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这就是马云:马云认可的官方传记”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传记财经人物封面人物

封面人物

记录二十五位优秀《川商》杂志封面人物,见证“川商”群体十年来在中国商帮中的快速成长,也是对“川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一次隆重展示和集体检阅

作者:王镇 主编,盛红等 编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ISBN: 978754114870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73.99

类别: 财经人物 SKU:5d816defb5d8bfc22f30fac8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48705

编辑推荐
2008年1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川商》杂志正式创刊,成为天下川商的联系纽带和精神家园。近十年来,将近100位杰出川商登陆《川商》杂志封面人物,“封面人物”成为川商杂志一张荣耀的名片,更是优秀川商们竞相绽放各自风采的一扇窗口。这些封面人物具有榜样的力量,他们伴随社会和经济发展大潮,继续创造并发挥着杰出川商的引领作用,继续书写他们的商业传奇,他们的故事无论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还是一代又一代的新川商,都将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旗帜。本书通过筛选、整理、重新撰稿并结集成《封面人物》丛书,重新书写他们的商业创富故事,让本书成为“川商”群体十年来在中国商帮中快速成长的*好见证,也是对“川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一次隆重展示和集体检阅,让该书成为这个时代对川商企业家们*好的文化献礼,具有重要的珍藏意义和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该书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川商》杂志的封面人物生平事迹的合集。杂志创刊以来,将近100位杰出川商登陆《川商》杂志封面人物,“封面人物”成为一张标志性的名片,更是优秀川商们竞相绽放各自风采的一扇窗口。本次更是优中选优,遴选出二十五位优秀的人物,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展现他们的杰出成就,重新书写他们的商业创富故事,让本书成为“川商”群体十年来在中国商帮中快速成长的*好见证,也是对“川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一次隆重展示和集体检阅。本书图文并茂,有较好的资料价值和推广价值,值得出版。

作者简介

盛红,女,笔名:安闻。资深传媒人,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华西都市报责编、主编。现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川商杂志社编委、运营中心主任。先后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万字,多次获四川省好新闻奖、好编辑奖、散文作品奖。近十年为《川商》杂志撰写财经人物专访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光阴U盘》、游记体散文集《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中长篇小说《成长是种柔软的痛》等,待出版散文集《永不散场》。

目  录

上 篇上 篇

脊梁

 

,

封面人物

 

 

刘汉元:

 

追梦太阳能

 

/003

 

孙云:

 

筑起千亿铁投脊梁

 

/018

 

赵思俭:

 

土地上书写的传奇

 

/032

 

王仁果:

 

企投家的产融新帝国

 

/047

 

唐立新:

 

做一个“捕风者”

 

/061

 

▲

▲▲▲

 

目录

 

陈先德:

 

心里装着太阳和明月的人

 

 

/076

 

曹世如:

 

在勇于革新中信守风华长青

 

 

/087

 

杜诚斌:

 

舌尖上的传奇

 

 

/101

 

赵峻:

 

一场生命的远行

 

 

/115

 

金杯:

 

用一生追寻生命之光

 

 

/126

 

王刚:

 

餐界大伽的中国心世界梦

 

 

/141

 

刘邦成:

 

有梦的人生永不落幕

 

 

/156

 

王常裕:

 

四川车界开疆拓土领军人

 

 

/170

 

 

下 篇下 篇

力量

 

,

李在明:

 

商路三十载,无尽家国情

 

/185

 

吕状文:

 

阿里老兵的高原军魂

 

/199

 

邓小波:

 

引领博力踏浪前行

 

/213

 

成杰:

 

创业是人生好的修行

 

/224

 

骆正任:

 

开启一扇门后的精彩

 

/240

 

宋汶栗:

 

万千追寻汇成芳华满园

 

/253

 

车天发:

 

筑梦天空

 

/267

 

:

 

用心践行爱

 

/281

 

杨健:

 

在大变革中淬炼大发展

 

 

/292

 

晏波:

 

让中国名酒光耀世界舞台

 

 

/305

 

胡健拥:

 

直挂云帆济沧海

 

 

/320

 

王虹:

 

把人生写成一首燃情诗

 

 

/331

 

郭线:

 

