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6704
本书原献给在不完美家庭中勇敢受苦的你
不敢说出口的秘密,*需要被听见,别让家庭的伤“卡”住你
开口说出自己的故事,让自己被聆听,被理解,也被疗愈
故事,给出强大的生命疗愈力量。
如果你对生命失去热情,对许多事物都不感兴趣;
如果你经常感到悲伤、沮丧,甚至愤怒;
那表示,你的生命“卡”住了,卡在过去某一个创伤经验里出不来。
为今之计,就是要勇敢地从伤痛中把自己解救出来,
通过故事的疗愈,认回每一个伤口,接纳那个受伤的自己。
当我们彻彻底底地认回了那个受伤的自己、焦虑的自己、悲伤的自己、愤怒的自己,
我们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安放的“位置”。
当“安放”好这些情绪与创伤时,我们的灵魂便不再漂泊。
我们就可以安稳下来,好好度日了。
我们的孩子,也就可以解脱“家”锁,活出他们自己的生命。
在故事里,我们原来都一样。
在故事里,我们不再感到孤单寂寞、无人能懂。
在故事里,让我们的灵魂彼此相通,让我们的生命相互取暖。
故事,给出强大的生命疗愈力量。
推荐序一 让故事,超度你心灵的幽魂;让爱,拥抱回完整的自己 | 苏绚慧
推荐序二 唯有走出家庭创伤的阴影,才能成为真实的自己 | 张淑媚
推荐序三 生命透过故事,彼此相认 | 黄锦敦
自
序 真正的慈悲,是悦纳自己的阴影
第一章
拥抱自己,认回每一个部分的自己
不要白白糟蹋你的受苦经验
超度自己,让自己自由
与母亲和解,其实是与自己和解
慈悲,是在每个经验里学会爱自己
疗愈自己的匮乏,不然谁都无法满足你
有一种爱,可以支撑我们走过生命困境
臣服、接受生命,但不认命
真正的慈悲
第二章
摆脱暴力阴影,拯救自己的内在小孩
不要继续当受害者
家暴是很痛、很痛的家庭秘密
请大声说:是的,我是
真的可以跟父母实话实说吗?
改变语言,就改变关系
孩子要的,其实只是一声:对不起
“放弃”是个好用的人生智慧
第三章
超度自己,疗愈家庭创伤经验
“不孝顺”,这不是你的错
说故事,是疗愈悲伤失落的良药
超度恐惧,安抚自己内在的那只黑狗
家人生病,我一定要跟着一起受苦吗?
为家人牺牲,请“适可而止”
放下罪恶感,好好道别
没有情分的亲子关系,不是你的错
疗愈没有捷径,不要轻言宽恕
谁在乎你,谁就是你的家人
第四章
打破家庭秘密,把自己拯救出来
不敢说出的秘密,最需要被听见
爸爸,拿开你那双脏手
让自己从“受害者”转身变为“拯救者”
离婚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当秘密不再是秘密时,你就自由了
说出被家暴的秘密,拯救自己
疗愈内在小孩的心灵秘方
不着急跟父母和解,我们得先跟自己和解
第五章
宠爱自己,重新把自己爱回来
改写你的生命脚本
自己的人生,自己救
父母给不了的,我们就自己给自己
一笔归一笔,功过不能相抵
从父母那里,一点一滴拿回自己的力量
你有没有勇气,变成另外一个人?
给自己一个家,让自己愿意回家
原来,月经是我的好朋友
当你已经再也没什么好失去时
第六章
疗愈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修补生命的洞
请站回母亲的位置,让孩子的生命安稳
爸妈不快乐,孩子也不会感到幸福
学会放弃,让生命解脱
当“快乐的爸妈”比当“模范父母”更重要
你敢不敢跟孩子这样说
十个“不要”,让你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妈
或许你唯一亏欠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有权利选择更好的人生
到底是孩子依赖你,还是你依赖孩子?
是的,我受过伤,但我依旧美丽
结
语 与生命和解的时刻到了
致
谢 因为不完美,生命才精彩
读者反馈
策划手记 从今天起,活一个好故事
说故事,疗愈悲伤失落的良药
丽雅第一次出现在我的工作室时,很紧张,但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我看着她,亲切地问她从哪里过来?然后就直接问她:“你是不是很紧张?”
