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07849
种不好庄稼只是耽误一季的收成,孩子教养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尤其是男孩,他们更多地承载着父母和家庭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未来是通达顺利还是处处受阻,全在于此时的培养和预备。男孩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旦走入歧途,父母的希望落空是小事,给自己的一生带来无穷的麻烦是大事。
本书提醒家长和孩子,不要为自己亲手设置路障,从小培养男孩成为具有独立、自信、刚毅、正直、富有责任感的男人是多么重要。在提倡自由竞争和进取的社会,男人没有优柔软弱的权利,上述品质是真正男子汉的必须。为此,书中围绕如何培养男孩正面成长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家庭支柱、社会栋梁的问题,广泛涉及了在男孩教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加以全面分析拆解,为读者指明方向,真正将教养男孩的金钥匙交在了读者手中。
“男孩”是中性称谓,而“男人”,除了男性这一层含义外,还代表着责任、力量、道义与担当。男孩如何成长为男人,将决定男孩能否成才,能否成人,能否有出息。
信念给了男孩巨大的能量。因此,父母不要着力在把儿子教育得多听话、多乖巧、多温顺上,而应在培养男孩的技能和本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信念和志趣。
只有让男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孝敬父母,他们将来才能成为勇敢果断、自信自强、豁达乐观、宽容大度的男子汉。
没有什么比把男孩带到这个世界,然后把他们一步步引上成长的道路,直至使其走向成熟更能让人有成就感了。男孩的未来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想要培养有出息的男孩,那么阅读本书将是父母*好的选择!
章 不做“狼爸”“虎妈”——打骂男孩,只会让孩子更叛逆
打骂会让男孩变得更糟糕
你能做到对儿子零吼叫吗
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男孩
父母说话强势,儿子就会怯懦
不要急于责备孩子
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男孩不听话?棍棒伺候
第二章 从来纨绔少伟男——吃过苦的男孩将来更出息
创造机会让男孩体验挣钱的艰辛
理解“穷”养的内涵
只有现在先吃苦,将来才能少吃苦
舍得让孩子受些皮肉之苦
溺爱是男孩成长的绊脚石
再富也要苦苦孩子
坐享其成是男子汉的耻辱
第三章 给男孩选择的权利——男孩越独立将来越出息
把选择的权利还给男孩
培养男孩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任他,也是一种尊重
培养男孩的动手能力
尊重男孩的隐私
孩子有与父母争辩的权利
第四章 让男孩学会坚强——经历挫折洗礼的男孩将来更出息
跌倒后,一定要自己爬起来
面对挫折和痛苦要意志坚强
教会男孩与挫折握手言欢
让男孩明白挫折是成长的必修课
鼓励男孩战胜挫折
第五章 人而无勇,不知其可——让孩子把“勇”用在关键的地方
让男孩勇敢说“不”
帮助男孩克服胆怯,勇往直前
放手让男孩去冒险
勇敢点,打开生命之门
勇敢竞争,脱颖而出
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
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镇定
要让男孩拥有阳刚之气
第六章 培养男孩责任感——让他们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这事你自己负责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允许失败,不做扼杀男孩责任感的杀手
让男孩学会向别人道歉
把借口扼杀在摇篮里
让孩子东东家
第七章 自信才能成大器——父母要善于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为孩子的次成功喝彩
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
赞美是孩子进步的阶梯
告诉男孩,你能行
帮助男孩跨越自卑的栅栏
让孩子学会自信交往
第八章 做一个宽容大度的小绅士——教会孩子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教育男孩学会原谅他人
让男孩做个有教养的小绅士
不要对男孩太挑剔
让男孩不为小事抓狂
得到尊重之前要先尊重别人
培养男孩谦让的绅士风度
第九章 开发男孩成功潜能——未来由有主见的人自己掌控
未来掌控在有主见的男孩手里
以自己男孩自己的方式实现目标
学习计划一定要自己制订
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
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十章 好心态是位——多向孩子灌输乐观主义思想
让男孩的未来充满阳光
正确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
发挥好胜心的积极作用
注重男孩幽默感的培养
培养孩子快乐的心态
激励男孩积极实现人生价值
第十一章 财商决定成败——及早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财政部长”
建立属于孩子自己的账户
允许孩子向父母借钱
让孩子学会存钱
告诉你的儿子:要花钱,自己挣
培养男孩的理财意识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
教育界需要一场“教育复兴”,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模板式印制和雕塑,而应该遵从个性化培养,男孩与女孩的教育更应有所区别。
