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18272
武则天的存在,是中国传统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还是唐史不愿面对,只能窘迫诠释的正史本身? 祸国殃民、伤风败俗、骄奢淫逸,这些加之于她身上的种种罪名,中国历史上的男性君主,有几人能够逃脱?或许,在传统儒家历史观的放大镜下,身为女人,才是武则天真正的原罪。
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看完此书,你的心中自会有自己的评判。
前言:寒冬之花
章 玄武门
第二章 雨雾之爱
第三章 家事
第四章 狐媚
第五章 封禅大典
第六章 毒宴
第七章 牝鸡司晨
第八章 明堂
第九章 日月当空
第十章 圣母神皇
第十一章 控鹤监
第十二章 上阳宫
附录一:武则天的虚构形象
附录二:名称注释
附录三:年代表
前言:寒冬之花
公元705年,武则天驾崩,并与第二任丈夫唐高宗葬在一起。他们的陵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将两位帝王葬在一起的陵墓。陵墓坐落在如今西安的西北50英里(约80.47千米)/八十多千米处,虽然其中一些墙壁和建筑物很久以前就已开始脱落,但陵墓主体却完好无损。
在那个地方,处处都弥漫着关于武则天的民间传说。对于前去造访的人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陵墓本身,而是入口的两座小山,每一座山顶上都有一个高高的暸望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这两个小山丘让高宗想起了他冒着丢掉江山的风险而迎娶的女人的胸部——当时的中国将南方置于地图上部,所以,这个地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女人张开了双臂在欢迎你。
两座山峰之间,便是长长的神道。神道十分宽敞,延绵1英里(1.61千米)/一千六百多米,一直到陵前,两侧竖立着巨大的雕像,所雕塑的便是一些手持利剑的护卫、马匹以及两只与周围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的鸵鸟。这两只鸵鸟雕像是根据阿富汗的盟友所赠送的鸵鸟雕塑而成,由此也可推测,在武则天那个时期,中国与外国权贵的交往就已经开始增多。1
武则天的陵墓建在一座山上,上山之路漫长而又艰苦,当地一些商贩便骑着马或骆驼,沿着蜿蜒的森林小路叫卖。山峰下有几排雕像,其原型都是曾来到大唐宫廷见过武则天与她夫君的外国使节。在武则天时代,中国拥有影响深远的外交关系,接待过波斯王子、犹太商人以及印度和西藏的传教士。在遥远的西方,罗马帝国后的继承人也从君士坦丁堡派来了使节,而在日本,大量的艺术与建筑风格仍然深受中国唐朝时期的影响。武则天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她是两位帝王的妻子和两位帝王的母亲,她本人甚至也担任了十多年的统治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亲自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死后,她的继承者当即在诏文中宣称“则天大圣皇帝亶聪成德,浚哲应期……以大宝为劳生,遂复忝於明辟”。不过,在武则天墓这里,仍然有一些迹象能让人感受到她曾经是多么声名狼籍。陵墓的入口处又两个巨大的石碑,以此纪念两位长眠于此的帝王。高宗先逝于武则天,因此,他的墓志铭是由武则天亲撰,其中称赞了他的光辉事迹和高贵品德。武则天本人的墓碑立在神道的另一侧,厚厚的石碑上雕刻着两条龙。武则天期望她自己的继承者在这里为她这位转世弥勒、则天大圣、史上有如此成就的女性书写颂词。
然而,武则天的子嗣却任由她的墓碑这般空白,这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也是的事。根据稍作改动的王朝记录显示,武则天的墓碑之所以一片空白,是因为短短几句话无法描述这位伟大女性一生的光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丝阴险和别有用心,不难看出,武则天所统治和废黜的家人对她是多么痛恨。
陵墓附近便是武则天的儿子——曾为帝位继承者的太子李贤之墓,李贤被武则天流放到偏远地区,逼令自尽。武则天美丽的孙女永泰公主的陵墓也在附近,其墓碑上竟然谎称十七岁的公主幼年早夭,而实际上,她是因为卷入武则天晚年的一些谋逆事件而被处死。永泰公主被指与其兄长一同谋逆,而其兄长也被处死。直到武则天死后,永泰公主与其兄长才拥有陵墓——看来,武则天的继承者们是故意要让她这些行为不端的孙辈在她的眼皮子底下不得安息。
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历史的遗迹无一例外地经受着时间的摧残,但武则天墓却遭到了恶意的损毁。那些外国使节的雕像不知遭到什么人的蓄意破坏,竟然全被打断了头部。整个陵墓的所有石碑都被寻宝者们乱刻乱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刻下的字迹能盖过别人的,这不由得让人感慨,武则天和她的家族究竟遭到了什么可怕的诅咒,为什么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这么多悲剧。武则天在一生当中,应该受到无数冤魂的追讨,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在这座都城之外,做尽了残暴之事。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发掘了永泰公主的陵墓,并且还发现这位大唐皇族子嗣甚至在入土之后也未能安息——挖掘工在坟墓的内部挖出了一些盗墓者的遗体,这些盗墓者似乎是因为分赃不均、自相残杀而死。
