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1649
☆贺子珍是井冈山时期*的伴侣和战友。她是*早上井冈山的女共产党员,与*患难相随。她经历过万里长征,飘零过异国他乡,历尽坎坷崎岖。本书就是这位*生命很重要的女人的一生写照。
☆本书从贺子珍出生一直写到她去世,是关于她的一部完整的个人传记。她从小就特立独行,斗兵痞、领导学生运动、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出生入死,身负重伤,但不改她巾帼英雄的本色。她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令人景仰。
☆本书作者陈冠任在掌握大量*手资料的前提下,用客观、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贺子珍这位红军女战士栩栩如生的动人形象,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披露,也使本书的史料新、资料新、可读性方面更具价值。
☆书中收入不少珍贵历史照片,定格了历史瞬间,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呈现一个生动、立体、具象的传奇女性形象。
贺子珍是红军传奇女将,一朵绚烂、热烈、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井冈之花”。
她在大革命的疾风骤雨中成长,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枪林弹雨中接受磨砺,历经中国革命力量从初始到壮大的全过程。她和*一起走过了中国革命*艰难的日子。他们同生共死,共渡了10年风雨岁月,*终却因种种原因而遗憾分开,在流落异国饱经磨难后回到祖国,在孤寂中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第1 章 出生于乱世
生于乱世
小茶馆前上演幕幕人间惨剧
“女孩子游水,真不怕羞!”
“桂圆”——“自珍”——“子珍”
“我们家的牛牯也会中状元公哩”
贺氏姐妹胆子太大
“不管有多难,我都会去寻找!”
和哥哥一起惩治兵痞
袁文才“吊羊”,让贺氏兄妹羡慕不已
“我也要做一个共产主义者!”
“这洋学堂真是邪气!”
第2 章 永新县任妇女部长
贺子珍16 岁入团,在兄妹中早参加革命组织
贺敏学跟着袁文才在井冈山“吊羊”
“国民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永新三贺”遐迩闻名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贺氏三姐妹带头剪发,成为县城一大新闻
“我们大家来放脚,真正好快乐!”
恶婆连声求饶:“千万不要斗争我……”
工农武装抢先行动,把右派头领关进了监狱
暴乱分子把海天春洗劫一空
永新暴动:贺氏兄妹齐上阵
女将把门,王魁成了断头鬼
贺先圆牺牲时年仅14 岁
贺怡和父母在净居寺逃过一劫
袁文才:“我算是为你们报了一仇!”
第3 章 在战斗中与相爱
当“探子”:“要耍流氓,一枪崩一个!”
“鸿门宴”变成了“同心宴”
“这个毛委员真了不起”
毛、袁合作:“我们今后可以有很多的事干了!”
“哎呀,我可不敢打扰你们的盛宴”
打茶陵:贺子珍报纸送来的战机
袁、王做媒:“男才女貌,蛮好的嘛!”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为调查做向导:“看见了女土匪吗?”
借调到前委做秘书
贺子珍遇险:两名战士烧死
贺怡遇险:山泉救命
“天下大事尽收眼底”:歼敌四个团
毛、贺结合:挎上贺子珍绣的挎包
蜜月未过完:永新打垮两只“羊”
“我这个郎婿也只好入乡随俗”
“你什么时候把开慧姐接来,我什么时候离开你”
八月失败:“我会在永新等着你的好消息”
“刘真同我开个玩笑,扣住了我的平安家书”
“随四军一起下山去赣南”
险象环生:贺子珍连小棕马都没顾上牵
“不要跑,要抵抗敌人!”
姐妹重逢:贺怡奉命照顾毛泽覃
“我哪有时间伺候你老婆生孩子?”
“把孩子寄养出去,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
第4 章 默默陪伴失意的
“送走孩子以后,我心里像猫抓一样不好受”
贺子珍一直守在身边
青山竹寮历险记
“现在有点条件,你去学习一下吧”
井冈山上的连环遇害案
“我们两个人,一个是铁,一个是钢”
“我能睡他三天三夜呢!”
父亲先当秘书,再任后方办事处主任,又被解职
“打了胜仗,还不许我们看上一眼!”
“假如村里有了疯狗”
“敌人要是认出你是我的老婆,还不拿你的头去邀功请赏呀!”
三兄弟和三妯娌团聚
上山养病,下山解围
用鸡汤犒劳产后的贺子珍
“你们是受了我的牵累”
“实践、历史会作出公正的回答”
“我怎么舍得把你和孩子留下呢?”
贺子珍是30 名随部队出发的女同志之一
此别可能成永诀
第5 章 漫漫长征路
“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
“大家觉得我这个菩萨又有用了,把我抬出来”
在遵义会议后摔了一跤
在激战中生产:“小凤凰”再次送了人家
“你这个人,是与休息有仇的人”
摆脱重围,贺子珍也笑语不断
抢救伤员:全身十七处中弹
“你们给我一枪,把我打死吧!”
