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7844
编辑推荐
用淡名利、修身心来帮助个人提高自身素养。
内容简介
所谓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人的素养的高低好坏源自于内心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固化后就形成了个人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会直接左右个人的行为,影响个人行为的除了价值观以外是私心,每个人做事之前往往要衡量一下利弊得失,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本书*的特点是一改一味的说教,通过利弊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引导人们提升自身素养,本书共十一章,分别是勤、奋、智、仁,信、德、礼、义、树信仰、淡名利、修身心。书中用八个字阐述个人基本素养的养成,而树信仰、淡名利、修身心则是人文素养的升华,信仰解决人的人生迷茫问题,淡泊名利是个人减少烦恼解放身心的路径,修身心是开启智慧自我升华的方法。本书的别名为《八字三言修身处事诀》。
目 录
第一章勤 / 3
第一节习得勤劳美德 / 4
一、懒惰的成因 / 4
二、良好观念的养成 / 8
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12
四、小结 / 14
第二节百事勤当先 / 14
一、业精于勤 / 14
二、工作要勤 / 16
三、为官要勤 / 20
四、小结 / 21
第三节三勤 / 21
一、勤学 / 21
二、勤做 / 23
三、勤思 / 24
四、小结 / 27
第四节勤的益处 / 27
一、勤劳可以获得财富 / 28
二、勤劳可以健身益智、延年益寿 / 28
三、天道酬勤 / 30
四、人道酬勤 / 30
五、勤劳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条件 / 31
六、小结 / 33
第二章奋 / 34
第二章奋 / 34
第一节习得奋发精神 / 36
一、折腾的人生需要奋发精神 / 36
二、确立目标 / 37
三、榜样的作用 / 38
四、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 / 41
五、责任 / 41
六、变压力为动力 / 43
七、小结 / 43
第二节持之以恒,“剩”者为王 / 43
一、持之以恒 / 43
二、“剩”者为王 / 44
三、相信自己 / 46
四、小结 / 46
第三节奋发 / 47
一、振奋精神折腾起来 / 47
二、享受奋斗的过程 / 48
三、挫折面前莫低头 / 49
四、做好眼前事 / 51
五、艰苦奋斗,曙光在前 / 52
六、小结 / 52
第三章智 / 53
第三章智 / 53
第一节什么是智慧 / 53
一、智慧与聪明 / 54
二、智慧与智力 / 55
三、智慧与知识 / 55
四、哲学与智慧 / 59
五、智慧的层次 / 60
六、小结 / 63
第二节智慧的习得 / 63
一、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 64
二、悟道 / 66
三、多接触智慧的人 / 67
四、静坐 / 67
五、提高思想境界 / 68
六、小结 / 69
第三节智慧人生 / 69
一、合理安排时间 / 69
二、生活智慧 / 76
三、工作智慧 / 80
四、朴鲁 / 82
五、小结 / 83
第四章仁 / 84
第四章仁 / 84
第一节仁爱 / 84
一、仁是一种大爱 / 84
二、仁者爱人,人恒爱之 / 86
三、仁爱的感召力 / 86
四、小结 / 87
第二节仁善 / 87
一、上善若水 / 88
二、仁善是福 / 90
三、仁善是一种力量 / 90
四、小结 / 91
第三节仁和 / 91
一、家庭仁和 / 91
二、政治仁和 / 93
三、社会仁和 / 93
四、小结 / 95
第四节仁心 / 95
一、仁的源头 / 95
二、仁心的修炼 / 96
三、仁心的价值 / 97
四、小结 / 98
第五章信 / 101
第五章信 / 101
第一节诚与信 / 101
一、诚与信的内涵与联系 / 101
二、诚信的发展 / 102
三、诚信的功能 / 102
四、诚信与家庭 / 102
五、小结 / 103
第二节信用 / 103
一、信用的社会意义 / 103
二、立人之本 / 104
三、信用是素质,也是能力 / 105
四、个人信用的培育 / 105
五、失信的原因分析 / 107
六、小结 / 107
第三节信任 / 108
一、信任他人 / 108
二、信任是无形的力量 / 109
三、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 / 110
四、小结 / 111
第六章德 / 112
第六章德 / 112
第一节恩德 / 112
一、知恩图报 / 112
二、施恩不图报 / 115
三、孝道 / 117
四、小结 / 118
第二节节制之德 / 118
一、节制是美德,也是能力 / 119
二、节制与幸福 / 119
三、如何习得节制美德 / 121
四、小结 / 122
第三节育德 / 122
一、育德先育心 / 123
二、知识育德 / 124
三、文艺育德 / 124
四、体育育德 / 125
五、制度育德 / 126
六、小结 / 126
第七章礼 / 127
第七章礼 / 127
第一节礼的作用 / 127
一、礼的传统功用 / 128
二、礼的现代意义 / 129
三、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 / 130
四、小结 / 131
第二节礼的实质 / 131
一、规矩 / 131
二、敬 / 132
三、礼仪是伦理规范 / 132
四、礼是一种和谐 / 134
五、小结 / 135
第三节礼与人生 / 135
一、成也礼,败也礼 / 136
二、礼仪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 137
三、有“礼”走遍天下 / 138
四、小结 / 139
第四节如何做到有礼节 / 139
一、自律 / 139
二、尊敬他人 / 140
三、懂人情,知世故 / 141
四、识大体,明伦理 / 141
五、小结 / 142
第八章义 / 143
第八章义 / 143
第一节何为义 / 143
一、义靠舍得 / 143
二、义是利之源 / 146
三、义是行动准绳 / 146
四、合宜 / 147
五、小结 / 148
第二节义与忠、孝、节、义 / 148
一、义与忠的关系 / 148