武则天的一生有许多困扰历史学家的地方。在历史传记中,难免有虚构出来的不实之事,更可况这位女主本人行事谨慎,总爱制造虚假信息。几乎所有关于唐朝初期宫廷历史的史料都属于官方文件,由许多秘密机构保存,因此,若想研究武则天的一生,就必须鉴别真实的史料与谎言。武则天死后不久,她的一位善于编撰的侄儿便为武则天王朝编写了一些史料,不久后,他就在一场宫廷政变中遭人杀害。后来,武则天的孙子(据说其母是死于武则天的一次清剿)授权重写他所编撰的那些事件。于是乎,唐朝便拥有两份王朝记录,即《旧唐书》与《新唐书》,后者对一些主要人物的行为和动机做了修改。
武则天年轻之时,也曾是他人的权力游戏中的一枚棋子,是他人为一位任性的君主所设下的美人计。她与支持者们都对世人撒下了弥天大谎,以掩盖她的个丑行——与她自己的继子发生乱伦行为。到她晚年时,她已经大可放心地炫耀自己与两位先王的关系了,并且坦诚自己早年的确利用不少伪证否认过这些指控。她的支持者们总是尽可能地强调她秀的一面,而对她那些不检点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的反对者们一面理性地批评她的行为,一面也捏造了一些事实,将她妖魔化。两派人以这样的方式争辩了几个世纪。
就我们所知,武则天本人应该十分貌美——至少符合当时的“美人”标准。在古时候,一个女子若想获得资格成为后宫妃嫔,就必须先与众多貌美的女人竞艳争夺。当然,武家在宫中应该是拥有一定人脉的——似乎是武氏的某位表亲提供了帮助,为武则天进宫铺平了道路。不过,即便如此,她也不可能是相貌平平的女子。唐朝时期有许多圆脸丰满的雕像和画像,唐朝的男性喜欢丰满圆润的女性,而武则天在晚年时,甚至故意留起了双下巴。年轻时期的武则天拥有非凡的魅力,致使太子不惜破除戒律。武则天也很自负,她自认为貌美非凡,很喜欢自我欣赏。她这一生都非常欣赏自己的身影,尤其是在行房事的时候。5
除了美貌之外,武则天还聪慧过人。关于武则天早年的事迹,恐怕已经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言了,其中有一件保留下来的轶事,讲的也不过是一位天真的少女自命不凡而又调皮的故事。但到她三十岁时,这位先帝妃子却不知怎地,握住了权力的缰绳。如果那些诋毁她的人所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她可能的确是借第二任夫君因病无力掌朝的机会,以他的名义统治了江山——而这一行为,被认为是为她此后的所有丑陋行径埋下的种子。不过,虽然历史上一直嘲笑和抨击武则天晚年时的一些行为,但如果真如那些反对者所言,公元7世纪60年代的政权真的是掌握在武则天手里的话,那么,她多少还是值得大家尊敬的,毕竟在那段时期里,唐朝文化也达到了一个。
武则天行事残酷无情。武则天在自己的性格形成时期担当的是服侍者的角色,而与她同床共枕的人可能也是一位严厉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本人就杀害了自己的两位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让贤。武则天的任夫君就是唐太宗,他拥有雄心壮志,崇兴儒学,帮助他的父亲取得了许多成就。也许他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许她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她都在人生关键的时期,明白了要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她想得到的东西。武则天王朝的记录官记录了宫中那些反对武则天的人收到酷刑的事例,将武则天刻画成“背信弃义之狐”的形象,她一次次地遭到迫害,又一次次地去迫害别人。反对者们称,武则天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掐死,并将此事归咎于宫廷之争。她的拥护者们虽然对这样的故事嗤之以鼻,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的确可以借襁褓中的孩子的死亡悲剧,为自己在宫廷之争中获得优势。
武则天还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虽然当时的社会禁止女性掌权,但她却仍然能够成为世界上强大的文明社会的统治者。虽然她的反对者们说她提拔心腹、迫害朝臣,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朝政大权已基本从世袭门阀手中脱离,转入了那些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手中。
依照当时的标准来看,武则天的性别思想也很开放。她的夫君拥有诸多妃嫔,她只是其中之一,但她却依旧能够鹤立鸡群。关于她的奇奇怪怪的流言蜚语非常多,其中有一条就说,她会做出一些其他女人都做不出的性感表演,由此使得她的第二任夫君痴迷于她,并愿意与她一同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位男性帝王拥有不止一位性伴侣,这其实也不足为奇(实际上,拥有多位伴侣的确有利于他的身体健壮),但武则天却被指与许多僧侣、朝臣及谋士有染——她在中年时如此,到了八十多岁亦是如此。
