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268851
2.你是否属于包办型家长?可是你永远也包办不了孩子的一生!你应该教会他赚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
3.你是否是忆苦型家长,孩子想买啥就买啥?不要让你的钱给孩子带来的只是攀比心!
4.你是否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凡事都要给孩子更好的?让孩子不做“月光族”和“啃老族”,做金钱的主人!
5.如果你不敢教孩子金钱知识,那么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不要让债主、奸商,甚至是骗子来帮你教育你的孩子!
导 言 儿童财商教育怎么开始 / 001
Part 1 发生在家里的财商故事
第 1 节 尝试与独立
嘟嘟的故事 / 009
水湄有话说:后妈的带娃秘诀 / 010
情景延伸:宝贝,这是妈妈的人生 / 012
第 2 节 概率与机会
嘟嘟的故事 / 016
水湄有话说:不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不行呢? / 018
情景延伸:概率的秘密 / 019
亲子游戏:今天我买单 / 021
第 3 节 规则
嘟嘟的故事 / 023
水湄有话说:孩子不肯关电视,怎么办? / 024
情景延伸:自由建立在规则之上 / 025
亲子游戏:DIY一张时间表 / 030
第 4 节 商品与交换
嘟嘟的故事 / 032
水湄有话说:让孩子get交换的乐趣 / 034
情景延伸:直接交换or间接交换 / 036
亲子游戏:和孩子模拟物物交换 / 038
第 5 节 货币与分享
嘟嘟的故事 / 039
水湄有话说: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 / 041
情景延伸:分享?不,交换! / 043
亲子游戏:用钱去交换 / 049
第 6 节 财商推荐:动画《巴菲特神秘俱乐部》
水湄有话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053
Part 2 走出去:外面世界的财商
第 1 节 资源与稀缺:嘟嘟,你知道坐一次出租车要
多少钱吗
嘟嘟的故事 / 057
水湄有话说:经济学的第一课 / 058
情景延伸:当孩子说“我们打车吧”该怎么办? / 059
亲子游戏:小当家游戏 / 061
第 2 节 延迟满足:嘟嘟,你想要现在买,还是等会儿买
嘟嘟的故事 / 062
水湄有话说:一次只买一件 / 065
情景延伸:克制消费冲动 / 066
亲子游戏:5W花钱法则 / 070
第 3 节 比较优势:我应该让阿姨做虾酱吗
嘟嘟的故事 / 072
水湄有话说:比较优势,告诉你答案 / 073
情景延伸:你不必让孩子十项全能 / 074
第 4 节 实践的意义:一起克服亲子旅行中遇见的困难,
也许就是亲子旅行的目的
嘟嘟的故事 / 078
水湄有话说:
旅行所遭遇的困难,也许就是旅行的目的 / 082
情景延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084
亲子游戏:说走就走的旅行 / 085
第 5 节 消费与生产:顶尖商学院教育从娃娃抓起
嘟嘟的故事 / 086
水湄有话说:顶尖商学院教育从娃娃抓起 / 089
情景延伸:从小事开始积累创业者思维 / 091
亲子游戏1:给孩子列一个创业清单 / 092
亲子游戏2:商业计划书写法 / 092
第 6 节 工作与赚钱:4岁的嘟嘟说,妈妈,我以后
要当骗子
嘟嘟的故事 / 093
水湄有话说:4岁的嘟嘟懂得了成人才明白的道理 / 096
情景延伸:赚钱就要付出劳动 / 097
亲子游戏:带孩子体验你的工作环境 / 100
第 7 节 创业与合伙人:4岁嘟嘟的第一次抖音创业
倒在了这里
嘟嘟的故事:为什么玩玩具可以挣钱? / 101
水湄有话说:创业成功的关键 / 104
情景延伸:创业赚钱,从娃娃抓起 / 105
亲子游戏:孩子,你未来想做什么? / 109
第 8 节 储蓄:妈妈把我的压岁钱“骗走了”
嘟嘟的故事 / 110
水湄有话说:储蓄是对未来的希望 / 113
情景延伸: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钱 / 114
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行动 / 116
第 9 节 风险与保障:大灰狼来了怎么办
嘟嘟的故事 / 117
水湄有话说:“妈妈,一辈子有多长?” / 120
情景延伸:保险是什么? / 123
