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医学中医古今奇治外用方

古今奇治外用方

作者:李今庸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ISBN: 978750775738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7.99

类别: 中医 SKU:5d816d3ab5d8bfc22f30f24a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757385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湖北中医学院李今庸教授主持编撰的。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1)开发利用中医药学;(2)改变我国农村当前缺医少药现象;(3)实现2000年人人享受初级保健的宏伟目标。本书共记127个病种,1203首方剂,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疾病,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全书方药都是外用药,体现了内病外治的特点,用之安全可靠,适用于广大城乡临床医师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者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家庭保健必备的一本医疗书籍。由于时代、环境的改变,书中有些方药请谨慎使用。
作者简介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湖北枣阳市人。第二届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新中医》顾问、《中医药学刊》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主委、全国类风湿关节炎医疗中心网络及协作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顾问、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委员、第五、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第三届副理事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目  录
目录

外感病/ 
一、预防感冒/ 
二、感冒风寒/ 
三、感冒风热/ 
四、感冒暑湿/ 
五、感冒风湿/ 
六、寒湿伤头/ 
七、阴证伤寒/ 
八、外寒里热证/ 
流行疾病/ 
一、瘟疫预防/ 
二、瘟疫/ 
三、疫后遗证/ 

四、大头瘟/ 
五、痄腮/ 
霍乱/ 
咳喘/ 
一、感寒咳嗽/ 
二、肺虚咳嗽/ 
三、伤力咳嗽/ 
四、久咳不愈/ 
五、肺寒哮喘/ 
六、肺热哮喘/ 
七、痰浊哮喘/ 
八、虚脱气喘/ 
肺痨/ 
一、痨虫伤肺/ 
二、肺肾阴虚/ 
三、阴虚阳强/ 
胃病/ 
一、胃气痛/ 
二、饮食难化/ 
噎膈/ 
心痛/ 
呃逆/ 
一、胃寒呃逆/ 
二、阴虚呃逆/ 
三、突呃不止/ 
呕吐/ 
一、热性呕吐/ 
二、寒性呕吐/ 
三、气滞呕吐/ 
四、三焦呕吐/ 
五、膀胱呕吐/ 
腹胀/ 
一、气滞腹胀/ 
二、饱食腹胀/ 
三、关格腹胀/ 
腹痛/ 
一、寒积腹痛/ 
二、热壅腹痛/ 
三、虫积腹痛/ 
鼓胀/ 
黄疸/ 
女劳黄疸/ 
酒黄疸/ 
泄泻/ 
一、寒湿泄泻/ 
二、热泻/ 
三、寒热夹杂泄泻/ 
四、火衰泄泻/ 
五、水泻不止/ 
痢疾/ 
一、热痢/ 
二、寒痢/ 
三、噤口痢/ 
四、久痢/ 
便秘/ 
一、热秘/ 
二、冷秘/ 
三、气秘/ 
尿闭/ 
一、积热尿闭/ 
二、气滞尿闭/ 
三、火衰尿闭/ 
淋证/ 
一、石淋/ 
二、热淋/ 
三、气淋/ 
水肿/ 
出血/ 
一、鼻孔出血/ 
二、牙齿出血/ 
三、耳内出血/ 
四、舌部出血/ 
五、吐血/ 
六、便血/ 
遗精/ 
疟疾/ 
一、正疟/ 
二、寒疟/ 
三、瘴疟/ 
四、久疟/ 
五、胎疟/ 
积聚/ 
头痛/ 
一、风寒头痛/ 
二、风热头痛/ 
三、湿热头痛/ 
四、寒湿头痛/ 
五、痰浊头痛/ 
六、头风头痛/ 
七、偏正头痛/ 
八、气逆头痛/ 
九、气虚头痛/ 
头病/ 
一、脑鸣/ 
二、脑痒/ 
三、脑疳/ 
四、劈脑疳疮/ 
五、白发/ 
六、头发焦枯、不生/ 
眩晕/ 
百合病/ 
中风/ 
一、痰闭清窍/ 
二、邪窜经络/ 
三、面瘫/ 
四、类中风/ 
痫证/ 
癫狂/ 
自汗、盗汗/ 
虚劳/ 
颈项病/ 
丹毒/ 
疥疮/ 
痈疽/ 
一、内痈/ 
二、发背/ 
杨梅疮/ 
脚气冲心/ 
筋骨疼痛/ 
跌打闪挫/ 
一、腰部扭伤/ 
二、瞳仁不正/ 
虫兽咬伤/ 
蝎子螫伤/ 
蜈蚣咬伤/ 
疝气/ 
乳部疾病/ 
一、乳痈/ 
二、乳疖/ 
三、乳核/ 
四、乳癌/ 
五、乳缩/ 
六、乳悬/ 