二、义与孝的关系 / 149
三、义与节的关系 / 150
四、义与义的关系 / 151
五、小结 / 152
第三节生活中的义 / 152
一、重义的人人缘好 / 152
二、义使人相互帮助 / 153
三、不做不义之事 / 153
四、生活中需要讲义气的朋友 / 154
五、小结 / 154
第九章树信仰 / 159
第一节信仰的内涵和意义 / 159
一、内涵 / 159
二、意义 / 163
三、小结 / 166第二节信仰的种类 / 166
一、原始信仰 / 166
二、中国的民间信仰 / 168
三、宗教信仰 / 168
四、政治信仰 / 169
五、个人信仰 / 169
六、小结 / 169
第三节信仰与人生 / 170
一、以人生信念为基础树立信仰 / 170
二、以信仰支撑理想 / 171
三、用行动去实现理想 / 173
四、信仰的选择 / 173
五、小结 / 175
第十章淡名利 / 176
第十章淡名利 / 176
第一节名利概述 / 176
一、名和利的内涵 / 177
二、名和利是多数人的普遍追求 / 180
三、名和利的相互关系 / 183
四、小结 / 185
第二节名利博弈 / 185
一、名利博弈的特殊性 / 186
二、名利博弈的一般行为倾向 / 186
三、舍利取义的利己本质 / 187
四、社会身份影响名利博弈中的舍利取义行为 / 189
五、小结 / 191
第三节淡泊名利 / 192
一、庄子淡泊名利的故事 / 192
二、不刻意追求名利 / 193
三、淡泊名利不是不要名利 / 193
四、宁静致远 / 194
五、名利浮云 / 194
六、小结 / 194
第十一章修身心 / 196
第十一章修身心 / 196
第一节修养身体 / 196
一、锻炼身体 / 196
二、保养身体 / 198
三、精神保健 / 199
四、小结 / 200
第二节修养心性 / 200
一、平心静气,节制欲望 / 201
二、虚怀若谷 / 201
三、修养心性的路径 / 202
四、小结 / 205
第三节性命双修 / 206
一、研究生命理论 / 207
二、归真 / 207
三、动静结合 / 207
前 言
本书所讲的素养指的是素质和修养,旨在论述一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侧重于提升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个人素养的高低源于内心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固化后就形成了个人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待事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表现在行为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这些行为是外界对个人素养高低认定的依据之一。
影响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除了价值观以外,还有人的私心。每个人做事之前往往要衡量一下利弊得失,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些事情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太好,可是自己还是这样做了,原因就在于人都有私心。比如说社会上的骗子,如果他自己被别人骗了照样很难受,可是为什么还要去骗别人呢?就是因为自私心理。还有官员受贿,明知受贿犯法,但还是因为自私收了。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利弊分析引导人们提升自身素养,一改老套的说教,从心理学角度进行阐发,以改变人们对勤、奋、智、仁、信、德、礼、义的态度和看法,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这八个字。书中用勤、奋、智、仁、信、德、礼、义八个字阐述人的基本素养,用树信仰、淡名利、修身心来引导个人提升自身的素养。信仰解决人的人生迷茫问题,淡泊名利是个减少烦恼、解放身心的方法,修身心是开启智慧、升华自我的途径。笔者把勤、奋、智、仁、信、德、礼、义八个字和树信仰、淡名利、修身心三个短语合称为“八字三言,修身处世诀”。本书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而写的,希望能够在提升个人素养方面给读者一些指引。
个人素养的高低源于内心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固化后就形成了个人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待事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表现在行为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这些行为是外界对个人素养高低认定的依据之一。
影响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除了价值观以外,还有人的私心。每个人做事之前往往要衡量一下利弊得失,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些事情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太好,可是自己还是这样做了,原因就在于人都有私心。比如说社会上的骗子,如果他自己被别人骗了照样很难受,可是为什么还要去骗别人呢?就是因为自私心理。还有官员受贿,明知受贿犯法,但还是因为自私收了。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利弊分析引导人们提升自身素养,一改老套的说教,从心理学角度进行阐发,以改变人们对勤、奋、智、仁、信、德、礼、义的态度和看法,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这八个字。书中用勤、奋、智、仁、信、德、礼、义八个字阐述人的基本素养,用树信仰、淡名利、修身心来引导个人提升自身的素养。信仰解决人的人生迷茫问题,淡泊名利是个减少烦恼、解放身心的方法,修身心是开启智慧、升华自我的途径。笔者把勤、奋、智、仁、信、德、礼、义八个字和树信仰、淡名利、修身心三个短语合称为“八字三言,修身处世诀”。本书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而写的,希望能够在提升个人素养方面给读者一些指引。
免费在线读