第 10 节 兑换和退税:为什么我们的钱在日本没法用了
嘟嘟的故事 / 126
水湄有话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国外购物? / 127
情景延伸:关于兑换货币的思考 / 129
亲子游戏:出国小体验 / 131
第 11 节 骗局与自我保护:潜伏在孩子身边的骗子们
嘟嘟的故事:“孩子,你帮帮我吧!” / 132
水湄有话说:无现金时代,骗术也升级了 / 135
情景延伸:明明我是帮别人,为什么心里会不好受? / 137
亲子游戏:骗子话剧表演 / 141
第 12 节 金钱与品格: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怎么办
嘟嘟的故事 / 142
水湄有话说:孩子偷东西,先别急着生气 / 143
情景延伸:金钱与品格的关系 / 145
亲子游戏:偷东西经历分享 / 148
第 13 节 受用一生的投资思维:5岁就应该学会的道理
嘟嘟的故事 / 150
水湄有话说:学会理财,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 153
情景延伸:学会富人思维,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 155
第 14 节 贫穷与富有:如何跟孩子解释“贫穷”
嘟嘟的故事 / 159
水湄有话说:美国富人为什么不留钱给孩子? / 161
情景延伸:如何跟孩子解释贫穷? / 163
Part 3 与自我相处,培养财商思维
第 1 节 人际关系与社会责任:你会让孩子交一个
自闭症朋友吗
嘟嘟的故事 / 169
水湄有话说:我也没有绝对的答案 / 170
情景延伸:拥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是最大的财富 / 173
亲子游戏:你究竟有几个好朋友? / 176
第 2 节 打破边界思维:世界上真的有变形金刚吗
嘟嘟的故事 / 177
水湄有话说:你觉得这世界上有没有变形金刚? / 178
情景延伸:拓展孩子的思维边界 / 180
亲子游戏1:Hey,Siri / 184
亲子游戏2:手绘思维导图 / 185
第 3 节 批判性思维:亲子阅读是中产妈妈的毒药
嘟嘟的故事 / 187
水湄有话说:亲子阅读 坚持=万能丹药 / 188
情景延伸:我认为的亲子阅读“正确姿势” / 191
亲子游戏:今天我来讲故事 / 197
第 4 节 拥抱变化:嘟嘟在搬入新家的第一天哭了
嘟嘟的故事 / 198
水湄有话说:鼓励孩子拥抱新变化 / 200
亲子游戏:今天我指路 / 204
第 5 节 沉浸式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儿
嘟嘟的故事 / 206
水湄有话说:孩子“不务正业”,怎么办? / 208
情景延伸:人生最重要的事儿 / 209
亲子游戏:大富翁 / 212
第 6 节 快乐与乐观:你想要哪个
嘟嘟的故事 / 213
水湄有话说:快乐VS乐观,你选哪个? / 215
情景延伸:如何培养乐观的孩子? / 216
亲子游戏:如何在不开心的事情中找乐子? / 217
第 7 节 情绪控制与数学逻辑:三个孩子一台戏
嘟嘟和双胞胎的故事 / 218
水湄有话说:情绪控制有多重要? / 220
情景延伸:情商是什么? / 221
第 8 节 成功与习惯:优秀人士的13个好习惯
嘟嘟的故事 / 224
水湄有话说:优秀人士的13个好习惯 / 226
情景延伸: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 230
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聊名人 / 232
第 9 节 财富与梦想:梦想,是最大的财富
嘟嘟的故事 / 233
水湄有话说:父母的概率论 / 234
情景延伸:让孩子学“不赚钱”的专业 / 236
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聊聊未来 / 240
第 10 节 小熊爸爸有话说:我希望孩子从事什么工作
嘟嘟和双胞胎的故事 / 241
小熊爸爸有话说:我希望孩子从事什么工作? / 243
来自一个父亲的箴言:40岁的我,希望你们成
为什么样的人? / 245
第?4?节
商品与交换
嘟嘟的故事
一天,我正在整理东西,嘟嘟突然在杂物中发现了一个新玩具,那是妹妹出生的时候朋友送的。当时觉得他的玩具不少,索性就藏起来了。嘟嘟想要玩,我心想,反正他看见了,索性就给了他。
没想到,嘟嘟居然没有拆包装,而是捧着盒子欣赏了好一会儿,接着原封不动地捧回来,还微笑地对我说:“妈妈,送给你个礼物吧!”
