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精神明亮的人

精神明亮的人

4.00 超出 5 基于1客户评级
(2评论)

作者:王开岭 著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ISBN: 978780550820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6.99

类别: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学 畅销榜 SKU:5c23e760421aa985877b9a70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2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5508207

编辑推荐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选集》是著名作家、媒体人王开岭的代表作,收入王开岭**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中,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王开岭著作推荐: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代表作,中国校园公认的“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
★,王开岭文集之文论卷。
★,王开岭文集之随笔卷。
★,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

 

 

内容简介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选集》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在这个浮躁的速写时代,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在这个浮跺的速写时代,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作者简介

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王开岭,男,1969年生,山东滕州人。现居北京。作家、媒体人。历任央视《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指导和主编。著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激动的舌头》、《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等十余部,入录国内外数百种优秀作品选。

 

其作品因“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而在大中学校园拥有广泛影响,入录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新语文课本》和各类中高考语文试题,被誉为中国校园的“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目  录

序言 阅读的盛宴

 

辑 灵魂的萤火


精神明亮的人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向儿童学习

从生命到罐头

远行笔记(四章)

两千年前的闪击

雪白

残片

被占领的人

向死而生

永远的邓丽君

女子如雪

《罗马假日》:对无精打采生活的精彩背叛

蓝湖

俄罗斯课本

女人,喜欢你的作品吗

生活在别处

谈谈墓地,谈谈生命

第二辑 大地的忧郁


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

人类如何消费星空

古典之殇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

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

大地伦理(四章)

鹿的穷途

森林被杀害,童话被杀害

麻雀,对不起

依据不足的“热爱生活”

“恐龙胃”与“物理人生”

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

打捞悲剧中的“个”

一个非教徒的信仰絮语

对“快感”的蹙眉与微笑

对“异想天开”的隆重表彰

东西方文化下的资产观

第三辑 精神路标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女性气质

请想一想华盛顿……

战俘的荣誉

一个人的遭遇

是“国家”错了

梁漱溟:一只自由主义牛虻

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

“我比你们中任何一个更爱自己的国家”

“你有权保持沉默”

“坐着”的雕像

权利的傲慢

美国的宗教面包

英雄的后

影子的道路

独裁者的性命之忧

为何我们没有自己的“大师级”


第四辑 深夜翻书


当你老了,头白了……

爬满心墙的蔷薇

有毒的情人

《鼠疫》:保卫生活的故事

亲爱的灯光——怀念别林斯基文学小组札记

关于语言可以杀人

一本真正的书让人“害怕”

杀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等待黑暗,等待光明

“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


后记 我在,我们很近

媒体评论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吴散人


  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王小鲁


  他的文字激发了我对社会、人生、自然和爱的一切纯洁的情感,对美好、质朴、纯净、正义与忠诚的记忆与向往。我几乎不敢相信,中国会有这样的作家……我凝神屏气地读着.时常被震撼、被感动,湿热的泪汹涌着,掩卷而泣。他的清洁、激情与浪漫,他的宽广和深邃,他的忠诚和对美的深爱沐浴着我……
  ——张娟文(网贴)

在线试读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1936年,英国作家奥威尔与新婚妻子一道,志愿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后来被子弹射穿了喉咙。在《西班牙战争回顾》中,他讲述了一件事——

一天清晨,他到前沿阵地打狙击,好不容易准星里才闯进一个目标:一个光膀子、提着裤子的敌兵,正在不远处小解……真乃天赐良机,且十拿九稳。但奥威尔犹豫了,他的手指始终凝固在扳机上,直到那个冒失鬼走远……他的理由是:“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已不能算法西斯分子,他显然是个和你一样的人,你不想开枪打死他。”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其杀人的职业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具生理的人,一个正在生活中的人。

多么幸运的家伙!他被敌人救了,还蒙在鼓里。因为他碰上了“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人,一个只知服从命令的杀手。那一刻,奥威尔执行的是自己的命令——“人”的命令。