她很不好意思,好像被我发现了什么,立刻点头说:“是啊,好紧张。”
于是我接着说:“紧张是正常的。我要是你也会很紧张。感谢你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老远地把自己带来,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把你带过来的?”
通常第一次晤谈,我都会这样询问来访者。这不是公式化流程,我是真心欣赏他们的勇气。
丽雅吞吞口水,才吐出心里的话:“我受够了。我觉得自己很孤单,我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感觉被困在牢笼里……”然后,她就忍不住掉泪了。
好不容易整理好思绪,她继续说:“上个月我看到周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被触动了,就立刻跑去看那部电影《不存在的房?间》,然后我就坐在电影院里,边看边哭……”
“为什么那部电影如此触动你?”我很好奇。
“里面很多部分,都很触动我,尤其是那位母亲跟孩子的关系,他们两人相依为命,后来一起逃出来,很多情节我都很感动。”
“哪一个情节你最有感觉?”我继续往下探。
“有一幕让我很震惊,”丽雅睁大眼睛继续说,“就是母亲在浴室自杀时,孩子看见了,我想他一定吓坏了。我在想,万一他妈妈真的走了,那孩子该怎么办?”突然间,丽雅泪水狂奔。
“这让你想到什么?”不用说,这一定是触动到了她自身的经验,我知道。
“我母亲也走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她红着眼睛说。
“她怎么走的?也是自杀吗?”如果是,我心里就担心了。
“她不是自杀。”她回。我松了一口气。
擦擦眼泪,她继续说:“她走得很突然。明明早上还好好地去市场买菜,中午回来脚就突然抽筋,不能走路,后来送医,晚上我就被叫到医院。我到的时候,医生正在急救,做电击。隔夜,她就走了。”
“哇,这么突然,你一定吓坏了。”连我都吓到了。
“是的,我不只吓到了,还吓傻了,当时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我完全没有感觉,连哭都哭不出来,一直到我妈出殡,我才勉强哭了一下,因为我如果不哭,别人会觉得我很奇怪。”她?诉说的陈年往事,宛如发生在昨日。
这绝对是一种创伤经验。
因为那个创伤太巨大、太突然了,叫人感到震惊、动弹不得,所以在创伤的当下,人根本无法响应;接着便会产生“解离”现象,人会否认事实、无感、无觉,换句话说,她整个人是“被冻住”的,心理学上用frozen这个词来形容。
被冻住的人,不是真的没有感觉,而是自己压抑了自己的感觉。
其实在内心底层的“冰山”,隐藏着深深的悲伤、愤怒、沮丧等波涛汹涌般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没有适当的“出口”,人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无感、茫然、毫无意义感,对生命缺乏热情,对工作没有动力,活得很痛苦。丽雅就是这样。
“你跟妈妈的关系如何?”我想继续听故事。
“我是老么,也是妈宝。从小妈妈就很照顾我,什么事都帮我做得好好的。我很依赖她,所以刚开始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离开我的事实。在妈妈过世好几个月之后,我才感到悲伤。那时候,我常常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哭出来,感觉好孤单,觉得自己很可怜。”丽雅说着,又哭了。
突然间,我懂了,懂了那部电影为什么会如此触动到她。尤其是女主角自杀那一段。
显然丽雅还没走出母亲突然过世的创伤黑洞。她们母女关系如此紧密,突然间顿失重心,那个小女孩,必定惊吓不已。
?而且不只是惊吓,其实内在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情绪,包括孤单、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和愤怒等。当这些情绪如巨浪般袭来时,脆弱的孩子是挡不住的,因此必须先把感觉“关闭”,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这就是当时丽雅哭不出来的原因。
然后,我和丽雅从母亲的猝死,谈到她现在与男友的关系。
她发现,她很需要有人关心,犹如小时候母亲照顾她、呵护她一样。但男友总是神经大条,总是做不到她的期待,让她很生气,所以两人一天到晚吵架,关系一直不好。
谈完后,她也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在“投射”。
她把男友投射成自己的母亲,期待男友去扮演母亲的角色来照顾呵护自己。但毕竟,男友不是母亲,因此这个期待会一再落空,她也一直在失望与受伤中反复循环。
最后,丽雅又谈到自己的工作。
她在一家餐厅当厨师,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我问她为什么?她笑着说:“因为我煮的东西很好吃啊,客人都很满意,经常有人跑来赞美我。”此时,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喔,你的厨艺很好,跟谁学的?”我抓住这个“闪亮经验”继续探究。
“没有跟谁学,我看一下就会了。”丽雅自信地说。
“哇,那你真有厨艺天分。”我很羡慕。
突然间,丽雅大叫起来:“不,我想起来了,应该是跟我妈?学的。从小我就喜欢跟她去市场买菜,她做饭的时候,我总跟在一旁帮忙,我很喜欢吃我妈煮的东西,怪不得我喜欢做菜……”
她恍然大悟。
“所以做菜的时候,你会想到小时候跟妈妈在一起的经验,是吗?”