说完,他把那个玩具塞进我的怀里。
我大吃一惊,心想:没见过我儿子这么大方啊?
“妈妈,你喜欢我送给你的礼物吗?”嘟嘟看着我问道。
“喜欢。”我笑着说。
“那你拆开来玩吧!”
……
原来套路在这里。
不过,我决定不上当,于是点点头说:“好啊,那既然你送给我了,就是我的玩具了,你可不能玩啊!”
“嗯,我不玩。不过,我们可以分享啊。”
“分享”这个词现在被嘟嘟用得出神入化。
于是,我决定跳过第二个套路,对嘟嘟说:“既然要分享,你总要拿出可以跟我交换的东西啊。我有这么棒的玩具,你要用什么跟我分享呢?”
嘟嘟拿出了他的吸铁石小火车、玩具挖斗车等,但我一律摇头。
几个回合之后,我稍微有点心软了,开始提示说:“其实,不一定要用玩具交换啊,你想想妈妈最喜欢什么啊?”比如,亲亲、抱抱,夸我漂亮,说他很爱很爱我之类的,我在心里默默补充着。
他似乎领悟到了我的提示,转身拿出我平时用的瑜伽垫(大约觉得这可能是我喜欢的东西?)。
我没有得到拥抱,有点不开心,不想和他交换。
于是,嘟嘟开始对我进行游说:
“妈妈,这个瑜伽垫很舒服的,你可以躺在上面啊!”
“妈妈,你躺在上面还可以像我这样把一只脚抬起来,很舒服很舒服啊!”
他一边说还一边躺在上面示范,抬起一条胖腿,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做出十分舒服的表情。
我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
最后,我妥协了,为他拆开了包装,他十分开心地玩起了新玩具。
没想到,在我的“百般刁难”之下,嘟嘟居然展现出不俗的销售技能,这个发现让我十分意外。
水湄有话说:让孩子get交换的乐趣
我在JA中国(Junior Achievement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教育机构之一)的时候,曾经给一个学校的初中生做经济学的培训。一般初中生对经济学的概念还非常模糊,因此,课程一定要设计得有意思,大家才愿意参与进来。
我给全班四十多人,每人发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你需要的东西及数量,你拥有的东西及数量,比如:你需要1?000个鸡蛋,你拥有1吨煤炭,等等。
接下来,学生的任务就是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去交换需要的东西,直到需要的东西达到所需的数量为止。交换不限次数,谁先达到标准,谁就胜出。
初中生们刚拿到纸条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在老师的讲解和鼓励下,逐渐明白了该怎么做,于是开始向同桌询问:
“你有什么呀?”
“你要什么呀?”
“哦……我没有……”
“哈!我刚好有!”
