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2032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中学》适用于教师资格科目二冲刺阶段的备考,为方便广大考生在备考中能够找准考试突破点,梳理考点,把握考查趋势,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应考能力,中公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精心编制了本套试卷。本套试题具有以下特色:
(1)紧扣真题,代表性高
本试卷在严格依照大纲的基础上,在题型、难度、考点的选取上契合真题的试题,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精心编写,直击考点
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年考查趋势和真题中的细微变化,中公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对命题趋势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将研发成果融入本书中,帮助考生明确考试方向,直击考试要点。
(3)深度解析,实用性佳
本试卷提炼核心考点,明析解题思路,冲刺试题的答案部分,每一道题都设置了知识点、答案和详尽的解析,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查的知识点,通过深度解析提高考生应考能力,增强实用性。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陪伴考生备战。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中学》结合教师资格历年出题特点及考试真题,精编了5套考前冲刺试卷,帮助考生找准考试切入点。本试卷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真题精心编写。从基本的题目出发,深入浅出地做了详尽的解析,从而使考生在*后冲刺阶段能有效的提高实战能力。
目 录
目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
免费在线读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体现在《论语》中B.重视因材施教
C.主张“有教无类”D.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2.夏商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即凭借奴隶主贵族的血缘关系,子孙可世代为官,不能随意被罢免,而一般贫困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与取得官职的。这体现了()。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小明发现班里学生各有所长。例如,小刚身体素质好,担任校篮球队的队长;小军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曾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
4.斯蒂芬与布莱克来自19世纪西欧某国的两个不同家庭,斯蒂芬先后接受了公立小学教育、现代中学教育、现代职业学校教育;而布莱克接受的则是家庭教育、文法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两个人最有可能来自(),该国当时的学制属于()类型。
A.德国单轨制B.英国单轨制
C.美国双轨制D.英国双轨制
5.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审美目标、技能目标
6.李老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的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A.疏导B.因材施教
C.长善救失D.知行统一
7.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便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B.输送运动员
C.训练学生体育技能D.增强学生体质
8.某学校通过改善教学设施,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学习到了非预期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这种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
9.关老师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她还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10.物理课上,王老师进行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成像的大小和形状。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实验法
C.讲授法D.讨论法
11.在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内部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A.能力水平B.知识水平
C.品德水平D.年龄特征
12.英语老师要求小强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假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话,老师就让他抄单词。于是,小强为了不抄单词,逐渐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英语老师运用了行为原理中的()。
A.正强化B.负强化
C.消退D.惩罚
13.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
A.自觉性B.坚韧性
C.果断性D.目的性
14.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小刚能够非常迅速地接受新知识并绘制出三维立体图形,而小莉则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慢慢接受新知识。这体现了小刚和小莉在()方面的差异。
A.言语智力B.视觉-空间智力
C.音乐智力D.人际智力
15.小刚为了融入小伙伴的圈子,主动从动画片中学习一些小伙伴常玩的游戏。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刚的行为属于()。
A.平衡B.同化
C.客体永恒性D.顺应
16.李阳作为初一(3)班的班干部,在看到班上的同学违反纪律时,会将情况及时报告给老师。这体现出的情感是()。
A.道德感B.权威感
C.归属感D.理智感
17.学生小曼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好……这些行为表明她有()倾向。
A.焦虑B.过敏
C.强迫D.怀疑
18.李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渴”“竭”“碣”“谒”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写出。李老师运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19.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李渊618年建立唐朝”这一知识点时,指导学生记成“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这是运用了()策略。
A.资源管理B.精细加工
C.复述D.元认知
20.某天王老师刚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他的头像,他没有冒失地查问或简单地擦去,而是说:“这幅画画得很像,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但这个同学的画画才能不应当表现在今天课堂的黑板上,而应当表现在学校的墙报上;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特征,写好自己的作文。”王老师的举动主要体现了一个教师的()。
A.教学威信B.教学良心
C.教育机智D.爱岗敬业
21.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贾老师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和值日生制。这种模式属于()。
A.平行管理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D.人性化管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课程计划的中心是课时分配。
23.效度高的测验,信度一定高。
24.激情与应激是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
25.识记过程就是记忆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7.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
28.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29.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小云和小李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两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云对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一般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了,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请指出小云、小李教学中各有什么问题?(8分)
(2)请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角度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作为一名初二班主任,我总为一些学生担心,尤其是张强同学。他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他对于是否继续留在学校读书进行着思想斗争。张强是一个内向的学生,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哥哥和姐姐没有一个人读完中学,他的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他的家庭对于他的学习不能提供任何帮助。目前,张强的主要问题是经常旷课,最近一次期中考试中,他有两门主课没及格。当我找他谈话时,他告诉我: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在学习上就遇到了麻烦,而且感到很无助。他开始觉得自己笨,而且越认为自己笨就越不愿意努力,因为既然不行干吗还要努力呢?由于不努力,他变得更落后,这也使得老师认为他很笨,并把他作为笨学生来处理,如给他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或者最后干脆把他编到“差班”去。于是,他开始不来学校了,而当时老师除了把他不来上学的事情告诉他的家长外,什么努力也没有做。他曾经回到学校一段时间,那只是因为不想让老师再找家长的麻烦,之后他就经常不去学校了。我问他,如果辍学了他会做什么,他说他的哥哥姐姐都辍学了,而且都找到了工作,哥哥做建筑工,姐姐在宾馆做招待,他们有钱花,而且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有完成中学学业而刁难他们。他也想去做工,他可能会买一辆汽车四处游玩。他认为以前别人所说的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糟糕的事情其实都是撒谎。学校无法帮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认为在学校只是浪费时间。