一针一线缝制服装帝国

 

 

/344

前  言

序:

 

召唤川商新榜样

 

李后强

 

新时代,新川商,新崛起。

 

天府之国,商业隆盛。川商之源,始于远古,兴于唐宋。《史记·货殖列传》所

录12位大富豪中就有3人属于“川商”,即清、卓氏、程郑。北宋成都月月召开“商

交会”,唐宋时成都(益州)是与扬州并称的都市,有“扬一益二”之说。《汉

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后的成都,总户数高达76256户,在全国仅次于首都长安80800

户。当时成都与长安、临淄并称为三大都市。早在北宋时期,成都发明了世界上

张纸币——交子,比欧洲使用钞票早六百多年。这无疑见证了川商的繁荣兴盛和敢为

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川行天下,四海汇通。虽遇千难万险而不馁,历沧海横流而有为。一代又一代的川

商不畏艰险、披荆斩棘,跋涉于崎岖蜀道,用智慧和汗水开拓了千里栈道、茶马古道

和南方丝绸之路,让灿若朝霞的蜀锦、茗香四溢的川茶、醇厚绵柔的川酒行销于全球

各地,五湖四海。但囿于一个相对封闭而富饶的四川盆地,川商群体的兴衰在历史长

河中起落不定,在华夏史册上只闻浙商、晋商、闽商、徽商等叱咤风云,川商却默默

无闻;近代以降,关于川商的记载也仅是只言片语,与惊天动地的宁波商帮、潮州商

帮相去甚远。自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川商“步出夔门天地宽”,搏击商海、勇立潮

头,虽仍凤毛麟角,但已有一批川商逐渐成长为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

企业和企业家。

 

喝彩川商,助推崛起。2008年1月,为凝聚川商力量、塑造川商形象、叫响川商品

 

001

 

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以“引领创富新势力,助推川商新崛起”为己任的《川

商》杂志一经面世,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创刊10年来,一批优秀川商代表,

如刘汉元、刘永好、曹世如、樊建川、王仁果、赵思俭、赵峻、唐立新……陆续亮

相。《川商》这方咫尺宣传平台,已先后重磅推出了一百余位优秀川商成为“封面人

物”。“封面人物”不仅是《川商》杂志的名片,也是优秀的时代川商竞相绽放各自

风采的一扇窗口,更是这个商业时代的荣耀见证。经过10年沉淀,这些“封面人物”不

仅当年弄潮于经济浪潮的前沿,如今也继续创造并发挥着优秀川商的引领作用,继续

书写着他们的商业传奇。他们基业常青的商业故事,无论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商业时代

还是正在崛起的新川商群体都是不可忽视的经典教科书式的范本。

 

把握大势,抢抓机遇。10年来,不论是久经沙场的川商老将,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

川商俊杰,弄潮西部大开发,他们是亲历者和参与者;投身四川“两个跨越”“三大

发展战略”生动实践,他们是推动者和见证人。近年来,四川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已

经成为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成为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

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四川被中央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获

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上升为新区,成都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攀西地区获批为全国的战略

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特别是四川多点多极竞相发展。这都为川商发展提供了历史机

遇,川商也在新的谋篇布局中再创辉煌。

 

十年风雨,川商挺立。10年来,川商经历了来自市场的、社会的、自然的严峻考验。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他们随势谋动,共克时艰,沉着应对;面对宏观调控下的

政策考验,他们解放思想,善于开拓,独辟蹊径;面对日新月异的商业变革,他们游刃

有余,大胆创新,巧妙避锋,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尤其是面对特大地震等自然灾

害,他们“崛起危难,坚强奋进”,与“天”斗、与“地”斗,一边生产自救谋发展,一

边倾情倾力、慷慨解囊、回报社会,展现出川商的责任担当和境界情怀。

 

十年磨剑,川商腾飞。10年来,时势造就川商英雄,一大批新老川商快速成长壮

大,成为商界常青树。10年常青的企业家,是当代川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榜样,

是当代川商锤炼品格、提升实力的标杆;10年常青的企业家,对川商积极投身转型升

级、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川新跨越,具有引领作用。事实证明,能持续

 

.

..