于是,大家很快开始了“市场交换”,气氛相当活跃。然而,最后只有寥寥数人达成交易,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大多数人要么是写了一长串交易记录,换了一大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要么是交易记录非常少,只是为了找到需求和供给刚好匹配的人,结果并没有得到自己需要的物品。
其实,这就是一个“商品和交换”的经济学缩影。
财经专业的学生都有体会,“交换”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重要考点,因为它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当你生产的东西,不是用于自给自足,而是想换回更多样化的东西,收获更多满足感时,就需要和别人交换。
不过对孩子来说,不用延伸这么多,我们只要让他们知道:如果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拿出东西来跟对方进行“交换”。就像嘟嘟想玩“妈妈”的玩具,就一定要拿妈妈喜欢的东西来和她交换,孩子得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别人并没有无限满足你所有需求的义务,而“交换”会让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第一本经济学》中讲到,“在进行交换的时候,交换的双方都期望从中受益,只要交换是自愿和正当的,换句话说,只要交换不是用强迫或者欺骗的手段进行的,那么人们互相交换财产就能更多地满足各自的目的。”
当然,如果嘟嘟拥有的东西(瑜伽垫)并不是妈妈想要的,妈妈也可以提醒他做市场调研(问妈妈想要什么),然后了解妈妈的真实需求(亲亲和爱的抱抱),这样就可以成功地达成交换。
不过,这也不妨碍有天赋的孩子,会给用户“创造”需求,比如嘟嘟告诉妈妈瑜伽垫非常舒服,这就在无形中增长了他的销售技能。最后,妈妈感觉很幸福,嘟嘟也换到了他想要的玩具,可以说,这次“市场交换”就是一个双方受益的活动。
情景延伸:直接交换or间接交换
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的积极互动很重要。《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提过一个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安排一个“特别时光”——可以是一小时共处时光,也可以是整个下午的共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你和孩子独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当孩子期待和你共处那段特别时光时,他们会感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并感觉他们对你特别重要。在经济活动中,不论直接交换还是间接交换,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这项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价值。
我记得连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不浪费孩子天分的两条判断原则》,其中讨论了这样一件事。一个读者妈妈来信说,10岁的孩子上课时发现自己忘了带钢笔,于是借同桌的钢笔用了一天,后来觉得不好意思,便给了同桌1元钱。这个妈妈告诉孩子,向同学表示感激很好,但最好不要用钱。可是为什么不要用钱,她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而连岳先生的回复是:女儿做得挺好。
在钱(也就是货币)还未出现之前,我们只能靠物物交易,这是一种直接交易,就像初中生们拿着任务纸条,寻找愿意和他们交换的人;直接交易是人类社会早期的、低端的交易方式,它相当低效。
而货币出现之后,我们就有了“钱”这一个共同的媒介,可以用钱去买需要的商品,这就出现了间接交易,而这种交易更为快捷和有效。
在这个故事里,女孩为了答谢同桌,给了同桌1元钱,同桌便可以用这1元钱去买想要的物品。女孩在没有家长引导的情况下,自己会用货币进行间接交易,这本身就是一种天赋,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出孩子的天赋。
那如何做呢?连岳先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孩子在身体上和财产上有没有受到伤害;二,孩子有没有伤害他人的身体,或者损害他人的财产?