关于武则天的传闻还有许多,这其中必然有一些是属实的,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和一些鼓动宣传的影响,这些传闻的真实性实在无法证实,历史学家也只能不去跟读者们交代这些。随着时代变迁,有关武则天的一生和她那个时期的情况仍然存在不少争议,但她的一生也的确十分鼓舞人。在武则天时代,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再次得以繁荣,严重威胁到了当时中国的正统信仰。武则天利用佛教,挑战中国当时的国教——儒教,以及传统的道教。儒家认为女性不能或不应统治王朝,武则天便利用佛教来打压儒家的这个主张。
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权理念就是不允许统治者的妻妾插手政事,害怕她们造成无法控制的影响。在中国,有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故事,就是寓言故事“狼来了”的变体,讲述的是中国的一位统治者,为了取悦他的妃子,总是令人发出警号,后来,当他们真正遇上敌人入侵,发出警号时,却没有一个人予以理睬。
中国伟大圣贤孔子就曾因为女性影响而辞去朝中职务,他怀疑,那些新来的舞女是敌人派来的奸细,专门前来毒害君主的思想,使得君主反对他的主张。他临走之时,引用了一首古老的歌:
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
孔子持着这样的态度,为中国的帝王编撰了一部教育性质的编年史——《尚书》。即便书中的内容并非他本人撰写,但也应该是他所选编的,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强调了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事物。其中有一页,就极力反对让妇女掌权:“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7
儒家学说强调万事应有自然秩序,维护保守的父权制度,认为子女应顺从父母,妻子应顺从丈夫,幼者应顺从长者,大臣应顺从君王。如果万事都遵从这种秩序,那么世界将变得一片和谐,宇宙将会繁荣昌盛。但在武则天生活的年代,女性的权力不断增加。隋朝虽然短暂,但它的建立,却终结了几个世纪的动乱不安,并且还与中国之外的人民加强了联系。在一场短暂而血腥的内战中,唐推翻了隋,并以朝政职位为砝码,收买了许多旧贵族,而还有许多旧贵族,则与唐王室关系紧密。许多没落的隋朝贵族会通过家族中的女性成员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家族中的男性也许没有什么权力,但女性却可以嫁给唐朝贵族——因此,虽然中国的姓氏多为单音节,但也出现了以“长孙”之类的外姓加入王室名谱的现象。
然而,女性们却不甘藏于人后。唐朝某位皇帝就曾抱怨,说有太多的女性接受了外国习俗,穿起了裤子,骑上了马,穿着极为暴露,甚至像突厥部落里的那些女人一样,不讲规矩,无法无天。诗人们歌咏着长安城那些客栈里的蓝眼姑娘,官方不允许跨种族通婚,违令者将会受到罚款。在那个时候,外国人不仅与中国建立外交,来中国进行贸易,甚至还移居中国。
武则天无疑是中国人身份紧张的化身,她出生于东南农业家庭与西北游牧民族混合的时代。在中国的传统里,女性应该是屈尊卑微、言从计听的,但在北方人的统治下,女性却享受到了相当自由的地位。北方王朝的女性被认为是非常有进取心的:“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8
但这样的行为是很难被中国传统所接纳的,传统中的女性长期与社会隔绝,只在家中安分守已。除了孔子之外,还有许多人也主张让女性远离政事——而事实上,在此后的许多王朝里,人们经常借用孔子之言将问题怪罪于女性。秦始皇的母亲,就因为其不知廉耻的行为而沦为人们的笑柄,她妄图推翻自己的儿子,以自己与情人秘密生下的一个儿子代之。汉朝的吕皇后也被认为是祸害江山的红颜祸水的典例——她的儿子赢弱不堪,她便当起了摄政太后,到她死时,她的家族还企图从统治者手中夺权。而在近代,人们则认为,清朝的灭亡也当归因于某个满族氏族的女性,这个氏族的后一位后人便是慈禧太后,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封建王朝制度彻底没落。
25
不过,武则天远远胜于她们所有人,她不仅成就,在历史上受到的憎恨也,为小说作者们提供的灵感也多。在16世纪,她成为了艳情小说《如意君传》的主角,小说中详细讲述了她的暮年时光,其中包括她与一位壮硕的青年男子的爱恋,她在云雨之时,甚至会呼他为“父亲”。而19世纪的小说《镜花缘》则将她表现为一个女权主义革命中的人物——这位君主某日醉酒,心血来潮,下令要地上所有的花在这寒冬之际绽放。天上的花仙子们对她十分畏惧,不得不听从命令,但却因此违反天条,被逐出天庭,她们到了凡间之后,便开始讨伐武则天,并攻破了她的酒、气、色、财四道大关。9
但由于武则天反对旧秩序,进行过许多改革性的措施,因此,在20世纪时,共产主义者为恢复她的良好形象,而忽略了她的处世手段和动机。学者们也对她高度赞扬,认为她代表了女性解放,不屈服于统治阶级,并且还推行了一种公平的科举制度。共产主义者对她如此赞扬,马上激起国民党的强烈反对, 其中有人甚至称她为“史上第四位可怕的杀戮者”,排名仅次于约瑟夫·斯大林、和成吉思汗。10