 

▲

 

序:召唤川商新榜样

 

健康快速发展的川商,具有“六性”:对国际国内市场能够敏锐洞察,对经济全球化

趋势善于精致把握,具有适应性;普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流淌着道德的

血液,具有自律性;紧盯市场需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产品、技术和管理,具有创造

性;着力优势互补整合力量,借势借力,抱团奋进,具有合作性;能适时摒弃盆地意

识,着眼全球,走向世界,具有国际性;面对逆境也不屈不挠,注重培育企业的持续

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坚韧性。

 

川商兴则四川兴,川商强则四川强。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人类财

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

度重视川商发展工作,很早就推出“川商培养计划”,并召开川商发展大会。由此,

川商也逐渐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2007年四川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

关,而2016年四川经济总量则已突破3万亿,这是10年前的3倍。10年来,川商推动四川

经济社会大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城乡面貌

变化、群众得到实惠多的10年。10年来,四川准确把握全球开放大势和四川历史

方位,紧紧围绕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建设,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

发等国家战略机遇,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2016年四川服务贸易已近1000亿

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2.2%,超过全国4.3个百分点。抢占先机,川商“走出

去”战略持续推进,川商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到处

活跃着川商的身影,仅省级四川商会就达到三十多家,会员企业近3万家。

 

新时代,新川商,新崛起。当前,包括川商在内的中国企业家迎来一系列重大利

好!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

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建国六十多年

来,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里

程碑!这对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

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简称《报告》)也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

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首次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实体经济上来;要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

做法;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首次提出要加强

 

003

 

 

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等。《意见》和《报告》无疑是中国企业家的定心丸。川商由此也迎来了的发展的又

一轮春天和崛起的新机遇。

 

新时代,新使命,新榜样。这是一个激情四溢的时代,这是一个“企业家老大”

的时代,千年川商在今天的经济大舞台上正华章绽放,而且英雄辈出。久经沙场的川

商前辈稳健前行,意气风发的川商俊杰不断创新。新时代成就新川商,新发展成就新

榜样。我们坚信,自古以来就称为“天府之国”“生命之盆”的四川,必将成为造就

大企业家和商业领袖的“摇篮”,必将成为各位大川商挥洒智慧和展示才华的

“舞台”,必将成为各界有志之士奉献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捷径”,也必将助推

一大批投身四川“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生动实践的新时代川商新榜样。

 

历史需要记录,时代需要书写,川商需要讴歌。为川商鼓与呼是我的学术趣旨和毕

生追求。作为川商忠诚的朋友,我相信,通过整理、重新撰稿并结集成册的《封面

人物》丛书,将成为10年来川商群体崛起于中国商帮之林的好见证,也是对川商群体

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初啼“川商声音”的一次隆重展示,必将成为对这个经济时代作出

重要贡献的川商企业家们好的文化献礼。我相信,此次《封面人物》丛书的出版将

是对川商群体十年发展的一次集体检阅,具有重要的珍藏意义和史料价值。

 

重铸川商新辉煌,新时代召唤更多川商新榜样!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知名川商研究专家。曾任四川省委政策研

究室副主任,眉山市副市长,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共十五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四川

省青联副主席,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4年获

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川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专家评委、四川杰出民营企业家推选活动专家

评委。

媒体评论
召唤川商新榜样       —李后强
在线试读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刘汉元:

追梦太阳能

如果说通威集团创始人刘汉元在水产领域的创业史堪称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到

壮大历程的缩影,那么刘汉元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史则可以看作中国引领世界

经济和创新创变发展的生动写照。

 

2017年10月18日,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LED屏上,一家来自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龙

头企业,以“霸屏”的方式,让全球见证中国的绿色发展。

这组清新、淡雅、大气,极具中国“青花瓷”范儿的巨幅画面,出自中国光伏龙头

 

企业通威集团!

这幅优美画卷,演绎的正是通威集团在全球首创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登陆时代广场,历来为企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象征,登上此平台的中国企业,无

 

一不赫赫有名,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均为所在行业翘楚,并在全球市场具备

雄厚实力和品牌话语权。

事实上,中国和中国新能源企业作为推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力军,经过多年

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已经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年前,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仅100MW,到2017年7月,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已突

破100GW,十年间增长了1000倍!