著名家教作家——赵子墨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男子汉,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过教育男孩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养育一个男孩要比养育一个女孩的难度要大许多,因为男孩有用不完的精力,总是能把父母搞得不得安宁。似乎只有搞得自己遍体鳞伤,把家里的小电器都拆光才能证明自己是男子汉。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男孩是难以控制和对付的。”此话一点儿都不假。但是,家长们不要担心,其实,这些只是男孩性格中的一部中,家长之所以会这么头痛,是因为对男孩缺乏正确的认识。男孩虽不像女孩那样聪慧,却也有很多女孩身上少有的优势:
他们逻辑性强,总是喜欢探索;
他们精力充沛,始终保持斗志昂扬;
他们喜欢创造,总是让大脑充满幻想;
他们肩负重任,一心致力于成为国家的栋梁;
……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想要教育出有出息的男孩,父母必须要了解男孩自身的特质,因材施教。如此一来,定能够将男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培养出有出息的男子汉。
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向和反面,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是,人才不是天生的,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才来自于优秀的指导,科学的培养,来自于父母从小给孩子的卓有成效的关爱与教育。大量的实例表明:如果不是从小就得到科学的素质培养,那么,再有潜质的天才少年,也不会自然地成长为杰出的人才,甚至会流于平庸。
因此,父母不要奢望把儿子教育得多听话、多乖巧、多温顺,而应根据男孩的天性,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男儿如石,让他们多吃点苦,才能磨炼出他们的意志,锻炼出他们的能力。男儿需要独立,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才能使他们摆脱依赖性;给他们独立成长的空间,才能让他们学会按照一定的方式获得信息,尊重他人。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儿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是国家的未来。要想成为明智的父母,就要鼓励男孩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且要让他自己走路。男孩一定要自强自立,成为生活的强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从而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必须有刚毅、正直、自信等所有出色男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将成为男孩前进道路上迎风破浪的坚舟,助其战胜人生所有的坎坷。
把男孩带到这个世界,然后牵引着他们一步步成长,看着他们从自己的身边,步伐稳健地走向成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男孩的父母感到骄傲的了。男孩的未来是以父母为起点的,风筝能飞多高,除了它自己的线长和适宜的风,关键还要看放风筝的人的技巧。本书根据男孩的性别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结合当今教育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用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长的言行,帮助家长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给大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够对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章
不做“狼爸”“虎妈”——打骂男孩,只会让孩子更叛逆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教育观念。但是,作为男孩的父母,我们要知道,打骂只会让男孩更加逆反,成为真正的“问题男孩”。如果父母能把孩子当成知心的朋友,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就更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积极上进的好孩子。
打骂会让男孩变得更糟糕
“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也一直被大多数家长践行着。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非打即骂是这些父母采用的普遍方式。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而且他们也试图为孩子营造这样的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采用“专制”的教育方式。在他们的观念里,犯了错误、成绩不好就必须要打,不打怎么能让孩子改正错误、认真学习呢?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88年元月的一天,青海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夏斐拿着期末成绩单走在放学的路上。从这一天开始学校就放寒假了,原本夏菲应该很高兴,可是此时的他却忐忑不安,因为他的成绩单上有一门功课考的不“理想”,没有达到妈妈的标准,他不知道,一会儿回家会面临怎样的苛责。