杀手和杀手是有别的。换了另一个狙击手,他的裤子肯定就永远提不上了。而换了奥威尔在他的位置上,他肯定会毫不迟疑地搂动扳机,发出一丝“见鬼去吧”的冷笑。然而,这正是“人”与士兵的区别,希望也就在这。

与其称之“奥威尔式”的做法,毋宁说这是真正的“人”之行为。任何时候,作为“人”的奥威尔都不会改变态度:即使正是该士兵,不久后将用瞄准来回报自己,即使他就是射穿自己咽喉的那个凶手,即使早料到会如此,奥威尔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后悔。

所有的战争,直接的方式与后果皆为杀人。每个踏上战场的士兵都匹配清醒的杀人意识,他是这样被授予的:既是射击者,又是供射击的靶子……而“英雄”与否,亦即杀人成绩的大小。在军事观察员眼里,奥威尔式的“犹豫”,无疑乃一次不轨、一起严重的渎职,按战争逻辑,它是违规的、非法的,要遭惩处。但于人性和心灵而言,那“犹豫”却如此伟大和珍贵!作为一桩精神事件,它应该被记入史册。

这样说一点不过分。

假如有一天人类真的不再遭遇战争和杀戮,你会发现,那值得感激的——早制止它的力量,即源于这样一组细节和情景:比如,决不向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开枪!

这是和平之于战争的一次挑战,也是“人”对军人的挑战。

它在捍卫武器纯洁性的同时,更维护了人道的尊严和力量。

斗争、杀戮、牺牲、死难、血债、复仇……

如果只有仇恨而没有道义,只有决绝而没有犹豫,你能说今天的受害者明天不会变成施虐者?英勇的战士不会变成残暴的凶手?

你隐约想起了一些很少被怀疑的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同志的凶狠”“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严酷无情”“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感到一股冷。

一股政治特有的冷。匕首的冷。工具的冷。地狱的冷。

而不合时宜的奥威尔,却提供了一种温暖,像冬天里的童话。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世界。”或许亦可说:孩子把他美好的童贞,献给了成人社会。


  孩提的伟大在于:那是个怎么做梦都不过分的季节,那是个深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人在一生里,所能给父母留下的美好的馈赠,莫过于其童年了。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说中,对家长和孩子们说——


  “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嵌入心坎:那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若老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你们要宽恕他,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认自己的缺陷,那你们要爱戴他……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书里抄来的,旧的又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


  作家的后一句话让我激动得几乎颤抖了。他这样说——


  “现在想回家了吧,亲爱的小朋友?那就回家去吧!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请问问你们的孩子们。”


  请问问你们的孩子们!多么意外的忠告,多么精彩的逆行啊。


  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个生命一件了不起的礼物:嫩绿的童年!可惜,这嫩绿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并没什么价值,结果丢得比来得还快,褪得比生得还快。


  儿童的美德和智慧,常被成人粗糙的双目所忽视,常被不以为然地当废电池一样地扔进岁月的纸篓里。很多时候,孩提时代在教育者那儿,只被视作一个“待超越”的初始阶段,一个尚不够“文明”的低级状态……父母、老师、长辈都眼巴巴焦急地盼着,盼他们尽早摆脱这种幼稚和单薄,“从生命之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厂”(凯斯特纳语),尽早地变作和自己一样“散发着罐头味的人”——继而成为具有呵斥下一代资格的“正式人”和“成品人”。


  也就是说,儿童在成人眼里,一直是被当做“不及格、非正式、未成型、待加工”的生命类型来关爱与呵护的。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天大的错觉!天大的自不量力!

 

  1982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茨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一书。书中一重要观点即:捍卫童年!作者呼吁,童年概念是与成人概念同时存在的,儿童应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教育不应为儿童未来而牺牲儿童现在,不能从未来的角度提早设计儿童的当下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生活就是‘生长’,一个人在某一阶段的生活,和另一阶段的生活同样真实、同样积极,其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为其充分生长而供应条件的事业……教育者要尊重未成年状态。”目前,国际社会普遍信奉的童年诉求包括:首先,须将儿童当“人”看,承认其独立人格;其次,须将儿童当“儿童”看,不能视为成人的预备;再者,儿童在成长期,应提供与之身心相适应的生活。


  对儿童的成人化塑造,乃这个时代丑蠢的表演之一。而儿童真正的乐园——大自然的被杀害,是成人世界对童年犯下的罪过。就像鱼缸对鱼的罪过,马戏团对动物的罪过。我们还有什么可向儿童许诺的呢?