丽雅眼眶红了,没说话。
我继续说:“而且,我发现,你跟妈妈一样都很会做菜,这让我觉得,你身上有一部分是‘妈妈的部分’,妈妈已经把她的才艺‘遗传’给你了,是吗?”创造这个联结,对丽雅很重要。
“对耶,没错。”丽雅睁大眼睛,对这个发现,感到兴奋。
我继续加深“联结”:“这么说妈妈虽然走了,但其实她有一部分却活在你身
上,你继承了妈妈的好厨艺、好本事,你活出了妈妈的优点,是吗?”
丽雅的脸突然开朗了,宛如阳光一般明亮。
这是一个疗愈的转折点。在故事里,我创造了丽雅与母亲的“新联结”。透过这个联结,丽雅看见妈妈“以另一种形式”,活在她身上,活在她的心里。妈妈其实没有死。
“原来,我喜欢煮东西吃,是想要回味妈妈的味道。原来,我身上遗传了妈妈的好手艺。原来,妈妈一直没有离开我。”她默默说着,脸上有一种独特的光。
我顺势问着:“你最喜欢吃妈妈煮的哪一道菜?”我想创造?她与母亲之间更深的联结。
她想了一下,说:“很多耶,譬如说:高丽菜炒饭。这道菜很简单,我自己也常常煮,每次吃的时候都很开心,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喔,真的吗?那你都是怎么炒的?”我是真的很好奇。
让故事情节具体化、步骤化,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有力量。
“很简单啊,就是把油爆香、放一点姜丝,先炒高丽菜,最后再把冷饭放进去炒。记得,此时火不要太大。最后再放点儿素蚝油炒一炒,这样就很好吃啦。”她开心地说。
看着她的笑脸,我回应:“你知道吗?刚刚你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散发着一种自信而迷人的光彩,整个人都亮起来了。”
“真的吗?”她听了更开心。此刻,她是一朵盛开的玫瑰。
最后,我对丽雅说:“感谢你今天教我怎么做高丽菜炒饭,下次我一定试试看。我很羡慕你遗传了母亲的好手艺,我想,这也是母亲给你的最好的礼物,是吗?”丽雅点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我乘胜追击:“我发现,虽然母亲过世了,但其实她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你,你身上有一部分是母亲的,这个事实,谁也夺不去。通过做菜、烹饪,你跟自己的母亲产生了亲密又紧密的联结,这很叫人羡慕。母亲是用这种方式,一直守候着你的,是吗?”她又泪流满面了。
?晤谈结束,丽雅离开时,整个人都放松了。我很喜欢这次晤谈。
丽雅的故事,也叫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母亲也很会做高丽菜炒饭的,高丽菜的甜美滋味,我依稀记得。我觉得,有一部分的我,也被这个故事给疗愈了。
于是我决定,等一下要去超市买高丽菜回来做炒饭。我也想找回某一段来自母亲身上的美好记忆。
?家人生病,我一定要跟着一起受苦吗
当家人生病时,我们就一定得跟着一起受苦吗?
伟民四岁的儿子,患白血病住了院。家里遭逢巨变,全家的生活瞬间变了样。伟民太太为了照顾儿子,辞去工作,几乎住在医院里,以医院为家。
伟民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需要上班,他只能在假日时去医院探望孩子、老婆,平时下了班回到家,他总是孤伶伶的一个人,感到既悲伤又寂寞。
他告诉我:自从孩子老婆都住进医院以后,他的睡眠质量一直很差,常常半夜醒来,睡不好。
看着他的黑眼圈,叫人心疼。
“你是担心孩子,才睡不好的吗?”我理所当然地这么认为。
“是的,不过……”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除了担心还有什么吗?”我跟踪他的语言。
闷了半天,他才缓缓道出:“我内在经常有一种莫名的罪恶感。孩子生病了,我却什么都不能做。至少我老婆还在医院里照?顾孩子,而我呢?我却什么都不能做,每天上班下班,回家跟平时一样过日子,感觉我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责任。”
然后,他接着说:“我晚上睡觉时,都要开着灯。”天啊,这样当然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我问他:“开灯睡觉是你的习惯吗?”他说不是。
然后想了半天,他又吞吞吐吐地说,他内在有一种声音对他说:“孩子生病了,你怎么可以一个人安心睡觉呢?”
