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6340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地方金融治理:背景、现象与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市场治理与制度形成的文献分析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市场角色与治理情境
第二节 市场制度的社会建构:市场社会学的研究
第三节 制度形成与变迁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 一个风险转化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分析逻辑
第二节 市场治理中的政府介入:条件、机制与结果
第三节 核心论点与分析框架
第四章 案例背景:服务中心概况
第一节 服务中心的组织模式
第二节 服务中心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
第四节 中介机构的业务模式
第五节 服务中心的发展状况
第五章 混合治理:风险转化的结构来源
第一节 故事回放:服务中心的缘起
第二节 混合治理结构的选择
第三节 混合治理与风险转化
第六章 退出成本:政府介入的内在机制
第一节 难以退出的市场
第二节 难以退出的谈判
第三节 一起借贷纠纷
第七章 规则变动:政府介入的可能结果
第一节 风险分担规则:选择与竞争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规则博弈
第三节 风险自担还是风险共担:规则的实际变动
第八章 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逻辑
第一节 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环境
第二节 治理结构选择的两难与策略
第三节 政府—市场边界的变动机制
第四节 风险分担规则的不确定
第九章 结语:市场治理的社会学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在传统中发展现代
静林寄来书稿《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逻辑》,嘱我写序,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请老师写序时的情景。当年,我拿着书稿请老师写序,老师秒应。对静林的托付,我自然没有迟疑。老师们总以为在学生的成长中自己有一份责任,支持学生成长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这,大概是中国的师生之道吧。
老师们都知道,大学是通行于世的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而中国现代教育制度还是中国现代化痛苦进程的产物。在现代教育制度中,老师教书只是一份职业,学生是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老师无关;学生是否毕业,则是学校的事情,也与老师无关;老师的职责是教好书、做好科研。课程一旦教完,师生之间的关系便告结束;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更与老师无关了。
如果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是在零基础上建立的,估计,对上面的角色划分没有异议,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制度约定的样子。可事实是,在采用现代教育制度之前,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师生关系史,早已形成了一套师生之间的行动规则。“教不严,师之惰”,“师生如父子”等等,让老师对学生的许多责任与生俱来;反过来,学生对老师的特别尊敬也理所当然,师生关系俨然是中国社会秩序中最具有示范性的一部分。尽管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推行了一个多世纪,可静林嘱我写序和我的承诺,一如我请老师写序和老师的应允,我们似乎依然在践行中国古老的师生之道,而不是遵循现代教育制度的岗位职责。同时我还相信,在我身上体现的师生之道在中国现代教育实践中绝不是个案!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经历了一百多年,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传统社会规则(social norms)并没有因为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等的发展而完全代之以现代规则(rule by law)。许多传统社会规则就像师生之道一样,依然在维系着中国社会的延续,凝聚着社会的纽带,塑造着社会的秩序。社会规则无处不在,新生事物的发展,大抵总离不开社会规则尤其是传统社会的约束,这大概是戴维斯特别区分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