如果都没有,那就是自愿交易,父母哪怕暂时不能理解,也可以不予理睬。孩子花1元钱向同学租借了钢笔的半天使用权,符合上述两点。
若是父母了解经济学常识,那么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的天分得到充分的施展。
亲子游戏:和孩子模拟物物交换
第一步:挑出爸爸妈妈都在家的一天,约定作为孩子的“特别时光”,如果能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更多家庭成员参与进来,就更好了。
第二步:准备任务卡,每个人分1张,上面注明你拥有的东西,和你想要的东西。注意:拥有的和想要的东西,不能有2张是完全匹配的。比如:你有3个橘子,需要2个苹果;我有2个苹果,需要3个橘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没办法促成更多的交换。
第三步:记下每一次交易的过程,让孩子体会“交换”的好处。
第?5?节
货币与分享
嘟嘟的故事
嘟嘟四岁半的时候,虽然已经学会数数了,然而对钞票的面值还不是特别理解。比如,让他去楼下的小卖部买牛奶,比柜台还矮一点的他,靠着不断挥舞20元纸币终于赢得了营业员的注意,最后顺利换回两罐旺仔牛奶和一些零钱——1张5元纸币和3张1元纸币。他立即沉浸在明明送出去一张钞票,却换回来4张钞票的喜悦之中。
看来,他对货币已经有些感觉了。
什么,你说四岁半进行货币教育太早?No!财商教育永远不嫌小。
有一次,我从同事那里拿回一盒团建活动剩下的蓝莓,双胞胎刚想冲上去拿一颗吃,那一盒蓝莓却被嘟嘟紧紧地护在了胸口。他就像小熊维尼保护自己的蜂蜜那样,一脸紧张地看着妹妹们,并不时从盒子里掏出蓝莓往自己嘴里塞。
按照常理,作为妈妈的我应该教育嘟嘟,让他把水果与妹妹们分享。但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张1元纸币,招呼小棒冰和小雪糕过来,递给她们一人一张,并且对她们说:“去,给哥哥,换蓝莓吃。”
没想到,不到两岁的小棒冰和小雪糕立刻明白了手中这张纸的价值,她俩完全没有像平时那样低头观察手上纸张的图案,也没有顺手撕毁纸币,而是毫不犹豫地挥舞着纸币直奔哥哥,把钱塞到哥哥手中之后,立即手指蓝莓盒子,表示银货要两讫——你既然收了钱,就应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再看此时的嘟嘟,刚才独霸蓝莓谁也不能近身的气势完全消失了,在金钱的攻击下,他立即眉开眼笑地接过钱,迅速打开蓝莓盒,让两个妹妹狠狠地抓了一大把。
嘟嘟像是一个熟练掌握了经商之道的商人,他高举起蓝莓盒子,卖力地大声吆喝着“还有蓝莓,还有蓝莓,谁来买啊,谁来买啊。”
两位妹妹将手中所有的蓝莓塞进嘴中后,立即转身走向我,并伸手要钱。因为急于得到钱,小雪糕还把沾满了蓝莓汁的手往我簇新的真丝裤子上蹭。
但是,我口袋里此时只有一张1元和一张5元的纸币了,无奈地在索取了双胞胎姐妹一人一个吻后,把钱给了二人。姐妹俩得到钱后,又挥舞着纸币往哥哥那边换蓝莓去了。
嘟嘟还是像刚才一样打开蓝莓盒子,让两个妹妹各抓一把。我见状大声提醒:“嘟嘟你这不公平啊,姐姐手里拿的是5元,妹妹手上拿的是1元啊。”
嘟嘟低头一看,果然如此。于是,他大声问我:“妈妈,5元比1元贵对吗?”
我回答说:“对,所以你应该给姐姐多一点蓝莓。”
水湄有话说: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
嘟嘟很早就认识数字了,基本上他也懂得5比1大的道理。
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如果能分辨数字的大小,就能分辨纸币面额的大小了。
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比如“贵”和“便宜”这个概念,就是我在超市购物时,不断给嘟嘟灌输的知识。他能问出5元比1元贵,证明他已经从抽象的数字概念开始逐步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了。
对孩子普及经济学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教会他们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以及锻炼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还记得嘟嘟刚拿到蓝莓的时候,小心地藏着,偷偷往自己嘴里塞的场景吗?
然而,转身成为蓝莓水果店老板的他,一边得意扬扬地数着手里的钞票,一边大声吆喝着:“还有蓝莓,还有蓝莓,谁要买吗?”
