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82104
湖畔是精神的故乡,是心灵的栖息地,回到湖畔,不是逃避,更不是倒退,而是返璞归真、以退为进,在湖山之中浸染天地灵气,吐纳朝晖夕阴晦明变化,抵达生命的草木根本,自然万物都是亲人。编者们集结于杭州西湖之畔,在新时代的多元文化语境和生存图景下,以湖山为师,积极探索纯诗技艺的某种可能性,写下这无愧于时代和这片瑰丽山水的诗篇。
本书收录了将近60位诗人的诗歌,其中的诗歌既有湖水的柔软细腻、涤荡肌肤,又葆有山石的坚硬刚烈、百折不挠。如今需要的是具有湖山的气味和秉性的诗人,而且牙齿要足够坚硬,吃螺丝钉、啃硬骨头,必须能吞得下这些五光十色的雾霾和噪音,更要容得下这片永恒流转的山水。
湖畔星辰 001
山水间(组诗) 韩甫 002
在湖畔(外五首) 敖运涛 009
湖畔力量 015
竹枝词(外五首) 流泉 016
万物都是亲人(组诗) 许春夏 020
漫游者(外三首) 谷频 024
周末在寺院抄经的人(外三首) 余退 028
秋日发声练习(外四首) 双木 033
梅雨潭的绿(外三首) 杨碧薇 036
神湖(外三首) 孙晓杰 040
秋风吟(外三首) 施瑞涛 044
吴山的樟树及其他(外三首) 余刚 048
存在之幻(外二首) 付炜 056
归属地:致陀思妥耶夫斯基(组诗) 尤佑 059
韭菜坪笔记(外四首) 冰木草 063
早安花园(外三首) 陈客 067
湖畔爱情 071
写最后一封信(外三首) 张口 072
鱼来信(外二首) 容韬 076
诱惑与蛇(外二首) 严正 079
水中云(外二首) 庄凌 081
犹如开始或结束(外二首) 以薇 084
在春天命名(外二首) 郑广阔 089
乌龟(组诗) 星芽 092
山楂树(外一首) 李心电 096
己亥年,夜雨返杭(外三首) 卢山 099
湖畔雅集 105
赴大凉山途中所见(外三首) 一度 106
西湖春雨词(外三首) 沈秋伟 110
花瓶(外二首) 壬阁 115
东极岛的浪花(外一首) 艾璞 117
蓝莓园的清晨(外二首) 李晓春 119
朝圣(外二首) 张明辉 122
地外时刻(外二首) 沙之塔 125
异乡人速写(外二首) 卓铁锋 129
响岭头(外二首) 陈鱼观 132
蜡梅或雪(外一首) 卢艳艳 134
未知的海(外一首) 宋夜雨 136
大雪:为你写诗(外一首) 石仲安 140
永安溪(外一首) 若水 142
谒处士墓(外一首) 缪立士 145
湖畔回响 147
花非花(外三首) 冰水 148
赞美诗(外二首) 窗户 152
关于春天(外二首) 冯奇冰 156
约定(外一首) 石心 161
雪是停在云层里的鱼群(外二首) 水草 163
芳华(外三首) 这样 166
湖畔同题 171
先声与回声 宋斐 172
秋雷 哑城 174
博物馆中的展陈 叶心 176
额尔古纳河 斯豹 177
美丽的预言 沈宏 178
坚硬的湖水 柳文龙 179
元旦 陈健辉 181
地图:冷叙述 苏建平 182
湖畔古韵 183
泥香忽然入床来 白甫易 184
湖山吟 陈天堂 186
诗词八首 李利忠 188
诗词四首 王祺 190
湖畔译社 193
华兹华斯 诗六首 萧楚天 194
湖畔声音 209
不断重临的抒情时刻:传统、自然与时代精神 赵学成 210
从转型期到新时代:当代汉诗再出发 尤佑 235
松鼠、坚果以及湖山的礼物
卢 山
《新湖畔诗选》在这个春天已经来到第三辑,这些关于湖山的文字似乎也终于酝酿和发酵出一点烟雨江南的小气象了。青年评论家赵学成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2万字的评论,在《不断重临的抒情时刻:传统、自然与时代精神——关于〈新湖畔诗选〉及其他》这篇雄文中,他指出:“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自己的写作究竟根植于一个怎样的传统、背景和语境中?它对后者而言除了必要的重申与认领之外,是否有所溢出和赓续?是否为此增添和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可能性,在经验和美学之间实现一种和解与建构?”开自由之风,向湖山致敬——新湖畔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语境是什么?