夏斐的妈妈对他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求特别高,哪怕夏斐有一丁点儿的松懈怠慢或是成绩有一丁点儿下降,等待他的都会是妈妈的打骂。一个耳光,一顿拳打脚踢,对夏菲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妈妈这种棍棒教育下,夏斐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不敢对学习有一丝的懈怠,成绩一直保持得不错。在老师眼里,夏斐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在同学眼里,夏斐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榜样。但只有夏菲知道,这一切都是被妈妈逼出来的。
那天回到家,妈妈看到夏斐有一门功课不理想,便又开始对他进行责骂并开始拳打脚踢。夏斐经不起打骂,委屈地哭了起来。谁料,他的哭不仅没有让母亲停下手来,反而更加激怒了她,母亲开始变本加厉,下手更重了。后,竟然操起了桌上的擀面杖,雨点般地朝夏斐身上打去。终,年仅九岁的夏斐就这样被母亲的擀面杖无情地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当时,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引发了人们一轮又一轮对于“棍棒教育”的深层思考。然而,时过二十几年,家长们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多少教训。当然,这种把孩子打死的现象只是的个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打孩子的现象仍然是屡见不鲜,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男孩就该这样养
有知识、有修养的家长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粗暴的态度、压制的办法有时候比孩子的错误本身要更为严重,更让人痛心。另外一种更坏的情形是,孩子本身并没有错,但家长却一意孤行,逼迫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那样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将是更巨大的。所以,下面这些粗暴、武断的话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说:
1. 妈妈怎么会错骂你,一定是你不对,快向妈妈道歉
谁都会犯错,孩子会,家长当然也会。所以,当听到爸爸(妈妈)在批评孩子时,妈妈(爸爸)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加入批评的行列。而应该先冷静、理智地问清事实,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正确的论断。
2. 你的年纪都白长了,越大越不明白事理
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很多家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将评判成年人的标准套用在孩子身上,所以诸如“你怎么变得不如小时候懂事了”“你的年纪都白长了”此类的话便会经常被他们挂在嘴边。如此一来,这将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 一定是你在说谎,XX可是个好孩子
有许多家长在听到孩子背地里指责同学或小伙伴时,总是不希望孩子过于偏激。其实家长的本意是想让孩子能够和别人友好地相处。但是,如果不加分析地一口否定孩子的判断,便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判断力,甚至抑制他们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4. 别胡说八道
有些家长总是武断地认为,孩子不愿意做一些父母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是反叛、不听话的表现,他们说的话都是编造出来的。于是,家长便会理所当然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责。但这种武断的做法只会换来孩子的愤怒。因为这样轻易、随便地否认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人格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
作为家长,重要的责任是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粗暴无礼地教训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违背教育的初衷。
专家给父母的忠告和建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但无数的事实证明,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孩子是很难真正成材的。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能把孩子当成知心的朋友,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更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积极上进的男子汉。
你能做到对儿子零吼叫吗
美国的心理学家阿诺德?H?格拉斯哥曾经说过:青春期的男孩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非常酷,这种酷并非追随潮流,而是在遇到失控的场面的时候,他能够稳住阵脚,能够保持冷静。
在家长眼里,男孩就是麻烦制造者,特别是青春期男孩,往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家长能做的就是,别把男孩子当成是你的麻烦,哪怕他真的制造了麻烦。要知道,弄出点动静来,这是男孩成长的快乐。有些时候,麻烦对男孩的伤害并不大,相反,倒是爸妈的态度对他的伤害更大。
约翰?利姆是美国西部的一个警察。一天一个15岁的叫詹姆斯的少年来投案自首,说自己杀死了一个老太太。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利姆发现了很多疑点:1.詹姆斯已经在老太太家待了十几天,可是除了厨房和老太太的卧室,其他地方并没有詹姆斯的指纹。2.老太太的一些轻便而贵重的财物完好无损,詹姆斯似乎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3.老太太显得很安详,身体没有任何受伤的痕迹,肠胃里也没有有毒物质,法医鉴定后认为是自然死亡。