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于武则天的兴趣再一次高涨。1952年,托电视之福,我们有幸看到了轰动世界媒体的大事件之一——英国为一位女性君主进行了加冕礼。没过多久,查尔斯·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便在澳大利亚出版了《武则天》(1955年出版)一书,1968年时,这本书又在加拿大出版了修订本。菲茨杰拉德在书中重申,唐朝好比“中国的伊丽莎白时代”11,而武则天则是“非处女女王”,他的书深受读者们喜爱,纷纷关注起女性王者的故事。除了精彩万分的简介之外,这本书的学术成就也让人无可挑剔,其中对于所引用的话语还做了详细的注解。林语堂的《武则天传》(1957年出版)也对武则天做了类似的研究,但没有做注解,且整本书的结构似小说,以武则天后人的口吻讲述书中的故事。林语堂在这本书中收入了武则天的几个“野史”,不过,因为这些野史的真实性并没有得到官方编年史的认可,因此很难评判它们的价值。
20世纪70年代,因病与世长辞,其配偶江青的支持者们便四处宣扬她是一位忠诚而尽责的妻子,并鼓励她以丈夫的名义参与统治。而她的政敌当然会将武则天的丑闻和罪行一一罗列,予以反击。12自那以后,只有几部作品将武则天作为次要人物进行描写,而在英语作品中,只有理查德·吉索的《武则天与中国唐朝的政变》(1978年出版)对武则天及相关人员守住政权的方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而近些年来,关于武则天的研究主要都存在于外语作品中——中文作品数量惊人,但却很少涉及其中——此外还有气贺泽保规的日语作品《则天武后》(1995年出版)。许多现代作者更喜欢讲述武则天故事中的虚构因素,比如多拉·迪恩的《小说与历史中的武则天:中国儒家对女性的歧视》,也有关于武则天的许多小说和剧类作品,参见本书的附录一。
在21世纪初,武则天又有了一个新角色。她已然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灰姑娘,在以东方为故事背景的女性文学作品里引发一阵潮流,许多小说和电视剧都将她描绘成“迷失的小姑娘”、“真命天女”,她的白马王子抓到了她的丑行,虽然人还陪伴着她,但心已然抛弃了她,留下她独自一人守卫着王朝,抵挡自己亲人的攻击。她漫长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史诗剧,她的时代是服饰与时尚的梦幻时代,而她所处的困境却永远都是那么残酷。而让人震惊的也许就是近的一个事件了——1996年,中文版希拉里·克林顿自传的副标题为:白宫里的武则天。这样的副标题究竟是不是对希拉里的称赞,取决于读者对武则天的态度。
章 玄武门
从武则天的陵墓出发,一路穿过颠簸不平、尘土四起、只有性能强的现代车辆才能穿行的乡间道路,驱车行驶两个小时后,便能到达唐太宗的陵墓。唐太宗是武则天的任夫君,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帝王,善于治理国家,为政刚硬严厉。他曾发动巨变和内战,建立了新的王朝时代。他废黜自己的生父,杀死自己的兄弟,登基称王。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来说,他的陵墓实在过于简陋。
在与大臣商议时,唐太宗就认为,“简单的”就是好的,因此,他的墓地里不要浮夸的建筑群,只要相对较小的陵殿即可。这种理念正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孔子经常教诲自己的弟子,俗艳浮华的墓地都是浪费。
武则天在其统治时期,为中国语言增加了许多新汉字,有时是出于政治目的,有时则是突发奇想。例如,她在对“国”字进行更改时,保留了“口”字作为国家界线的象征,但将里面的字改成了自己的姓氏。
唐太宗的陵墓如他本人一样,简单朴素,没有无意义的事物,只装饰了一些浅浮雕,上面雕刻的都是唐太宗喜欢的马,它们都曾在玄武门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是唐太宗宫殿的北入口,唐太宗年轻时,正是在这里经历了一场广为人知的事变。
年轻的太宗早在隋朝时就因营救被囚禁的表叔隋炀帝而成为英雄人物。后来,他又说服自己的父亲发动叛变,瓦解隋朝,建立了唐朝。
在唐朝初期,十七八岁的太宗依然勇猛地肃清残敌,帮助其父在整个中国建立了基业。唐太宗的英勇事迹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驰骋沙场、歼敌无数的勇士,而不常处理自己的“家务”,甚至到他晚年时,宫中妃嫔为他所表演的“舞蹈”,听起来也都像是一些艺术化的战争场面。太宗是其父的次子,在一次宴会上,他的兄长悄悄对他下毒,此后他便开始咳血,也正是从这之后,他才开始明白,和平年代也危机四伏。遭遇此劫后,太宗便向其兄弟宣战,并在玄武门伏击了他们,先是一箭射死其弟,接着又徒手与其兄长搏斗。太宗原本很可能命丧于此,但在千钧一发之刻,他的心腹尉迟敬德及时出现,并用手中的长矛射中了其兄长。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二十七岁的太宗便“规劝”其父退位让贤,自己登上了皇位。他登基之后,便将帝王制度推上了新的高点,成为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太宗在中国大地亲自率兵征战无数,对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他不相信预言和征兆,不允许大臣们在他面前提及“风水”和不详之说。2他坚持要朝中的每一支军队都派出一些代表,轮流在宫里的一个殿堂过夜,以确保相关大臣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候都能随叫随到——无论那个时候是不是算卦者所谓的“不详”之时。