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440487丛书名: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共包含九部分内容,分别是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事业单位基本常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职业能力测试、时事政治、管理。本教材在正文开头部分放置了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综述,深入剖析各学科的考试特点、考情变化,通过对各学科的细致解读分析,帮助考生掌握作答技巧和答题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备考策略及备考计划。
目 录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综述(1)第一章宪法(6)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6)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8)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9)第四节 国家机构(11)第二章 监察法(13)第一节 监察机关的设立及职责(13)第二节 监察范围、管辖和权限(14)第三节 监察程序(15)第三章 民法及民事诉讼法(17)第一节 民法概述(17)第二节 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17)第三节 民事权利(23)第四节 知识产权(25)第五节 人身权和财产权(28)第六节 民事责任(32)第七节 诉讼时效(35)第八节 合同法(36)第九节 民事诉讼法(38)第四章 刑法(43)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43)第二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46)第三节 单位犯罪和刑罚(47)第四节 犯罪的种类(49)第五章 劳动法(51)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51)第二节 促进就业(52)第三节 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52)第四节 劳动争议(55)第六章 劳动合同法(56)第一节 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法概述(56)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56)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无效、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57)第四节 集体合同、竞业限制、劳务派遣(59)第五节 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60)第七章 道路交通安全法(61)第一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61)第二节 车辆和驾驶人(61)第三节 道路通行条件(64)第四节 道路通行规定(65)第五节 交通事故(66)第八章 治安管理处罚法(68)第一节 治安管理处罚概述(68)第二节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68)第三节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70)实战提升训练(72)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概述(76)第一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76)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77)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78)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规范(79)第一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79)第二节 社会公德规范(79)第三节 职业道德规范(80)第四节 家庭美德规范(83)实战提升训练(84)第一章国情知识(88)第一节 国土与资源概况(88)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91)第三节 综合国力(93)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94)第五节 外交政策(96)第二章 省情知识(97)第一节 社会历史简况(97)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况(100)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103)实战提升训练(105)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108)第一节 公文的含义及分类(108)第二节 公文文种(110)第三节 公文的主要作用(111)第四节 公文的格式规范(112)第二章 公文的撰写(118)第一节 公文撰写的要求(118)第二节 常用法定公文撰写(118)第三节 信息反馈文书撰写(124)第四节 日常事务文书撰写(128)第五节 告启文书撰写(132)实战提升训练(134)第一章事业单位概述(138)一、事业单位的内涵(138)二、事业单位的特征(138)三、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139)第二章 事业单位改革制度(140)第一节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140)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141)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43)第四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44)第五节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改革(145)第三章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148)一、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148)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48)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149)第四章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150)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150)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150)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151)四、违约责任和聘用单位解除合同责任(152)第五章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153)一、岗位的概念、分类和设置原则(153)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154)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154)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154)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155)六、聘用管理岗位的学历条件和年限规定(155)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155)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156)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156)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156)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156)第六章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158)一、考核的主要内容(158)二、考核结果的使用(158)三、事业单位的奖励(159)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159)第七章 人事争议处理(161)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161)二、人事争议处理的工作渠道和基本原则(161)三、人事争议协商与人事争议调解(162)四、人事争议仲裁(163)五、人事争议诉讼(165)实战提升训练(166)第一章经济常识(170)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0)第二节 微观经济常识(173)第三节 宏观经济常识(180)第二章 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188)第一节 科技概论(188)第二节 科学前沿(191)第三节 高新技术(194)第四节 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202)第五节 环境保护(209)第三章 文化常识(217)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17)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21)第三节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225)实战提升训练(228)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232)第一节 选词填空(232)第二节 语句表达(237)第三节 阅读理解(241)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推理(251)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51)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252)三、和数列及其变式(253)四、积数列及其变式(254)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255)第三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257)第一节 数学运算常考题型(257)第二节 数学运算扩展题型(267)第四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270)第一节 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70)第二节 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276)第五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281)第一节 必然性推理(281)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288)第三节 智力推理(294)第六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300)第一节 定义的逻辑知识(300)第二节 定义判断考点精讲(301)第七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304)第一节 类比推理考查方式(304)第二节 类比推理核心考点精讲(305)第八章 资料分析(309)第一节 资料分析概念(309)第二节 资料分析计算技巧(316)实战提升训练(321)第一章国内时事知识(326)第一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326)第二节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328)第三节 其他时政文件概览(329)第二章 四川时事知识(334)第一节 201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要点)(334)第二节 四川省时政速递(335)实战提升训练(337)第一章管理基础知识(342)第一节 管理职能(342)第二节 决策(347)第二章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349)第一节 公共管理概述(349)第二节 公共政策(350)第三节 公共决策(351)第四节 公共危机管理(351)第三章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353)第一节 政府职能(353)第二节 行政组织(354)第三节 行政领导(355)第四节 行政监督(356)实战提升训练(358)2020年四川省事业单位笔试、面试培训课程(361)中公教育·四川分部一览表(362)