小妹被敌人杀害,小弟被红军枪决
说:“我的‘聚宝盆’是借了你的光啊”
到达吴起镇:“这是个伟大的胜利!”
“对革命者来说,坐牢也是一种休息”
第6 章 心的困境
当了银行发行科长,忙得晚上都不回家
迎接抗战高潮的前夜
“像母鸡下蛋,生了个大鸡蛋”
“我现在太矛盾了,以后怎么工作呢?”
越想努力做好一切,越感到体力不支
争 吵
“老革命”对跳交谊舞很讨厌
“你听我讲,你好不要走”
贺子珍给写了一封信后,飞往苏联
第7 章 身在异国
身上的弹片已经和肉长在一起
把岸英兄弟当作自己的儿子
“我生了一个男孩儿,长得很像你”
小儿夭折,贺子珍吃不下饭
“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我当时太任性,太不懂事了”
心里只有
第8 章 伟大的母爱
娇娇来到了身边:“妈妈叫贺子珍”
和三个孩子相聚,其乐融融
大轰炸
“至少让孩子们吃个半饱”
贺子珍在异国开荒,种的萝卜像大拇指大小
女儿因为和男孩子玩而次挨打
从太平间夺回女儿
第9 章 遭受报复性迫害
“凭什么把我关进疯人院?”
逆境中的艰难自救:能出手的人没有回音
王稼祥夫妇出面交涉,贺子珍出了疯人院
走出梦魇般的日子
第10 章 建国前后
“贺子珍受了那么多的苦,却没有怎么变样”
为教育女儿和岸青煞费苦心
与曾志彻夜倾谈:“革命使我们女人付出太多了”
寻找兄妹
娇娇得知父亲就是
姐妹久别重逢,贺子珍给去信
“我要为你把一切事情办好”
“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
火车从天津南下去了上海
贺氏兄妹久别重逢
“陈毅还是老样子,不过好像比以前更活泼了”
贺怡为寻找小毛意外车祸遇难
说:“叫子珍成个家吧”
收音机一夜没关,贺子珍从此病了
“我好悔!”
第11 章 久别重逢在庐山
“你爸爸同意,我也同意”
曾志说:“我去看望了你的一个老相识”
“不行了,脑子坏了,答非所问”
李敏成家,了却一桩心事
李敏南昌探母
贺子珍称江青为“江青同志”
寻找在战争中遗失的孩子
第12 章 含笑告别人世
逝世的消息一下子击倒了她
没有对江青倒台做什么评论
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重新成为新闻人物
坐着轮椅到纪念堂
饱经风霜的老人终于去了
不同寻常的遗体告别仪式
生于乱世
在江西和湖南的边界,有一个叫永新的地方。
永新是江西的一个大县,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北麓。这里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大山逶迤,山峰高耸入云,但是山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绿水淙淙,树木郁葱苍翠,景色十分秀丽。永新自古有“吴头楚尾”之称,既连接江西的宁冈、遂川、安福、吉安和莲花,又与湖南的茶陵接壤,并与酃县、安仁、攸县、桂东、萍乡等地邻近,因为山势险要又地处湘赣桂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历代都有文臣勇将涌现,人才辈出,可谓是人杰地灵的一个地方。
1909 年9 月,贺子珍就出生在永新县的烟阁乡黄竹岭村。
黄竹岭,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很偏僻的小村庄,坐落在永新县万年山麓。万年山为罗霄山脉中段一个极小分支。黄竹岭距县城禾川镇六十余里,这里群山环绕,层峦叠嶂,峭壁矗立。山上沟沟岭岭生长着很多的树木,一条长长的峡谷从两旁的山中穿过,山腰上垒砌着层层叠叠的梯田,溪水淙淙长流。在狭窄的沟壑中,一条崎岖小路蜿蜒蜷伏引向山外,在峡谷两旁山麓和山腰上是一些用黄泥巴筑墙、杉皮盖顶的土屋,村民们都住在这些土屋里,靠种着山下的土地为生。
据族谱记载,黄竹岭历史悠久,居住着邝、贺二姓,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种田为业。但是邝、贺两姓却读书成风,祖先中曾有许多人因读书中过秀才和举人。