闭经/ 
一、寒湿经闭/ 
二、血瘀经闭/ 
月经不调/ 
崩漏/ 
赤白带下/ 
子宫脱垂/ 
梦与鬼交/ 
宫寒不孕/ 
瘕证/ 
一、黄瘕/ 
二、青瘕/ 
三、血瘕/ 
四、脂瘕/ 
护胎/ 
一、体弱胎动/ 
二、发烧胎动/ 
堕胎/ 
难产/ 
一、催生/ 
二、逆产/ 
三、盘肠产/ 
血晕/ 
胞衣不下/ 
恶露不尽/ 
产后中风/ 
产后咳逆/ 
产后呕逆/ 
产后心悸/ 
小儿热证/ 
一、里热证/ 
二、脑热证/ 
麻疹/ 
一、麻疹预防/ 
二、疹出不畅/ 
三、麻毒内盛/ 
四、麻疹入眼/ 
天花/ 
一、天花初期/ 
二、痘出不快/ 
三、心经出痘/ 
四、肝经出痘/ 
五、肾经出痘/ 
六、胃经出痘/ 
七、膀胱经出痘/ 
八、痘疹热极/ 
九、痘疹塌陷/ 
十、痘疹入目/ 
疳疾/ 
一、疳积/ 
二、口疳/ 
三、脑疳/ 
四、急疳/ 
五、无辜疳/ 
脐风/ 
一、脐风预防/ 
二、风毒侵入/ 
急惊风/ 
一、外感时邪/ 
二、风痰闭窍/ 
三、痰热壅闭/ 
四、风邪壅塞/ 
慢惊风/ 
小儿夜啼/ 
一、腹痛夜啼/ 
二、身热夜啼/ 
小儿尿床/ 
囟门病/ 
一、解颅/ 
二、囟陷/ 
三、囟填/ 
小儿鼻塞/ 
小儿奶癖/ 
小儿脱肛/ 
小儿赤鼻/ 
断乳/ 
阴囊内缩/ 
客忤/ 
目闭不开/ 
天行赤眼/ 
暴风客热/ 
目红肿痛/ 
目内生疮/ 
睫毛倒入/ 
胬肉攀睛/ 
冷泪/ 
翳膜遮睛/ 
青盲/ 
瞳神缩小/ 
异物入目/ 
眼睛昏花/ 
目痛/ 
一、火毒上攻/ 
二、风邪上扰/ 
偷针眼/ 
瞳神不正/ 
附:眼病通用方/ 
口疮/ 
口舌糜烂/ 
重舌/ 
翣舌/ 
翠舌风(蛇舌)/ 
舌出不收/ 
唇菌/ 
下颌骨脱位/ 
牙痛/ 
一、实火牙痛/ 
二、风热牙痛/ 
三、虚火牙痛/ 
四、虫牙痛/ 
五、寒性牙痛/ 
骨槽风/ 
耳聋/ 
耳内流脓/ 
一、虫耳出脓/ 
二、疔毒出脓/ 
蚰蜒入耳/ 
鼻鼽/ 
鼻渊/ 
齆鼻/ 
乳蛾/ 
喉痹/ 
一、风热喉痹/ 
二、虚火喉痹/ 
喉痈/ 
急喉风/ 
锁喉风/ 
骨鲠/ 
喉瘤/ 
卒死急救/ 
淹水/ 
缢死/ 
跌压死/ 
雷击死/ 
中恶/ 
梦魇/ 
厥证/ 
一、痰厥/ 
二、血厥/ 
三、暑厥/ 
四、尸厥/ 
五、暴厥/ 
附录/ 
一、几种常用成药/ 
二、常用的敷药穴位/ 