接着,利姆在提审詹姆斯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詹姆斯说自己杀死了老太太,可是在回答“怎么杀死她的”这个问题时却语无伦次。他试图说掐死她的,利姆告诉詹姆斯,老太太的脖子没有被压迫的痕迹,詹姆斯又说是给她下了毒药,还说这种毒药是世人没有见过的,是他自己研制的专门用来杀人的。利姆于是就问这种药需要怎么配置,用什么容器承装,詹姆斯却闭口不答。
紧接着,詹姆斯的妈妈就带来了死亡老太太的遗书,上面记录了她和詹姆斯在一起这些日子的事情:她病入膏肓时,詹姆斯闯入了她的家。可是他并没有偷窃,也没有做其他的事。他看到她躺在床上,就非常怜悯地看着她。她说要水,他就给她拿来水。之后,他一句话不说,就坐在她床边的椅子上,一直看了她几天。她问他要钱吗?他摇摇头。她莫名其妙,就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说他想死。看到她要死了,就坐在她旁边祈祷,希望可以相互调换生命。虽然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她和詹姆斯聊天,知道了他的家庭地址,就写下了遗书,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他,要让他认真活下去。经查证,这封遗书确属老太太的笔迹,老太太的律师也收到了处置遗产的遗书。
很显然,詹姆斯不是杀人犯,可是为什么他却急于寻死?难道只是少年的狂躁和无知?
利姆有些气愤,他要求詹姆斯的母亲把他带走,但詹姆斯却坚决不出监狱的门。当母亲过来拉他时,他一把把母亲推开,尖声喊道:“你总是骂我,总是看不起我,总是觉得我是个累赘。还说我死了,你才觉得快乐,你现在就可以摆脱这个包袱了!”詹姆斯显得非常激动,他脸涨得通红,身体也在颤抖着。
利姆忽然明白,詹姆斯之所以要演出这样一场闹剧,是因为他无法忍受父母的责骂,他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抗父母。
经过调查后发现,詹姆斯的父母平时对他非常严厉,虽然并没有虐待孩子的倾向,但是打骂还是有的,他们经常让詹姆斯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让他每天早晨跑步8公里,跑不完就要惩罚。据邻居们反映:詹姆斯一直显得很压抑,常有反抗父母的行为,可是每次反抗都会受到更大的惩罚。
当然,詹姆斯的父母受到了警告。
看了这个故事后,相信家长们一定是感慨良多。也许你认为詹姆斯是顽劣的,可是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面对父母的责骂与否定,他需要通过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是他的一种沟通方式,可是他的父母听不到孩子的这种心声,孩子越反抗,父母的加压就越重,结果让事态发展到不能控制的地步。
要知道,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有人说:父母的角色是输不起的。教育虽然不是你的职业,但是教育孩子却是你永远也躲避不开的事业。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再对着儿子吼叫了。
男孩就该这样养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得负责孩子的成长问题,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负责孩子的生命安全,负责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当然,重要的,父母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这样做是好的。家长觉得自己在社会中生活那么多年,奋斗了那么多年,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看到过五花八门的事,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做什么,知道面对某种局面要怎么解决,现在,把这个经验告诉孩子,一定要听,这对孩子有好处。
一片殷殷爱子情啊。可是孩子往往并不领情。你刚对十几岁的儿子说:“告诉你,你现在以学习为重,不要谈恋爱。”没过几天,他居然就和一个姑娘躲在树底下说起了悄悄话,还有进一步亲密的迹象。你看到了,难免怒火攻心,于是,你不由分说,会对儿子大吼大叫,责骂他没出息,脾气暴躁点儿的家长可能会骂孩子“不要脸”等伤人的话。
实际上,我们把上面的情景录制成录像然后再观看的话,完全剥离教育这一层意义,只看这一段故事,你就会发现:你居然显得非常没有水准,没有素质,说话水平很差,做事方式糟糕。
很多家长从来不愿意跳出“教育”的意义来看待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在好好地做教育,也不愿意以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行为,就更别说是孩子的角度了。他们过于强势,过于单调,自以为是。
父母的吼叫和责骂只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就是不让他们揭开世界的面纱。小一点儿的孩子遭遇父母的吼叫和责骂后,会用哭泣来抗议,胆小的会变得懦弱,表面上服从父母的规则,但是内里却不以为然,这为逆反心理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胆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吼叫和责骂也非常恐惧,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他们获得了反抗的能力,于是就把全部矛盾放大,他们会无所顾忌地和父母对着干。这倒不是说孩子要把父母当成了敌人。他们只是想知道,父母所反对的事物里,到底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以至于让父母失去了冷静。
如果你真明白这个故事的内涵,而不只是看看热闹的话,那么你应该知道怎么做。爱孩子,就不要用不良语言对他说话。
专家给父母的忠告和建议