看着天花板,他叹了一口气:“每当我睡得好时,醒来后都很有罪恶感,觉得自己很自私,丢下生病的孩子,还有在医院辛苦照顾孩子的老婆。”
喔,原来如此,我懂了。
他睡不好觉,除了担心孩子的病以外,原来更多的原因是“罪恶感”。真相大白。
这种“幸存者”心态,不难理解。家人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我怎么可以“置身事外”、独自享乐呢?这是“背叛”家人,罪恶感是这样来的。
为了对家人“忠诚”,与家人“同在”,不能背叛家人,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不让自己过好日子。”这是潜意识里的
东西,跟我们的文化有关。我们的文化,总叫家人的情感纠缠不清,这绝对可以理解。
虽然可以同理他的心情,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不然跟着家人一起受苦,恐怕两头输,得不偿失。?于是我问他:“长期睡眠不好,对你的工作与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我把他抓回到现实。
“隔天精神会很差,注意力不集中。”还好他有自知之明。
“这样会如何影响你的工作呢?”
“工作效率当然不好,”他接着说,“最近我常被老板挑毛病,现在连我的健康也都出现红灯了,常常头昏耳鸣。”
长期有睡眠障碍的人,很容易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身心症状,这也是他来找我的原因。
看着他,有点儿心疼,我继续问:“如果有一天你因为工作效率太差被炒鱿鱼了,或是哪一天你也病倒不能再工作了,请问你孩子怎么办?谁来赚钱给孩子治病?”
他睁大眼睛,忽然被电了一下。
我趁机解释:“我可以理解你关心孩子、爱孩子,很希望能为他做点儿什么的心情。但请理性辨识,自己真正能做的是什么?现在,你必须跟你太太‘分工合作’,不是吗?”
“分工合作?”
“是的,分工合作。在医院照顾孩子是太太的长项与责任,而你的长项与责任是:好好上班赚钱养家,如此你太太才能无后顾之忧,不是吗?如果你也病倒了,难道你要你太太也来照顾你吗?你要成为你太太的负担吗?”
他微微张开口看着我,似乎懂了。
停了一会儿,我又说:“睡不好不止会影响你的工作,更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请问,当你去医院看孩子时,孩子希望看到的是神采奕奕的爸爸,还是无精打采的爸爸?你希望带给孩子的是‘快乐的样子’,还是‘愁眉苦脸的样子’?”
他更加清醒了,连忙说:“我知道了。”
其实,家人生病不是你的错,没有人会希望发生这种事,担心家人是正常的,但也要适可而止。你可以“关心”家人,但请不要“担心”家人。请分辨这两件事是不一样的。
过分担心,对家人的病情无益,担心只会让你更加焦虑,你的焦虑就会影响到周遭的人(尤其是家人),使全家都陷入更深的绝望与沮丧中。这个事实,我们得明白。
面对家人的病痛,有时适当的冷静与理性是必要的。
你可以问问自己:“家人生病时,我可以做些什么呢?”然后就去做你能做的部分,这样就好。我们得设“止损点”。不是跟着一起“陪葬”自己的健康与快乐。相信家人也不见得乐见你如此,此乃不智之举。
一个月后,当再出现到我面前时,伟民几乎变了一个人,不但精神好很多,气色也变得红润了。我很替他高兴,好奇地问他:“你怎么做的?”他笑着回我:“因为我现在睡得很好啊。”
原来上次谈完后,他想通了。他明白了:让自己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工作赚钱养家,这就是他做老公、做爸爸的责任。
他说:“我知道其实很多事的发生都不是谁的错,孩子生病?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能去做我可以做的事,其他的,就交给老天爷喽。”
说完,他手一摊,露出轻松的微笑。
恭喜,他解脱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