太宗也拒绝在所谓的“更加吉祥”的时日移驾,他认为,万事都应当以快的速度完成。一些大臣和随从认为他的行为冲破了传统旧俗,而另一些人则担心如此傲慢自大的皇帝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而这,至少是太宗在位的头十年里执掌朝政的方式。人到中年之后,太宗便厌倦了繁重的朝政事务,开始喜好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尤其是狩猎和骑马。并且,他还变得越来越迷信起来。尉迟敬德曾救过他一命,于是,他便下令将武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贴在他的门上,用以驱邪,而这,便被认为是“门神”传统的起源,到了现代,人们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太宗也与先前的许多帝王一样,也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能得到永生,服用了不少草药来强身壮体。如此一来,他也渐渐受到了民间流传的预言和征兆的影响。预言称,唐王朝将在三代之后灭亡,并落入一名女性统治者——“武王”的手中。这个预言与当时流行的许多民间传说一样,令人十分困惑——一个女子为什么要称“王”呢?不过,太宗很快也因为一些经历而相信了这个预言。
太白金星一般只在早上出现,但它有一次连续好几个白天一直高高地挂在天上,清晰可见。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女性权力上升的征兆,而太宗的占星师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平息这些谣言。
在一次酒宴上,赴宴的人聊起了幼时的乳名,这时,太宗发现,宫里一位守卫幼时曾叫做“五娘”。“五”与“武”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相同,虽然这样的名字并不少见(甚至到了今天,一些中国男孩在很小时候也会使用女孩的名字,以便能够消灾4),但如此巧合,却足以引起太宗的注意。虽然这位护卫很快便被发配到了边疆,以消除太宗的疑虑,但这个预言已然深入人心。这名护卫也许是心有困惑,也许是被激发了野心,他开始寻找当地的一些预言家,太宗听闻这件事后,便以行巫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
太宗疑心这个危险还没有结束,便传来占星师,问他危险是否已经过去了。占星师的回答令人十分震惊,他说,就在此时此刻,那位将来要称为“武王”的女性就住在皇帝的宫殿内。这位占星师虽然精通天文星象,但却一点也不懂谈话时机,他在太宗饮酒的当时说出了这样的话,呛得太宗直咳嗽。
太宗想要杀掉宫里所有的女人,但占星师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命运本身就是难以对抗的。如果皇帝采取这种的方式,只会杀害许多无辜的人,而那位“武王”也可能会逃过此劫。因此,他提醒太宗,放手此事。他指出,就算那个危险的女人能活到三代帝王驾崩的那一刻,也早已白发苍苍。这位占星师与道家学者一样,提倡“无为”,他认为,即便预言能成真,这位“武王”多只能享受短短几年的时光,随后也就老死归西了。如果现在杀掉了“武王”,马上就会有新的“武王”取而代之,待到唐三代之后,新的“武王”可能才到中年,那她就很可能会彻底颠覆唐王朝的政权。
虽然唐太宗当时只有四十几岁,但他已经感受到了年岁的压力,于是便放走了占星师。太宗想,如果那位武王登基,那也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而是此刻坐在他身旁的这位皇子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唐太宗便任由命运发展,而他自己,则继续去发展他的新喜好——如果这些故事传闻属实的话——与一位貌美的年轻女子缠绵,并且还赐予她“媚娘”之名。太宗年岁渐高,健康大不如前,而他的原配妻子也早已逝去,但与媚娘在一起,却让他又有了年轻的感觉。也许正是因为他正渐渐衰老,所以才没有仔细地思考过她的真正的姓氏:武。
差不多一百年后,唐太宗与他的占星师的故事才被武则天的亲人和曾经的伙伴写了下来,他们记录了许多有关她的往事,将她的一些神秘品质一一罗列,甚至还坦言,她在晚年所做的一些事情的确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危。像唐太宗与他的占星师的故事虽然是一些轶事,但人们也有可能会将这些与治理国家大事的故事相提并论,毕竟唐太宗与武则天都曾是中国的统治者,因此,在记录他们的过往时难免会有过度的崇敬之情——哪怕他们的人生并不是非常完美。武则天在晚年时终于当上了皇帝,而那些关于三代后“武氏”时日不多的预言也都沦为空话,武则天渴望享受盛誉,而她也的确做到了,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名符其实的女皇帝。