前  言
序

通古博今研岐黄精勤不倦育桃李(代总序)李今庸先生,字昨非,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唐家店镇一个世医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意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断修正自己错误认识的意思。书斋曰莲花书屋,义出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今庸先生平生行止,诚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李今庸先生从医80载,执教62年,在漫长的医教研生涯中积累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其治学之道,建造了弟子成才的阶梯,是后学登堂入室的通途。听其教、守其道、恭其行者,多能登堂入室,攀登高峰。博学强志医教研优李今庸先生7岁入私塾读书,开始攻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等儒家经典,他博闻强志,日记千言,常过目成诵。1938年随父学医,兼修文学,先后研读《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神农本草经》等,随后其父又命其继续攻读历代各家论著和各科著作,并指导他阅读《毛诗序》《周易》《尚书》等书。对于《黄帝内经》,他大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即将其内容烂熟于心。现在只要提到《黄帝内经》的某一内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确无误地给你指出,本段内容是在《素问》或《灵枢》的某一篇,所以被人们誉为“《内经》王”“活字典”。1961年,时任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的蒋立庵先生,将一本《江汉论坛》杂志给了李今庸先生。他认真阅读后,敏锐地意识到蒋老是希望他掌握校勘训诂学的知识,以便有效地研究整理古典医籍。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他先后阅读了大量有关古代小学类书籍。通过认真阅读《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义证》《说文解字注笺》等,他对许学相当熟悉。又广泛阅读了雅学、韵书以及与小学有关的一些书籍。从此,他掌握了治学之道,并以此助推医教之道。一般而言,做学问应具备三个条件:一为深厚的家学,二为名师指点,三为个人勤奋。这三点李今庸先生都具备了,所以先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李今庸先生在1987~1999年间,先后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张仲景国医大学、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聘为客座教授和临床教授,为这些单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1991年5月被确认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十大“国医楷模”称号;2002年获“中医药学术最高成就奖”;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013年1月被人事部确定为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国家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校勘医典著作等身李今庸先生在治学上锲而不舍,勇攀高峰,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步入了校勘医典这条漫长而又崎岖的治学之路。在这方面他着力最勤,费神最深,几乎是举毕生之力。他曾说道:首先要善于发现古书中的问题,然后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搜集大量的古代文献加以证实。当写成文章时,又必须考虑所选用文献的排列先后,使层次分明,说明透彻,让人易于读懂。如此每写一篇文章,头痛数日不已,然而他仍乐此不疲。虽是辛苦,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一番整理后,不仅使这些古籍中的文字义理畅达,而且其医学理论也明白易晓,从而使千百年的疑窦涣然冰释,实有功于后学。李今庸先生首创以治经学方法研究古典医籍。他将清朝乾嘉时期所兴起的治经学方法,引入到古医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据训诂学、校勘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学、历史学、古文献学、考古学和历代避讳规律等相关知识,对古医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古医书中有问题的内容,则采用多者刈之、脱者补之、隐者彰之、错者正之、难者考之、疑者存之的方法,细心疏爬。他治学态度严谨,一言之取舍必有于据,一说之弃留必合于理。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太素》《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肘后方》《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马王堆汉墓帛书》以及周秦两汉典籍中有关医学的内容。每有得则笔之以文,其研究的千古疑难问题多达数百处。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现在,他发表了诸如“析疑”“揭疑”“考释”“考义”这类文章200多篇。2008年,他在外地休养的时候,凭记忆又搜集了古医书中疑问之处88条,其中部分内容现已整理成文。由此可见,先生对古医籍疏爬之勤。设帐杏坛传道授业李今庸先生执教已62个春秋,在中医教育学上,开创和建立了两门中医经典学科教育(《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他先后给师资班、西学中班、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类不同层次学生讲授《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及《中医学基础》等课程。自1978年开始,又在全国中医界率先开展《内经》专业研究生教育。同时,李今庸先生还先后赴辽宁、广西、上海等地的中医药院校讲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课程。李今庸先生非常重视教材建设。1958—1959年,他首先在湖北中医学院筹建金匮教研组,并担任组长,其间编写了《金匮讲义》,作为本院本科专业使用。