贺子珍的父亲叫贺焕文,生于1871 年。贺家在黄竹岭,是个望族,有很多的田山和房屋。到贺焕文这一辈时,家族虽衰败下去,但是贺家仍是远近有名的殷实大户,田地上百亩。贺焕文生于农家,却是个读书人出身,曾捐过举人,当过安福县的县令。他早娶妻欧阳氏,虽育有一子,但是欧阳氏因病早逝,后又娶妻温氏。温氏叫温杜秀,是广东梅县人,家境贫苦,父亲是个四处游医的郎中。温氏人长得漂亮,是四方有名的美女,嫁给贺焕文时才18 岁。
贺子珍出生时,贺焕文与温杜秀已生一子,取名贺敏学。贺子珍降生,是为老三。这位老三出生时正是农历八月十五,这时秋月朗朗,桂花飘香,贺焕文夫妇对女儿于中秋圆月之夜降生十分欣喜。为了表达对女儿的美好的祝愿,给她起名为“桂圆”。所谓“桂圆”,就是大富大贵、人生圆圆满满之意。
贺子珍出生两年后,贺氏夫妇又生育了一个女儿,即老四贺怡(贺焕文为她起名为贺银圆),以后,贺家又生下一女一男,女的叫贺先圆,男的叫贺敏仁,年纪都是两岁一隔。贺家儿女满堂,家境尚可,生活无忧,为黄竹岭人人羡慕的人家。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贺子珍已经四岁了。此时,贺家已随贺焕文从黄竹岭搬到了永新县城禾川镇。这些年江西军阀连年混战,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贺焕文因不愿同流合污,辞官回乡,在永新县衙门做了个刑名师爷。然而,广东军阀陈修觉盘踞永新,成为太上皇,永新仍是暗无天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贺焕文郁郁不得志,每日在衙门也多是唉声叹气,为养家糊口而混日子而已。
一天,天色已经很晚了,可是,温杜秀和孩子却还不见在县衙门当班的贺焕文归来。贺子珍虽然很小,但特别懂事,几次跑到门口去张望,但是,她伸长脖长也看不见父亲熟悉的身影。
贺焕文在县衙门里做刑名师爷,差事就是专为打官司的人写状子。县衙门的差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现在天都黑了,人却久久不见回家,能有什么公事没办完呢?时至半夜,他还没回来,也无消息。作为妻子的温杜秀越等越着急,后,终于沉不住气,出门托邻居:“请你前去县衙门打听一下孩子他爹怎么还没回家。”
邻居应声而去。
不一会儿,邻居惊慌失措地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不好了!贺大爷被关进大牢里了!”
温杜秀一听丈夫被关进了大牢,吓了一大跳,问道:“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邻居支支吾吾也说不出来。
祸从天降,温杜秀不知事出何因,吓得浑身发颤。此时,身边围着几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她怕孩子们受怕,强忍住悲伤,安排大家上床睡觉。子夜过后,温氏还是忍不住抽泣起来,结果,越想越担心越害怕,终于伤心地哭了起来。孩子们看到亲娘如此伤心,不知是怎么回事,也诚惶诚恐地跟着哭了起来。于是,半夜三更贺家突然传出一片哭声,凄凉得很。
第二天,温杜秀才打听到,丈夫贺焕文是被一场官司牵连进去了。
原来,永新时年正逢大旱,为了争夺水源,有两个农户打起官司来。其中一家是财主,一家是无权无势的村民。财主利用财势把讼争对手关进了牢里。贺焕文是一位读书人,心地善良,看到牢里的村民受屈,很是同情,为他鸣不平,于是替他立了保,把他放了出来。谁知这个村民出狱后,吓得连夜逃跑了。县太爷本来就对贺焕文平日爱为穷人打抱不平而不满,想辞掉他,一时找不到借口,现在他所保之人一逃,立刻借此事发难:“把贺焕文关起来,打下大狱!”两旁衙役一拥而上,把贺焕文脚镣一铐,扔入了专门关押重囚的大牢之中。
丈夫被关押,温杜秀四处奔波求人,但是处处碰壁。
在这乱世当中,人进了大牢,就得花钱打点。在贺焕文被关押的几个月中,温杜秀四处托人,为了营救丈夫,把家产差不多变卖光了。短短半年之间,贺家由较为殷实之家变得一贫如洗,债台高筑。几经奔波打点,费尽财帛,终于,温杜秀把丈夫弄出了大狱。
贺焕文逃了囹圄之灾,全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一天,温杜秀突然想起了算命先生的话,告之丈夫,贺焕文一口回道:“这瞎子纯粹是胡说!”温杜秀想起丈夫终也脱了大牢之灾,也心想:这些算命先生也真是信口骗人!