不得不承认,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我们的写作终究会被席卷进某种历史文化语境中,即使你号称自己从来都是一个个人主义写作者;就像我们在湖畔的生活,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时不时都会被吸引进这湖山和城市的气流。保俶路挨近西湖段,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区域。它是杭州会所夜店林立的声色犬马之地,也是省府机关大院昂然屹立之所,更是西湖和宝石山等风景名胜集群所在;时间的催化剂下,几种属性截然不同的物体在这里似乎天然融合了。我就活在这个巨大的染锅和磁场里,写诗,谋生,不断修改和调整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宝石山下寄此身,案牍劳神之时偶然遇见了在窗外枝头泰然自若的松鼠,它时不时地到来给我溃败向中年的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和想象。西装革履的政府职员、热气腾腾的青年男女、游人如织的西湖以及暮霭沉沉的宝石山……这一切都交织融合在我身边,它的触丝和浪花不断延伸、飞溅,扑打着我们的一生,构成一个巨大的中年履历表和后现代图景。
面对20世纪末现代化纷繁景象时,诗人王家新在《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写道:“诗歌是一种吸收、容纳、转化的艺术。而在今天,诗歌的‘胃口’还必须更为强大,它不仅能够消化辛普森所说的‘煤鞋子、铀、月亮和诗’,而且还必须消化‘红旗下的蛋’,后殖民语境以及此起彼伏的房地产公司!”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马上到来,在新诗百年的历史分水岭节点,今天诗人的“胃口”似乎还要大得多,而且牙齿要足够坚硬,吃螺丝钉、啃硬骨头,必须能吞得下这些五光十色的雾霾和噪音,更要容得下这片永恒流转的山水。
山水是最好的老师,古人已经教会了我们临水而居的智慧。湖山此地曾埋玉,江南的这片山水,自古以来似乎都是文人墨客的终极向往和归宿。百年前风流蕴藉的西湖成了苏曼殊避难会友的洞天福地,漫游日本时念念在兹的“何时归看浙江潮”的富二代,终成了湖山之间的自由诗僧。“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而孤山最终成其埋骨之地。“如此大好河山,将来必埋骨于此”,只是时至今天这湖山之间忽然填满五花八门的直播、公子王孙和“到此一游”,不知诗僧名伶们做何感想?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西湖,只是这湖山的表象罢了,湖畔不是风流地,湖山之间埋忠骨,湖畔的累累烈士冢和“西湖三杰”的铮铮铁骨诠释了这片山水的硬度。百年前“歌哭在湖畔,歌笑在湖畔”的几位文艺青年,最后不也是将年轻的身体席卷进那个时代的车轮了吗?外表闲适散淡而内里风骨俊朗,不正是杭州这座历史名城的品格吗?那么,回到诗歌现场,在湖畔写诗,我们期望的诗歌是既有湖水的柔软细腻、涤荡肌肤,又葆有山石的坚硬刚烈、百折不挠;我们呼唤的诗人是具有湖山的气味和秉性。当下诗人大儒化成为常态,诗歌注水急速膨胀,或许我们能依靠湖山扶起倒下去的词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湖畔。湖畔也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湖畔是精神的故乡,是心灵最后的栖息地,回到湖畔,不是逃避,更不是倒退,而是返璞归真、以退为进。“在物质至上、经济生活高速轮转的当下,诗人可能陷入被迫叙事的困境,那么‘新湖畔’退守的‘不合时宜’,恰恰是超前而真诚的抉择。”(尤佑《精致抒情与湖山静修》)在湖山之中浸染天地灵气,吐纳朝晖夕阴晦明变化,抵达生命的草木根本,自然万物都是亲人。自古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法自然,除了敬畏之心外,我们都在寻找生命与山水相融的最佳状态。湖水每时每刻不都在倒映出我们灵魂的模样吗?今天我们已无法效仿古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和“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决绝、洒脱,但我们可以在下班后漫步湖畔熨帖心情,在阳台上种一株植物怡情养性。就像我们已经无法将写诗当作职业,却可以无限地拥有写作的自由。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青年写作者,以快闪的形式占据城市的各个书店,诗歌活动结束后出没在街头——这不就是我们时代的青年诗人的生活图景吗?我们蛰居城市角落,安静地做一个诗人,以试图一次次靠近心灵的终极湖山。有幸集结于杭州西湖之畔,在新时代的多元文化语境和生存图景下,我们以湖山为师,积极探索纯诗技艺的某种可能性,写出无愧于时代和这片瑰丽山水的诗篇。
此刻,楼下电钻大作,山林震荡,窗前的松鼠慌乱中跃入树林,摇落几枚松果。我在一首诗里写道:“我困惑于对这个世界的年度总结/在办公室里幻想,是一次违纪和冒险//松鼠从窗外递过来的一枚松果/新鲜而且圆满,仿佛是湖山的礼物//我一生的诗篇里,最坚硬的一个词语。”科技陷阱如此巨大,我们远离自然,同时也丧失美感,就像阿尔·戈尔先生所描绘的:“在感性上,我们离超级市场更近,而不是麦田,我们对包装面包的五彩塑料纸给予更多的关注,却较少关注麦田表土的流失。于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用技术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与自然界联系的感受却变得麻木不仁了。”
在钢筋水泥的围攻下,诗人不就是枝头的这只松鼠吗?那么,我们栖息的“湖山”和写作的“坚果”在哪里?