免费在线读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一般包括全省统考和个别地区的单独考试。2019年参与四川省属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统考的地区有南充、自贡、遂宁、广安、资阳等地区,泸州、内江、雅安等地区属于单独考试地区。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严格依据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命题。 一、考试特点 通过分析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可知,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主要有以下特点: (1)考查题型多样。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中指出,综合知识考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总题量为90~100道。 (2)考试以客观题为主。以上所述的五类题型主要为客观题,没有简答、写作等主观题,整体难度不大。而且,四川省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比较稳定,考生需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勤做习题,提高应试能力。 (3)考查内容覆盖广泛。四川省综合知识考试主要考查内容包括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事业单位基本常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时事知识,管理等。其中,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事业单位基本常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二、考情变化 自2017年12月起,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情发生了以下变化: (1)题型题量略有变化。2015年4月—2017年4月,综合知识考试题型题量均为判断题30道、单项选择题50道、判断简析题8道、案例分析题4道。但是,2017年12月、2018年4月、2018年12月和2019年4月的综合知识考试的题型题量变为判断题30道、单项选择题50道、多项选择题6道、案例分析题4道。其中,2019年4月的综合知识考试与2018年12月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均由2018年的五个选项改为四个选项。 (2)职业能力测试题量减少。职业能力测试题一般出现在单项选择题的最后。最近几次的省属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中,职业能力测试题量在5道左右,比以往有所减少。其他地区的综合知识考试,职业能力测试题量一般为25~30道。 一、常考学科分析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学科符合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大纲。通过对近几年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的真题进行分析可知,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事业单位基本常识、职业能力测试依然是常考学科。这些常考学科的考点及考查特点如下表所示: 二、其他学科分析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中,经济、科技、文化常识都有涉及,考查题量不大,个别地市还会考查管理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其中,经济常识以宏观经济为主,科技常识主要考查前沿科技,文化常识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知识除了考查我国近期大事件、政策文件内容以及领导人治国理政新思想外,还会考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等其他时事热点,需要考生注意识记。 通过对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真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一、学科复习 结合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我们为考生总结了各个学科的备考策略,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备考计划 (一)了解考情,知己知彼 《孙子·谋攻篇》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考生首先必须了解考试情况,即通过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范围。其次,考生要了解自身情况,通过真题来检验自身知识储备情况,了解自己对各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考生可以通过2020中公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来了解更多的真题情况。 (二)掌握特点,制订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了解考试特点以及备考重点之后,制订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识记型题目较多的学科,考生要注重物理记忆和理解记忆,力求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对于多学科交叉和与案例或图形相结合考查的学科,考生要通过学练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理解记忆;对于法律、政治等时效性较强的学科,考生应多关注国家新政策、领导人最新讲话精神、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近年来的高新技术等。 (三)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综合知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要想在考试中准确并快速地完成试卷作答,离不开平时的反复练习。在初步掌握各科知识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做大量模拟题来培养考场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020中公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中配备了较高质量的全真模拟题,考生可据此进行模拟实战,并可建立错题本,以记录做错的试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考生也可以选择2020中公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1001题》,该教材内含高频考点、经典真题、基础自测习题与深度提高精练习题,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能够指导考生进行科学训练。 (四)巩固成果,自我检测 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考生可以通过2020中公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考前必做5套卷》系统地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由于考前时间紧张,重难点的识记复习不可或缺,故向考生推荐2020中公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速记巧解》,该书根据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情,将各个学科的精华提炼出来,去粗取精整理成书,对于考前快速复习、了解核心知识点等都大有裨益。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结果,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是一定政治斗争的终点和起点,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二)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资产阶级宪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三)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权,是这一阶级的胜利成果。从宪法的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二、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一)宪法的基本价值 1.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是人们对民主社会的最高理想。人民主权是宪法精神的高度抽象,同时其价值内涵的丰富和不同层次的实现,都有赖于宪法在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来予以推动。 2.宪政秩序 民主法治的政治社会秩序是宪政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宪法对于宪政秩序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表现在:①宪法规定了公民、团体、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②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产生、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及其后果;③宪法不断调整着权利、权力之间以及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协调关系。 3.社会发展 人类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宪法对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直接或间接方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力维护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及经济体制;②社会经济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政治关系、权利义务、权利职责进行改革和变更,从而推动政治关系进步;③通过规定意识形态,建立教育、宗教等思想文化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4.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主要是指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其核心是社会分配制度的公正性问题。宪法对社会正义的保护和促进作用表现在:①确定民主制度对社会利益再分配;②程序正义;③对于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偏差,只有通过宪法进行协调和纠正,才能确保法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通过规范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对最终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宪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宪法的作用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现实化;②宪法作用的对象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③宪法对宪法关系主体和社会政治关系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④宪法作用的全面发挥有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并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修正。五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对比介绍如下表所示: (续表)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一、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政体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实现国体的具体方法。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概括为: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