贺焕文回家后,没有因为眼前的贫穷丧失生活的信心,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又设法凑了些钱,在永新街上南门买了个铺面,开了一家茶馆,取名“海天春”,兼营饭菜,另外,还开了几间客房,夫妇从此做起了茶馆兼旅馆老板。
茶馆开起来后,开始生意特别红火。
小茶馆前上演幕幕人间惨剧
贺家海天春茶馆临近禾川的南门,是南方小城镇里常见、普通的店面,有三间门面宽,一溜上的都是门板,分前后院落,进出都走后面小弄堂。贺家前栋开茶馆,后院开旅馆,全家人生活、住宿也是在后院。
海天春茶馆的生意之所以有些冷清,不是因为算命先生的话,而是永新县城涌进了军阀的残兵败将。
原来辛亥革命失败后,复辟丑剧一演再演,军阀混战不断。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1917 年7 月,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但12 天后即被粉碎。皖系军阀段祺瑞以“再造民国”的英雄自居,重新当上国务总理。段祺瑞重掌国家大权后,拒绝恢复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召开临时参议院,企图另组国会,以排斥旧国会中反对他的议员,实现个人军事独裁。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把临时约法和国会看成是理想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重要象征,所以尽全力维护。在这种形势下,1917 年夏,孙中山倡导开展护法运动。孙中山的护法主张得到许多国会议员的响应,众人纷纷南下, 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会上,决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护法运动开始。
广州军政府任命谭浩明为粤湘桂联军总司令,率部北上援湘。
9 月底,粤军占领广西龙州。旧桂系在广西的统治土崩瓦解。旧桂系瓦解后,桂军残余部队四处逃散,结果,一些残兵败将逃到了湖南和江西。
对于这些从广西逃来的军阀散兵,陈修觉一一收拢,拉入自己的大旗之下。这些散兵一来永新,就和县城官家的家丁相互勾结,横行霸道,对百姓欺压劫掠,平静的永新自此失去了安宁,贺焕文的茶馆也大受影响,生意一落千丈。
此时,贺焕文把几个孩子都已送进了私塾读书。
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学及妹妹贺怡就读的是永新县城有名的秀水私塾。私塾老先生姓唐,是位老儒生。在这里,唐老先生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传统启蒙之类的书,贺家兄妹天天读着那些被贺焕文视为珍宝的儒家经典。
随着岁月的流逝,贺子珍已渐渐地长大了,她时常在旅馆里看见门外走过乞讨要饭的穷人,目睹街上耀武扬威的家丁用鞭子抽打佃户,看到兵痞们横行霸道、强取豪夺。每逢这时,她就双手拉着妹妹,双眼露出愤怒的目光。有一次,她看到门外有一个小孩被一个凶神恶煞般的男人追着打,想去帮助那男孩,结果却被母亲拦住了。温杜秀对她说:“你不能去。”
“一个大人为什么要打小孩子?”贺子珍气冲冲地问。
“因为他偷大人的东西。”温杜秀回答。
“他为什么要偷人家的东西呢?”小贺子珍迟迟疑疑地问。
“他饿呀,家里穷,没饭吃,所以才……”温杜秀还没说完,就看到贺子珍眼里有晶莹的泪光在闪。
“妈妈,那小孩好可怜。”贺子珍说着,指着门外被打得倒在地上的男孩, 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永新虽然地处偏僻,但是军阀、地主、强人却并不比别的地方少,相反, 这里的土豪们像山里的毒蛇一样更加毒辣,“丘八”们更是有恃无恐。
小小的茶馆前,经常上演着一幕幕人世惨剧。
每年到了寒冬腊月的年关,禾川镇的大街上就时常传来卖儿卖女的吆喝声: “哪个要孩子?哪个要孩子?”顺着这凄惨的叫卖声,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父母,眼含着热泪,拽着头上插着草标的儿女,沿街叫卖。而被卖的孩子似乎懂得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惊恐地哀叫着:
“我不要去呀!我要回家过年!”
贺子珍听母亲说,这些穷人卖一个孩子的钱,还顶不上一担稻谷的价钱。每次遇到这种情形,她都不忍心看下去,躲起来难过地落泪。
一次,贺子珍睁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为什么他们的爹娘要卖自己的孩子,他们不爱自己的儿女吗?”
“他们不是不爱,是因为穷啊,养不活他们呀!”母亲这样回答。
“他们为什么那么穷,养不活孩子呢?”贺子珍又问道。
这些问题,连做父母的都弄不清楚,又怎么回答得了女儿呢?贺焕文夫妇也只有沉默。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贺焕文夫妇默默地做着小本生意,辛劳经营着小茶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贺子珍就在这个天地里长大,并从这个茶馆里开始认识世界。
关于贺子珍童年的生活,王行娟曾在《井冈杜鹃红——贺自珍风雨人生》一书中这么写道:
当她刚懂事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一个悲惨的社会。每天,她跨出自己的房门,一幕幕丑恶、凄凉的景象,震撼着她幼小的心灵。
在若干年后走上革命道路时,贺子珍回想起这段童年时光,感叹地说:“在父母开茶馆时,我看到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受人打和无家可归时,心里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那时太小,又不知该如何去做,直到后来上了学,从书本上才知道了一些平时不知道的东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