问题:
(1)试分别用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分析张强同学想辍学的原因。(10分)
(2)试分别用归因理论和自我价值感理论分析张强同学不愿意努力学习的原因。(8分)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体现在《论语》中B.重视因材施教
C.主张“有教无类”D.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2.夏商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即凭借奴隶主贵族的血缘关系,子孙可世代为官,不能随意被罢免,而一般贫困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与取得官职的。这体现了()。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小明发现班里学生各有所长。例如,小刚身体素质好,担任校篮球队的队长;小军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曾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
4.斯蒂芬与布莱克来自19世纪西欧某国的两个不同家庭,斯蒂芬先后接受了公立小学教育、现代中学教育、现代职业学校教育;而布莱克接受的则是家庭教育、文法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两个人最有可能来自(),该国当时的学制属于()类型。
A.德国单轨制B.英国单轨制
C.美国双轨制D.英国双轨制
5.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审美目标、技能目标
6.李老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的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A.疏导B.因材施教
C.长善救失D.知行统一
7.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便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B.输送运动员
C.训练学生体育技能D.增强学生体质
8.某学校通过改善教学设施,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学习到了非预期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这种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
9.关老师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她还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10.物理课上,王老师进行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成像的大小和形状。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实验法
C.讲授法D.讨论法
11.在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内部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A.能力水平B.知识水平
C.品德水平D.年龄特征
12.英语老师要求小强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假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话,老师就让他抄单词。于是,小强为了不抄单词,逐渐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英语老师运用了行为原理中的()。
A.正强化B.负强化
C.消退D.惩罚
13.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
A.自觉性B.坚韧性
C.果断性D.目的性
14.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小刚能够非常迅速地接受新知识并绘制出三维立体图形,而小莉则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慢慢接受新知识。这体现了小刚和小莉在()方面的差异。
A.言语智力B.视觉-空间智力
C.音乐智力D.人际智力
15.小刚为了融入小伙伴的圈子,主动从动画片中学习一些小伙伴常玩的游戏。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刚的行为属于()。
A.平衡B.同化
C.客体永恒性D.顺应
16.李阳作为初一(3)班的班干部,在看到班上的同学违反纪律时,会将情况及时报告给老师。这体现出的情感是()。
A.道德感B.权威感
C.归属感D.理智感
17.学生小曼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好……这些行为表明她有()倾向。
A.焦虑B.过敏
C.强迫D.怀疑
18.李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渴”“竭”“碣”“谒”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写出。李老师运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19.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李渊618年建立唐朝”这一知识点时,指导学生记成“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这是运用了()策略。
A.资源管理B.精细加工
C.复述D.元认知
20.某天王老师刚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他的头像,他没有冒失地查问或简单地擦去,而是说:“这幅画画得很像,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但这个同学的画画才能不应当表现在今天课堂的黑板上,而应当表现在学校的墙报上;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特征,写好自己的作文。”王老师的举动主要体现了一个教师的()。
A.教学威信B.教学良心
C.教育机智D.爱岗敬业
21.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贾老师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和值日生制。这种模式属于()。
A.平行管理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D.人性化管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课程计划的中心是课时分配。
23.效度高的测验,信度一定高。
24.激情与应激是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
25.识记过程就是记忆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7.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
28.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29.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小云和小李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两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云对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一般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了,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请指出小云、小李教学中各有什么问题?(8分)
(2)请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角度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作为一名初二班主任,我总为一些学生担心,尤其是张强同学。他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他对于是否继续留在学校读书进行着思想斗争。张强是一个内向的学生,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哥哥和姐姐没有一个人读完中学,他的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他的家庭对于他的学习不能提供任何帮助。目前,张强的主要问题是经常旷课,最近一次期中考试中,他有两门主课没及格。当我找他谈话时,他告诉我: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在学习上就遇到了麻烦,而且感到很无助。他开始觉得自己笨,而且越认为自己笨就越不愿意努力,因为既然不行干吗还要努力呢?由于不努力,他变得更落后,这也使得老师认为他很笨,并把他作为笨学生来处理,如给他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或者最后干脆把他编到“差班”去。于是,他开始不来学校了,而当时老师除了把他不来上学的事情告诉他的家长外,什么努力也没有做。他曾经回到学校一段时间,那只是因为不想让老师再找家长的麻烦,之后他就经常不去学校了。我问他,如果辍学了他会做什么,他说他的哥哥姐姐都辍学了,而且都找到了工作,哥哥做建筑工,姐姐在宾馆做招待,他们有钱花,而且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有完成中学学业而刁难他们。他也想去做工,他可能会买一辆汽车四处游玩。他认为以前别人所说的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糟糕的事情其实都是撒谎。学校无法帮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认为在学校只是浪费时间。
问题:
(1)试分别用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分析张强同学想辍学的原因。(10分)
(2)试分别用归因理论和自我价值感理论分析张强同学不愿意努力学习的原因。(8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