1963年代理主编了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试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从而将金匮这一学科推向了全国;1973年为适应社会上的需求,对该书稍作润色,作为全国中医学院第三版试用教材再版发行;1974年协编全国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学基础》;1978年,主编《内经选读》,供中医本科专业使用,该教材受到全国《内经》教师的好评;1978年,参与编著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1982年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两用教材《黄帝内经选读》;1987年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编写了《金匮要略讲解》。几十年来,李今庸先生为中医药院校教材建设,倾注了满腔心血。李今庸先生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先生在主持原湖北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工作时,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1981年,他在教研室提出了“知识非博不能反约,非深不能至精”的思想。他要求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和写作习惯”。为配合教师读书方便,他在教研室创建了图书资料室,收藏各类图书800余册。并随时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1983—1986年,他组织教研室教师编写了《黄帝内经索引》;1986年,他又组织教研室教师编写了《新编黄帝内经纲目》。通过编辑书籍及教学参考资料,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对教师的使用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努力,现已培养出一批较高素质的中医药教师队伍。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医药教学生涯中,先生主张择人而教、因材施教,注重传授真知和问答教学。他要求学生学习中医时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将不同时代形成的医学著作和理论体系置于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中研究,重视经典著作教学和学生临床实践。1962年,先生辅导高级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集体写作《从藏府学说看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一文,全文刊登于《光明日报》,并被《人民日报》摘要登载、《中医杂志》全文收载,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扎根一线累起沉疴李今庸先生在80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其一,形成了完整的临床医学指导思想,即坚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其二,独创个人的临床医疗经验病证证型治疗分类约580余种。著有《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今庸》《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等临床著作。李今庸先生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在80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在内伤杂病的补泻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泻重痰瘀,补主脾肾。脾肾两藏,一为后天之本,一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精气的主要来源。二藏荣则一身俱荣,二藏损则一身俱损。因此,在治虚损证时,补主脾肾。在临床运用中,具体又有所侧重,小儿重脾胃,老人重脾肾,妇女重肝肾。慢性久病,津血易滞,痰瘀易生,痰瘀互结互病,易成窠囊。他对于此类病证的治疗是泻重痰瘀,或治其痰,或泻其瘀,或痰瘀同治。他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用药精良,常出奇兵以制胜,其经验可见于《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全集》中。李今庸先生非常强调临床实践对理论的依赖性,他常说:“治病如同打仗一样,没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做指导,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医疗活动。”如一壮年男子,突发前阴上缩,疼痛难忍,呼叫不已,李今庸先生据《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的理论,为之针刺足阳明经之归来穴,留针10分钟,病愈,后数十年未再发。此案正印证了其善于以经典理论对临床的指导运用。李老常言:“方不在大,对证则效;药不在贵,中病即灵。”从1976年起,李老应邀赴北京、上海、南京、南宁、福州、香港、韩国大田等多地讲学,传授临床经验,深入开展中外学术交流。振兴中医奔走疾呼李今庸先生作为一代中医药思想家,从未停止过对中医药学理论、临床、教育的反复深入思考。1982年、1984年,他两次同全国十余名中医药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加强党对中医药事业的领导,受到中央领导重视和采纳。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其后,又积极支持组建中医药专业出版社。198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成立。2003年,向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写信陈述中医药学优越性和东方医学特色,建议制定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法规,同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李老在担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写了大量提案及信函建议。在湖北省第五届政协会议上,提出“请求省委、省政府批准和积极筹建‘湖北省中医管理局’,以振兴我省中医药事业”等提案。