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73102
内容简介
《国玺传奇千百年》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将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传说联系起来,结合史书零散不详的记载,诸如完璧归赵、王莽时期用黄金镶嵌摔残的玉璧等等,将和氏璧与传国玉玺联想到一块,并通过对那些神秘宝贝各种线索的比对梳理,为读者虚拟出一个传奇故事。
目 录
一、“天命归我”
二、凤凰和鸣
三、和氏玉璧
四、绝世惊艳
五、完璧归赵
六、传国玉玺
七、神授国玺
八、暴政逆天
九、凄凉易主
十、汉传国玺
十一、怒掷国玺
十二、颠沛流转
十三、乱世迷踪
十四、沐猴而冠
十五、再掷国玺
十六、废立由人
十七、分久再合
十八、“八王之乱”
十九、凄凉入胡
二十、漂泊流离
二十一、血溅平阳
二十二、血腥权争
二十三、悄然归晋
二十四、重入中原
二十五、再入长安
二十六、定尊隋唐
二十七、再起猝变
二十八、千古迷踪
后记
二、凤凰和鸣
三、和氏玉璧
四、绝世惊艳
五、完璧归赵
六、传国玉玺
七、神授国玺
八、暴政逆天
九、凄凉易主
十、汉传国玺
十一、怒掷国玺
十二、颠沛流转
十三、乱世迷踪
十四、沐猴而冠
十五、再掷国玺
十六、废立由人
十七、分久再合
十八、“八王之乱”
十九、凄凉入胡
二十、漂泊流离
二十一、血溅平阳
二十二、血腥权争
二十三、悄然归晋
二十四、重入中原
二十五、再入长安
二十六、定尊隋唐
二十七、再起猝变
二十八、千古迷踪
后记
在线试读
一、“天命归我”
“杀——”
城外的士兵如潮水般涌上来。原本不高的城墙,在如潮水般的士兵围困下,显得越发低矮了,城上城下简直探手可及。一座池窄城低的普通城池,怎禁得住如此凶猛的攻击?
这是公元九三四年的陕西凤翔,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被朝廷的军队紧紧围困。
强盛的巍巍大唐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农民军斗争,早已千疮百孔,衰败式微,后被军阀朱全忠所取代,国号梁,史称后梁。强大的唐朝至此终结。然而,后梁建朝也没几年,就被晋王李克用父子所灭,儿子李存勖称帝,恢复大唐称号,却再不是原先的大唐了,因此史称后唐。后唐经两代到明宗李嗣源,尽管皇帝不识字,却是五代极为少有的明君。明宗李嗣源死后,次子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
李从厚优柔寡断,又重用朱弘昭和冯斌,二人掌握朝廷大权。这两个人一无威望,二无才干,只知道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排除异己,众人敢怒不敢言。朱、冯二人更害怕在凤翔领兵的李从珂。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从小跟随李嗣源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他们将李从珂视为的威胁,想尽办法要除掉他。李从珂也对他们有了戒备,经常称病,不去朝廷。而闵帝也怕李从珂威胁自己的皇位,加上朱、冯二人在一旁煽风点火,所以即位才几个月,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李从珂。先是将李从珂在京城统领禁军的儿了李重吉贬出京城,贬到边远的亳州(今安徽亳县)任闭练使,又将李从珂一个当尼姑的女儿李惠明召入宫做了人质。然后听从了朱、冯的计谋,让洋王李从璋做凤翔节度使,取代李从珂,让李从珂到河东任节度使,这几项措施后终于将李从珂逼反了。
李从厚让李从珂到河东任节度使,却没有正式的诏书,只是让人口头宣授。李从珂马上召集下属商议,大家都说:“主上年幼,不会亲自做主干这种事,军国大事都是朱弘昭等人把持,如不赶紧想办法,火王肯定会自身难保。”当天夜里,李从珂让人起草了檄文散发到各地,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请求各节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首都,杀掉朱弘日刀等人。李从厚命王思同领兵来讨伐,王思同集结各路兵马围攻凤翔城。
这凤翔城本来就不是什么重镇,所以城墙很低,外面的护城河也很窄,水也浅,无法同守。王思同的军队和李从珂的相比,占了很大优势。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击下,凤翔城东西关的小城先后失守,李从珂的属下伤亡也很大,冉打下去,城池难保,李从珂站在城头上,焦急万分,恨自己没有早点防备,以致今天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望着城下如水的攻城将士,李从珂焦急万分,猛然间,他眼前一亮。再仔细向下看,城下的将领竟有许多是他以前的部下。这下可把李从珂高兴坏了,他隐约看到了一线生机。李从珂三下五除二,立刻将上身的衣服脱掉,露出身上的一个个伤疤,然后站到了城墙上放声大哭。在生死关头,李从珂哭得声泪俱下,城下正在冲锋攻城的将士都听到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停了下来,仰头往李从珂这边看。李从珂抹了一把鼻涕眼汨,悲伤地说:“我不到二十岁就跟随先帝出征,四处奔走,出生入死,毫无怨言,创伤遍身都是,你们大家和我一同跟随先帝四处征战的也很多,也为国家社稷的复兴立下了功劳。而现在朝廷却由奸臣当政,对我妄加猜测陷害,你们大家都知道我,了解我,我以前对你们如何,你们心里也清楚,为什么还要被奸臣利用,替他们杀自己的朋友呢?朝廷听信谗言,说我谋反,要置我于死地,你们又怎么忍心看我们骨肉相残,不肯救一救呢?我有什么罪啊,今大竟落到这个地步!”李从珂哭到伤心之处,靠在城墙的垛口上哽咽得有气无声。
城下的将士被他感动了,有的还伤心得落下泪来。将领中有个羽林指挥使杨思权曾在李从珂的手下任职,交情也很好,他对大家大声说:“大相公乃我主也!”众将士也齐声应和。杨思权又对李从珂说:“希望大王在攻克京城后能任命我为节度使,不要给防御使和团练使。”李从珂立即回头大喊:“拿笔墨!”立刻在纸上写下让他做节度使的字样。杨思权于是领兵从西门进入城中,听候李从珂调遣。
听到西门归附的消息,指挥攻打东门的都指挥使尹晖也率军从东门进入,归附李从珂。归附的将士接连不断,外面攻城的其他部队都被击退了。为答谢众将士救难之恩,李从珂又在城中征集财物赏赐他们。
……
“杀——”
城外的士兵如潮水般涌上来。原本不高的城墙,在如潮水般的士兵围困下,显得越发低矮了,城上城下简直探手可及。一座池窄城低的普通城池,怎禁得住如此凶猛的攻击?
