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经济 Economics经济学理论表决、否决与国际贸易协定的政治经济学

表决、否决与国际贸易协定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为何以及何时选择加入国际贸易协定?它们如何进行制度设计?

作者:[美]爱德华· 曼斯菲尔德、海伦·米尔纳 著 陈兆源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ISBN: 978720815836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7.99

类别: 经济学理论 SKU:5d81738ab5d8bfc22f3131aa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8368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力作。作者爱德华·曼斯菲尔德和海伦·米尔纳作为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代表人物,从国内政治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国际贸易协定*全面的政治经济讨论。作者探究了国家为何以及何时会选择加入国际贸易协定?它们如何进行制度设计。这本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框架。 
内容简介
 特惠贸易协定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名的例证便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增加成员进入彼此市场的机会,这些协定促进了国家间经济的一体化。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了贸易协定的政治基础。曼斯菲尔德和米尔纳强调,国内政治为各国政府加入贸易协定的决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动力。他们解释了为什么民主政体更有可能加入特惠贸易协定,以及为什么潜在成员中否决者——拥有权力阻止政策变化的利益集团——数量的增加降低了一国加入贸易协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爱德华·曼斯菲尔德  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胡姆·罗森讲席教授,克里斯托弗·布朗国际政治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海伦·米尔纳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福布斯讲席教授,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尼豪斯全球化与治理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全球化的国内政治影响。
目  录
译者序探寻国际贸易制度的国内政治基础/Ⅰ

中文版序言/ⅩⅥ

前言与致谢/ⅩⅩ

常用名词缩写/ⅩⅩⅢ

 

第一章导论/1

特惠贸易协定及其重要性/5

特惠贸易协定的经济效应/7

特惠贸易协定的政治与安全效应/9

历史视角下的特惠贸易协定/11

国内政治对特惠贸易协定的影响:论点概述/15

更广泛的理论背景/20

本书的结构安排/23

 

第二章国际贸易协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26

特惠贸易协定的一个政治经济学理论/27

关于理论背后假定的检验/34

特惠贸易协定与国内政治的替代性论点:利益集团的作用/41

政体类型、国内政治成本与特惠贸易协定/46

民主与特惠贸易协定形成的两个案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南方共同市场/50

否决者、交易成本与特惠贸易协定/59

否决者对特惠贸易协定形成产生影响的一些例证/62

国内政治对国际贸易协定的深层影响:辅助假说/68

小结/73

 

第三章体系因素对特惠贸易协定形成的影响/77

国际因素对特惠贸易协定形成的影响/78

计量模型与估计程序/85

参数估计/91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与特惠贸易协定的形成/97

小结/100

 

第四章政体类型、否决者与特惠贸易协定形成/103

两个理论命题/103

对假说的经验检验/106

实证分析结果/114

稳健性检验/123

小结/131

 

第五章国内政治与贸易协定的辅助假说/135

特惠贸易协定与政治领导人在位时长/137

政党派别与特惠贸易协定/141

政体类型与国际经济接触程度/142

专制政体、政治竞争与特惠贸易协定/144

一体化提议与实施的程度/149

批准延迟与否决者/158

小结/163第六章结论/169

论点与论据概述/170

对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些启示/175

特惠贸易协定与世界经济/186

特惠贸易协定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权力与政治/190

 

参考文献/195

译后记/217

前  言
译者序

探寻国际贸易制度的国内政治基础

 

全球化时代意味着,国际政治的冲突与合作将同国内政治一起塑造我们的生活。经过诸多学者出色的讨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已变得不言自明。不过对国家为什么选择合作(换言之,国际合作的起源是什么?)的研究仍值得继续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必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制度化,无论其形式为何。爱德华·曼斯菲尔德和海伦·米尔纳将分析聚焦于国际贸易协定这一产生广泛国际、国内影响的制度形式,并采用理性选择作为其研究路径。如果我们认为国家是理性的,那么包括特惠贸易协定在内的国际合作就必然会带来某种收益。而本书的理论贡献便是系统性地挖掘出这种利益是如何根植于国内政治之中的。为加深对本书的理解,我们将其置于更加完整的学术脉络之中,讨论其缘起与贡献,同时也尝试指出相应的局限和进一步扩展空间,希望能激起更为广泛的对话。

国际制度的国内功能理论

讨论国际合作很难绕开国际制度。作为国家间合作的契约,国际制度是否起作用、如何起作用,以及起到什么作用,曾是20世纪末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展开辩论的重要议题。基于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发展出了一套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functional theory)。“国际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产权、不确定性以及交易成本等问题的反映。不存在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制度,这类问题将会使世界政治中合作的努力受到挫折……从自助体系的缺陷来讲,我们需要国际制度。”(Keohane 1984, 87—88)这种功能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失灵的“市场”,而国际制度的功能便是为了解决其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因而,对此更加贴切的学术标签应为:国际制度的国际功能理论。与其相联系但又有区别的是,关注国内政治层次的国际关系学者强调,国内政治市场同样存在失灵现象,而国际制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故这一支成果我称为国际制度的国内功能理论。