 

003

 

 

十年前,光伏装机成本在4-5万元/千瓦,2017年这个数字已降到5000元/千瓦左

右,仅为十年前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未来十年,装机成本还将降低50%以上,成为全球经济、清洁的发电方式。当

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牢牢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加上中国台湾地区,全球

80%以上的市场都已被中国人掌控。

 

十年间,中国已迅速重构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格局,并已牢牢执住全球光伏产业

的牛耳。

 

这十年,从2007年通威集团旗下子公司永祥股份诞生之日起,也正是通威集团新

能源产业从布局起步,到突飞猛进,发展壮大的十年。

 

这十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凝结着通威集团创始人——十一

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心血!

 

十年前,刘汉元为什么要从水产饲料行业跨身到新能源领域?这十年,刘汉元从

中国光伏新能源领域的追赶者到领跑者,他都经历了什么?他为何能成为这一领域的

翘楚?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通威历史翻开新篇章

 

这一轮以太阳能利用为基础的能源革命将会超过上一轮信息技术的革命。

——刘汉元

 

“我们在传统行业里,辛辛苦苦干了10年、20年,你不过就干了三四年就超越了

我们。”

据说有一年,在上海APEC(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峰会上,刘汉元同搜狐张朝阳聊

 

天时意味深长地说了这席话。

张朝阳谦虚说:“你别笑话我了。”

刘汉元说:“真不是笑话。”

刘汉元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如同水产行业一样适合自己、前景同样光明的行业进行产

 

业拓展。

 

不过在刘汉元的心中,该如何介入一个新行业有着他自己的清晰判断和标准:“就

像杰克·韦尔奇所说,在高度分工、高度品牌化的市场上,只有行业前三名才能生存

下来。”

 

通威太阳能无人化车间、智能化

生产线工业机器人。

005

 

 

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鸟瞰图。

 

像捕食的猛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命中目标。

经过充分市场调研,这一回刘汉元的猎物是新能源产业。

此刻,刘汉元感觉自己就像曾经站在互联网大门前的年轻企业家们一样,看到了来自

 

未来的光明。“这一轮以太阳能利用为基础的能源革命将会超过上一轮信息技术革命。

”

2008年9月19日,永祥股份多晶硅正式投产。仪式上,6根刚生产出来的长约2米的

 

铅灰色多晶硅棒面世。

刘汉元执掌的通威由此掀开了自己的新征程!

而仅仅9年之后,通威就又谱写下自己的新篇章。

2017年11月8日、18日,通威相继在合肥、成都基地启动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

 

目,各新增60条、共120条电池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30GW,销售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稳坐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企业的头把交椅,成为全球、影响力的清洁能源公

司,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增加一个新的“世界冠军”。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威太阳能成

都、合肥基地新增20GW产能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通威在电池片领域的龙

头地位,标志着通威向着打造清洁能源公司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也充分展现

了通威坚守实体经济,践行实业报国、绿色发展的坚定理念和信心。”对此,刘汉元

不无骄傲的表示,“从追赶到超越,中国已牢牢执住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牛耳。”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刘汉元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提升,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

为全球共识。10年时间,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的华

丽转身,值得大家自豪和骄傲。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牢牢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

额,且在技术、规模、成本上全球领先,从以前的“两头在外”到现在很多国家光伏

系统、组件依赖中国制造,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中国高铁在全球

的影响力。

 

“高铁改变了人们出行的速度和空间,而以光伏为代表的能源生产消费变革改变

了人类一两百年来‘边污染、边发展’的老路,能够真正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

 

“为推进全球能源革命进程,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白云蓝天而努力奋

斗!”这是刘汉元的心声,也是他的行动。

 

从1998年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开始,刘汉元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

政议政建言献策。

 

2008年以来,刘汉元连续多年利用两会及其他各种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先后

提交了《加快推进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加快推进渔光一体化发展》等多份提案,

为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特别是2013年6月底,刘汉元时间提交了《关于支持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当前

困境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建议》两份提案,分别呈

递国务院主要领导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这两份提案促进了国务院在

2013年7月发布《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成本的竞争优势

 

利润率提升值=执行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扩大规模/成本费用的优化降低

 

×100%。将分母持续缩小,单位产出的成本就会降低,同时将分子不断做大,就

 

能不断做大利润率,超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刘汉元

 

007

 

 

刘汉元从中国光伏新能源领域的追赶者到领跑者,他是如何胜出的?

