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2908
–
★ 迷雾重重的历史,鲁迅的家人遭遇什么?沉郁30余年的真相,从这本书中诉说。
★ 一部真率走心的散文。包含父子间的温馨甜蜜,揭露鲁迅生活的秘事、兄弟失和的内幕、鲁迅稿费问题等众多珍贵却令人无法正视的史实。
★ 也是一部朴素、克制的散文。行文平和畅达,所述父子之间的细节更令人感动。
–
这是一本有关鲁迅及周氏家族的正本清源之书。对于鲁迅生前身后的重重迷雾,周海婴先生不为尊者讳,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纠正了社会上流传的许多误解,极具史料和研究价值。
这也是一本展示鲁迅如何做父亲的家庭教育之书。还原了鲁迅作为平凡人、作为父亲的样子,再现了鲁迅“无条件养育”“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这更是一个男孩用尽一生追寻父亲的亲子之书。鲁迅与海婴这段长达七十年的、跨越时空的父子亲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人心,说透人性。
无数事主直到暮年、直到死,不敢说出真相,吐露内心,虽贵为“鲁迅的儿孙”,自也该当逆来顺受,许先生逝世后,海婴又独自忍了三十多年,忍到写成这本书。
——陈丹青
海婴这本书正反映了他的性格,实事求是,直面自己的人生。作为名人的后代,他受到的压力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他也不为尊者讳,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纠正了社会上流传的许多误解。
——顾明远(著名教育家)
父亲确实也曾说过:“我是在一个‘人场’的环境下长大的,就像磁场,我被这个‘人场’控制着。”然而,父亲又说,鲁迅在给他压力的同时又一直在鞭策着他……他的一生是成长的一生,不停地在成长,在*后一刻还在健全他的整个人格。
——周令飞(鲁迅长孙)
这是一次有阴谋的“误诊”
第一个对须藤医生诊疗提出质疑的是建人叔叔。邓肯医生诊断后,建人叔叔认为“老医生”(指须藤医生,他比我父亲还大几岁)不行,提出更换医生。父亲去世后,须藤医生诊疗的疑点更多了,提出质疑的亲友也更多了,但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难以查证。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母亲、建人叔叔立即向中央汇报,请求帮助澄清,然而须藤医生早于一九四六年被遣送回国了。虽然失去这个直接澄清真相的最好机会,但多年来建人叔叔从未放弃他的怀疑和查证。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九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首次把积存在亲友心中的疑团向社会公开。
一九六九冬天,母亲去世不久,我被单位勒令交代“反江青”和涉外关系、个人的业余无线电台等问题,办个人“学习班”。几个星期之后,因患结核性心包炎等症在杭州用“险”药——静脉推注链霉素(混合50毫升葡萄糖液)治病,并住在建人叔叔家。在这难得相聚的日子里,叔叔经常与我叙谈往事,甚至久久郁积于心的疑团。我及时地记录了下来,直到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底。我在记录本上记写着这样一段话:“得幸亲聆建人叔叔的教诲,他虽年纪八十有三,但记忆力极佳,十分健谈,谈吐风生。且边讲边比画当时情景……”建人叔叔的话,对我来说,是无可置疑的,对于弄清这件疑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把这些话照录在下面:鲁迅年轻时候身体十分强健,底子很好,很少看到他生病。胃病是赶考大步奔跑去考场,吃饱饭之后形成胃下垂所致。经常胃痉挛作痛,用桌子角顶住止疼。后来慢慢地恢复,而并非和章士钊笔战喝烈酒造成的。鲁迅在绍兴,偶尔喝点绍兴黄酒,也不过一小碗,并不经常。烈酒是不喝的。邓医生来会诊之后说:“肋膜里边有积水,马上抽掉积液,寒热会退下来,(这样下来)胃口就会开,东西吃得下去,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大。如果现在就这样治疗、休养,至少(还)可以活十年。如果不这样治疗,不出半年便死。治疗方法极其简单,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做到,你们商量一下,找一个中国医生,让他来找我,我会告诉他治疗方案。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无须乎我自己治疗的。”
还说到是不是需要拍X光片,邓医生说:“经我检查,和拍X光一样。”说得十分有把握。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一直否定肋膜里有积液,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才予以承认、才抽肋膜积液。一般医科高年级学生,都有能力诊断出肋膜积水的。
我听到这些话之后,通过冯雪峰的妻子转告给冯,说这个日本医生不可信,应该换个医生。过了几天冯雪峰的妻子回复说,她同冯雪峰讲过了,他(冯)是赞成“老医生(平常大家对须藤的称呼)看下去的”。岂知邓医生的诊断相当准确,到十月份鲁迅就去世了。距邓医生的会诊,正好半年。鲁迅去世后须藤写出一纸治疗经过、用药等等,你妈妈经常谈到诊断书前边一段是空话,说鲁迅怎么怎么刚强,后段讲使用什么药物,把抽肋膜积水的时间提前了。我和你母亲对须藤医生的可疑迹象,向中央汇报。你母亲同意应扣留须藤审查,待中央指示电报通知上海,岂知须藤在日本第一批侨民撤回时,已经走了。以致这件悬案无法得到澄清。对照苏联的高尔基的疑问,也是多年之后得到澄清的。想起来鲁迅生病的时候,须藤医生代表日本方面邀请他去日本治疗,鲁迅当时断然拒绝,回复说:“日本我是不去的!”是否由此而引起日本方面决定些什么呢?联系到鲁迅到病重前,他迫不及待地要搬迁到租界去居住,甚至于表示房子都不必亲自过目,只需我寻妥就可以,里边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迁居租界,连房子都不经自己选择决定,只要我看妥,认为合适就可以了,这里不知道鲁迅有什么预感,理由他始终没有向我讲。这件事距离他逝世很近。由于病况很快恶化,终于没有搬到租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