可惜,双胞胎姐妹争抢蓝莓掏空了我的钱包,嘟嘟的蓝莓没人能够购买了,于是他只能寂寞地守着存货。过了一会儿,他喃喃自语道:“实在没人买,只能我自己吃了。”
但是,说完这句话的10分钟内,嘟嘟并没舍得打开蓝莓的盒子,往自己的嘴里塞一颗。因为,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他手里的是个可供交易的商品,而不仅仅是水果。
这当然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个场景,但也很有意思。
在这个场景当中,双胞胎秒懂那个花花绿绿的纸片儿能够换来好吃的蓝莓,甚至有可能懂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纸片儿,能够换来的蓝莓数量是不一样的。
而嘟嘟呢,不仅懂得了5元比1元贵,还懂得了根据钱币的“贵贱”给予妹妹们不同数量的蓝莓。不仅如此,嘟嘟也懂得了蓝莓不只是一种可以吃的水果,还可以是一种可以用于买卖的商品。虽然嘟嘟可能还不知道“商品”这个词,但他懂得这样的物品可以用来换钱。
对于商品而言,吃掉它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然而用它交换更多的钱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情景延伸:分享?不,交换!
1.?教孩子认识货币
“钱”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因为许多家长可能并不清楚“钱”到底是什么。受过经济学教育的人可能知道,钱其实就是一种信用媒介,但是要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讲清楚这个道理并不容易。
我跟嘟嘟讲过原始人换购物品的故事:原始人最初是通过以物换物进行交易的,后来就用贝壳、黄金、银子这些物品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后来,因为这些东西容易磨损,而且笨重,于是政府就想了个办法:印制一种特殊的纸来充当媒介,这种特殊的纸便是我们用的钱。
记得看《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时候,陆毅的孩子贝儿去给爸爸买裤子,对裤子的价格完全没有概念。老板说裤子只要30元,贝儿给了老板50元之后,完全没有等待老板找钱的意识。同样迷糊的还有吴镇宇的儿子费曼,他给爸爸挑选了一件帅气的迷彩服,老板说完30元一件时,费曼却左顾右盼,直到老板提醒才想起来要付钱,然而售价30元的迷彩服,费曼却只掏出了20元。
我不由得感叹,像明星这类能给孩子投入大把教育资源的人群,在财商的问题上,却和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样不得其法。
虽然我觉得财商教育,不用那么教条,非得让孩子在几岁认识货币、在几岁学会买东西、卖东西。但有机会,父母还是应该让孩子认识货币。
比如,父母起码应该让孩子知道,一元硬币是什么样子,可以用来做什么,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各种硬币和纸钞的面额。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钱,让他数数一共有多少张,接下来帮助孩子认识货币,并试着让他们挑出具体金额的货币。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父母在银行工作。在她小时候,银行有时候会发行一些货币纪念册、纪念币之类的,因此她有机会认识了不同国家的硬币和纸币。她的母亲会为她讲每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比如100元上面,哪个是毛主席,哪个是朱德;其他五彩斑斓的纸币上,哪些是工人、哪些是农民,背后的风景是桂林山水还是天涯海角……这都是她非常珍贵的记忆。
其实,货币的意义绝不仅仅是“钱”,其背后还蕴藏着很多文化和历史故事。我曾经看过一个欧洲国家的货币,纸钞表面设计得非常漂亮,有“美人鱼”、森林和大海,还有各种可爱的动物图案。
所以我觉得,孩子完全可以像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那样,去认识货币。这对孩子而言,是新奇有趣的事情。
2.?学会用“钱”,就不会“分享”了?
上一节我们提到了两种“交换”——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物物交换便是一种直接交换,而用钱交换便是间接交换。
我把嘟嘟和双胞胎的“蓝莓故事”分享给读者之后,有人质疑:“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变得不会分享啊?什么都用钱交易,最后妹妹没钱了,他就自己吃,财商不应该教这方面吧?”