在湖畔(外五首)
敖运涛
1991年生,文字散见于《星星》《山东文学》《诗潮》等。获第三、四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奖等,参加第六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现居杭州。
宿命
捉不住的词,
是河豚——在河里闪着银子的光;
是爱人眼角的那一滴眼泪,
如此晶莹——你却无法用你粗大的手
将它
握住。
是泥泞小路上的
脚印,片片如梅花。你却无法从深山
听到他的回音
是汹涌在字里行间的一浪浪
湛蓝……
捉不住的词,你的宿命:
终其一生,你都注定要背负着它的声旁
寻找
它的形旁
在湖畔
唯有诗人的隐痛才如此娇羞。也唯有诗人的胃口
才如此挑剔。即使黑暗的牢囚,
也没能驯服你一往无前的烈马。起初,你还吃霉变的空气,
吃灯火昏黄的暗夜。后来,尘世间,再没有食物能
填饱你的肚皮。你走了——
永远也不会再稚嫩一岁,永远也不会再衰老一岁
多少年后。我沿着你用文字建筑的湖泊,
(多么澄澈的湖水呀!)一边默默踱着步子,一边低头沉思,幻想
不时地,一只只螃蟹爬过来钳啃我的鼻子;
不时地,一朵朵泪洒的花,伸向我——在月的“凄清的光里”。
惊蛰之诗
是谁手执闪电在金黄色的
天空中抽打我们?虚度了一季时光的
蚁族——那碌碌的劳动者用前螯
撬开老橡树尘封已久的秘密;
太阳登上山顶,放声呐喊——
是谁,在我们的胸腔点燃响雷
让一望无垠的田野在青蛙的声带中重新
泛出油绿,那些热气腾腾的岁月啊
经过一个冬天的煎熬,又回到我们手中;
以及,那不受欢迎的冰冷的蛇,
盘在路边,吐出去年的信子;
是谁手执闪电在金黄色的
天空中将我们问询?这万物复苏的时节!
一万匹骏马从体内呼啸而出——
一万匹骏马在汹涌的河流之上飞奔,
蹄声回落,珍珠迸溅,将我们的肉体踩踏
蹂躏,又在黄昏时分,引颈回视;是谁
令我们几言放弃时,又心潮澎湃跃跃欲试?
午后
她甚至抛开花雨伞
跳到树下。雨,在靠她很近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 下着。
下着。她踮起脚尖:
伤害缩小再缩小 诗意简单地扩大。
小心翼翼地 走过
走过 这粉红花斑的大地
即便如此——
她走过,也该有一匹匹花鹿在她身后
急速跃起
急速消失
而雨,在离黄昏很近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 下着。
清晨,路过一片树林
我饮尽那片鸟鸣,
仿佛饮尽那欢跳在树杈间的露珠、
抖落的毛羽,以及那长长的坚硬的喙。
仿佛有一百只这样的水鸟,
操着不同的方言,
裹挟着清晨温煦的阳光,
栖息于我的体内,鸣叫,
筑巢,捕捉漂浮在时光之上的小鱼
并在我剑走偏锋时,一次又一次
拍打起强壮的
翅膀。
名器
我有一把利剑,
藏于体内,数年不用已斑斑
有时候,它是木讷少言的留守少年
独坐黄昏,看墙头的鸢尾
伸出饥饿的舌头
有时候,它是衣衫不整、落魄不堪的流浪汉
在深夜酗酒,然后将空瓶狠狠摔向
长长的街巷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它就是一把利剑
悬挂在那里,口吐灼人的目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