武则天还是一名婴孩的时候,她的未来就已经有了征兆。武父年少时,武氏祖居附近的一口旧井里又流出了水,在武则天出生的前一年,这口井就已经再一次地盛满了水,随后几十年,井水源源不断地往外流,甚至成为了附近一条大河的新支流的源头。这个现象被当时的人们编成了歌谣,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武家井满,圣贤人现。”6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曾是一名木材商人,武则天出生时,他已经步入中年;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他的第二位妻子。如果他们当时的年龄都记载如实的话,那么他们的婚姻在当时的风俗下,应该是极为奇怪的。士彟与位妻子已经有了至少两个儿子,这就已经完成儒家所推崇的传宗接代、后继有人的要求,武氏一家的血脉也能得到延续了。按照当时的风俗,像士彟这样的人既然已经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开始享乐了,他完全可以找一位比他年轻许多的女人来做第二位妻子,然而,时年四十二岁的杨氏却只比士彟年轻了两岁。杨氏为丈夫生下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次女,出生于公元625年。7
公元627年左右,士彟被任命为四川边界小城利州的都督时,一位预言家曾造访武家。来者并非江湖骗子,而是德高望重的看相人袁天罡。当时,袁天罡受唐太宗之命,正赶往京城,路过武家时,便驻足停留,夜宿都督府上。士彟将家人召集起来,让袁天罡看相,袁天罡立即注意到了杨氏。
“唯夫人骨法,必生贵子。”
武士彟听罢,便借此机会,让袁天罡也看看他位妻子所生的儿子。不过,袁天罡并没有明确地预言今后将会发生什么大事,而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这些儿子也只会成为都督而已,并不会经历什么了不起的人生。
随后,武士彟又领着预言家为当时只有三五岁的武则天的姐姐贺兰氏看相。
“此女大贵,”袁天罡面露惊讶地说道,“然亦不利。”
当时的武则天只有三岁,袁天罡为大家看相时,她正着男孩的衣裳,由奶妈抱在怀里。袁天罡走到这位婴孩面前,表示他很难为这个在睡梦中将脸揉皱了的婴孩看相。但当他凑近去看这个婴孩的脸时,孩子的眼睛睁开了,袁天罡惊讶不已:
“龙睛凤颈,贵之极也。”
袁天罡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个女孩,他继续说道,“若是女,当为天子。”
十年后,唐太宗逐渐出现衰老和濒临死亡的迹象。战时的旧伤不断复发,他感觉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与此同时,边境的战事也依然困扰着他。而他虽然为中国带来了和平和繁荣,但他自己的近亲也给他添了不少麻烦。他的长子是皇位继承者,但却陷入同性之恋的谣言之中,并且还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敌人——突厥人的风俗习惯所吸引,因此引发了世人对他的争议。
太宗年轻时骁勇善战,经历了许多大小战事,630年时,一位使者从日本远道而来,更是让太宗觉得,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自那以后,他便不再像从前那样节俭与明智,开始变得挥霍无度起来,大肆修建华丽的宫殿(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又将一座修好的宫殿给推倒了),还常常为了找乐而远行去狩猎。有几次,他甚至整个冬天都不回宫,留在骊山与年轻的宫女们一起泡温泉,让浑身骨骼疼痛的自己放松身心。9
对于一个习惯了沙场战乱和家族世仇的人来说,和平的环境必然会让他感到自己渐渐衰老。唐太宗的父亲建立了唐朝,公元627年时被迫退位,终在635年,在他修道隐居的地方与世长辞。与此同时,更让唐太宗感到悲伤的,是与年轻时期的他作伴的战马的诀别。飒露紫、什伐赤、特勤骠、青骓、白蹄乌,这些骁勇的战马载着他进出危机关头,身上还为此而留下了无数疤痕,到后,它们终于还是老去了,皇帝为此悲痛万分,命人将他挚爱的这些坐骑刻在墙上。一同雕刻上去的还有拳毛騧,在初唐的一场大战中,拳毛騧身中九箭而亡。唐太宗将这六匹战马的雕像立于玄武门前。10
然而,所有这些,似乎都未能让太宗忘掉他真正的悲伤:他的结发妻子——强悍精干的长孙氏文德皇后于636年先逝。太宗为失去她而感到哀伤,不断地在年轻的妃嫔和宫女之中寻找慰籍,而那时的他,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轻视迷信之说了。许多等待着他的妃嫔都是朝中大臣的女儿,那些大臣们都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希望她们有朝一日能成为太子的母亲。虽然大家都没有言明,但那位“亲突厥”的太子已然地位不保。
武则天初入宫时,她的母亲认为她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当时,太宗已经拥有许多妃嫔,虽然失去皇后让他悲痛万分,但这些妃嫔已经足够为他抚平这样的伤痛了。此外,他已经拥有十四位皇子,并不需要再多一位来继承江山。因此,对于一位妃子来说,也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扶摇直上了。
在随后的岁月里,许多权势都想尽办法让她在后宫中拥有一席之位,武则天自己也很快赢得了太宗的青睐。这也说明了,青春期之前的武则天一定是一位美貌非凡的女子,才能这么快就成为太宗的才人。实际上,武则天的入宫之路也是让人煞费苦心的。她入宫前一年,父亲便去世了,因此,她的母亲很可能是想要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归宿,能免于遭受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欺凌,所以才安排她入宫。同年,武则天的姐姐也嫁给了贺兰家族的一位官员。就这样,武家的两位长女都有了归宿;而她们的妹妹因为年纪尚幼,只能留在守寡的母亲身边,成了母亲放心不下的人。
