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58731
◆刘慈欣《三体》之外的重要作品!
◆听刘慈欣说刘慈欣!
◆稀缺!特别收录刘慈欣十余幅私房照。
◆太硬核!不仅仅关于《三体》《流浪地球》!
◆不可错过!刘慈欣系统地讲述他的想象体系与人生体验!
◆想象力之书!跟刘慈欣一起探索他的思想宇宙。
◆他,包揽世界*科幻大奖,深受奥巴马、卡梅隆、扎克伯格、雷军、马化腾、高晓松……赞赏!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的水平。”
特别推荐:
《我是刘慈欣》是刘慈欣《三体》之外的重要作品。
该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A面是正面,刘慈欣系统讲述了他的想象体系与人生体验;B面是侧面,完整呈现了刘慈欣的思想碎片与生活琐思。
关于《三体》背后的刘慈欣,关于“科幻热”之外的刘慈欣,关于生活中的刘慈欣……这些文字,还原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刘慈欣,借此也可以窥见刘慈欣的思想宇宙。
序章
和大刘一起吃喝的日子/杨遥
大刘小传/夏明亮
A面 大刘说
《流浪地球》:寻找家园之旅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我眼中的当代中国科幻文学
混沌中的科幻
重建科幻文学的信心
被忘却的佳作
我的科幻之路上的几本书
重返伊甸园
超越自恋
一个和十万个地球
技术奇点二题
B面 面对面
我只是一步步实现了少年时代的理想
我没有不请自来的灵感
我面对着多血的史诗和悠远的大火
我把下一部小说全部作废了
科幻不应把科学技术妖魔化
关于科幻的十问十答
结语
两百年后的世界
附录
我为什么欣赏刘慈欣/韩松
大时空中的小人性/周云蓬
刘慈欣:不会去火星/方澎晨
摸到光年的长度/朱柳笛
如果•刘慈欣/小姬
刘慈欣作品年表
刘慈欣获奖记录
◆《三体》太有想象力了,背景十分宏大。拥有狂野的想象力,非常有趣。
——美国前总统 奥巴马
◆刘慈欣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三体》不仅仅是本科幻小说,本质上是哲学书,主要讲宇宙社会学,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降维攻击尤其深刻。
——小米公司董事长 雷军
《流浪地球》:寻找家园之旅
《流浪地球》是为1999年笔会写的小说,当时要求带上自己的作品,同时带去的还有《鲸歌》《微观尽头》和《时间移民》(从未发表)。那是我第一次与科幻界接触。
记得到了编辑部旁边的科协招待所已是深夜,看到服务台前有一对少男少女,男孩的英俊和女孩的美丽几乎是我从未见过的,仿佛是从神话中下来的人物,我立刻断定他们是来开会的科幻作者,因为在我的潜意识中科幻就是这么美的,于是凑过去问你们是不是来开笔会的?他们冲我笑笑说不是(可能是放假旅游的学生)。直到第二天早晨,笔会的作者和编辑部的人才陆续出现在招待所大厅里,我也终于发现他们不是从神话里下来的,他们显然也和我一样是食人间烟火的,明白了只有神话之外的人才能创造神话,昨晚见到的那两个绝美的少男少女是写不出神话或科幻的,就像一个人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升空。失望之余,倒也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亲切感。但直到今天,虽然当年参加笔会的一些作者的形象模糊了,但那对深夜中遇到的少男少女还在我的记忆中栩栩如生,几乎成了科幻化身。
在那届笔会上,阿来请来了《小说选刊》资深编辑冯敏讲授国内主流文学的现状,强调科幻小说应该在文学和科学幻想上取得某种平衡。其实,《流浪地球》就是这种平衡的结果。
对于小说中的人类逃亡,从科幻或科学角度讲,我是百分之百的飞船派,因为推进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消耗在无用的荷载上,也就是构成行星的地壳内部的物质,这些物质最大的意义就是产生重力,但重力也可由飞船的旋转来模拟。但从文学角度看,这篇作品的美学核心是科学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这样一个意象,而飞船逃亡则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逃离世界的意象,其科幻美感远低于前者。不过后来的一次经历差点儿使这篇小说流产,那是我因公外出,第一次坐飞机,从万米高空看大地时,仍然一点都觉察不出地球的曲率,行星的表面仍然是一个无际的水平面,推进这样的世界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回去后还是坚持把小说写出来,最初只有发表时的一半长,后来应编辑的要求加长了一倍。王晋康老师在笔会上看到该文时说这应该三十万字才够,可在当时是没有机会发表长篇的。
《流浪地球》还有许多方面不得不在科幻的严谨上做出妥协,比如氦闪,只是恒星步入晚年初期的一种活动,在漫长的时间里反复发生后,恒星才能进入红巨星状态。另外,当时没有经验,竟把地球发动机的具体参数全部详细列出,详细到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计算地球得到的加速度,计算的结果是:发动机只能给地球零点(N多个零)几的加速度,别说航行,改变轨道都不可能。
到现在,看到和听到很多对自己小说的评论,有的下笔千言不知所云,但有的只一句话让我看到了自己都没看到的真相。在2000年的笔会上,杨平对我说,他从我的小说中感觉到强烈的“回乡情结”。当时我不以为然,认为回乡情结是最不可能在我的小说中出现的东西。但后来细想,对他真是钦佩之至。
光阴飞逝,现在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我在这里度过了毕业之后的青春时光,写出了自己迄今为止的所有科幻小说,但要走了竟没什么留恋,在精神上这里不是家园,我不知道哪里是家园。现在看着窗外的群山,不由又想起了杨兄那句话。
其实,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条寻找家园的路,回乡情结之所以隐藏在连自己都看不到的深处,是因为我不知道家园在哪里,所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
在《流浪地球》中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行者带着孤独和惶恐启程的情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