这样就引发了对“分享”这个概念的讨论。
本着科学的态度,我去查了下“分享”这个词的来源。“分享”一词出自黄六鸿的《福惠全书》:“与该房分享其利”。
我还认真查了资料,《福惠全书》实际上是一本行政操作手册,从“牙税”这个目录来看,前后文是讲牙税,也就是我们今日的企业营业税。
那么“与该房分享其利”,我大概的理解是如果税上面有了一些优惠,应该跟当时合作经营的人一起分享这个利益。也就是说,这种分享是有来由的,是大家一起干了活,或者大家一起出了钱,最后获得利益的时候才应该分享。
再来看另一个分享的案例,《诗经》里面有一句叫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意思就是,你送我一个果子,我送你一块美玉。虽然价值上有所差异,但实际可以看到,这种分享水果、分享美玉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交换的行为。当然,因为两个人有感情,所以回报的价值会比较大。
举这两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点:所谓“分享”这个词,从创造出来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是毫无理由的共同享有,而是基于双方利益的享有。
一位读者说过一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段话是这么说的:“最讨厌分享什么,明明自己都没有享受到,却在大人的要求下被迫分享给别人。这是分享吗?这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分享这件事很容易学会,但取悦自己、爱自己却不容易学会,人要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3.?人首先应该爱自己
我很认同这位读者的观点。
首先,分享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能拥有好东西”,只要别人看到了,就要分给别人,那这个东西就不属于我了。
其次,孩子一般没办法对未来发生的事产生观念,当大人强调说“玩一会儿就还给你”的时候,其实孩子是无从感知的。他能感受到的只是“我的玩具不属于我了”。
这位读者说的另外一个观点我也很赞同:人,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自信和充盈,他自然愿意把自己的物品分给别人。
如果让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别人分享一根火柴,这显然不现实,毕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物质及其匮乏。但是,如果你去请求王子,问他能不能送你一根火柴,说不定他给你的会远远高于你的需求。因为他的物质极其丰富,不觉得分享出去会有问题。
这看上去是物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他很难将物质和精神分割开来。小朋友的玩具对他而言,不仅仅是玩具,也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是他取悦自己的一种方式。
那么,很多家长会说,如果不讲“分享”,会不会让孩子养成霸道和爱吃独食的坏习惯。
这个担心的确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还是不会跟自己的孩子讲“分享”。
我教育孩子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儿童的世界应该是成人世界的预演,可以比成人世界简单,但是逻辑和规则不可以与成人世界不一样。
比如小猫会玩毛球,那是它在预演成年后的场景——抓老鼠;小羚羊会用角顶石头,那是它在预演成年之后的场景——用角顶敌人。可是,我们不会教小猫用头顶石头,也不会教小羚羊玩毛球。请想象一下,如果小猫长大了用头顶老鼠,小羚羊长大了用前蹄抓老虎,那不是乱套了吗?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总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别的事情都不要管。”然而,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家长突然说:“你怎么不会交际啊,你怎么不会谈恋爱啊,你怎么迟迟找不到工作啊?”
孩子在小时候听从父母的指示专心读书,什么也不管,长大后却突然被告知规则变了。孩子该如何应对这一切呢?
我们接着回到“分享”这个问题上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买了个最新的无人机正在玩,突然冲过来一个陌生人,说他也想玩,你会分享给他吗?
我猜你应该不会。
但是,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或者朋友,你会分享给他吗?
我猜,你可能会。
原因很简单,其实这不是“分享”,而是“交换”。
你潜意识里知道,如果你不把无人机给这个朋友玩,你们的友谊就会有障碍,也许未来他请客吃饭就不会叫上你,你有事给他打电话,他也不会接。
成人世界里,没有“分享”,只有“交换”。
当然,这种交换可以不局限于物质,也可能是感情上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永远单方面付出的友谊,而永远单方面付出的爱情通常也难以持久。
让嘟嘟明白这个规则也很简单,我会跟他说,如果你不愿意把玩具给妹妹或者其他小朋友玩,那么也不要指望别人把他们的玩具给你玩。
在家里,我甚至会和孩子强调“这是爸爸的酸奶”“妈妈的西瓜”“妈妈的手机”,如果他们要吃要玩,要拿东西来换。
我不会强迫嘟嘟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分享给别人,也不会强迫嘟嘟拥有分享的意识,但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