2006年,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6年李老当选为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此后,主持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工作长达二十余年。组织举行“鄂港澳台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国际传统医学大会”等各种大型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其间,向省委、省政府致信建议召开李时珍学术会议,成立李时珍研究会,开展相关研究,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纪念李时珍学术活动氛围奠定了坚实根基。主编《湖北中医药信息》《中医药文化有关资料选编》等。近年来,李老对中医药学术发展方向继续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认为中西医学不能互相取代,只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必须努力促使西医中国化、中医现代化,先后撰写和发表了《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意义》《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试论我国“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及中医药文化的思想特征》《中医药学应以东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现代化》《关于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略论中医学史和发展前景》等文章。今将李今庸先生历年间写作刊印出版和未出版的各种学术著作,集中起来编辑整理,勒成一部总集,定名为《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全集》,予以出版,一则是彰显李老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医药学术上所取得的具有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二则是为中医药学的传承留下一份丰厚的学术遗产。  李今庸先生历年间写作并刊印和出版的各种著作数十部,附列如下(以年代先后为序):《金匮讲义》,李今庸编著,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内部油印。《金匮要略讲义》,李今庸编著,全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用第二版统一教材。1963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基础学》,李今庸编著,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用教材。1971年,内部铅印。《金匮要略释义》,李今庸编著,中医临床参考丛书,全国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者、中医专业用第三版统一教材。197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内经选读》,李今庸主编,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用教材。1978年,内部刊印。《黄帝内经选读》,李今庸主编,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两用教材。1982年,内部刊印。《内经函授辅导资料》,李今庸主编,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函授辅导教材。1983年,内部刊印。《读医心得》,李今庸著,是研究中医古典著作中理论部分的学术专著。1982年4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学辩证法简论》,李今庸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教学参考用书。1983年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帝内经索引》,李今庸主编,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经》专业教学参考用书。1983年12月,内部刊印。《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运用考据学知识和方法研究古典医籍的学术专著。1984年6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讲解》,李今庸著,全国高等中医函授教材。1987年5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8年更名为《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再版。《新编黄帝内经纲目》,李今庸主编,中医内经专业、西医学习中医者教学参考用书。1988年11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奇治外用方》,李今庸编著,运用现代思想和通俗语言,对中医药古今奇治外用方治给予整理的专著。1993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湖北医学史稿》,李今庸主编,是整理和反映湖北地方医学史事的专门著作。1993年5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李今庸著,作者集数十年临床医疗实践之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专著。1998年1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古代医事编注》,李今庸编著,选录了古代著名典籍笔记中关于中医药医事史料文献而编注的人文著作。1999年,内部手稿。《中华自然疗法图解》,李今庸主编,刮痧疗法、按摩疗法、针灸疗法和天然药食疗法等中医自然疗法治病图解的专著。2001年1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今庸》,李今庸著,作者集多年临床学术经验之专著。2002年4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研究》,李今庸著,研究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专著。2002年9月,内部刊印。《古医书研究》,李今庸著,继《读古医书随笔》之后,再以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方言学、历史学以及古代避讳知识等,研究考证中医古典著作的学术专著。