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51016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2019)》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充分把握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技术篇、行业篇、业务篇、风险篇、比较篇。“技术篇”从基础技术及应用层面,围绕相关技术类别,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动态跟踪。“行业篇”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角度,深入探讨传统金融行业拥抱科技的情况及前景。“业务篇”侧重于分析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金融科技创新尝试。“风险篇”试图在此领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比较篇”依托全球视野,努力探索金融科技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范式。报告将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有效支撑,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
前言 金融科技需避免重蹈互联网金融覆辙001
技术篇:可应用于金融的科技探索
第一章 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001
第二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009
第三章 互联技术及其应用020
第四章 分布式技术及其应用038
第五章 安全技术及其应用062
行业篇: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变革
第六章 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073
第七章 证券业的创新与发展096
第八章 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117
业务篇: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拓展
第九章 支付清算的创新与发展149
第十章 存贷款与资本筹集的创新与发展166
第十一章 投资管理的创新与发展197
第十二章 市场设施的创新与发展225
风险篇:金融科技与风险识别及监管
第十三章 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风险分析242
第十四章 金融科技与改善风险管理258
第十五章 信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282
第十六章 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的发展308
比较篇:全球视野下的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
第十七章 金融科技的相关文献述评325
第十八章 各国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比较分析337
第十九章 各国金融科技监管及法律关系375
第二十章 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融资分析405
附录
附录1 2018年金融科技大事记414
附录2 2018年典型城市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政策431
前言 金融科技需避免重蹈互联网金融覆辙
杨涛 李晶
杨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
李晶,中共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常务副书记,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成员。曾获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十大创新奖、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十大讲师奖、优秀党团干部等称号。
当前,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中的新一代“热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业界、学界、媒体与公众都对金融科技表现出极大热情。相比较而言,这与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有相似之处,由于缺乏理论共识、监管底线与基础要素,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即便是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但其中定义的许多业态或产品,如今或与新监管思路逐渐相悖,或在市场运作中难以为继。究其根源,在没有完备的研究框架支撑、顶层规划设计、创新与安全标准、监管与政策约束、金融生态环境保障的前提下,各界就开始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大干快上”,这必然会出现大量“豆腐渣”项目,给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害。
我们认为,目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窗口期”,既要避免重蹈互联网金融的覆辙,又要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新形势下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需要把握以下重点环节。
一 厘清金融科技的概念与框架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6年的定义,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金融科技强调将技术作为服务金融产业发展的手段,在具体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仍需遵循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综合来看,金融科技创新的供给侧驱动因素是不断演进的新技术和变化的金融监管,需求侧影响因素则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与消费者偏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