这是公元九三四年的陕西凤翔,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被朝廷的军队紧紧围困。
强盛的巍巍大唐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农民军斗争,早已千疮百孔,衰败式微,后被军阀朱全忠所取代,国号梁,史称后梁。强大的唐朝至此终结。然而,后梁建朝也没几年,就被晋王李克用父子所灭,儿子李存勖称帝,恢复大唐称号,却再不是原先的大唐了,因此史称后唐。后唐经两代到明宗李嗣源,尽管皇帝不识字,却是五代极为少有的明君。明宗李嗣源死后,次子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
李从厚优柔寡断,又重用朱弘昭和冯斌,二人掌握朝廷大权。这两个人一无威望,二无才干,只知道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排除异己,众人敢怒不敢言。朱、冯二人更害怕在凤翔领兵的李从珂。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从小跟随李嗣源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他们将李从珂视为的威胁,想尽办法要除掉他。李从珂也对他们有了戒备,经常称病,不去朝廷。而闵帝也怕李从珂威胁自己的皇位,加上朱、冯二人在一旁煽风点火,所以即位才几个月,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李从珂。先是将李从珂在京城统领禁军的儿了李重吉贬出京城,贬到边远的亳州(今安徽亳县)任闭练使,又将李从珂一个当尼姑的女儿李惠明召入宫做了人质。然后听从了朱、冯的计谋,让洋王李从璋做凤翔节度使,取代李从珂,让李从珂到河东任节度使,这几项措施后终于将李从珂逼反了。
李从厚让李从珂到河东任节度使,却没有正式的诏书,只是让人口头宣授。李从珂马上召集下属商议,大家都说:“主上年幼,不会亲自做主干这种事,军国大事都是朱弘昭等人把持,如不赶紧想办法,火王肯定会自身难保。”当天夜里,李从珂让人起草了檄文散发到各地,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请求各节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首都,杀掉朱弘日刀等人。李从厚命王思同领兵来讨伐,王思同集结各路兵马围攻凤翔城。
这凤翔城本来就不是什么重镇,所以城墙很低,外面的护城河也很窄,水也浅,无法同守。王思同的军队和李从珂的相比,占了很大优势。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击下,凤翔城东西关的小城先后失守,李从珂的属下伤亡也很大,冉打下去,城池难保,李从珂站在城头上,焦急万分,恨自己没有早点防备,以致今天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望着城下如水的攻城将士,李从珂焦急万分,猛然间,他眼前一亮。再仔细向下看,城下的将领竟有许多是他以前的部下。这下可把李从珂高兴坏了,他隐约看到了一线生机。李从珂三下五除二,立刻将上身的衣服脱掉,露出身上的一个个伤疤,然后站到了城墙上放声大哭。在生死关头,李从珂哭得声泪俱下,城下正在冲锋攻城的将士都听到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停了下来,仰头往李从珂这边看。李从珂抹了一把鼻涕眼汨,悲伤地说:“我不到二十岁就跟随先帝出征,四处奔走,出生入死,毫无怨言,创伤遍身都是,你们大家和我一同跟随先帝四处征战的也很多,也为国家社稷的复兴立下了功劳。而现在朝廷却由奸臣当政,对我妄加猜测陷害,你们大家都知道我,了解我,我以前对你们如何,你们心里也清楚,为什么还要被奸臣利用,替他们杀自己的朋友呢?朝廷听信谗言,说我谋反,要置我于死地,你们又怎么忍心看我们骨肉相残,不肯救一救呢?我有什么罪啊,今大竟落到这个地步!”李从珂哭到伤心之处,靠在城墙的垛口上哽咽得有气无声。
城下的将士被他感动了,有的还伤心得落下泪来。将领中有个羽林指挥使杨思权曾在李从珂的手下任职,交情也很好,他对大家大声说:“大相公乃我主也!”众将士也齐声应和。杨思权又对李从珂说:“希望大王在攻克京城后能任命我为节度使,不要给防御使和团练使。”李从珂立即回头大喊:“拿笔墨!”立刻在纸上写下让他做节度使的字样。杨思权于是领兵从西门进入城中,听候李从珂调遣。
听到西门归附的消息,指挥攻打东门的都指挥使尹晖也率军从东门进入,归附李从珂。归附的将士接连不断,外面攻城的其他部队都被击退了。为答谢众将士救难之恩,李从珂又在城中征集财物赏赐他们。
……






评论
还没有评论。