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信用的内涵,一是道德范畴,指信任、诚实、守约;二是经济范畴,指借贷这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用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信用是指人与人之间在道德和心理上的相互信任以及在行为上的按约行事;从法学理论的角度看,信用指民事主体的偿债能力及其在经济信赖程度上的社会评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信用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易行为和资金借贷关系及由此派生的多种信用形式;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看,信用是一套关于社会征信、信用评估和信用管理的规章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体系。
一、信用的社会意义
人类天生存在着两面性:人类是群居的高智能生物,有着共存性的一面,又有私人性的一面。人类共存性要求大家相互帮助,而相互帮助的前提是相互信任,别人信任你的前提是你是一个信用好的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容易被孤立,而我们谁都不愿意被别人孤立。说白了就是人生存在世上不可能不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用,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人类除了有共存性以外,又有私人性,所以每个人都有私心,私心是导致人不守信用和怀疑别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开始发生信用关系,信用关系既反映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生活中应该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这个社会失去了信用,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和分工,合作和分工的基础是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信用,社会很难进步和发展。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信用是指人与人之间在道德和心理上的相互信任以及在行为上的按约行事;从法学理论的角度看,信用指民事主体的偿债能力及其在经济信赖程度上的社会评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信用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易行为和资金借贷关系及由此派生的多种信用形式;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看,信用是一套关于社会征信、信用评估和信用管理的规章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体系。
一、信用的社会意义
人类天生存在着两面性:人类是群居的高智能生物,有着共存性的一面,又有私人性的一面。人类共存性要求大家相互帮助,而相互帮助的前提是相互信任,别人信任你的前提是你是一个信用好的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容易被孤立,而我们谁都不愿意被别人孤立。说白了就是人生存在世上不可能不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用,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人类除了有共存性以外,又有私人性,所以每个人都有私心,私心是导致人不守信用和怀疑别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开始发生信用关系,信用关系既反映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生活中应该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这个社会失去了信用,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和分工,合作和分工的基础是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信用,社会很难进步和发展。
二、立人之本
《左传·成公十七年》中,郤至道:“人所以立,信、知、勇也。”可见,郤至把“信”作为一个人在世上立身的准则之一。孔子特别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认为人在社会上立足,不讲究信用是不行的。汉代的董仲舒还把“信”列为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只有恪守信用,人的社会生活才是真正道德的生活,人们才能以“应该”的行为方式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人的行为举止才会符合社会要求。反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是车子辕端的横木,缚轭以驾牛者;是车子辕端的曲木,勾衡以驭马者。古代以牛驾大车,以马驾小车,二者若无无,则无法套牲口,车子也就不可能行走。人而无信,所言所行不符合真实无妄的本性,其言其行也根本不可能行得通。
《左传》一书中称“信”为“国之宝”。孔子也主张,一个国家统治者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中国传统道德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信义相交,坦诚相待,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反对相互欺骗、相互猜疑,反对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钩心斗角。因而,恪守信用被提升为立人与立国之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