  人要长高,要成熟,但成熟并非一定是成长。有时肉体扩张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萎缩,人格变矮,梦想溜走了。他丢了生命初之目的和逻辑,他再也找不回那股极度纯真、天然和正常的感觉……


  “回家问问孩子们!”并非一句戏言,一个玩笑。


  在热爱动物、反对杀戮、保护环境方面,有几个成年人能比孩子理解得更本色、履践得更彻底和不折不扣呢?


  当成年人忙于砍伐森林、猎杀珍禽、锯掉象牙、分割鲸肉……忙于往菜单上填写熊掌、蛇胆、鹿茸、猴脑的时候,难道不应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吗?当成年人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对罪恶熟视无睹、对丑行隔岸观火的时候,难道不应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吗?


  有一档电视节目,播放了记者暗访一家“特色菜馆”的影像,当一只套铁链的幼猴面对屠板——惊恐万状、拼命向后挣扯时,我注意到,演播室的现场观众中,先动容的是孩子,表情震荡的是孩子,失声啜泣的也是孩子。无疑,在很多良知判断上,成年人已变得失聪、迟钝了。一些由孩子脱口而出的常识,在大人们那儿,已变得嗫嚅不清、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了。


  应该说,在对善恶、正邪、美丑的区分,在对两极事物的判断、投票和立场抉择上,儿童比成人要清晰、利落和果决得多。儿童生活比成人要天然、简明、纯净,他还不懂得妥协、隐瞒、撒谎、虚与委蛇——这些“厚黑”术。在对弱者的态度上,他的爱意之浓度、援手之慷慨、割舍之坦荡,尤其令人感动和着迷,堪与纯洁的宗教行为相媲美。


  “天真”——这是我心目中对生命的审美了。


  那时候,我们以为天上的星星一定能数得清,于是便真的去数了……


  那时候,我们以为所有的梦想明天都会成真,于是便真的去梦了……


  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快乐、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善良、温情、正直与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都要丰盛。


  有一次,高尔基去拜访列夫-托尔斯泰,一见面,老人就对他说:“请不要先和我谈您正在写什么,我想,您能不能给我讲讲您的童年……比如,您可以想起童年时一件有趣的事儿?”显然,在这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眼里,再没有比童年更生动和优美的作品了。


  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固然是一篇捍卫童年的宣言,令人鼓舞,让人感动和感激。但更重要的是:后来呢?有过童贞岁月的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一个人的童心是如何从其生命流程中不幸消失的?那即使有过天使般笑容和花朵般温情的他又能怎样呢?倒头来仍免不了钻进父辈的躯壳里去,以致你根本无法辨别他们——像“克隆”的复制品一样:一样的臃肿、一样的浑浊、一样的功利、一样的俗不可耐、无聊透顶……


  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塑造”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这也就是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的“生命丢失”罢。


  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从何时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

添加评论 取消回复

2个精神明亮的人评论

  1. 评分 4 / 5

    我是网管 – 2019年1月12日

    一直都很喜欢王开岭的作品,书纸质封面都很好。

  2. 评分 5 / 5

    哑女 – 2019年1月12日

    这款书印刷比较奇怪,排版让人觉得有点怪,书名那几个字都是断断续续的笔画,估计是故意这样设计的,刚拿到书,小孩以为书是有问题的,后来比较其他售书网家的介绍图也是一样的,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余秋雨 文化苦旅

EUR €28.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沉默的大多数(手稿珍藏版)

EUR €23.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皮囊(畅销250万册的国民读本,韩寒监制,刘德华、李敬泽作序。繁体版面世即进入台湾诚品、博客来畅销榜单)

EUR €16.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千年一叹

EUR €26.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