有一本书叫《零吼叫养出100%好孩子》,的确,父母的吼叫和责骂会给孩子泰山压顶的感觉,让孩子没法形成安全感,让他失去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要尊重孩子,冷静对待孩子的错误,认真领悟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一片好心下制造的麻烦。
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男孩
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经常口不择言,甚至把批评当作自己对孩子发泄不满的借口。然而这样做不仅很难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所有的对孩子的错误的批评方式中,当众批评孩子是要不得的一种。
一个星期天,上初中的小宇邀请他的同学来家聚会。
大家伙玩得正开心,小宇的妈妈回来了。妈妈看到家里被这帮孩子弄得乱七八糟,顿时火冒三丈,当着同学的面把小宇臭骂了一顿。小宇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同学们也感觉下不了台阶。一气之下,小宇“离家出走”,跑到姥姥家去了。
妈妈去劝了几次他也不回来。就这样,母子俩僵持了一个月,直到出差的爸爸回来后劝了小宇一番,他才肯回家来住。但从此,小宇再也没邀请过同学到家里来玩过,他也再也没到同学家里玩过。
从那以后,原本有什么事都会跟妈妈商量的他,也渐渐地有什么话也不想再对妈妈说了。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况都验证了洛克的话,孩子如果当众被父母批评,那么他们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很可能被击溃,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虽然批评有时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孩子的过错不闻不问也是不科学的。也就是说,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学会运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批评。
男孩就该这样养
1. 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一般来说,父母尽量不要在清晨、吃饭时、睡觉前批评孩子。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进而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2. 用低于平常的声音来批评孩子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所以当他做错事时,如果大声的斥责起不到作用的时候,家长不妨采取另一种策略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用“低而有力”的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叫到跟前,蹲下来在他耳边告诉他你有话要说。这样,由于好奇心理的驱使,孩子感觉到你将要说的话很重要,而且会安静地听你把话说完。另外,低沉的语调还可以让家长保持冷静,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乐意接受你的意见,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是相当有益处的。
3. 批评孩子时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做错事当然要进行一定的批评,以防止孩子在同一个问题上再犯错。可是有些家长性情很急,孩子一犯错,也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批评,可是“暴风雨”过后很可能会发现,原来错怪孩子了,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会是很大的打击。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情况。
4. 切忌在公开场合或者客人面前大声批评孩子
家长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和人格,所以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批评孩子,要知道虽然孩子是父母所生,但他们也都是独立的个体,自然有他们自身的生命、思想和意志,然而家长们总是意识不到这些。更有甚者,批评孩子的态度不仅严酷,而且还不分场合,轻易把孩子的毛病暴露在众人的眼光之下,使孩子无地自容,时间久了,难免让孩子产生对家长甚至对家庭的厌倦。
不可否认,适当的批评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家长在使用批评这个教育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到时间、条件和具体情况。因为,缺乏艺术性的批评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以及感受到这些都是出自家长对他们的关心,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和消极对待。如此一来,批评就不再是一种教育行为,而变成一种“破坏”行为了。
专家给父母的忠告和建议
父母的批评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帮助孩子认清并及时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让孩子在大人和同龄人面前产生并加强自己的责任感。既然是一种教育方法,当然就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避免在批评中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要让孩子在“艺术”的批评里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