怎样才能让赢利能力“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这是刘汉元所有经营逻辑的出发点和

终极考量标准。

2008年9月,通威炉多晶硅卖出了330万元/吨的高价,净利润达到270万元/吨左

右,而当时行业的平均利润都在250万元/吨以上,整个多晶硅行业进入一种亢奋状态。

刘汉元回忆当年的暴利令人咂舌。“毛利280万元,销售价格是生产成本的8

倍!”当年9月的两单业务通威进账1.5亿元。

在这持续近8年的多晶硅市场价格爆跌中,永祥股份是全国光伏产业中为数不多一

 

直开工满产满销、成功扭亏为盈并逆势扩张的企业。

刘汉元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秘诀就是永祥股份一开始就构建起的成本竞争优势,并终做到成本全国。

刘汉元认为,要构建起成本竞争优势就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执行能

 

力和效率,技术进步是提升效率的方法;二是必须扩大规模和做好相关多元化,

增加新的现金产出方式;三是逐一实现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费用优化。

纵观通威35年的发展史,刘汉元一直对“科技”情有独钟。以科技创新促企业发

 

展的理念也是通威基业长青的根本要素。

刘汉元认为,“用技术进步的无限性来替代资源的有限性”是人类未来的出路。

2014年永祥多晶硅按计划进行技改,2015年2月份投入试生产,并于4月份首次突

 

破千吨大关,提前实现了达产达标。在技改完成后,刘汉元这样鼓励永祥员工:“新

的产业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面对行业的波折风险等诸多不利局面,全体永祥人坚

定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通威特色的新能源发展之路,成功完成15000吨技改项目,产量规

模、成本控制、质量等级均已进入我国行业前三,一举奠定了永祥股份的行业地位和

发展基础。”

 

多年来,永祥股份不断完善,形成了国内一条新能源与化工完整结合的循环

经济产业链,同时永祥股份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冷氢化节能技术改造,取得了

多项研发成果,通过多晶硅新能源与化工的联营,在资源循环利用、物料封闭运行、

副产物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从盐卤、氯化氢、烧碱、

PVC、高纯晶硅、高效硅片到电石渣水泥,一路“吃干榨尽”,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全景

成本,综合指标行业领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领跑者。

 

“经过多轮技术改造,永祥多晶硅生产成本从20万元/吨降到6万元/吨以下,扭转

了成本与售价倒挂局面。”永祥股份三大板块在外部市场低迷的格局下,从亏损到盈

利数亿元,实现了逆势飞扬。

 

降本增效、成本费用的优化也是永祥多晶硅降低成本的一大秘诀。

“降本增效就是把浪费掉的资源拿回来变成效益。”永祥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

 

是刘汉元“需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具体是怎么做的?段雍给我讲了下面几个故事。

上任之初,段雍就对永祥股份所有产生成本的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原材料、辅料、

 

备件都可以优化操作,他相信每一个环节肯定都有空间,降下来的成本就是利润。

 

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是段雍施行“降本增效”攻坚战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对

客户的运输,过去是内部指派外包,改为公开招标,运费立即下降 1/3,一年就降低了

500万元。

 

其次是调整部分产品销售区域结构,实现本区域就近销售,降低物流运输距离远的

华东华南市场份额。“本来就是价格倒挂,长距离的物流运输会让我们亏损更多。现

 

009

 

 

在是活命要紧。”

 

这样每吨光物流运输成本就下降七八十元,结果个月华东华南市场销售占比就

从原来的22%降低到18%,然后第二个月又降,到2015年已全部把市场集中到川渝两

地,这样又节约六百多万元,光以上两项,全年就节约运费一千一百多万元。

 

永祥股份紧临岷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大家用水节约意识淡漠,对比发现,产品

用水单耗比北方同类企业高出数倍,因此段雍号召员工增强节约意识,严格考核用水

量,通过小改小革,梯级使用、循环利用,在水耗方面,整个永祥股份2015年就节约

了几百万元。

 