也许,这反而成为了武则天的优势。一位年轻貌美的处女,因为失去了亲人而哀伤着,也许,正是这样的身世使得武则天受到了比其他人略多一点的关注。想必太宗一定注意到了武则天的这段经历,才会给她赐名“媚娘”。不过,武媚娘对于太宗来说,不过是他人生之中短短几秒的插曲而已。实际上,少女时期的武则天自己也明白,她在宫中妃嫔中的地位极为低下,仅比为公主洗衣的宫女略高一点而已。
在后宫妃嫔中,排名前的当数皇后,而为了对太宗已故的妻子表示敬意,如今这个位置空悬。根据传统,皇后才是皇帝“真正的”妻子,是合法的帝位继承者的母亲。在其他妃嫔中,位列一品的是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有时,如果太宗想换一些人来临幸,他可能会选择位列二品的六嫔,分别是昭容、昭仪、昭媛等。列此位之下的是三品婕妤九人和四品的美人九人。如果皇帝每天都临幸一位妃嫔的话,需要一整个农历月才能临幸完前四品。就算不考虑有妃嫔身怀有身孕、身患疾病、例假,也不考虑皇帝精力有限的话,也不可能让皇帝有时间临幸到五品的妃嫔,即才人九人——武则天正是在此之列。理论上说,皇帝应该还要临幸三个更低等级的佳丽,包括六品的宝林二十七人、七品的御女二十七人,以及八品的采女二十七人。1
不过,后宫妃嫔们并不会整日闲散而居,像奴婢一样等待着太宗前来临幸。虽然等待皇帝临幸也是妃嫔的一个任务,但她们也会在后宫之中各司其职。在后宫的围墙之内,只有皇帝一位男性居者,剩下的便是一群太监和那122位妃嫔。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只有前两品妃嫔的生活才符合许多西方人对于中国宫廷生活的幻想,她们也许个个都生着花容月貌,也许还能歌善舞、能讨人欢心,同时家世显赫,能与同级的其他妃嫔竞争较量。
级别较低的妃嫔每天都有许多事务要做。太监们日复一日地负责后宫大小事务,包括用膳、预算以及御花园的维护。像武则天这种级别的才人,按理说应当是直接听命于皇后的,但当时皇后已故,所以这些才人才可能有一些时间来嬉闹。更确切地说,才人就是负责寝具和床具供给的侍女而已,只不过,因为掌管着寝宫的事务,所以她们更容易接近皇帝而已。
尽管如此,但少女时期的武则天也只是围绕着中年时期的太宗的众多佳丽之一,而我们对于身为才人时的武则天,也只知晓一件轶事而已。不过,由此也能看出,武则天不仅在宫中负责一些事务,还会在围场陪伴皇帝,与他一起讨论他钟爱的事物:骏马。武则天自己是这样回忆年少时逞能的这段轶事:
太宗有马名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12
太宗听了这段话,可能会轻轻一笑,觉得这位侍女张扬任性、心狠手辣。虽然这样会让中年皇帝惊叹于她与众不同的好斗之心,但这毕竟不是后宫妃嫔应有的态度。从这件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武则天在皇帝面前是如何肆无忌惮,还能推测出,少女时期的她一定拥有非凡的魅力,才能让她没有因此而受到惩罚。所以,虽然武则天在此后的几年里身份并无变化,也许她只是偶尔有机会得到皇帝的临幸,但她依然能够通过皇帝对其他妃嫔的宠幸而一步步向上爬升。
虽然武则天地位相对较低,不过是一位毫无分量的侍女而已,但她仍能看到太宗皇帝的子嗣们的种种丑行。承乾太子是太宗皇帝和文德皇后的长子,他公然接受了与中国西域接壤的突厥蛮夷的风俗和习性,引来许多朝臣的不满。虽说唐朝皇室本身也与突厥有血脉联系——太宗的祖母就是鞑靼人,而文徳皇后也拥有中亚血缘——但太子的行为还是被认为是十分不得体的,尤其是当时两兵还频频相交。
太宗当上皇帝时,承乾太子只有八岁。虽然他自幼便接受教育,以便他日后能成为贤明之君,但他与老师们却十分不和,对于中国朝政之事也丝毫没有兴趣。承乾太子因为后天受伤或先天缺陷而跛足,因而在很小的时候便无需上朝。长大之后,一瘸一拐的太子不喜欢许多贵族们应有的喜好,而是爱上了骑术——也许是因为骑在马背上可以掩饰他的身残。年少叛逆的他甚至公然表现出对突厥文化的兴趣,宫廷礼仪和朝政之事让他感到无比厌烦,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简简单单的草原生活的向往。承乾太子的许多家仆都是突厥后裔,他经常在宫中临时搭建一些帐篷露营,用刀尖串烤羊肉吃。这位叛逆的太子只愿意听突厥乐曲、跳突厥舞,甚至还像突厥的游牧民那样派手下去长安城里偷人家的牲畜。他还四处宣扬,说他继位以后就要立即前往中亚,去那里狩猎、骑马,像他的祖先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1
他的老师终对这位性情乖戾的太子失去了耐心,并对他进行了一大通教训,提醒他应当肩负怎样的责任。老师不能直接惩罚太子,只能在口头上将他严厉批评一番。老师如此苦心教导太子,除了职责所在之外,页可能是另有图谋。承乾太子之所以享有如此殊荣,仅仅是因为他是已故的文德皇后的长子。而他的一位兄长虽然并非嫡出,但却在各方面表现得更像是一位继承者——这不仅是因为这位庶出兄长行事规矩,更因为承乾总是让人感觉他很渴望背井离乡到遥远的边疆去。唐王朝不希望的就是将皇室的那些非中原的亲戚们牵扯进来,于是,与承乾一起扎棚露营的那些蛮夷后裔便成了两族关系的祸害。朝中各派已经开始提议废黜承乾的太子之位。但太子的老师却并未将这些情况如实告知,他已经为这位未来的皇帝鞠躬尽瘁了十年之久,他还期盼着能在太子登上帝位之后成为朝中重臣。如果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那他多年来所耗费的心血就成了徒劳。