2003年4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药治疗非典型传染性肺炎》,李今庸编著,选用报刊上有关中医药治疗“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内容,集而成册。2003年8月,内部刊印。《汉字、教育、中医药文化资料选编》(1-6编),李今庸编著,选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字文化、教育和中医药文化资料而汇编的专门集册。2003—2009年,内部刊印。《舌耕馀话》,李今庸著,作者在兼任政协等多项社会职务期间,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医政医事专门著作。2004年10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古籍录语》,李今庸编著,选录古代典籍中关于启迪思想,予人智慧,为人道德之锦句名言而编著的人文专著。2006年8月,内部刊印。《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李今庸著,作者临床验案精选和中医学术问题研究的专著。2009年4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李今庸中医科学理论研究》,李今庸著,中医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学术思想研究的专著。2015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今庸黄帝内经考义》,李今庸著,作者历半个世纪对《黄帝内经》疑难问题研究的学术专著。2015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今庸读古医书札记》,李今庸著,辑作者历年来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的关于古典医籍和古典文献的考释、考义、揭疑、析疑类文章的学术著作。2015年4月,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今庸特色疗法》,李今庸主编,整理和总结了具有中医学特色的穴敷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耳穴贴压法等治疗病证的专著。2015年4月,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今庸经典医教与临床研究》,李今庸著,作者集中医经典教学和经典性临床研究的教研专著。2016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今庸医惑辨识与经典讲析》,李今庸著,对有关经典医籍、医学疑问的解疑辨惑及经典著作课堂讲解分析的学术专著。2016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今庸临床医论医话》,李今庸著,作者关于中医临床的医学论述和医语医话的学术专著。2017年3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今庸中医思考·读医心得》,李今庸著,作者独立思考中医药学实质和中医药学术发展方向性研究的学术专著。2018年3月,学苑出版社出版。《续古医书研究》,李今庸著,为《古医书研究》续笔,再以开创性的中医治经学方法继续研究中医古典著作之学术力作。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另有待出版著作(略)。
李琳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5月1日
自序
近些年来,社会上刮起了一股“一切向钱看”的邪风。这股邪风也吹进了“是乃仁术”的某些医药卫生部门,侵袭了医护人员之心,使某些人医风败坏,医德扫地,革命人道主义则几乎荡然无存,药物和医术竟然都变成了牟利的工具。大处方、多处方、大剂量、高价格的情况时时可见,这不仅使中医药学“简”“便”“廉”“验”的特点不见了,而且经济压力严重超过了自费就医者尤其是农民的承受能力。就医者负债、荡产,“望药兴叹”就医无门、卧床待毙者亦有之,广大农村出现了新的缺医少药现象。这既妨碍了我国生产建设的正常发展,也阻滞了我国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00年人人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中医药学,是在我们这块“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土上产生的,它符合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的实际。在中医学著作里,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治病经验和多彩的医疗方法。在广大农村,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中医药学,这对于改变我国农村当前缺医少药现象,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目前的文化知识结构和遍地皆药而又存在新的缺医少药的状况,特根据中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和“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的原则,选录了中医药学古今有关“奇治外用方”一千余首,用现代思想和通俗语言加以整理叙述,分门别类,编辑成册,使具有中等文化程度者即可读懂,并能掌握使用。其全部药方均为外用而不内服,故安全系数很大而不会发生用药事故,且多数药方简便,其药易于寻找,一种病证,列有多个药方,如此方药缺,可改选彼方。因而在一般疾病情况下,农村可以随时就地取材,自我治疗,不必外出求医。即使重病难病出现,也有可能为某些病人赢得时间,为到远方就医创造条件。本编亦供农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其中少数药方的药味较多,且组成中有贵重药物,这是供医师在必要时使用,以治疗某些疾病,并为而后科学地研究人体治疗机制的整体观提供资料和新的课题。是为序。

1991年7月28日李今庸于湖北中医学院

抢先评论了 “古今奇治外用方”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医学衷中参西录(精装)

EUR €46.99
评分 4.5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推拿按摩的解剖学基础(第4版)

EUR €105.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医临床丛书·黄帝内经素问

EUR €13.99
加入购物车

黄帝内针

EUR €4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