此外,永祥股份还发动全员参与“六源查找”活动,消除浪费,砍掉成本,一段时

间以来,包括办公费、电话费、小汽车费降低了39%,招待费降低了70%,干部人均电

话费300元降至250元,办公用品都网上采购,还包邮,成本就降下来了。

 

 

……

 

正是基于成本竞争优势,永祥股份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规模。

 

2017年6月30日,总投资80亿元的永祥股份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正式

开工。

 

“我们为项目设置的保本点远远低于现在的市场价格,应该说十分具有竞争力。据

2016年多晶硅均价和未来光伏平价上网情况,我们预测未来3—5年,多晶硅的售价在8

万元—12万元/吨之间波动。假设市场价保持12万元/吨,我们可在2年内收回成本。即

便是情况,即不排除会出现6万元—8万元/吨的售价,公司的平均成本还是要比这

一价格低。所以,全成本之下盈利是有空间的。”

 

据介绍,2018年底,该项目全部达产后,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将突破7万吨,成

为全球大型高纯晶硅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品质在全面满足P型单晶需求的基础上,将进

一步达到N型单晶,部分产品达到电子级高纯晶硅的要求,实现高纯晶硅中国制造。

为关键的是生产成本有望降至4万元/吨以下。

 

刘汉元新能源产业旗下,成本全行业的还有通威太阳能生产的晶硅电池片!

 

这同样是一个奇迹!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新能源产业“短链逻辑”

 

事物之间本质的关系是一种路径短、成本、关系简单的关系。进入

 

一个有差异化的或是有竞争门槛的产业链环节,把它做好了,企业会更有价值。如

 

果进入的是没有差异化的一些环节或者模式,基本上会一直打败仗。

 

——刘汉元

 

刘汉元认为,管理的实质就是找到一条短路径,路径越短、速度越快、效率就会

越高。

 

“事物之间本质的关系是一种路径短、成本、关系简单的关系。”

 

在刘汉元的新能源产业图景中,从一粒一粒的砂子到多晶硅,再到太阳能电池片等

组件生产,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电”,这条清晰的路线图,生动地勾勒出了刘

汉元打造中国光伏新能源理想国“全产业链”的雄心和远见。

 

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大约分为五大环节:上游的硅料、硅片产业,中游的电池片、电

池组件,下游的太阳能电站。在刘汉元的商业逻辑中,进入一个有差异化的或是有竞

争门槛的产业链环节,把它做好了,企业会更有价值。如果进入的是没有差异化的一

些环节或者模式,基本上会一直打败仗。因此,选择前端的晶硅、中间的电池片和

终端的电站,成为刘汉元光伏新能源产业的首要布局。

 

进入这三个环节,是刘汉元当初进入晶硅领域时就规划好了的产业链战略布局。早

在2009年,通威就在成都双流注册了通威太阳能公司,征地一千多亩准备建厂生产电

池片。

 

2015年11月18日,通威双流1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正式开工,2016年6月30日投

产,项目仅用 7个月时间建成、当年实现盈利,刷新了“通威速度”“成都速度”“中

国速度”“世界速度”。

 

在产能规模和工程量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成都二期项目于2017年2月18日开工,同

样仅用7个月的时间便建成投产。9月20日,正值通威35周年之际,刘汉元与嘉宾共同

启动了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投产亮灯仪式。

 

011

 

 

通威35年庆暨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启动仪式通威35年庆暨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启动仪式

这是全球首条工业4.0无人电池生产线,又一次刷新了全球行业纪录,成为全球光

伏行业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典范,标志着通威全面进入“光伏 工业4.0”智能制

造时代。

 

截至2017年11月,通威太阳能公司已实现连续38个月持续盈利、连续38个月满产

满销、连续38个月开工率100%,再一次刷新了光伏行业新纪录。

 

这正是刘汉元一直强调“速度是所有经营行为的前提,速度不够快,效率也不存

在”的生动体现!