对于贵族子弟来说,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老师道歉,并承诺改过自新。但太子并没有这样做,他当即拂袖而去,后来还派了两名“突厥裔”家仆冲进老师的家中,并将他杀死。不过,老师的死讯并没有立即传出去,甚至连执行任务的太子侍从也没有被抓,刺杀一事无人知晓。
太宗万般无奈,只得为年轻的太子再委任一名新老师,他选择了一位在朝上敢于直言进谏指出皇帝的错误的大臣。虽然这位老臣不久便因年迈而离世,但太子在他的教导下,表面上的行为的确有所改观,至少在朝堂上的举止已经开始符合皇太子的身份了。不过,回到自己的宫中之后,他又继续自己草原游牧民一样的生活方式,甚至与侍从们以突厥语畅聊。当一位朝臣对他这种奇怪的行为评头论足时,他直接回以一记重拳。
在太子的所有活动之中,让人觉得奇怪的莫过于一个叫做“可汗出殡”的游戏。在游戏中,太子会摊开四肢,躺在地上装死,而他的侍从们则骑着马在他身旁绕行,并发出哀悼的哭声。承乾还常与汉王一起,带上各自侍从假装两兵交锋,他们还肆无忌惮地开玩笑说,等承乾继位之后,他们就可以率领全部的军队来参与这个决斗游戏。
公元643年,太宗开始注意到太子喜好男色,承乾的地位也因此开始衰落。太宗还发现,承乾与一名十三岁的舞男有染,于是便下令处死那名男子,希望能以此唤醒承乾,让他改过。不料太子得知此事后,却誓言要找他的父亲报仇。他拒不上朝,整日祭拜着那位被处死的男伴的雕像,并且还开始寻觅同谋,与他一起策划弑父行动。
常与太子玩耍决斗游戏的汉王也答应参与谋反,只要事成之后,宫中所有的乐师和舞者,无论男女,皆任他亵玩即可。其他同谋也只要求一些钱财和承诺而已。没过多久,承乾太子便召集到了一群由失意的贵族和家仆组成的队伍,准备一起冒险进行弑君行动。
他们一行人都认为,如果要像承乾的父亲那样,直接发动一场“玄武门”这样的宫廷政变,是不会成功的,毕竟他们没有宫中护卫的帮助。所以,他们决定由承乾太子假装生病,待太宗前来探望太子的时候,其他同谋伺机将他刺死。
不过,承乾太子还没来得及行动,这个弑君谋逆的大事就被另一个皇子抢先一步施行。就在承乾和他的亲信们谋划着刺杀太宗的大计的同时,太宗的另一位皇子也在计划着一场政变。
齐王当时受命为今中国东海岸的山东半岛的都督。不过,当时他的年纪相对较小,所以他担任都督一职不过也是进行学习罢了,主要的事务都是由他的老师们代劳,因而他有大把的时间去结交新朋友。很快,他便交到了不少狐朋狗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位舅舅,这位舅舅总是提醒齐王说,太宗当年就是在残酷的兄弟之争中取得了胜利才登上皇位,很快,太宗的皇子们也会发起类似的皇位之争,自相残杀。
齐王的老师注意到了齐王正积极地招募私兵。虽然齐王招兵可能仅仅只是为了自我防卫,但身为一位皇子,如此私招兵队实在不妥。这位老师不仅将齐王招兵的事情上报给太宗,更是私自回到了都城,表面上是为了齐王去向皇帝求情,但实际上却是催促皇帝尽快写下诏书严惩这位任性倔强的皇子。齐王知道后,十分气恼,很快便将他杀害了。不过,这位老师已经上书皇帝,表示自己唯恐性命不保。齐王的随从中也有一人因为拒绝参与杀害同僚,而遭人毒手。
至此,齐王已无路可退,他意识到,太宗迟早会知道他私自招兵一事,并且一定会撤除他的封号。摆在齐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逃跑,要么对决。齐王选择了对决,并集齐全部兵力,意图先发制人,赶在他的父亲暴怒之前将权位夺下。不过,许多忠于太宗的官兵迅速赶来,将齐王的部队团团围住,而齐王自己门下的许多护卫并不支持起兵谋反,所以齐王很快便无力反抗。后,齐王府被熊熊大火烧尽,齐王被迫投降,这场闹剧就此终结。随后,齐王被押往京城阐明谋反的原因,而大部分支持他谋反的人则被处死。
不过,当长安城的皇宫内开始审讯此事之后,事情却变得更加残酷起来。一位支持齐王谋反的人为了能得到宽大处理而坦白了自己的所有罪行。这个不同寻常的人参与了两个谋反计划,他在描述自己为齐王提供帮助时,又在不经意间向审讯者暴露了承乾太子的密谋。14
43
虽然太宗自己年轻时就曾陷入权位之争,这样的谋逆之事不应让他感到吃惊,但他还是为此感到痛心不已。他知道这些事后,清理和驱逐了许多皇族成员。像汉王之类的,就赐他们自尽;而像承乾太子一类的,则被撤除封号、贬为庶人、发往边疆。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皇子们,到了远离文明世界的边疆之后,很少能活过两年的。
后,这场危机终结了四位皇子和许多随从的前程,太宗的一位老友也牵扯其中,在他被处死的那一天,太宗还万分悲痛地与他诀别。而这一切对于武媚娘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于后宫妃嫔的宫女少了许多。太宗因为心存仁慈,所以并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将涉事人员的女眷也一并处死。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她们还是被流放到了边疆。
如果这些女人没有被流放,那她们将会如何勾心斗角?会掀起怎样的政治纷争?会引发怎样的家族世仇?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皇子谋逆事件过去后,一些人很快便意外地被挤到了聚光灯下,守旧势力之间开始众说纷纭,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也担心唐王朝由此沦为他人的笑柄。他们想要让世界看到唐王朝军事强大、国家安康的形象,要让周遭的小国对唐继续敬仰,让潜在的敌人对唐保持畏惧。于是,他们决定发动征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