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12742
一、 标准
1.规范。选完整的字,残缺的字不选;
2.大小划一;
3.改成墨迹,更加精准。
二、 六迹
选取各种书法大家的字,可以看到字的形态的变化,了解其历史变化脉络。
三、 四种查阅方法
部首索引
拼音索引
四、 功能
1.查阅方便;
2.欣赏功能;
3.临摹功能;
4.教师演示功能。
禇大为
一 道之书法
怎样的书法才是理想的书法,这个问题是历代书法家一直想弄明白的,更是我们现在百思不得其解又极想参悟的。
画僧石涛论书画时曾说:“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经”“法”为一般规律,而在此之上,必定还有一种道,比如写字时运笔要中锋,是合法合经,但有时候为了展示笔法的表现力,运笔也可以走侧锋,这也是依法合道的权和化,“至当不变者为经,反经合道为权”。权变和转化是在经的规则之外的,但权变和转化需符合道的理念。所以道是根本之法,它在经和法之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宋代的院体画、董文敏、四王是如法如经的画法之正宗。而四僧、扬州八怪、部分海派书画、岭南画派则是权与化的代表。
同样,书法也是这样,钟、张、二王、智永、初唐四家、颜柳、苏黄米蔡、赵构、明清的馆阁体等是法和经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主流。而二爨、杨铁崖、徐渭、张瑞图、傅山、王铎、郑板桥、金冬心等便是权和化的代表。他们以灵活变通和特殊的处理方式,在书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米襄阳曾说“用笔乃千古不易之道”,这是说的法和经,“结体因时而变”,这是说的化和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规规矩矩的法和经,还是因时而变的化和权,皆需符合书法之道。当然,在用笔上也可以权变,这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是相对来说,用笔的转化权变发展得比较缓慢。
黄宾虹曾说,顺天应人为道,顺天为符合客观规律,应人为书法者的个性,同时也兼容了他人的审美、时代的审美,即主客观的审美相符合。顺天应人的书法才是书道所在。
道之书法可以这样图解:
书道
——经(典范经文)——权(权变)
——法(规范法度)——化(转化)
(此处书道与日本书法中的书道有所差异的两个概念。)
所以我们所说的理想的书法,是因时而变的,它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审美观念同时又让人感动。历代公认的三大书法名帖,《兰亭叙》《祭侄稿》《黄州寒食帖》都有令人感动的内容,比如,《兰亭叙》触动的是生死大事,“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不仅仅是个体的,更是指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祭侄稿》《黄州寒食帖》均是在悲愤和孤独困顿的心情中,以书法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因此,让理想照进书法,以书法技艺恰当地表述书法,道技圆融,这就是理想的书法,也是我们所说的书道。
二 笔法
笔法乃执笔之法,也是运笔之技巧。
如果说,中锋为经为法,侧锋则为权为化。
蔡邕说过:“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讲的是书法中用笔的中庸之道,即用笔绵里藏针、不露锋芒。
蔡邕又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相映带,无使势背。”讲的是合力相心,笔势聚气,相向而行。
孙过庭说:“违而不乱,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讲的是用笔的变化之道:相反相成,差异中求同一性,快就是慢,慢中求快,慢就是快,快时稳住气势。
王澍说:“执笔欲死,运笔欲活,指欲死,腕欲活。”这是用笔中的执笔之法。仿佛骑单车,手不离车把,松紧自如。
董其昌又说过:“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为禇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这是讲的用笔中的中锋和侧锋的关系。同时,按下有度,提起笔不离纸,也说明笔锋调整之难。
董其昌还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这是论笔法中的境界。
古人讲了这么多的用笔之道,总结一句话:中锋为体,侧锋为用。体用结合,掌握经权之变,就能过了用笔这关。
三 字法
字法是指字的结构安排。古人早已总结了许多规律。姜夔(白石)说:“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所以字字不同,字法也不同。
姜白石又说:“谓如‘東’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画多者易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字与人一样,各有其态,必须先认识了解这个“人”,才能写好这字。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姜白石这段说的是左右结构的安排。
“假如‘口’在左者皆须与上齐,‘鸣’、‘呼’、‘喉’、‘咙’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是也。
“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慰’字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可也,可谓‘所欲不逾矩’矣。”这是说的同字不同法在字法中难度较高的部分。《兰亭叙》中二十多个“之”字无一相同。
“转折者方圆之法,真(楷)多用折,草多用转。”这是字的用笔不同,草楷不一样。这是不同字体的字法之不同。总之,字字不同,体体不同,字法一个个字、一种种体参悟。
四 墨法
墨法是浓淡之道,枯湿之变。
以浓墨为经为法,枯墨为权为法,参之以干湿之变。
王澍说过:“东坡用墨如糊,云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小儿目色墨墨黑也,这是说的浓墨为法。微微凸起,积墨厚重。
董其昌说过:“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这是董其昌的独到见解。以润墨为书法作品的华彩,浓墨之中,有枯笔,有牵丝,有飞白,就是墨法中的变化之道。打个比方,用美食家的语言说,肥而不腻才是好吃的东西(类似五花肉)。
黄宾虹先生擅长用宿墨、焦墨等书写,现在书家在墨汁中渗上化学物质,使涨墨与渗化的层次有特殊的效果,这是另外一种的墨法。
五 章法
书法中章法所占比例极高,曾有人认为,章法要占到整个书法规则中的七成。如果以平整为经为法,参差(如郑板桥书法的乱石铺街),便为权为化。
董其昌说过:“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此言所说茂密者,并非指字间距小,而是章法中的行气相连,或者叫通篇贯气。
董其昌又说了:“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这是讲了章法中的通篇安排问题。当然这是后人所言,王右军当时也不会考虑太多,是起草一篇序言,打草稿,完全是天然而成。
另外有关写榜书时的章法,前人也有论述,凡榜书三字,则需中一字略小。四字则需中二字小,这是运用视觉效果的章法。因为观榜书者一般居中,中间的字容易看得大,所以要略小一些。其他篇幅的字便不能这样安排。
古人所称的章法,是以其不经意书中而天机自动,一有心机变入俗字之列,其章法也便入了恶俗之列。
总之,书道合与人道。技巧、人品、学养的完美结合,书体(篆、隶、行、草、楷)与人格的相应,与时代的相符,顺天应人便是道之书法。
《七体书法字典》就是本着以上的原则和思路选字编录的,经过编委会全体同仁的数年努力,得以成稿,这也正是想用一个个书法字体的形式,表述书法之道的理念。希望通过这本字典的运用,进一步理解书法,让理想照进书法。
同时,《七体书法字典》在编撰过程中得到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感谢!因为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瑕疵和谬误,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岁在丁酉荷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