 

不过自2016年以来,处于光伏产业中游的电池厂商可谓“压力山大”。如2017

年三季度,一方面上游的硅料等原材料价格在上涨,另一方面下游的组件价格却在下

降,夹在中间的电池片厂商苦不堪言。

 

电池片厂商艰难的处境也表现在他们的业绩上,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年上

半年,大部分电池片厂商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但通威却是其中一个另类。统计数据显

示,2017年上半年通威电池片出货量超过了1.8GW,实现了2.8亿元的净利润。从A股

及中国台湾地区上市公司等公开信息来看,通威上半年在电池片环节所获得的利润超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过了其他企业在电池片环节所获得利润的总和。

 

如此强势的表现,刘汉元又是如何做到的?是什么原因让通威电池片一直保持盈利?

 

刘汉元介绍,在电池片领域通威有三方面的优势。是在成本上的优势,据中国

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平均非硅成本在0.5元/瓦左右,而通威的非硅

成本已经做到了0.3元/瓦以下,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60%。而且随着自动化管控等生产

技术的提升,通威有望在短时间内将非硅成本降到0.25元/瓦,所以在成本方面通威具

备了行业领先的优势。

 

第二是在品质上的优势,因为电池片超高的品质,通威连续两年成为协鑫、晶科、

阿特斯、天合以及隆基这全球前五大组件厂商的电池片供应商。2016年通威电池

片获得了全国质量奖的鼓励奖及安徽省的质量奖。所以通威电池片的品质得到了全行

业的认可,在这方面也领先于全行业。

 

第三个方面是通威电池片制造环节已经进入了智能制造时代,实现了整个电池片环

节的智能化生产。该生产线可以对每一张电池片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并做到无人化

管理。为通威下一步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更高品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为此,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毅表示,在电池片这一细分市场,2017年通

威的出货量及盈利能力都有望达到全球。不仅如此,通威集团还以远高于行业水

平的市场毛利率及产能利用率表现出了的强大的竞争力。

 

“渔光一体”发展新模式

 

“渔光一体”将开启光伏新能源革命和淡水渔业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方式的重要一条路径。

——刘汉元

 

2017年10月18日,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LED屏上,一组清新、淡雅、大气,极具

中国“青花瓷”范儿的巨幅画面,以“霸屏”的方式,出现在路人的视野里。

 

这幅优美画卷,演绎的正是通威集团在全球首创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013

 

 

在刘汉元眼中,通威集团现有的水产饲料及养殖产业仅是他为公司描绘的宏大发展

战略蓝图中的一小部分。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日渐壮大,特别是“渔光一体”模式的大

面积推广,未来的通威集团将大步迈向绿色农业、绿色能源这一“双绿色”发展之路。

 

对此,刘汉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公司的两大主业具有非常强的协同发展效

应,其核心载体就是公司经多年调研摸索出的‘渔光一体’商业运作模式。”

 

对于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瓶颈,刘汉元有清醒认识。他认为,我国中东部地区是

电力的负荷中心,用电需求高。因此,未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光伏电站的建设将逐步增

加。但由于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且山地、丘陵多,适合建设地面光伏电站的土地

资源稀缺;同时,国家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严禁擅自改变农用地的土地

用途;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中东部地区无法发展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在此背景下,广阔的水面资源则使得“渔光一体”成为非占用土地分布式光伏电站

未来的主要发展形式之一。

 

 

通威集团升旗仪式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该模式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融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光伏组件,水面

下养殖鱼虾等水产品,达到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协同发展。

 

“不仅能5倍以上提高养殖户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

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更能大幅提升养殖户收益,真正实现了‘鱼、电、环保’

三丰收。”刘汉元说。

 

“渔光一体”模式所产生的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和常规养殖或一般光伏电站

相比,鱼塘的综合效益大大提升。虽然初期投入会稍高一些,但后期的运维成本并不

高,而且无人化值守还能使成本进一步下降。

 

据专家测算,我国共拥有养殖水面高达1.2亿亩,若将其中4500万亩精养鱼塘建成

渔光一体电站,总量将达1200GW—1500GW,相当于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总量。

 

以通威为例,作为全球的水产养殖企业,若将其直接或间接拥有的全国900万

亩优质鱼塘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并实施“渔光一体”项目,水产养殖年产量可高达1350

万吨,同时可建设300GW-450GW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5—8倍。

 

