳,也不能忽略了肾,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气滞、痰阻、寒凝、血淤等一系列的问题。治疗冠心病,虽然病位在心,但宣痹只是治标,其本仍在肾。冠心病患者大多也肾阳不足,所以在治疗时要以温通心阳和温补肾阳为主。
上推内关穴——心脏病发作时的急救法
有一次,我跟爱人去银行取钱。结果她去拿号时,不小心被地板上的脚垫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在地上。我赶紧问她:“怎么样啊,能不能起来?”结果她不说话。我爱人年纪大了,有冠心病、高血压,可别再摔坏了。我一摸她的脉,脉沉细,微弱,出门时我们身上都没有带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这可怎么办呢?当时,我用的急救法就是往肘部的方向推内关穴,反复推了几次,她才缓过气来。
内关穴属于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补益气血。如果心脏病突然犯了,身上又没带药时,可以上推内关穴来救急。内关穴位于掌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我们如何才能准确找到内关穴呢?可以握住拳,手腕上会出现两根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根筋的中间,距离手腕3 横指的地方。比如,如果想找右手的内关穴,就可以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将无名指搭在右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操作时,要用大拇指从内关穴处向肘窝方向推,反复多次,以防不测。
健康自修课
治疗心脑证,别忘了调肾
治病还是治“证”?
我们常说“治病治病”,然而在《黄帝内经》看来,“治病”其实治的不是病,而是证。这里首先要区分的是“证”和“症”,由于年湮代革,现代人往往“证”“症”不分,所以用“症”来解释“证”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症与病同义,而证则是病的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及病态反应,包含了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是疾病本质的具体体现。
举个例子,感冒时出现畏寒、发热、流涕,且脉浮紧、苔薄白,诊断为外感风寒,此时症就是“畏寒、发热、鼻涕流清”这些身体表现出来的感冒的症状;而证是证候,是“辨证”所得到的结果,即“外感风寒”。
总体来说:病(症)是证的外延,证是病(症)的内涵,一病可见多证。因此我们治病、养生不光要看具体的“病”,也要在意背后的“证”,也就是说:治病要治本。
治疗高血压?先调肾!
中医将高血压归为眩晕的一种。传统中医认为,眩晕的病位主要在肝经,是由肝风内动造成的。比如肝气起急,就会烦躁,高血压的表现也是心烦急躁,见什么事心里都很烦。而且血压一上来,还会头晕目眩。所以,传统中医都是用平肝清热的方法来治疗高血压的,但用了相应的药之后,高压很快就降下来了,但低压却降不下来。
这是因为中医讲究“肝肾同源”,肝主血,肾主精。肾为水脏,水如果亏损了,属于木脏的肝缺乏滋养,也要得病。只有先养肾阴,滋肾水,利用“滋水涵木”的原理,才能使肝火彻 底降下来。所以,在治疗高血压等疾病时,若需要清肝热,一定要同时滋肾阴。肾气足了,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快,而且不容易留后遗症。这就是典型的“治病要治本”。
另外,养肾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黄帝内经》中提出“人始生,先成精”,说肾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到了明代,张景岳确立了以“肾”为核心的人体科学理论体系。肾为先天之本以生发,脾为后天之本以荣养。肾为生气之源,肾精不仅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也是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的生发之源。因此,肾可谓是五脏六腑之本。现代医学中,基因组学的问世和发展也进一步证实人体“肾精”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肾为人体生命之本的内在规律。
养生千金方
降压茶饮方,烦闷去无踪
很多人知道高血压跟肝有关系,治疗高血压要清肝热,但从五行学说上来看,肾属水,肝属木。树木的根系一定要扎到土壤中去汲取水分,如果水分不够,不能涵养树木,树木就容易干枯。只有肾水充足,肝木才能长得茂盛。所以,我们要“滋水涵木”,通过养肾阴、滋肾水来降肝火。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降血压的茶饮方,通过临床上的观察,这个药方对85% 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效。这里面用到了5 味药: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将上述药材各取3 克,热水冲泡饮用。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它可降压、降脂、降糖,有“三降”的作用。中药方剂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地骨皮是入肾经的,而肾为生命之本,所以地骨皮在这里是君药。葛根是野葛的干燥根,它可以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并且还有降糖作用。丹参是活血的药物,它对女性有调经养血作用,但是用在这里的目的是活血化淤、降压降脂。葛根和丹参在茶饮方中充当臣药的角色。山楂是本方的佐使药,不仅降压降脂,还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其中,山楂蒂的强心作用比一般的强心药效果还要好。山楂的好处有很多,但如果有胃酸过多或胃溃疡的患者就不能吃了。
平时血压高、胸闷、气短的患者,就可以服用这几味药沏的茶饮。大家可以把这些药都放在保温杯内,用开水冲泡,冬天泡30分钟,秋天25分钟,夏天则20分钟就够了。早饭后喝一杯,午睡后再喝一杯,晚饭后溜达回来再喝一杯。第二、三次沏的时候,可以少泡几分钟。这样一天喝三杯,几个月下来,通常能收到不错的疗效。
麝香止痛酒,缓解心绞痛
麝香止痛酒,顾名思义,这种药酒是用来止痛的。说到这种药酒,还要从20 世纪50 年代末的一次卫生部的工作会议谈起。当时,时任卫生部部长的李德全提到,肝癌患者的疼痛问题很严重,如果中药有简便的方法解决一下就好了。听者有意,年纪尚轻的与会者陈文伯一直把这个问题记挂在心上。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医院成立急诊室时,陈文伯终于配好了用来止痛的药酒。当时,药酒主要用来帮助缓解癌症、风湿、类风湿、痛风、外伤等疼痛性的疾病。后来陈文伯他们发现,这种药酒对于缓解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的效果也很不错。
现在就来教大家配制这种麝香止痛酒。准备麝香1 克,草红花10 克,血竭、乳香、没药各3 克,川乌、草乌各2 克,川芎9 克,丹参、苏木、七叶草、土元、地龙各10 克,加入55 ~ 65°的酒浸泡(如二锅头),酒要没过中药。酒的标准配量是200 毫升,若无法将药全部浸没,可以适量多加点。然后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每天摇动3 ~ 5 次,让药材的成分析出。1 ~ 2 个星期后,就可以拿出来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酒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外涂的。每次涂抹10 毫升左右,可以涂在前面提到的内关穴上,涂完再向上推。也可以涂在膻中穴上,膻中穴在两肋间的心口窝上,急救时可以从此处向上推50 ~ 120 下。如果因为情况紧急,一时找不到穴位,可以把心脏处的前胸、后背都涂上,急救效果也不错。麝香止痛酒有极强的镇痛作用,不但能用于心绞痛的急救,还对由癌症、痛风、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