国际制度的国际功能理论受益于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国际制度的需求侧分析。基欧汉(Keohane 1984)在《霸权之后》中首次系统阐述了该理论。他的学生莉萨·马丁(Martin 1992)则从协作型、劝说型、保证型、协调型等博弈模型出发,指出由于国家间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国际制度如何满足功能需要取决于不同合作领域的博弈方式和报偿结构。故一个自然的推论便是,国际制度间的差异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国家基于其需要理性设计而来的(Martin and Simmons 1998)。不难发现,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早期文献大多讨论的也是国家间问题(Koremenos et al. 2003)。作为国内学者研究国际制度的代表性著作,苏长和与田野在其书中亦将国际合作中的国际制度视为解决“国际政治市场失灵”的工具,讨论的着眼点也集中在“国家间”交易成本上(苏长和2000;田野2006)。对于这一阶段的绝大多数成果而言,国家之所以选择加入国际制度,是出于国际层次的原因。

或许是结构现实主义的影响力过于强劲,从国内政治探讨国际关系的路径一度处在边缘。在肯尼思·华尔兹(Waltz 1979)看来,来自国内政治的解释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即不能解释为何两个国内政治明显不同的国家会在受到体系压力时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本书作者之一米尔纳(Milner 1997)的《利益、制度与信息》则是在国际关系中“找回国内政治”的代表作。与米尔纳师出同门的马丁(Martin 2000)随后出版的《民主国家的承诺》亦属于这一脉。她们在著作中都强调从结构意义上分析国内政治制度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但这仍不能算作国际合作的国内功能理论,因为但凡说到“功能”,其背后必定隐含行为体的位置,即在这类理论中,需要存在战略性的行为体。正如戴维·莱克(Lake 2009, 237—238)指出的:“如果国际制度确实重要,它们就会改变国家内部的利益和制度。”反过来,领导人可以策略性地运用国际制度以实现国内政治目标。换言之,国际制度的国内功能理论强调,国际制度(或者更广义上的国际协调)之所以产生,是为了向某些国内政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根据上文对学术脉络的简单梳理,我们或许可以将研究国际制度起源的理论简单分为四类(见表0.1)。其中一方面是国际和国内层次的二分,另一方面是结构和行为体的二分。表0.1的左上角为国际结构理论,其认为国际制度起源于体系层次的结构性因素,如两极结构、联盟体系、霸权实力。左下角为国际功能理论,即国家行为体可以战略性地运用国际制度来解决国际层次的问题,如集体行动、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等。正是这些国际层次的利益,使国家愿意形成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右上角为国内结构理论,强调国内制度中的某些结构性因素,如分治政府、立法机构会影响到国际制度的形成与设计。右下角为国内功能理论,该理论无疑接受了国内政治中的结构性特点,认为行为体在实现自身利益时必须考虑到结构约束;但行为体在面对国内约束时,仍可以战略性地运用国际制度来实现其国内政治目标,如政治竞争、经济改革等。当国家行为体(主要指中央政府及领导人)在纯粹的国内环境下遭遇否决、承诺、动员等国家自主性困境时,参与国际制度将改变行为体互动的制度环境,从而推动其自身偏好的实现(田野 2014)。表0.1研究国际制度起源的理论代表作举例

国际维度国内维度结构约束国际结构理论

Krasner 1976

Gowa 1994国内结构理论

Milner 1997

Martin 2000战略互动国际功能理论

Keohane 1982

Koremenos et al. 2003国内功能理论

Mansfield and Milner 2012

Baccini and Urpelainen 2014注:笔者自制。可以看出,对国际制度起源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转向。先是从结构主义理论转向行为体战略互动的理论,然后是从国际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转向国际国内互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一次转向借鉴的学科是新制度经济学,第二次则更多地从比较政治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中获得新知,如社会联盟理论、中位选民理论、否决者理论。本书的研究问题同样旨在探讨国际制度的起源。其核心观点认为,国内政治影响了国家为何以及何时进行合作来形成特惠贸易协定。就理论归属而言,应被纳入国际制度的国内功能理论。

抢先评论了 “表决、否决与国际贸易协定的政治经济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东东全国专享精装升级版)

EUR €3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EUR €38.99
加入购物车

经济学原理 (第7版)(套装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

EUR €93.97
加入购物车

思考,快与慢

EUR €4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