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渔光一体”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凭借其独特的

创新模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业界高度关注。

 

业内专家认为,“渔光一体”利用水产养殖集中地区丰富的池塘水面资源,走出了

一条“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能源集约化发展和高效水产

 

 

江苏如东通威“渔光一体”基地。

 

015

 

 

产业化发展之路,这对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农民增收等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渔光一体”,这种创新模式将直接降低水产养殖成本,保障水产养殖的顺

利进行。针对增氧机、饲料投饵机等养殖设备的机械耗电,用水上的光伏发电,可有

效减少这部分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该模式还改变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实现大水面的规模化养殖,借助智能化、物联网等等技术,有效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因此,发展这种模式是新型工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的完美结合,不但实现了产业叠加

和资源共享,更充分践行了“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了土地的综合

利用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刘汉元认为:“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和雾霾问题,必须加快推

进清洁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的建设速度,才能治标治本。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白云、青

山绿水!”

 

采访手记:

创变发展的成功样本

 

 

2002年春,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轻企业家的身影,他就是刘汉元。

 

他静静地站在湖边,极目远眺,丝毫没有发觉身后不远处有一台摄像机正对着他

在拍摄。“万里家在岷峨”,和乡贤苏东坡一样从小就生活在岷江河畔的他,似乎从

这一池湖水当中,找到了许多青少年时期所怀有的憧憬与梦想,他是因水而福的一个

人,他人生的次腾飞与水有关。

 

他的人生也如同家乡门前的那条小河般流入岷江、汇进长江,终而奔进大海,商

业的大海。

 

时光回到1983年,这一年刘汉元仅19岁,从水产学校毕业不久。

 

这一年,刘汉元到成都青石桥买年货,当时高昂的鱼肉价格令他吃惊:草鱼卖到了

 

13.5元/斤,相当于当时猪肉价格的13倍。正因为这次买鱼激发了他的创业冲动。

作为改革开放后批吃螃蟹者,刘汉元就是这样闯进商业史,开始演绎自己的商

 .脊梁

 

 

▲

 

刘汉元:追梦太阳能

 

业传奇。

35年后的今天,当1993年和刘汉元一起受到时任总理接见的十多位“全国杰出

 

青年企业家”,而今企业还存活着的,已经寥寥无几……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界,刘汉元无疑是一棵商界长青树,更是一位创新创变者。

从创业者到领跑者,再到跨界创变者,刘汉元从水产饲料到养殖产业,再到光伏新

 

能源全产业链,他用35年时间完成了这一精彩跨越。

 

“为了生活更美好!”这是刘汉元执掌的通威集团的企业愿景和基本价值观。如

今,通威的两大主业,都与人类未来的生存息息相关,一是食品安全,二是能源安

全。正是基于这种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情怀,刘汉元才能在水产饲料及水产养殖

业,和光伏新能源产业两大领域协同并进取得全球龙头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这几年通威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恰是在整个中国经济进

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挑战下实现的。刘汉元为什么能带领通威与

时俱进,不断站在时代前列?这些都值得企业界研究并借鉴学习。

 

“如果成功是偶然,长远来看,失败则是必然。”35年的商业生涯,刘汉元向外界

证明了他的成功决非偶然!

 

刘汉元,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川商》杂志2008年1月号、2012年9月号封面人物。

曾于2002年、2004年、2008年三次蝉联“四川十大财

经风云人物”奖,并荣获“2016年第五届四川十大杰

出民营企业家”年度人物称号。

017 

抢先评论了 “封面人物”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洛克菲勒传:全球首富的创富秘诀(美国国家图书奖作者切尔权威传记,福布斯推荐经商必读书。书写美国首富洛克菲勒的创业人生,揭露鲜为人知的创富秘诀)

EUR €68.99
加入购物车

账富人物经典传记(账富传奇):(套装共2册)洛克菲勒自传+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资本巨头洛克菲勒的掘金秘密,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繁盛的成功之道)

EUR €45.98
阅读更多
缺货

马云全传

EUR €22.99
加入购物车

向前一步 全新升级珍藏版(福布斯评出的全球zui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激励女性勇敢地追求目标,实现事业与家庭的完美平衡)

EUR €3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